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巧瑩
摘 要:郭沫若先生在留日小說中刻畫了許多女性人物形象,她們有的善良,有的浪漫,有的完美。這些人物形象的刻畫都與郭沫若先生生活的時代語境和個人經歷分不開。
關鍵詞:留日小說;女性形象;女性地位
郭沫若先生是我國二十世紀的文化巨人,是著名的文學家、詩人、考古學家,在我國具有崇高的學術地位。在“五四”運動時期,他以充滿革命激情的詩歌創(chuàng)作,歌頌人民革命,歌頌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開一代詩風,成為我國新詩歌運動的奠基者。他創(chuàng)作的歷史劇,是當時教育人民、打擊敵人的有力武器。他還創(chuàng)作了不少小說,較為出名的有《水平線下》《漂流三部曲》《黑貓與塔》《后悔》《黑貓與羔羊》《桌子跳舞》《地下的笑聲》等,這些在我國的文學寶庫中也有一席之地。
郭沫若先生曾留學日本,并在日本待了十年時間。(1914年——1924年)他的部分小說,就是在此期間完成創(chuàng)作的,如《殘春》、《漂流三部曲》、《行路難》等等。作為現(xiàn)代文學史上的第一代留日作家,他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對女性形象有過不少的描寫和塑造。令人遺憾的是,學界其他人多研究郭沫若先生在詩歌和歷史劇中的女性形象,對于他在留日小說中的女性形象的探討,各種專著論述頗為稀缺。本文將重點分析郭沫若先生留日小說的女性形象,并結合當時的時代語境以及作者個人經歷,探討女性書寫之于郭沫若先生的意義。
一、善良的女子形象
在郭沫若先生的筆下,有不少這樣的女性形象。她們善良,溫柔,體貼,在家庭中扮演著賢妻良母的角色,閃爍著圣母的光芒。比如多次出現(xiàn)在小說中的女性人物曉芙,她是留學日本的醫(yī)生愛牟的妻子,已經結婚且孕育了兩個孩子。在小說的描述中,她是一個像圣母瑪利亞般的女人。她平日里要照顧兩個孩子的起居生活;在愛牟的朋友白羊君過來拜訪時,要去灶下弄飯幫忙招待客人;在送別丈夫愛牟時,也是“攜著一個兒子,抱著一個兒子”。[1]在這里,我們的腦海中不禁浮現(xiàn)出一個辛勤操持家務、照顧丈夫孩子的賢妻良母的形象。
在《漂流三部曲》中,對于曉芙的刻畫更為細致。曉芙是日本的一位牧師的女兒,為了與愛牟自由結婚,生生受了破門的處分。結婚之后,曉芙也并沒有過上好日子,愛牟沒有工作收入,生活開銷只能靠友人們的接濟。在這種貧困潦倒的生活當中,曉芙也沒有一句怨言,只是默默地做著家務,默默接受丈夫的不滿和傾訴。她是如此地善良溫柔,她的身上,背負的是妻子和母親的責任。
然而這些還不夠,她不僅要接受生活的困苦,還有忍受丈夫差點“出軌”的事實。在《殘春》中,愛牟遇見朋友的看護婦S姑娘后,竟然做了一個桃花夢。在愛牟的夢境中,他與S姑娘一同登山游玩,兩人差點就要發(fā)生肉體的接觸,直到白羊君出現(xiàn),這場桃花夢才終止。過后愛牟向曉芙陳述了自己的夢境,即使大概猜測到丈夫愛牟對S姑娘有隱隱的愛戀,曉芙也沒有生氣,她只是笑著說了一句心虛。這是怎樣的一種寬容和隱忍?。∵@簡直就是圣母瑪利亞——在生活上體貼入微,在工作上全力支持,在愛情上隱忍退讓。這種女性形象,在愛牟七年前最初和曉芙相見的時候就下了定義,就是“眉間有一種圣潔的光輝”,就是一種自帶圣潔光芒的圣母形象。這種形象,一直貫穿人物的始終。[2]
二、浪漫的女子形象
郭沫若先生的作品中,還有這樣一種女性形象。她們面容美麗,身姿浪漫,主人公們往往第一眼就會愛上。
小說《殘春》是這樣描寫愛牟第一眼見到S姑娘的:她說話的時候,愛把她的頭偏在一邊,又時時愛把她的眉頭皺成“八”字,她的眼睛很靈活,暈著粉紅的兩頰,表示出一段處子的夸耀。愛牟對S姑娘的第一印象無疑是很好的,明眸皓齒,語笑嫣然。在山上愛牟和S姑娘游玩時,S姑娘用花蕾般的嘴唇開口告訴愛牟她患有肺結核,由于愛牟是醫(yī)科大學生,所以她懇求愛牟為她診斷。愛牟夢見S姑娘“緩緩地袒出她的上半身來,走到我的身畔。她的肉體就好象大理石的雕像,她亸著的兩肩,就好像一顆剝了殼的荔枝,胸上的兩個乳房微微向上,就好像兩朵未開苞的薔薇花蕾……”S姑娘體態(tài)輕盈,身姿曼妙,完全是一幅浪漫情人的模樣。除此之外,小說《月蝕》也是寫的一個已婚男子隱隱約約對在日本時候一位天真的鄰家姑娘的喜歡。那位鄰家宇多姑娘,她的面龐是圓圓的,被嘲笑時臉便要漲得緋紅,兩只圓大的黑眼水汪汪地含著兩眶眼淚。
三、完美的女子形象
前有善良賢惠的女子曉芙,又有浪漫美麗的S姑娘和鄰家姑娘,然而郭沫若先生還不滿足,他非要造出一個盡善盡美的女子來,那就是《落葉》中的菊子姑娘了。
《落葉》一文將一位日本姑娘菊子給中國留學生洪師武的四十一封信一一譯出來。一封封感情真摯的信件,向我們展現(xiàn)了一位善良、溫柔、浪漫、真誠的日本女性。菊子幾乎在每一封信的開頭都真切的稱呼洪師武為“我親愛的哥哥”或“我摯愛的哥哥”,表達自己對洪師武真誠的感情以及深深的思念與牽掛。除此之外,菊子在信中也讓我們看到她那顆善良體貼的心,比如她在信中寫道的,“哥哥,你的信不可寫太多了。你是寫給我的時候,一禮拜寫一次,或者兩禮拜一次便好了。千切不要耽誤了你用功的時間?!薄拔覍砟軌蛏晕椭业母绺?,那真是幸福呢。但這不是我的意志,一切都是聽隨哥哥的意志,聽隨哥哥的希望.聽隨哥哥的方便。”這幾句已經充分體現(xiàn)出菊子姑娘那顆體貼、溫柔、善為他人著想的心。最重要的是,菊子姑娘作為一位日本女性.能夠體會洪師武作為一名戰(zhàn)敗國子民的那種悲哀與無奈。她甚至愿意隨著洪師武一起回中國,菊子姑娘的這種種思想與行為不禁讓我們深深地感受到這位柔弱的日本女子那種善良、真誠的性格。這是一位集善良、溫柔、浪漫、真誠種種優(yōu)點于一身的完美女性??!郭沫若先生在文章小序中寫道,“我無論讀歐美哪一位名家的杰作,我自己要誠實的告白,實在沒有感受過這樣深刻的銘感的。菊子姑娘的純情的,熱烈的,一點都不加修飾的文章,我覺得每篇都是絕好的詩。她是純任著自己一顆赤裸裸的心在紙上跳躍著?!庇纱丝梢钥闯龉粝壬鷮@位日本女性的高度贊揚。[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