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 是篇獨具風(fēng)格的微型小說。它不像一 般的微型小說那樣有高度濃縮提煉的情節(jié)沖突和出人意料的轉(zhuǎn)折變化,倒像是一段極其平淡無奇的生活場景片段,粗看起來幾乎索然寡味。然而這篇小說的特點正在這里。
小說作者川端康成是著名的日本現(xiàn)代作家,諾貝爾文學(xué)獎獲得者。他在思想上深受佛教禪宗和虛無主義哲學(xué)的影響,創(chuàng)作中通常不以故事情節(jié)取勝,而著重刻畫細微的感覺和人物心理。因而他的作品往往在平淡的外表下蘊含著細膩微妙、耐人咀嚼回味的東西,類似我國宋代文人蘇東坡所贊賞的“外枯而中膏,似淡而實美”的風(fēng)格意趣。這篇小說突出地表現(xiàn)出這種特征。
小說敘述的是一位小伙子請一位姑娘一起去照相這樣一件平凡的瑣事,整個過程沒有發(fā)生任何出人意料甚或稍許引人注目的事。但作者注意到了這個平常的過程中人物心理的細微變化,在極短的篇幅中簡練而清晰地勾畫了人物心理的變化。
小說中所描寫的是一對年輕的戀人。顯然不同于那種輕率隨便的杯水主義式茍合,他們珍視對方,珍惜自己的感情。小說所敘述的看似信手拈來的一個生活片斷,實際上是他們情感發(fā)展的一個微妙轉(zhuǎn)折點。小伙子要隨父親走了,他們的關(guān)系如果要避免因分手而淡化,就必須躍入一個更成熟的階段。或許這就是他們來拍分別照的潛在的心理動機。這種特定的情境決定了這對年輕人的心理與行為處于一種欲行卻止、欲合卻離的矛盾之中:小伙子為了遮羞而打傘,想請姑娘靠近一些又沒勇氣開口,兩人合照卻不好意思挨著姑娘;姑娘也是同樣,她“很想一只手湊上去拿傘,但不知怎么的,卻偏偏做出了要逃出傘外的樣子”。他們在尋求突破這道心理障礙的缺口。
終于,小伙子開始進攻了:他把手指輕輕地碰著姑娘的外套,“通過手指感覺到她那微熱的體溫”。這是何等細微的感受!但它竟像電極的觸點一樣霎時使小伙子充滿了溫暖。這令人想起米開朗琪羅在西斯廷天頂畫中所繪的上帝與亞當(dāng)指尖將接觸的那一剎那,上帝把精神活力通過指尖注入亞當(dāng)體內(nèi)的一刻固然神圣偉大,而小伙子由指尖感受到姑娘體溫時的心理變化又何嘗不重要呢?他沖破了心理障礙,有勇氣向姑娘示意整理頭發(fā)了。他的心理變化立刻被姑娘感受到,“明眸里閃爍出欣喜的光芒”;她的歡快神態(tài)又反過來深深感染了小伙子。在二人情緒的急劇反饋震蕩中,原先的心理障礙徹底崩潰,他們一下子跨入了一個新的更成熟的階段,“一下子變成了大人,像一對夫妻似的走回去了”。
至此我們才看出,在如此簡短的一篇平凡瑣細的生活情景描寫中,凝聚著豐富而深刻的心理經(jīng)驗和復(fù)雜微妙的情感運動。然而這一切都被作者用平淡的描寫和敘述掩蓋了起來,人物的行為與心理活動被盡量地壓低,只剩下了一點約略可辨的暗示,只有通過細細品味才能體會其深藏著的意義。這種若隱若現(xiàn)的風(fēng)格通過小說開端和結(jié)尾對蒙蒙細雨那種溫潤朦朧之感的描寫而融成一種難以言傳的空靈縹緲的情韻,給人以一種特殊的審美感受。
(高小康,南京大學(xué)、中山大學(xué)教授、博導(dǎ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