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艷 張 璟
《財務管理專題》(下文簡稱為《專題》)作為任選課程,在金陵科技學院財務管理專業(yè)和會計學專業(yè)大四第一學期供學生選修。該課程作為一門學科前沿課程,共計32學時,要求學生了解當前財務管理的學術熱點,并能夠綜合利用所學理論對當前財務熱點問題進行案例分析。
由于《專題》課程開設在畢業(yè)前的一個學期,學生面臨考研、就業(yè)等多重壓力,為提高課程的教學效果,金陵科技學院嘗試對課程進行系列改革。第一,課程組每學年課程開設前,結合財務管理熱點問題,對教學內(nèi)容進行梳理和優(yōu)化,修訂課程教學大綱,形成課程講義。第二,對教學形式進行改革,課程摒棄了傳統(tǒng)的理論教學方式,采用全案例教學方式,每4學時為一個專題,課程共安排中興通訊集團財務共享、小米商業(yè)模式創(chuàng)新與財務變革等七個專題案例(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第三,課堂組織的改革,課程不再由一位教師講授,《專題》課程由3~4名具備一定實踐經(jīng)驗的且具備高級職稱的教師主講,主講教師結合各自專業(yè)的領域展開案例研討,也讓學生感受不同教師的授課風格。第四,靈活應用網(wǎng)絡資源,案例教學與網(wǎng)絡資源的有效結合,讓課堂更加生動。同時,通過案例討論,增強課堂師生之間的互動。占比百分之二十的平時成績主要來自案例討論的參與度,這也無疑讓課堂討論的氣氛更加熱烈。第五,改革課程的考核方式,通過小組討論、小組作業(yè)及小組報告等形式綜合考核學生的能力。課程成績包括平時成績(20%)、小組報告成績(40%)和小組演講答辯成績(40%),平時成績主要由課堂案例討論、考勤構成??己朔绞降母淖儤O大調(diào)動了學生的積極性,課堂參與互動明顯增加。小組報告和小組演講答辯也讓學生報告撰寫能力、團隊協(xié)作能力得到鍛煉。值得一提的是,最后一次課安排小組演講答辯,該部分的成績由授課教師和各小組學生代表共同現(xiàn)場打分,這樣的評分方式讓學生更有參與感。
表1 課程改革效果評價統(tǒng)計表
為了評價課程改革的效果,本學期(2018~2019學年第一學期)課程結束時對授課班級所有學生發(fā)放了調(diào)查問卷,共發(fā)放問卷273份,回收有效問卷200份,有效問卷占比73.26%。從問卷回收情況看,2015級本科統(tǒng)招生兩個班共99人,回收有效問卷63份;2015級本科單招班50人,回收有效問卷37份;2017級專轉本班37人,回收有效問卷34份,2017W專轉本兩個班87人,回收有效問卷66份。從問卷中學生對課程改革的反饋信息看,該課程改革總體上是非常成功的,如表1所示。
(一)學生對課程教學方法改革的評價。通過對“你認為本課程的教學方法及手段與傳統(tǒng)教學方法相比有無變化”這個問題的回答統(tǒng)計,發(fā)現(xiàn)絕大多數(shù)學生認為課程有變化,其中本科單招班受到的沖擊特別大,近83.78%的同學感覺課程改革后,與傳統(tǒng)教學方式有較大的變化,對教學改革的感受最為明顯。
(二)課程改革對學生課外學習時間的影響。問卷中要求學生對課程改革后就“這種改變讓你自己課外學習的時間與以前的方法相比有無變化”進行回答,通過上表統(tǒng)計可以看出多數(shù)同學的學習時間有所增加,說明課程改革后,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促進了學生的課外學習,通過查閱期刊、案例分析、小組合作等方式以更好地參與課堂討論。
(三)課程改革對綜合能力的提升。為了解課程改革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影響,問卷中設計了“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加強了自己對實際運用的了解,提高了實踐能力”選項,上表統(tǒng)計表明了《專題》課程改革對多數(shù)學生起到了正向的效果。
對于《專題》課程改革“提高了自己的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提高了交流和溝通的能力”、“培養(yǎng)了主動溝通的能立”、“培養(yǎng)了團隊合作的意識和精神”等評價學習效果的選項,問卷統(tǒng)計結果與本題類似。
(四)學生對課程改革的建議。調(diào)查問卷最后設計了選填項目,以了解學生對《專題》課程今后改革的意見和建議。本科統(tǒng)招班學生建議增加《專題》課程的學時數(shù),也希望能有更多的課程進行教學改革,用案例教學、專題討論等方式,充分發(fā)揮課堂的互動性和學生的參與性。本科單招班學生提出案例分析中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網(wǎng)上查閱收集資料,有些資料不易獲取,希望教師能提供更多的閱讀資料。同時,部分學生認為采用小組報告進行考核會帶來少數(shù)同學搭便車行為。專升本班學生對提建議的熱情最高,選填此項的人數(shù)比例遠超前兩類學生。他們的意見比較一致,包括希望縮短單次課程時間;知識量太大;沒有課本,課后閱讀和復習困難;希望增加演講和答辯的指導;希望增加個人獨立完成的作業(yè),減少搭便車行為。
(五)問卷有效性的分析。從本科統(tǒng)招班的統(tǒng)計來看,表達了強烈正向評價的學生在60%左右,各題都符合,表明數(shù)據(jù)可信。從本科單招班、專轉本班和W專轉本班的統(tǒng)計結果來看,數(shù)據(jù)一致性不夠。教師從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中找到了答案。從意見和建議選項的填寫結果來看,專轉本班學生受到的觸動非常大,但是由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較低,應對新的教學模式有一定難度。考慮到學生反映有搭便車的現(xiàn)象,可以看出表中“明顯改變”與“學習時間變化”的關聯(lián)不都是正向的,對學生而言,“學習時間減少”也一樣是“明顯改變”。關于單招班和專轉本班,如果將表中時間減少的人與時間增加的人的比例相加,這與有較大變化評價的人數(shù)比例吻合,說明關于單招班和專轉本班的數(shù)據(jù)仍然是可靠的。關于W專轉本班,即使將表中時間減少的人與時間增加的人的比例相加,仍然比選擇有明顯變化的人少了4.6%??紤]到選擇“選項四:其他”的人比專轉本班暴增4.6%,說明有一部分學生感覺到了變化,但在學習中感覺無所適從。對于時間變化,本來因該只有增加、減少、不變?nèi)N選項,會選擇“其他”這種在邏輯上本來不該存在的選項的學生,對于自己學習狀況的判斷必然是有些困惑的。
對比表中不同班級之間的數(shù)據(jù)變化趨勢,可以發(fā)現(xiàn)這種教學方法的變化總體仍然是有益的,對多數(shù)人的影響是正向的,但有少數(shù)人是負向的,而且正向和負向?qū)W生的比例與學生的入學成績或者說學習能力有明顯的相關性。
綜合考慮各個班級的反饋,可以看到,此次課程改革總體上是成功的,但還有可以改進的地方。本次課程教學內(nèi)容設計對于本科單招班比較合適,除了注意引導“搭便車“的同學參與到課程中來,不需要大的改動。對于本科統(tǒng)招班可以在案例分析中要求更高一些,給學生更多思考和研究的空間,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對于專轉本班來說,他們的學習能力相比本科單招班學生顯然有所欠缺,當中有一定比例的學生在沒有教師灌輸?shù)那闆r下不知道該怎么學習,其中W專轉本班的學習能力缺陷會更加嚴重。對于他們,需要降低課程內(nèi)容密度,同時一步一步引導他們?nèi)绾温爤蟾?、總結關鍵內(nèi)容、撰寫報告、組織報告演講、答辯。這些具體的學習技能有很多人沒有掌握,需要給他們補上這一課。
考慮到不同類型的班級學生基礎不同,因此在案例討論時針對不同類型班級設計了不同難度的問題,后期教學中,結合本次的問卷反饋情況,可以設計出更有針對性的因材施教方案,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在課程改革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