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靜林
【摘要】教育的目的是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個幸福的人。教育應該傾聽孩子的聲音,陪伴和幫助他們成為幸福的小孩,將來成為幸福的人。班主任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享受閱讀的快樂,傾聽孩子的內(nèi)心,陪伴他們成長,從孩子的成長中收獲幸福。
【關鍵詞】班主任;責任;傾聽;成長;陪伴
【基金項目】課題項目:學講練教學模式的研究。
教育的目的是什么?無非把學生培養(yǎng)成一個個幸福的人。教育應該是傾聽孩子的聲音,陪伴和幫助他們成為幸福的小孩,將來成為幸福的人。班主任從孩子的成長中收獲幸福,平凡瑣碎的小事就是班主任的美麗人生。
一、責任之美——有責任感的孩子自信而充滿魅力
班主任要觀察了解每一個孩子,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對班級事務進行分配,培養(yǎng)孩子的責任感,并讓他們在為同學服務的過程中收獲自信和快樂。很快,班干部就能在班上樹立威信,成為老師的小助手。班干部和同學們一起制訂《班級自主管理公約》,讓公約成為孩子們的行為準則。自主管理讓每個孩子感受到自己是班級中平等的一員,同時感受到自己肩負的責任。歸屬感和責任感讓每一個孩子為維護班級的榮譽而努力。
在這樣的集體中,每個孩子都以“誠信”作為自己的做事準則,以“友善”作為與人相處的基本原則?!疤煨薪?,君子以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焙⒆觽儩u漸懂得君子當自強、厚德。他們考試不作弊;他們見到老師大聲問好;他們主動撿起地上的紙屑;他們隨手關燈……他們盡自己的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幫助身邊的每一個人。每一件細微的小事都會讓集體和諧溫暖。
二、書香之美——腹有詩書氣自華
天地很寬,世界很大。讀書讓孩子們視野寬闊,分享讓孩子們寬容大度。學校為每個班配備了小書架。孩子們把自己喜歡的書帶到學校,滿滿一架的書讓孩子們享受閱讀的快樂。班主任和他們一起讀書,和他們討論書中的人物,時光仿佛靜止。
孩子們讀好書,看好電影,利用班會時間做“好書推薦”和“最佳影片分享”。他們推薦《水滸傳》《朝花夕拾》傳統(tǒng)經(jīng)典,也推薦《漂亮朋友》等外國名著。他們在講臺上介紹自己喜歡的書和電影,快樂自信、美麗從容。
讓閱讀觸及心靈,讓我們詩意地棲居。孩子們喜歡詩,喜歡“蒹葭蒼蒼,白露為霜”,也喜歡“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角連營”。清晨讀詩,教室里書聲瑯瑯,全班一起朗誦《少年中國說》,讓孩子們熱血沸騰。他們寫下自己的夢想,也種下了希望。書香充溢的地方永遠充滿快樂灑滿陽光。
三、傾聽之美——傾聽是一種能力
很多時候,因為我們是老師,是長者,我們總是以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來指導孩子,而忽視了孩子內(nèi)心的聲音。班主任要首先做一個傾聽者,然后和孩子一起來探討問題。
在我的班上曾經(jīng)有一個女孩子一段時間都情緒低落。經(jīng)過了解,我知道了原來她的好朋友和別人也是好朋友,她覺得這是對友誼的背叛,無法接受。我找到她時,她大哭著向我訴說自己的委屈。我沒有打斷,也沒有詢問,就靜靜地握著她的手,幫她擦眼淚,聽她講。等她講完,我告訴她我能理解她的感受,因為我在她這個年齡的時候也曾經(jīng)有過同樣的想法,為同樣的事情傷心過。但是慢慢地我知道友誼不是占有,而是分享、理解、包容和信任。我們會有很多朋友,朋友的朋友可能會和自己成為朋友。經(jīng)過數(shù)次談心,她終于打開自己的心結(jié),快樂地和大家相處,并且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孩子的父親曾多次打電話對我表示感謝,說我是孩子最信任的人。
四、成長之美——成長是時間賦予我們的美麗
班上的孩子大多來自在京務工家庭。父母來京,希望能給孩子創(chuàng)造更好的生活條件和學習環(huán)境。但來京后的辛苦往往讓他們無暇顧及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們有很多小毛?。簳r間觀念不強,會遲到;不愛洗澡,指甲總是很長;課下愛打鬧,總讓人擔心;坐姿不夠端正,眼操不夠認真,課間操做得不夠整齊……一切好像都告訴班主任這是個讓人頭疼的班級。但是這些來自全國各地的孩子們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他們純樸善良。對于一個孩子、一個班級來說,有這一點就足夠了。
我不喜歡講大道理,也不喜歡總是和十三四歲的孩子一本正經(jīng)地談話。我更愿意在課余坐在孩子們中間,和他們閑聊,告訴他們,我喜歡他們的善良與純樸,喜歡他們干凈明亮的眼神。當然也告訴他們,我不喜歡他們說臟話,不喜歡他們上課不專心。輕松的聊天讓我走近孩子們,也讓孩子們了解我。孩子們感受到我對他們的愛,意識到想要做事先學做人,我讓他們知道我希望他們學習努力,更希望他們誠實、寬容,能替別人著想,能規(guī)劃自己的生活,能有擔當。孩子們知道,在老師眼里,他們都能成為優(yōu)秀的人。正是這些看似閑話的聊天,讓原本沒有規(guī)矩的班級在潛移默化中成長為一個溫暖友愛的集體,成長就是對學生學習和生活最大的肯定。
五、陪伴之美——相伴同行,我們風雨兼程
很多時候,孩子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老師在學習上的指導,更需要老師信任的眼神和用心的陪伴。
初二是一個關鍵時期。我每天固定在七點前到校,爬上四樓,扔下包,打開電腦;想一下一天的安排,整理好上課要用的東西;等待孩子們的到來。每天的生活從孩子們的早讀開始,我和他們一起大聲朗讀,朗朗的書聲讓我和孩子們進入一天的學習。我會抓緊時間收拾教室,給孩子們更多的休息時間??粗麄兠刻斓阶詈笃v的樣子,我很心疼。但是現(xiàn)實是殘酷的,競爭讓每個人都要在這個階段付出最大的辛苦和努力。我能做的不過是時時提醒他們要堅持不懈,偶爾幫他們放松,給他們準備點小零食,補充能量。孩子們總是說老師好像媽媽,我便會告訴他們,即便真的是媽媽,在學習上也不能替他們做任何事,老師和父母一樣只能幫助他們,而未來的一切都靠他們自己用雙手去創(chuàng)造。
初二班級活動不太多,校運動會成了孩子們唯一能撒歡的時候。比賽前,我就告訴孩子們輸贏不重要,只希望他們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做好每一件事。這一點孩子們做到了,他們沒有太多的訓練時間,雖然輸了,但是不沮喪,因為他們盡力了。他們變得成熟自信,變得堅定而充滿韌性。
辛勤的付出讓孩子們在中考時收獲滿滿,他們終于長成了自己喜歡的樣子,走進了自己喜歡的學校。他們抽時間結(jié)伴來學??赐蠋?,看著他們的笑臉,我突然覺得這些笑臉就是給老師最大的回報吧。
記得有一位班主任說過:“學生就像一顆真誠的種子,我們播撒愛心,等待的不一定是驚喜,而是獲得一顆安穩(wěn)的心?!泵總€孩子都是待放的花朵,讓我們一起等待他們綻放,收獲這顆安穩(wěn)的心,收獲一份安穩(wěn)的美麗。
【參考文獻】
[1]于淑卿.北京市中小學優(yōu)秀教師教育思想與教學藝術評介叢書(英語卷)[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2003 :2-14.
[2]劉建華.中學英語創(chuàng)新教法——思維訓練方案[M].北京:學苑出版社,1999:50-70.
[3]陶春輝.讓素質(zhì)教育進入課堂[M].北京:北京教育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