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云
習作的情感,很大程度上依托于選材。那么,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選材,表達真情實感呢?筆者從“真”和“實”上進行了探索與嘗試。
從熟悉處尋“真”。真,是一切習作的基礎,只有事真,才能情真。編造的故事、虛假的人物,無論怎樣寫,總不自然,總會露出破綻,而且根本不可能有真情實感。
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習作是《寫自己喜歡的動物》,要求具體地寫出動物的特點,表達自己的真情實感。在指導學生選材方面,筆者頗動了一番心思。請看下面的片段。
師:怎么才能把自己喜歡的動物寫出來,讓大家也喜歡呢?首先就要能夠寫出動物的特點。什么是特點呢?
生1:獨特的地方。
師:你喜歡的動物,都有哪些獨特的地方,讓人喜愛呢?
生2:外形、脾氣、動作……
師:除了這些,動物還有很多特點。比如,它喜歡吃什么呀、喜歡干什么呀……在與動物長期相處的過程中,你們一定觀察到了,而且,有些同學甚至把動物當成是生活中的伙伴、家庭中的一員,你和它一起玩耍,一起成長。在你和動物之間一定發(fā)生過一些有趣的事吧?(生思考、篩選,和同桌交流。)
如何寫出“動物的特點”?在平時的習作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在選取寫作對象時,往往只寫其外形特點,很少去關注動物吃、喝、睡、玩的特點,更不要說去觀察動物的成長了。通過上面片段的問答,學生才恍然大悟:原來,特點可以從各個角度去寫啊。
解決了這個問題,筆者又通過“同學之間自我介紹”的環(huán)節(jié),告訴學生:只有寫自己熟悉的材料,才有可能寫得真實,才會得心應手?!罢妗笔俏恼碌母荆梦恼碌牟牧隙际亲钫媲?、最熟悉的。
在視角上求“實”。生活材料可能不典型,但經過處理,也能化腐朽為神奇。習作并非生活的簡單實錄,從不同的視角來觀察,也許就會有別樣的收獲,使來自生活的素材更典型,更實在,更有說服力。
為了把文章寫“實”,筆者給學生播放了一段小鳥飛出鳥巢捕食、回巢的慢鏡頭視頻,學生從慢鏡頭中發(fā)現(xiàn)了小鳥捕食的準確和回巢的輕快。筆者則相機總結:小鳥飛翔這個動作很快,攝影師利用慢鏡頭把這個飛翔的過程放慢了,觀眾才可以細致地觀察到每一個動作細節(jié)。如果同學們要描寫一個重要的動作,可以像剛才那樣,在腦海中對這個動作,運用“慢鏡頭”的方式,分解成一系列連續(xù)的細微動作,細致地寫下來,就可以把動物的特點寫“實”了。
學生看完視頻,筆者相機指出:這就是我們常說的細節(jié)描寫,細節(jié)描寫是指抓住寫作對象細微而又具體的部分進行的描寫,沒有細節(jié)就沒有藝術。同樣,沒有細節(jié)描寫,就沒有活生生的事物特點,細節(jié)描寫會讓讀者印象深刻,提高文章的可讀性。
于是就有了下面的習作。
還有一次,我把它從魚缸里拿出來,想讓它到處活動一下。可是,它一下子把四只腳縮進了烏龜殼里。它好像在說:“我不想到處活動。因為,我是烏龜,我走得太慢了?!笨墒牵乙廊幌胱屗顒踊顒?。于是,我把它的身體翻過來,讓烏龜殼著地。這下,它的腳一下子都伸出來了,撲騰了半天,好像在說:“我出來活動還不行嗎?別再折騰我了。”后來,它果真圍著我爬了三圈。
生活是多彩多姿的,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巧妙選取寫作視角,習作的“真”“實”就能落到實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