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會艷
摘要:說明文是客觀說明事物的文體,在語言上注重科學性、準確性,缺少生動性。在中學階段語文教學中,一提到說明文,學生的體會大多是枯燥、瑣碎、沒意思,而對于老師而言,感覺則是教學難點多,不易突破,課堂氣氛難以活躍,盡管許多敬業(yè)的老師為了說明文教學找資料、找圖片、畫圖示,但說明文教學還是難以擺脫枯燥、沉悶的名聲。著名的教育學家夸美紐斯給教師提出的一個要求是:一切事物都應當盡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多媒體應用于教學就達到了這種要求。多媒體教學能將說明文說明的事物形象、生動的再現,使學生有身臨其境的真實感和沖擊感,這對學生理解和發(fā)我說明文所說的事物,對老師突破教學的重點、難點都是大有裨益的。
關鍵詞:多媒體 說明文 教學 應用
說明文是客觀的說明事物的一種文體,目的在于給人以知識或說明事物的狀態(tài)、性質、功能,或闡明整理。然而“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即使文章的語言再準確,由于個人經歷不同,生活習慣的不同,所以不可能在每個學生的頭腦中形成完全相同的事物或事理。捷克教育家夸美紐斯曾給教師提出一個要求:“一切事物都應當盡量地放到感官的眼前?!笨陀^地認識了解一種事物,就需要用多媒體把正確的事物呈現給學生,因此在語文說明文教學中,多媒體應用的重要性就表現出來了。
一、利用多媒體教學,圖文并茂,動靜結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由于說明文在表達上重在說明事物的特點、性質、成因、作用等;在語言上注重科學性、準確性,缺少生動性。在內容上比較淺顯易懂,敘事性、故事性較弱;在教學說明順序、說明方法等又較抽象、枯燥。從傳統(tǒng)教學中,我們感覺教學說明文時,課堂氣氛是死水一潭,學生是昏昏欲睡,教學效果可想而知。怎樣抓好說明文課堂教學,給我們出了一道難題。多媒體教學滿足了這個要求。在說明文教學中運用了多媒體,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學效果。利用多媒體教學再現了藝術形象,可以引起了學生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鑒賞美、欣賞美的能力。例如在教學《頤和園》一文時,制作了一個課件“頤和園一日游”。首先在一曲優(yōu)美的江南小調中,配樂朗誦“頤和園風景美如畫”;接著動畫展現四幅頤和園風光“長廊風景圖”“萬壽山美景圖”“昆明湖風光圖”,一下子學生仿佛置身于“圖畫中”,立刻對頤和園有了圖畫美的直觀感受,領略了我國公園的建筑美。學生一邊欣賞頤和園獨特的藝術美的同時,一邊驚嘆設計者和匠師們的別具匠心,提高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利用多媒體引入比照信息,增加密度,豐富課堂內容
在說明文的教學過程中,為了幫助學生加深對課文的理解,可利用多媒體向學生展示一些相關信息,以促使學生展開聯想,從比較中拓展思維。如在教學《長城》這篇課文時,可先在課件中向學生展示一些氣魄宏偉的長城的動態(tài)畫面,然后再將長城畫面引入,讓學生通過近距離感受長城畫面,使學生有自己獨到的發(fā)現,而且還能展開豐富的想象,不僅幫助學生加深了對課文的理解,而且還培養(yǎng)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這種例子在說明文的教學中是很多的,它利用了多媒體信息量大的特點,促使學生逐步養(yǎng)成自覺聯想的思維習慣,為觀察世界增添一雙慧眼。這樣,即增加了學生的信息量,又加深了學生對要說明的事物的認識,一舉兩得,何樂不為。
三、利用多媒體教學,提供閱讀練習
說明文不比其他文體,要給學生留想象的空間,它更多的是認知層面的東西。利用多媒體有利于學生直觀的了解所說明事物的特點。例如:在教學《圓明園的毀滅》這篇課文時,由于圓明園的建成年代距離學生的生活年代比較遠,學生對古代建筑了解又不多,要想讓學生了解它的特點,通過傳統(tǒng)教學是很難達到這一目標的。所以就應該采用多媒體教學輔助教師的講授,幫助學生了圓明園的特點,我就先找來一些圓明園建筑的圖片,根據課文內容用幻燈片軟件將這些資料進行整合,做成課件;再展現給學生。這樣就直觀的讓學生了解了圓明園金壁輝煌、宏偉壯觀的建筑風格。特別是當展示圓明園內部陳設和裝潢圖片時,學生為它的全面的映射歷史畫面的情景所感動,讓學生感受到它獨特的藝術魅力,在展現的過程中,加入說明文的閱讀,讓學生讀之有物,聲情并茂。
四、利用多媒體教學,結合實際,開闊視野,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
現代教育強調發(fā)展學生的基本素質,特別是發(fā)展學生的主體能力。因此,我們的教學不能僅僅滿足于信息的傳遞、感知材料的呈現。在學習《電腦住宅》這篇課文時,當完成了教學任務并作了簡單小結后,我用大屏幕顯示若干則關于目前各種住宅技術所取得的成果及研究進展情況的報摘材料。讓學生快速閱讀后,結合課文內容,為如何應用現代化科技,或者結合生活實際,談談有關“電腦住宅將會有怎樣的前景和如何正確應用”的想法。在融洽的氛圍中,學生積極思考討論、踴躍發(fā)言。他們的積極參與意識和富有創(chuàng)造性的建議令人驚訝不已。這樣,在多媒體向學生快速傳遞信息的基礎上,讓學生將新認識和已有的知識相結合,通過已有的理解對訓練的新內容進行過濾,并在過濾過程中重組新的內容,構成自己的認識結構,變成自己的知識,并把這些知識轉換成解決問題的能力。這一過程就是學生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培養(yǎng)的過程。
總之利用多媒體教學的直觀性、高效性、趣味性,能提高說明文的教學效果已經經過實踐證明,顯而易見了。在說明文教學如此,在其他的文體教學中相信也能取得很好的效果。但是各種文體教學必須注意各自的文體特點,將多媒體教學利用的恰到好處,才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東波、張東平.淺談多媒體技術在中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信息化
2.袁振國主編:《當代教育學》,教育科學出版社。
3.鄭桂華:《語文有效教學——觀念、策略、設計》,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
4.許書明:《語文有效課堂教學設計與實施》,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