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成毅
摘 要:閱讀教學是是高中語文課堂教學的主要形式,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很多能力的培養(yǎng)都源自閱讀。而閱讀只單單依靠學生自學是很難實現(xiàn)的,因此,需要教師在課堂上利用一些問題對其加以引導,以期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本文就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提問的有效性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高中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提問高效課堂
有研究表明,沒有教師加以指導,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度只有50%,而通過教師指導以后,學生對于該篇閱讀的理解能力可以高達90%~100%。新課程背景下高中語文越來越重視語文課堂學生學習能力的提升,學生自主學習為主,教師講授為輔的模式日益凸顯。這種通過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思維能力的有效訓練來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模式,已逐步取代了固態(tài)的教學模式。而在這種教學模式中,提問與設問環(huán)節(jié)就是核心。因此,一些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能夠讓學生突破教學重難點的,能夠提高學生語文思維邏輯性的問題,就顯得至關重要。[1]
一、簡析課堂提問中所存在的一些問題
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理念的高中語文教學模式,教師往往將注意力放在如何完成課堂教學任務上,這就導致了課堂互動模式的不斷減少?;幽J綔p少,相應的也會讓課堂提問模式僵化。現(xiàn)如今很多的高中課堂,當教師進行提問環(huán)節(jié)時,愿意與教師互動的寥寥無幾。當然有學生是因為不知道如何回答教師的問題,而有的學生是因為對教師的提問沒有興趣或者認為教師所提的問題與課堂知識聯(lián)系不大而失去了回答的興致。這就是教師自身在對問題的設置上出現(xiàn)了問題。作為教師,需要及時關注學情,了解學生的學習狀況,并且要對教材比較熟悉才可以。教師在日常備課時,就應當想好一些相關問題的設置,思考學生會在哪些地方出現(xiàn)問題,從學生角度出發(fā),才有可能設計出學生感興趣的問題。讓學生感興趣只是第一步,充分調動學生積極性才是關鍵。但是,我們經常會在教學活動中發(fā)現(xiàn)這樣一些問題。師生雙向互動粗放式提問,如:詢問學生《琵琶行》這一課中的學習感受以及啟迪?再一個是虛假性提問,讓學生難以與課本知識相聯(lián)系,或者不用思考就能回答出的問題。這就是對學生思維鍛煉能力的方法運用不得當了。提問既要能夠調動學生積極性,又要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鍛煉,還不能超出教學大綱,在種種限制之下,教師的憊懶心態(tài)就導致了現(xiàn)如今的高中語文課堂模式。[2]
二、有效問題的高效呈現(xiàn)
高中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思維能力,也具有一定的閱讀基礎,因此,假如教師在提問時沒有把握好問題的角度、難度、效度、密度,極易造成學生的抵觸心理,反而使得課堂提問效率降低。也不符合高效課堂的要求。
1.重視導入生出問題情境
導入時,需要注意的是,提高學生的閱讀興趣是課堂積極性的主要構成成分。是否有效地將問題導入到課堂,就決定著后來的最終成果。在高中語文的選材中,編者所選擇的內容都是比較經典的,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底蘊,因此當教師在進行經典文章的教學的時,就可以從課內課外進行一些拓展和延伸,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能力培養(yǎng)。比如說,在學習《林黛玉進賈府》這篇文章的時候,首先我們要注意到的是,這篇課文選自我國四大古典名著之一的《紅樓夢》,這部作品主要以賈寶玉、林黛玉、薛寶釵的三人的愛情婚姻故事為主線,刻畫了以賈寶玉和金陵十二釵為重心的凄慘愛情故事,高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課文的教學的時候,就可以把《紅樓夢》這部作品介紹給學生閱讀,鼓勵學生去閱讀文言文版本的原著。通過閱讀原著,學生就可以對于節(jié)選課文有一個更加深入的認識和了解,進而提高學生的理解能力。文言文版本的原著,有助于學生提高對古文地了解,且文言文中有些字詞使用現(xiàn)代簡化漢語仍舊難以進行描述的,唯有仔細品讀原文方可知會原作者的寫作心態(tài)。[3]
2.加強課堂學習節(jié)點提問
每篇閱讀的課文都是帶有一定的教學目的的和重點難點。因此,我們應當將學生的困惑擺在第一位,從學生的困惑點來進行提問,在教師的適時引導下,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如:《雷雨》這篇課文,雖然是以話劇劇本的形式展現(xiàn)的,可是,目的卻是為了讓學生了解戲劇劇本的格式與寫法。這篇課文的重難點就在于戲劇劇本的寫法。而教師就應當以此為突破口,在此基礎上設問,然后提問學生戲劇的寫法與用途,學生就會自主查閱課文,尋找問題的答案。在此過程中,既集中了學生的注意力,又鍛煉了學生閱讀課文尋找答案的能力。
3.把握時機
把握時機很重要。教師應當適時提出問題,不能過早也不能過晚,過早提出問題,會導致學生的注意力不集中,降低課堂效率,過晚提出問題,則會導致學生的求知欲降低,還易觸發(fā)學生的負面情緒。所以,時間的控制很關鍵。那么教師應當怎樣控制時間呢?首先,教師應當觀察學生的課堂情緒,在學生求知欲高漲時,就應當將該問題的解答方案告知學生。其次,當課堂大部分學生偷懶睡覺時,教師應當小聲提醒,并且將與課文內容有關的、引申一些同學們感興趣的、在課堂上進行講解,提升學生的積極性。最后,在一堂課臨近結束時,教師應當不講解新內容,而是帶著學生回顧本節(jié)課所學的新知識,拖堂也是學生最討厭的教師處理時間方式之一。舉個例子,假如教師在一堂課開始時,讓學生自習,而到課時快結束的時候才開始講重點,這樣的教學模式,勢必會引起學生的不滿,導致學生沒有心思聽課。
三、提高有效提問的認識
優(yōu)化課堂提問,形成有效提問是教學活動中提高教學質量的基礎。有效提問可以將學生的一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進行放大處理,能夠訓練學生的閱讀思維,亦能有效落實學生在學習中對于創(chuàng)新精神與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總而言之,課堂提問要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要思考學生存在的問題落腳點在哪,隨后還要對問題進行設計,重視教學情境的構建。相信這樣的課堂,是學生所喜聞樂見的,是教師所喜歡運用的,有助于高效課堂的開展與建立。
參考文獻
[1]張亞萍.高中語文閱讀教學課堂提問有效性探究[D].江西師范大學,2018.
[2]孫丹.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廣西教育,2017(34):113-114.
[3]唐方翠.讓有效問題促成高效課堂——高中語文閱讀課堂提問有效性的探討[J].新課程學習(中),2013(1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