張微
【摘要】三年級學生已經(jīng)進入抽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如果一個孩子能夠用語言將思想表達清楚,抽象思維發(fā)展水平就會相對成熟。文字作為第二信號系統(tǒng),是很好的思維的表征。而作文是用文字符號系統(tǒng)來表述的過程,所以才會用寫作文的方式來強化發(fā)展抽象思維。作為初學寫作的學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復雜的詞匯來表達,而是寫想說的話。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把活躍的、混亂的、模糊的思維清晰化的過程。
【關鍵詞】自由表達;回憶口述;調(diào)整潤色
【中圖分類號】G623 【文獻標識碼】A
作文是經(jīng)過思維過程和語言組織,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或中心思想。用語言表達出來就是口頭作文,思維達到一個相對成熟的水平,便可以用文字表達思想。作文是一個很好的鍛煉孩子思維發(fā)展表征的形式,加強作文表達能力是可以促進孩子思維發(fā)展的。在行文過程中,將一件事情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敘述清楚是需要有邏輯性的,作文的過程中可以很好地訓練這種邏輯。作為初學寫作的學生,作文不需要用高深的、復雜的詞匯來表達,而是將自己想說的話流暢、清晰地表達清楚。教師指導學生寫作的過程就是幫助他們把活躍的、混亂的、模糊的思維清晰化的過程,指導學生將一段或幾段文字清晰表達出來,促進思維條理性發(fā)展。
以下是我對三年級學生初學寫作的幾點教學感悟:
一、創(chuàng)設情境,自由表達
語言表達涉及情境性。教師在習作指導中創(chuàng)設相關的教學情境,開拓學生的思路,為學生習作開辟自由、想象的空間,讓學生通過觀察、體驗、溝通,在一個特定的情境下進行表達。
教學片段一:指導學生寫一種水果
課堂上,我創(chuàng)設一個情境:
準備了蘋果和香蕉兩種水果,讓學生分組觀察,自由表達,可以談談蘋果,也可以說說香蕉??梢哉f看到蘋果想到什么,拿到香蕉想到什么,水果的形狀、顏色、味道……可以想到各種各樣的情景,沒有對錯、好壞之分,只要愿意說,想到什么都可以,但要記住說的內(nèi)容。
這樣的分組體驗,學生通過看一看、摸一摸、聞一聞、嘗一嘗、想一想這樣動眼、動手、動口、動腦的方法,進入情境體驗,激發(fā)了學生的觀察興趣,吸引了學生的積極參與。有了這樣具體的體驗,大家說的內(nèi)容也是獨一無二、精彩紛呈的。有的孩子說香蕉小姐笑彎了腰,有的則說香蕉先生正在彎腰鞠躬行禮;這組說他們的蘋果穿著綠袍子,那組說他們的蘋果臉上長著小雀斑……同學間相互點評,相互補充,大家在這樣的親身實踐中獲得正確的感知,形成完整的認識,思維沿著正確的方向發(fā)展。
教學片段二:編童話
我請學生將自己喜愛的玩偶拿來,分組放好,各小組成員分配角色,可以想象故事情節(jié),可以親身體驗表演故事,想到什么就說什么,可以做任何表達。
學生能夠說出來的話都是源于生活的,他們在愿意說的環(huán)境里編故事、演故事,親身體驗,“情動而辭發(fā)”,學生不吐不快,在生活情境下進行表達,產(chǎn)生了“我要說”的強烈愿望。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逐漸清晰、流暢,活躍的思維逐漸富有條理性、邏輯性。
二、回憶口述,寫我所說
三年級的孩子不見得會說多么復雜的詞匯,能夠?qū)⒆约核f的話用文字流暢地表達出來,并在寫的過程中注意前后邏輯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怎樣在孩子有限的識字量里把自己的思想表達完整?首先,讓學生清楚地認識到,作文不是表達很高深的東西,而是寫你想說的話。其次,加入意識復述,回憶口述。將自己說過的內(nèi)容再復述一遍,盡可能還原。在這樣回憶口述的過程中,其實也是思維的梳理過程。最后,把想到的寫下來,寫完了再來念一念,這就是你的作文。
教學片段三:
在指導學生觀察水果后,我給了學生足夠的時間去說所看、所聞、所嘗、所想的內(nèi)容,大家說得熱火朝天之后,師生間再進行溝通、補充、梳理,再復述所說內(nèi)容,并趁熱打鐵,在規(guī)定時間內(nèi)完成作文,怎樣說的就怎樣寫,寫完之后自己再讀一讀,看看和自己說的有什么不一樣。這時我發(fā)現(xiàn),大多數(shù)學生行文流暢、妙筆生花。
優(yōu)秀片段賞析:“我手上的蘋果穿著一身綠色的長袍,圓溜溜的,像一個沒長刺的小仙人掌。它的柄大約有兩厘米長。用水果刀橫著切,你會發(fā)現(xiàn)里面有兩個用蘋果籽拼成的小花,聞起來香香的,像一個身體噴了香水的小花仙子朝我們飛來。吃起來香噴噴的,真想吃了一口再吃一口?!?/p>
三、調(diào)整潤色,行文流暢
(一)內(nèi)容的潤色
在學生完成習作后,讓學生讀一讀自己的習作,看一看書面呈現(xiàn)出來的和說的有什么不同。有一些標點、錯別字、段落、標題需要調(diào)整,一些口語化的表達要有意識地運用書面文字表述出來。
教學片段四:
作文題目是——寫一個人。有一個同學這樣描述同桌的外貌特點:琪琪可漂亮了,她有一頭卷卷的黃頭發(fā),還有一雙烏黑烏黑的葡萄般的大眼睛;她有一個高高的鼻子,還有一張櫻桃小嘴。這位同學抓住了同桌“卷卷的黃頭發(fā)”“高高的鼻子”這兩個特點,但在外貌描寫中用了四個“有”,口語化的語言過多地用于習作中顯得有些重復和單調(diào)。師生間相互溝通、補 充,最后形成這樣一段文字:
“琪琪可漂亮了,一頭卷卷的黃頭發(fā)自然地披在肩上。她的大眼睛太吸引人了,烏黑烏黑的,像黑葡萄一般。高高的鼻子再配上紅紅的櫻桃小嘴,看上去像個混血兒?!?/p>
(二)標題的潤色
標題是文章的眼睛,是整個文章的概括提煉。標題是可以起到提綱挈領作用的,用什么樣的題目來概括習作,也是概括能力的一種訓練。好的題目要確切、簡潔,能引起讀者閱讀正文的強烈愿望,又可以使讀者在讀完之后,獲得總印象,加深理解文章的思想內(nèi)容。有的學生能說會道、行文流暢,只是讀到題目時有點黯然失色、美中不足。習作題目不僅要準確,更要講究生動、凝練、含蓄、新奇,要有美感。
教學片段五:
在指導學生寫自我介紹一文時,看到很多同學的習作題目便是“自我介紹”,這樣的題目聽起來索然無味,毫無新意。于是我給出幾個題目,讓大家一起商討哪個題目讓你的文章更有趣味?!班耍@就是我!”“假小子闖天下”“灑脫派掌門人”“人人叫我小書蟲”……有的題目一出現(xiàn),大家便哈哈大笑,已經(jīng)猜到寫的是誰了。這樣的題目深受同學們追捧,一看到題目便有了想讀下去的沖動。
(三)結構的潤色
習作結構是指整個行文的條理性和邏輯性。例如在寫人物介紹時,有的同學可以很清晰地分兩三段來介紹,一段寫外貌、一段寫性格特點,一段寫具體事例,寫的時候強調(diào)歸納性,段落清晰,正確概括。而有的同學則通篇一段文字,表述模糊。在調(diào)整潤色習作的過程中,教師幫助學生整理的過程即是使其活躍的、混亂的、模糊的思維清晰化的過程。仍以寫人的習作為例,在調(diào)整潤色的過程中,教師給出具體框架,外貌、性格、事例,一段一段表達出來,把一段內(nèi)容清晰呈現(xiàn)。這樣的過程是促進思維條理性發(fā)展的過程,使學生的思維逐漸富有條理性、邏輯性。
作文是訓練學生思維表達的一種形式。葉圣陶先生說:“語文課的主要任務是訓練思維,訓練語言?!痹谧魑闹笇е校覈L試以“思維訓練為核心,激發(fā)學生寫作興趣”的方式教學,注重發(fā)展學生的形象思維,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發(fā)散性思維,培養(yǎng)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的能力,鍛煉學生以獨特的視角寫“我”所說,感“我”所感。
(編輯:龍賢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