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德佳
編者按
2019年5月19日是全國助殘日,這是中國殘疾人的節(jié)日。1990年12月28日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殘疾人保障法》,該法規(guī)定每年五月第三個星期日為全國助殘日,這一天要進行“助殘日”活動。每年一次的“全國助殘日”活動,動員了從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領導及數以億計的群眾參加,形成了強勁的聲勢和規(guī)模,為眾多殘疾人提供了切實可行的幫助和扶持,有力地推動了殘疾人事業(yè)的發(fā)展,其意義廣泛而深遠。蘭州市城關區(qū)輔讀學校作為我省開辦的第一所智障兒童受教育的專門機構,也是全省唯一一所專門進行智障兒童啟智教育與康復訓練的九年制義務教育半寄宿專業(yè)學校,為智障兒童的發(fā)展提供了平臺。在第29個全國助殘日,讓我們一起走進這所學校,感受這所學校為孩子們帶來的希望與美好。
一個寒冬的早晨,蘭州市城關區(qū)輔讀學校的何宏蘭老師,因感冒上課時不停地咳嗽,一臉疲憊。下課后,她發(fā)現(xiàn)班上一名先天智力落后的女孩怯生生地站在辦公室門口,女孩緊張地展開右手,手心有一粒藥,低聲地說:“老師,這個藥給你吃,這是我媽媽給我的,媽媽說吃了藥就不咳嗽了。她給了我兩片,我送給你一片,你吃了也就不咳嗽了?!焙魏晏m聽后淚眼模糊……
很多剛到特殊教育學校的老師都會有些不甘心,因為一旦走上這個崗位,就意味著自己的職業(yè)生涯不會有一份耕耘一份收獲的慰藉,更不會有那份“桃李滿天下”的無限榮光。可是,當她們真正接觸到特教學校的孩子就會發(fā)現(xiàn),這里的孩子都是那么的可愛,即使他們有的人身體殘缺、智力低下、語言含糊、表情奇特,但是他們的內心和普通孩子一樣單純、善良,他們每個人都在默默散發(fā)著純情而靈動的微光。在采訪中,輔讀學校的校長楊永霞告訴記者:“在這個學校任教的老師,只有真心喜歡學生、愛護學生,才能無怨無悔地在這里工作五年、十年、二十年……”
輔讀學校,為世界增添一抹綠色
蘭州市城關區(qū)輔讀學校坐落在城關區(qū)大眾巷內,這所學校不像我們印象中的九年制學校那樣,有氣派的教學樓,寬闊的操場,厚重的題字牌匾……可就是在這座不起眼的小樓里,39名春蠶般的教師,為了這些特殊的孩子,放棄了自己原有的夢想與追求,用愛為這些孩子的世界增添一抹綠色。
校長楊永霞告訴記者,學校于1996年正式掛牌,前身是城關區(qū)山字石小學1986年創(chuàng)建的弱智班,1992年經區(qū)政府批準改建成輔讀學校。學校為進一步推動特教事業(yè)快速向前發(fā)展,解決更多智障孩子上學的問題, 2005年10月,學校由山字石老校址搬至新裝修的,適合智障兒童生活、學習的下水巷校址,學校的規(guī)模和軟硬件建設得到了較大發(fā)展。
幾十年來,學校針對學生生源的多樣性及復雜化,一直在堅守與改革中謀求發(fā)展。為填補城關區(qū)智障兒童學前教育的空白,學校于2012年開始對學前智障兒童進行學前康復教育,開設了學前康訓班;根據自閉癥兒童在特殊教育學校中有逐漸增加的趨勢,學校于2015年開設了一個自閉癥結構化教學班,專門針對自閉癥兒童進行康復訓練與教育。如今,學校又以康復訓練為切入點,不斷探索“康教一體”辦學模式……
學校的思路是:以課程改革為突破口,提高學生生活適應能力;以康復訓練為載體,挖掘學生潛能,補償學生缺陷;以學前康訓和結構化教學為突破口,研究培智教育辦學規(guī)律,形成多措并舉、共同育人的長效機制。
由于現(xiàn)有培智課程過于學科化以及近幾年生源的不斷變化,迫使特殊教育學校必須進行課程改革。再加之特教先進理念的叢生,教師的教育觀念發(fā)生了極大的變化,為課程改革注入了生機與活力。所以,學校近幾年來一直以課題研究帶動課程建設,致力于打造康教一體的課程體系。現(xiàn)階段,面對學校學生以中重度智力障礙為主的發(fā)展趨勢,學校深入研究,結合學生需要開始進行康復訓練課程模式的構建,根據知覺——動作康復領域正在進行動作與感知校本課程的開發(fā)。通過以上對培智學校課程的實踐探索,逐步構建了符合學校校情、學情的七彩陽光課程體系。
點燃心燈,在送教上門中傳溫情
砰地一聲,小A把一個玩具火車重重地扔在地上,隨即開始哇哇大叫,大吵大鬧。小A屬于極重度智力障礙并伴有腎病綜合癥,平時經常情緒極不穩(wěn)定,不知道這是他第幾次情緒發(fā)泄了。孫麗華老師雖然對他進行了多次強化訓練,可是見效甚微。有時他會蒙住頭,有時他會抖動手腳,根本不能進行正常訓練。于是,孫老師改變方法,采用行為矯正原理、情緒調控法,在不斷的強化訓練和細心撫慰中,小A漸漸地改變著。
“呸”的一口,小B因為發(fā)脾氣,把口水吐到了魏學謙老師的身上,還斜著眼睛瞪他。小B的家人非常不好意思,魏老師卻毫不在意,連聲說沒關系,若無其事地將口水擦掉,繼續(xù)微笑著引導小B,幫助她做康復訓練。因為魏老師知道,吐口水、咒罵甚至捶打,都是這些孩子表達情緒的方式。小B現(xiàn)在有這樣的反應,是因為還對自己不熟悉,總有一天他會接納自己。
這些都是蘭州市城關區(qū)輔讀學校教師送教上門的日常,如今已是老師送教上門的第四個年頭了。為切實保障城關區(qū)不能入學接受教育的極重度殘疾孩子享有受教育的權利,真正體現(xiàn)“教育公平”,從2015年開始,學校便正式啟動了送教上門工作,并將送教上門內容納入學校的課程管理中。如今,“送教上門”工作已逐步走上正軌,取得了一些成績,積累了一些經驗,其中的點點滴滴都飽含著學校教師對特殊教育的付出與努力。
因為送教上門工作是學校日常工作額外的工作,為保證工作順利進行,學校堅持統(tǒng)籌與兼顧的原則,成立了送教工作領導小組,制定了詳實的送教工作制度、送教方案和評價方案,安排送教課程。學校一般選派師德過硬、業(yè)務能力強的骨干教師承擔送教上門工作,兩人一組,1人為主,1人為輔,每周送教不少于2次,每次時間不少于2小時。每學期送教過程中,領導小組多次召開送教上門專題會議,對送教上門具體做法和評價機制做出部署,明確職責,提出整改措施和具體要求。現(xiàn)在學校教師能本著無私奉獻的精神,積極主動地做好此項工作,并得到家長的好評。
小A的爺爺就特意給校長楊永霞打電話說道:“看著別的孩子都去上學,而我的孫子只能在家呆著,有時甚至只能一個人關在屋子里,我感到十分痛苦和無助……在你們的多次訓練和引導下,現(xiàn)在我孫子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祝你們好人一生平安!”
學校老師閻瑩瑩告訴記者,每學年伊始,學校針對城關區(qū)殘聯(lián)登記在冊的有“送教”需求的每一個對象進行深入分析逐個排查,根據實際情況做出送教方案實施送教?!拔覀兿韧ㄟ^電話和家長取得聯(lián)系,初步了解孩子的基本近況,講清楚送教上門的方式及具體做法,完成基本情況登記表的填寫。在了解了孩子及家庭的大致情況后,送教老師會電話回訪家長,征得家長同意后,約定具體時間上門走訪,對送教對象逐一入戶家訪,進行評估?!?/p>
在充分了解送教對象現(xiàn)狀后,送教上門團隊會由主教老師牽頭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育訓練方案,送教上門團隊進行討論審核,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精心選取合適的教學內容,主要開設生活自理及社會適應能力訓練、身體康復訓練、認知訓練、特色發(fā)展等課程,采取適合重度智障孩子發(fā)展的教育訓練方法服務孩子。
智障的孩子個體差異大,個體需求不同,送教教師本著注重發(fā)展智障孩子的教育潛能,提高認知能力、適應生活、適應社會的能力為宗旨,不斷提升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和技能,針對送教上門服務對象的生理、心理特點和殘障類別,制定切實可行的個別化教育計劃,有目的、分階段地對學生進行運動、感知、語言交往能力等方面的訓練。教學過程不求快,只求有起色、有進步。
其實,教育不僅是一份工作,還是一門藝術,特殊教育事業(yè)更是一種愛的傳遞、愛的奉獻,這也要求教師對送教上門的極重度的智障兒童更要有愛心。
胡鵬彪老師送教的孩子小C,右手、右腿殘疾,走路顛跛得厲害,發(fā)音有障礙,至今生活還不能自理。胡老師送教上門時,結合孩子的智力狀況和身體特點,將動作分解,反復演示,直到孩子能較為熟練地掌握。童莉莉老師和秦莉老師在送教時把小D、小F摟在懷中,教他們說話、唱兒歌,指導他們做康復小游戲,每次去的時候,小家伙都纏著老師,舍不得老師離開。正是這些送教上門的老師,用自己的愛點燃孩子們的心燈,才把溫暖的“陽光”送進孩子們的心坎里,讓孩子們體驗到了人性的溫暖、社會的關懷,而伴隨這些孩子的努力、進步,我們的老師也在專業(yè)化的道路上不斷成長著。
自閉癥班,陽光透進緊閉的門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生與死的距離,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卻不知道我愛你?!庇锰└隊柕倪@句詩來表達特教老師和這些“星星的孩子”們之間的情感再合適不過了
“‘星星的孩子是對自閉癥孩子的一種稱呼,他們似乎活在另外一個世界中,和我們沒有溝通和交流。他們的爸爸媽媽因為孩子的特殊承受著巨大的痛苦,同孩子們一樣在漫長而又艱辛的人生路上充滿了無助和孤獨?!蓖貊┑侠蠋熣f這話時,眼里流露出無奈和憐惜。
王雯迪老師還告訴記者,自閉癥孩子的內心充滿了不安和焦慮,作為一名自閉癥孩子的老師,有責任和義務幫他們打開內心緊閉的門,使他們以及他們的家人沐浴陽光,感受生命中的溫暖。
“由于自閉癥學生存在著典型的社交溝通障礙和重復的刻板行為以及突然性爆發(fā)的情緒問題,使得部分自閉癥學生無法融入到我校的正常班級教學之中。針對這種情況,我校在反復的研究與實踐探索中構建了自閉癥課程。主要包括一般性課程:語言與認知、思維與認知、繪畫與手工、生活自理、動作與感知等五個學科;選擇性課程:唱游與律動、工作時間、康復訓練小組課,形成了‘三課一體的課程模式?!毙iL楊永霞告訴記者。
通過進一步了解,記者得知,“三課”就是為學生設置三種課堂:基于智力障礙共性特點的集體課堂(學科常規(guī)教學);基于自閉癥學生個體特點的個人課堂(包括個訓和個人工作時間。個人工作時間即老師根據學習內容,結合結構化教學,給每個孩子布置相應的任務,使其自主或在家長和老師的輔助下完成);基于自閉癥學生共性特點的融合性課堂(將自閉癥學生融入學校符合教學需求的相應班級進行隨班上課)。這三類課程相互補充,緊密結合,構成一個相對完整的課程體系,盡可能在自閉癥教育中發(fā)揮教育康復的主要作用。
在給記者展示自閉癥班學生的轉變過程時,童莉莉老師帶給記者另外一種感受,她和內心柔軟,心思細膩的王雯迪截然不同,給人以靈動、活潑和開朗的感覺,和王雯迪老師構成互補。
童莉莉老師在和記者交談時,如數家珍地展示了很多自閉癥班外出實踐活動的照片,每張照片都記錄著她對自閉癥孩子母親般的關懷。
“我們外出實踐,我們很開心?!薄拔覀冞€拍了張全家福?!?/p>
“我們爬了白塔山,我們將食品垃圾袋扔到了垃圾桶里?!薄巴趵蠋熣f我們進步了,是懂事的好孩子”……從這些只言片語中不難看出,一動一靜的兩位老師平時是怎樣將真情和熱情投入到這些“星星的孩子”身上的??墒钱斢浾邌査麄兪斋@如何時,王雯迪老師告訴記者,她們總是對孩子們充滿無限關愛和無限期盼,為了這些孩子她們不斷學習國內外最新的自閉癥康復訓練及教育教學理念、知識,嘗試使用不同的方法對他們進行教育康復,希望這些孩子能夠成長和進步。但是,雖然她們付出很多,孩子們微小的進步卻和她們的預期相差甚遠,令她們感到一絲失落和挫敗。
“可是這些失落和挫敗,讓我更加深刻地體會到孩子父母的苦衷和無奈,也讓我更加迫切地希望孩子們能夠學到更多的知識,學到更多溝通和交流的方法,以此陪伴和幫助他們去適應生活、適應社會?!?/p>
在這種課程建設中,最大的受益者就是學生和老師?!澳壳耙延袃晌蛔蚤]癥學生通過兩年的訓練與學習,進入我?!捌胀ā卑嗉夁M行融合學習,訓練效果還是比較明顯的。”校長楊永霞說。
特奧運動,讓孩子沐浴特奧陽光
“2018年6月20日,一個讓我覺得十分有意義的日子,我參加了在臨夏市舉辦的甘肅省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項目是200米和女子4×100米接力,能為學校爭得榮譽我非常高興。我們跟著胡老師來到了運動場上。運動場好大啊!各地方的運動員也早早來了。比賽開始了,只見運動員們快速地在跑道上你追我趕,努力拼搏。觀眾們揮動著手,高喊著:‘加油!加油!”這是四年級學生婷婷在特奧運動會后寫下的一段日記。
同樣參加這次特奧運動會的還有四年級學生旭旭,旭旭在日記中寫道:我的項目400米馬上就要開始了,只聽見“各就各位”口令,我迅速上了起跑線,左腿半蹲著,右腿跪著,雙手撐在地上,做好了起跑準備。“預備——‘砰!”發(fā)令槍一響,我全身一震,拔腿就跑!另外幾位選手也飛快地向前跑去??煲浇K點了,眼看有兩位選手要超過我了,我一下子鼓足了勁,咬緊牙,兩眼盯著終點的紅線,猛地一沖,得了第一名!
像婷婷和旭旭這樣在特奧運動會上取得成績的孩子已經不是鳳毛麟角了。近年來,蘭州市城關區(qū)輔讀學校在積極探索中,以特殊奧林匹克運動項目訓練為切入點,不斷充實與完善體育資源,強化特奧體育項目的建設,建立了特奧輪滑、特奧滾球、特奧籃球、特奧乒乓球、特奧足球、特奧高爾夫球、特奧羽毛球、特奧田徑等10余項特奧運動項目,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特奧體育校本課程。學校利用每周二、四下午時間,采取全校走班的形式,根據學生的運動潛能分組進行訓練?,F(xiàn)在,大多數學生至少都掌握了一項特奧技能,體現(xiàn)了“人人參與”的特奧精神。學校學生在全國、省市特奧比賽中屢屢獲獎,為學校爭得了榮譽,自身也得到了發(fā)展。
何宏蘭主任在給記者介紹開展特奧工作的初衷時說:“智障兒童要回歸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不但要有一定的文化知識,更需要有一個強壯的體魄做基礎。而學校特奧工作恰恰是通過特奧項目教學和各類特奧活動增進學生身體健康,增強學生體質,矯正和補償他們的身心缺陷,促進康復,為他們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打下基礎?!?/p>
因此,學校領導多方爭取經費,購置特奧器械,滿足了教學的需要。為了保證特奧工作有效扎實地開展,學校成立了特奧工作領導小組,每年定期召開會議,研究部署特奧工作,確定目標,制定措施,提出要求,并在期末進行檢查督促總結,保證了特奧工作順利進行。
特奧教學是特奧工作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而特奧教師的素質高低直接關系到特奧教學的效果。為了提高學校特奧教師的素質,學校從青年教師中選派了四名熱愛特奧工作,有較好特奧素質的教師去廣州、西安、北京等地參加特奧教練員培訓班,學校鼓勵他們到西北師大進行學歷進修,提高特奧教師的業(yè)務素質、專業(yè)技能。在教學中,學校要求特奧教師嚴格依據特殊教育課程標準,結合學生實際,以學生為本,站在學生的角度確立目標。改革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將認知、音樂、律動、游戲、動作康復融匯到特殊奧林匹克運動項目教學中,使課堂教學向外延伸拓展,激發(fā)智障學生的興趣,使特奧運動項目成為學生的終身愛好。
通過多年的努力,學校特奧運動項目取得了驕人的成績,特奧教練員張三紅老師代領甘肅省運動員參加的 2015年5月在四川江油舉辦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九屆殘疾人運動會暨第六屆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取得9金12銀17銅的好成績。2016年12月,學校運動員參加了“中國智協(xié)2016年十?。▍^(qū)、市)特奧聯(lián)誼活動暨云南智協(xié)首屆特奧聯(lián)誼活動”,代表甘肅省智協(xié)獲得4金8銀7銅的好成績。2018年6月,學校受省殘聯(lián)委托,舉辦了甘肅省第四屆特奧項目運動會,這為今后特奧項目的開展搭建了良好的發(fā)展平臺。通過參加特奧項目運動,培養(yǎng)了智障學生參與集體活動的意識,提高了學生的自信心,為他們更好地適應社會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礎。
除了上面開展的陽光送教上門課程、陽光自閉癥課程和陽光特奧運動項目課程外,學校還開設了適應學科知識課程、陽光康訓課程、陽光班級藝術特色活動課程、陽光個別化教育課程。這七大課程體系都是學校結合“陽光”校園文化建設,在不斷反思與變革中逐步提煉出來的。
在采訪中楊永霞校長告訴記者,下一步學校還將探索開展職業(yè)教育,目的是讓學生經過九年義務教育后,到擁有法定勞動年齡這個空檔期內,能夠在學校學到一些生活實用技能,掌握生存本領,將來能夠融入社會,成為自食其力的勞動者。
楊校長說這話時,記者不禁一陣陣地被感動,其實楊校長的愿望就是:在孩子們感到無助和害怕的時候,她和學校的老師們,能夠盡一己之力,讓這些孩子們看到希望,主動參與社會實踐,自信生活。當記者問學校的老師們,是什么樣的教育情懷才甘心在特教這塊土地上播種、耕種時,閻瑩瑩老師以這樣一首小詩給出了答案。
《仰望特教的星空》
我仰望特教的星空/它是那樣渺小而靈動/那閃動的微光/讓我苦苦地求索追隨。
我仰望特教的星空/它是那樣純潔而美好/那含糊的話語/讓我充滿熱愛不愿離去。
我仰望特教的星空/它是那樣自由而寧靜/那舞動的情懷/讓我不顧一切勇往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