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宗有 楊啟春
摘 要: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在教育教學中不斷發(fā)揮著重要的作用,是信息技術與教育的深度融合。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適當?shù)厥褂梦⒄n,能夠發(fā)揮微課的優(yōu)勢,克服傳統(tǒng)識字教學的弊端,提升語文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興趣,提高學生的自主識字能力。
關鍵詞:微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2 文獻標識碼:A 收稿日期:2019-02-10 文章編號:1674-120X(2019)12-0056-02
微課是“互聯(lián)網(wǎng)+”教育的特殊表現(xiàn)形式,在教育教學中具有時間短、知識點集中、教學靈活、操作便捷、適用性強等優(yōu)點。隨著教育改革浪潮的不斷推進,這種嶄新的教育教學模式逐漸被教師們推崇,不斷被家長和學生們了解和接受。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科學合理地使用微課,不但能促使教師的識字教學觀念的更新,提高學生識字教學的效率,而且能促進學校識字教學方式的變革,加強家校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教師巧妙地在識字教學中滲透微課教學方式,對促進小學語文識字教學質(zhì)量的提高是大有益處的。文章就巧妙使用微課促進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作如下的探討。
一、巧用微課訂正字音,提高生字讀音的標準性
漢字是音、形、義的結合體。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首要的教學任務就是要教會學生讀準字音。規(guī)范正確的漢字讀音是進行口頭語言表達和思想交流的基礎,讀音不準就會造成語言溝通的障礙,導致語言理解產(chǎn)生歧義,甚至釀成錯誤,嚴重地阻礙情感交流。可見,讀準字音是非常重要的識字教學環(huán)節(jié)。漢字的語音是豐富多變的,有前后鼻音、平翹舌音、爆破音、摩擦音、開口呼、齊齒呼、邊音、卷舌音、輕聲、兒化等。在這些讀音中,最難讀準的要數(shù)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特別是少數(shù)民族聚居區(qū),受少數(shù)民族語言習慣的影響,普通話發(fā)音方言音很重。在實際的識字教學中,教師可以將這些不易讀準字音的生字詞進行分類整理,并制作成相應的微課,在適當?shù)臅r間利用微課開展教學,達到讓學生學會新知、鞏固舊知的教學目的。
例如,在教學帶有“令”組合的合體字時,除了“鄰、拎”是前鼻音外,其他像“領、鈴、羚、嶺、零”等字都是后鼻音。此類型讀音的漢字很多,教師可以將帶有相同部件而讀音相近的生字分類整理,并將它們制作成集圖像、讀音、動畫于一體的微課,讓學生利用周末或課余時間進行自主學習,這樣既不占用課堂教學時間,又能讓學生鞏固容易讀錯的漢字讀音。在小學語文期末復習中,教師可以將整冊語文書中的二類生字進行梳理,將所有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歸類整理,制作成聲情并茂的微課,讓學生反復聽、反復讀,從而熟練掌握前后鼻音和平翹舌音的二類生字讀音。并且教師可以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或微信群將微課發(fā)送在班級群中,讓家長監(jiān)督孩子利用業(yè)余時間反復朗讀記憶,復習鞏固,加深印象,達到讀準所學生字讀音的目的。
二、巧用微課辨別字形,促進生字讀寫的準確性
寫字教學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小學生在練習寫字時,經(jīng)常會把字形相近的字混為一體,不能很好地區(qū)別“長相”大致一樣的生字。當在寫字教學中遇到這樣的問題時,教師可以將本課之前已認知的“長相”類似的生字進行整理歸類,創(chuàng)編成口訣或謎語,用微課的形式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呈現(xiàn),引導學生進行學習,讓學生在對比中加以區(qū)別和記憶。教師利用微課開展識字教學,能提高教學目的的針對性,使學生清晰地辨別容易混淆的形近字,牢固掌握生字的字形,以免讀錯或寫錯。
例如,在學習帶有“今”和“令”兩個部件的漢字時,學生老是把帶有“今”的寫成“令”字,把帶有“令”的寫成“今”字。如“鄰、拎、伶、領、鈴……”這些左右結構的字絕大多數(shù)部件是“令”,而“貪、念、琴、含、岑、芩……”這些上下結構的字絕大多數(shù)部件是“今”,而“吟”雖是左右結構卻仍是“今”。在小學階段,教師可利用微課編成順口溜:上下“今”,左右“令”,其他特殊還有“吟”。在教學“已、己、巳”和“戌、戍、戊”兩組字形相近的漢字時,教師可以運用微課,編成口訣:張口己,閉口巳,半張半閉就讀已;橫是戌,點是戍,心中空空就讀戊。教學時,一邊運用微課視頻演示這些漢字的筆順,一邊配上有聲的口訣,將口訣與相應的漢字筆順相對應,讓學生一邊念口訣一邊用手書空,不但能增添學生學習的趣味性,而且能引發(fā)學生思考辨別形近字,加深記憶。通過滲透微課這種新型的形近字教學方式,使形近字難辨這一教學難點得到了突破,使學生在形近字的學習中找到了辨別形近字的方法和技巧,通過舉一反三,推此及彼,學生辨別形近字的能力得以提高。
三、巧用微課理解字義,提升生字釋義的貼切性
漢字最大的特點是一字多音、一音多字、一字多義,在識字教學中,學生準確理解生字的含義是小學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
利用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方法讓學生理解字義,教師教得困難,學生學起來也很吃力,教師要設法優(yōu)化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力爭讓學生在理解字義時盡可能準確、貼切。恰當?shù)刂谱鬟m宜的微課,運用微課提高學生理解字詞的能力,對提高識字教學質(zhì)量具有深遠意義。
例如,在教學“蹣跚”這個詞時,教師可以錄制“人走路時搖搖晃晃,東倒西歪,像小孩子學走路的樣子”等情境的小視頻讓學生觀看。通過觀看微課視頻,學生對“蹣跚”一詞的理解自然一目了然。運用微課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理解字義,既牢固又貼切,教師何樂而不為呢?
在教學“臉、胸、肚、腿、臂、腸”等帶有“月字旁”的漢字時,為了讓學生能夠運用漢字的部首辨識漢字大致的含義,教師可以利用微課,將這些漢字與具體的身體部位同時呈現(xiàn),讓學生進行漢字與圖畫的對照,發(fā)現(xiàn)這些帶有“月字旁”的漢字都跟身體部位有關,從而很好地理解帶有“月字旁”的字的含義。
運用微課幫助學生理解漢字的意義,重點是要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在情境中感受、體會,喚醒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其利用生活經(jīng)驗來感知、理解、構建漢字在語境中的含義。只有正確理解漢字的意思才能在實際閱讀和生活中加以運用,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四、巧用微課演示筆順,確保生字筆順的正確性
在傳統(tǒng)的識字教學中,訓練學生筆畫順序的最好途徑是教師使用粉筆在黑板上書寫,學生與老師一道書空。這樣的教學方法老套刻板,一些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寫過就忘了。如果教師將筆順復雜或者筆畫順序特殊的漢字書寫筆順制作成動畫微課,讓學生在觀看筆順動畫演示的同時再加以書空,不僅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還便于注意力不集中的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反復觀看,節(jié)省了課堂教學的時間。讓學生正確掌握漢字的書寫筆順,提高了識字教學的效益,保證了學生寫字時筆順的正確性。
例如,教學“萬”字時,學生總是把這個漢字的第二筆寫成“撇”,規(guī)范筆順第二筆應是“橫折鉤”,一旦“萬”字筆順寫錯,那么與“萬”這個部件有關的“方”“躉”“放”“邁”等字將會統(tǒng)統(tǒng)寫錯。如果在教學伊始,教師利用微課,將“萬”的筆順制作成微課動畫進行演示,讓學生一邊觀看動畫演示一邊用手指書空,既妙趣橫生又加深印象,這樣學生就能牢固地記住這個字的筆順。
在教學“凸、凹、爽、舅、肅”等這些筆順復雜難辨的漢字時,如果教師將這些筆順復雜難辨的漢字書寫筆順制作成微課,在課堂上進行播放演示,學生一邊觀看演示動畫一邊用手指書空,就能清楚地看清字的形狀,記住字的筆順。然后教師再讓學生在生字本上用筆書寫,學生對這些筆順難寫的字自然印象深刻,記憶牢固。
五、巧用微課區(qū)分結構,把握生字結構的規(guī)范性
在識字教學中,掌握漢字規(guī)范的結構是將漢字書寫正確和書寫美觀的前提,有的學生由于沒有看清字的形狀,沒有記住字的筆順便開始風馳電掣地奮筆疾書,往往會將上下結構的字寫成左右結構的字,將左右結構的字寫成上下結構的字,將一個半包圍結構的字寫“分家”變成兩個獨體字。諸如此類的情況還會出現(xiàn)很多,如果教師運用微課對這些結構容易混淆或容易看錯的字進行教學,將漢字不同結構的部件運用動畫技術進行拆分再組合,反復演示,并配以適當?shù)闹v解,學生就能看清楚字的結構和部件組成,從而保證漢字書寫結構上的正確性和規(guī)范性,為正確識字寫字奠定基礎。
例如,教學“滿”字時,一部分學生會將“三點水”寫到“草字頭”的下面,原本是左右結構的字被學生寫成上下結構的字;教學“落”字時,學生又會將“三點水”寫在“草字頭”的外面,原本是上下結構的字被學生寫成左右結構的字。在教學“蓮”這個字時,學生往往會將“辶”寫在“草字頭”和“車”的外面,原本“蓮”是上下結構的字,上面是“草字頭”,下面是“連”字,學生這樣錯誤書寫,把上下結構的字寫成了半包圍結構的字,嚴重地弄錯了“蓮”字的間架結構。
面對學生把漢字結構看錯、寫錯這種尷尬局面,如果教師事先將這些容易寫錯結構的漢字制作成微課,按照間架結構的部件組成部分將漢字進行科學拆分,并用動畫的方式將拆分開的部件按照漢字間架結構組合,進行先分開再組合、再組合再分開的動畫演示,再配以語音進行講解,讓學生看清漢字間架結構后再練習寫字,這樣就可避免學生書寫時弄錯漢字間架結構。
六、結語
總之,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地利用微課趣味性強、直觀形象、知識點集中、可反復練習等優(yōu)點,根據(jù)具體漢字的特點,將容易讀錯、寫錯、理解錯的字制作成美觀生動、富有趣味性的微課,用微課開展輔助教學,這樣便能激發(fā)學生學習漢字的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識字能力,提高識字教學的質(zhì)量。
參考文獻:
[1]季美紅.淺談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新課程(中旬刊),2017(8):109.
[2]羅新文.小學識字教學中微課的設計與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7(3):136-137.
[3]王慧琦.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才智,2017(6):96.
[4]江振珍.微課在小學語文識字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基礎教育研究,2016(9):63-64.
[5]吳莎莎.小學語文識字類微課資源的設計與應用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