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小波
摘要:學會傾聽等于學會專注、學全交流、學會思考。小學教學中需注重學生傾聽能力的培養(yǎng),作為小學數(shù)學老師,需從多方面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在課堂上下功夫,使學生想聽;養(yǎng)成傾聽好習慣,使學生會聽;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善聽;形成約定,讓學生能聽;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樂聽。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傾聽;培養(yǎng);情境;習慣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274-01
傾聽是一種良好的習慣,同時也是一種優(yōu)秀的品質(zhì),學會傾聽等于學會專注、學全交流、學會思考。在小學數(shù)學特別是小學低段數(shù)學教學中,學生學會傾聽才能夠構建高效的教學課堂,培養(yǎng)學生學習能力,提高教學水平。
一、在課堂上下功夫,使學生想聽
首先,創(chuàng)設情境。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生理特點,通過在課上設計學生感興趣的情境來引入新知,充分利用制作色彩鮮艷、富有趣味的課件和教具,來激發(fā)孩子的學習興趣,并將所要學的知識寓于游戲之中。
其次是利用好教材。教學中努力運用數(shù)學教材圖文,其中有許多卡通人物,這些卡通人物都是孩子們喜歡的對象,這些資源,讓他們和這些卡通人物一起學習,跟這些卡通人物進行合作,進行比賽。例如:“小白兔遇到了難題,他想大家?guī)蛶退?,“小猴想考考你們,看看誰聰明”。
最后是設計豐富的兒童游戲。兒童的生活離不開游戲,游戲的課堂是學生喜歡的課堂,是他們樂于傾聽的課堂。由于低年級學生的年齡心理等因素,他們的注意力不能持久,容易疲勞。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選擇適當?shù)囊胗螒?,可以充分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有效地提高教學效果,例如在教《認識物體》時引入摸一摸的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再次掌握各種物體的特征,如在學習《11-20的認識時》,設計在計數(shù)器上撥珠的游戲。一個簡簡單單的游戲,就像一支興奮劑,引起了所有學生的關注,它不僅能有效地防止學生疲勞和產(chǎn)生厭倦情緒,而且也可使學生感到游戲中也有數(shù)學知識,數(shù)學就在自己身邊,就在生活中,新授的知識也能在游戲活動中得以消化,得以鞏固。
二、養(yǎng)成傾聽好習慣,使學生會聽
通過學情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小學生整節(jié)課專心聽講不打晃的同學只占全班的2%,偶爾打晃的同學占全班的70%,很少打晃的占18%,經(jīng)常打晃的占10%。在這10% 的同學中,我們發(fā)現(xiàn)這些同學中的一部分人經(jīng)常在玩東西,可能是學習用具,可能是玩具,甚至可以是一個小紙條。還有一些同學就是很愛講話,在課堂上悄悄地講話不易被老師發(fā)現(xiàn)。剩下一些同學就是注意力集中的時間也很短,愛開小差。針對這些情況,在實驗班開展了一次主題為《培養(yǎng)學生傾聽能力》的班會活動。玩一些傳話類的小游戲如:“說7的倍數(shù)”,“一只青蛙跳下水,咚,兩只青蛙跳下水,咚,咚?!钡鹊?。游戲后,大家一起進行總結,孩子們紛紛發(fā)表自己的看法:“要看著說話的同學”,“注意力要集中”,“要豎起耳朵認真聽”,“手里不能玩東西”,這時,教師相機地在黑板上寫下了“聰”字,做事情要成功也是有秘密的,那就是要“耳到,眼到,口到,心到?!逼渲小岸健豹q為重要,所以“聰”字也是以“聽”為前提的,通過這堂主題班會,孩子們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及傾聽的方法,從而培養(yǎng)了孩子們認真傾聽的好習慣。葉圣陶說:“教師之為教,不在全盤授于,而在相機誘導。”在后來的課堂上,老師明顯地感覺到他們的進步。學生們在課堂上做好課前準備,用完后又放回了原位,管好了自己的手和嘴,知道要安靜地傾聽他人發(fā)言。
三、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使學生善聽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眱A聽是一種能力,可以通過培養(yǎng)既而提高。學生明白了傾聽的重要性,有了傾聽的方法后,還應經(jīng)常進行傾聽的訓練。
首先是聽算。計算是數(shù)學教學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要進行5分鐘的聽算練習,練習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計算能力,同時為了正確地計算,他們還認識到要認真傾聽老師念題。在不知不覺中,學生的傾聽能力得到了良好的培養(yǎng)和提高。
其次是聽辨。數(shù)學知識有一部分與概念和規(guī)律有關。就將這些概念性的知識編成判斷題,由老師口頭念出來,學生用手勢進行判斷。認為正確的就用手勢打勾,認為錯誤的就用手勢打叉,不清楚的就拿一個拳頭出來。學生們非常喜歡這種形式,有的同學為了證明自己是正確的,還要努力地來說明自己的原因,從而說明大家。這時有不同意見的同學也認真在聽別人的觀點,聽聽別人是不是說錯了,把別人的觀點與自己的進行比較。
最后是轉(zhuǎn)述概括。聽也是有層次的,第一是聽別人說話,第二是在聽別人說話的基礎上對其所說的話作出判斷,第三是在聽別人說話的基礎上補充別人的觀點或發(fā)表不同的意見。小組合作的時候,孩子們圍坐在一起,發(fā)表自己的意見,如果是成績好的同學發(fā)言,那只能代表他自己懂了,如果是成績差的同學回答,那說明他們這個組的同學的傾聽是有效的。在解決問題時,先請一些同學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再請其他同學轉(zhuǎn)述他的發(fā)言,同學們通過認真聽明白了他人的觀點,并將他人的觀點作一定的概括總結,能夠很好或更好地表達出來,這不僅表明他們理解了別人的發(fā)言,而且還證明了他們在認真的傾聽他人的發(fā)言,同時他們的思維活躍了,傾聽的能力得到了進一步的提高。
四、形成約定,讓學生能聽
對于一年級學生,我們老師經(jīng)常會用到對口令的形式,如:老師說“小耳朵--仔細聽”、“一二三—快坐端”、“小眼睛—看黑板”、“聚光燈—看這里”等。這些口令對于一年級孩子是必不可少的。如:當一個孩子在回答問題時,我們就會讓他說“聚光燈”,這時其他孩子就對口令“在這里”,同時轉(zhuǎn)向這個孩子,保證了眼看、耳聽。
五、激勵性的評價,使學生樂聽
“贊美是人類最美的語言”。在培養(yǎng)學生的傾聽能力時,老師要充分發(fā)揮評價的作用,激勵學生們積極地去傾聽。那么評價就要有層次性,激勵性的語言也要有層次,比如“你聽的很認真,”“你很會聽別人發(fā)言,你很尊重別人!”,“你很善于聽”,“你能從聽中得到啟發(fā)”,“你能從聽中學到知識”等等。還可以充分發(fā)揮學生的評價作用,利用學生的自評和互評促進他們認真傾聽,樂于傾聽。
“不積跬步無以致千里,不積小溪無以成江河”。在數(shù)學課堂上培養(yǎng)學生傾聽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只要教師堅持不懈的嘗試、努力,我們相信孩子們沉睡的耳朵一定會蘇醒,一定能在傾聽能力方面取得全面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