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洋
“萬物自柳之浮萍,賢者自松之茯苓,人自人之列星。噫嘻文誠,惟公之生,其氣英英;惟公之沒,遺書在闕,其光烈烈;亦匪遙,山也匪高;惟公之靈,驅(qū)瀾亙霄;熟黔之西,熟魯之北;其精在天,是安其魄?!?/p>
——丁寶楨一生“剛廉有威、清絕一世”,出自其墓志銘的一段話可表。自1886年病逝于四川總督任上,山東父老聯(lián)名上書要求遷葬濟南,丁寶楨長眠濟南已有133年。
為何歸葬濟南?
丁寶楨之墓位于濟南華山之陽,幾乎是無可爭議的事實,有諸多證據(jù)可考。
得以歸葬山東,是他一生清廉為官的最好證明。
在山東任職期間,丁寶楨的妻子和二哥等人先后去世。他向朝廷請旨,將親人們就地安葬在濟南。得到朝廷特批后,丁寶楨在濟南華山之南購置10畝土地作為家族墓地,是為“丁公墓”“丁家林”。
以上均有證可考,據(jù)《丁寶楨奏稿》記載,同治十年四月二十九日,丁寶楨請在山東省置買塋地:“臣擬于濟南府東門外華山之麓置地十畝,將臣妻及已故之親屬丁口,暫行淺厝?!北M管根據(jù)定例,“官員于任所不得置買田地,著令綦嚴(yán)”,但鑒于丁寶楨為官山東九載,“所有隨任之親屬丁口,歲有喪亡”,當(dāng)年二月,夫人諶氏又復(fù)病故,均尚未有喪地,擬令長子扶柩回里,“而原籍貴州大定府平遠(yuǎn)州久遭兵燹,田廬蕩毀,親族百無一存”,“目前情形,回葬未易舉辦”。
清政府特批,允許了他的請求。
四川總督任上,在寫給大兒子丁體常的一封信中,丁寶楨說:“爾母墳?zāi)乖谏綎|,所有房屋大半倒塌,此在意中。爾一、二月內(nèi),如同事人不能合手,爾可請上兩月假,至山東一行亦可?!?/p>
1886年,丁寶楨病逝于四川總督任上后,山東父老聯(lián)名具奏朝廷,請求按照丁寶楨的生前意愿,將他的靈柩運回山東濟南安葬。第二年,丁寶楨的靈柩回到濟南,安葬在丁夫人墓的東側(cè)。濟南士紳百姓“郊野祭吊,軍民悼哭”。
“丁寶楨逝后,靈柩回山東,走的是水路。第一年4月去世,第二年9月才在濟南下葬,耗時近一年半。運到濟南后,途經(jīng)祝甸小青河上的一座橋,過不來,為了不影響老百姓的生活,挖了旁邊的水道,才運過來?!倍殬E第五代孫丁健說。
生于貴州,死在四川,最終歸葬山東濟南,丁寶楨的一生為國鞠躬盡瘁。
華不注山葬“文誠公”
民國《續(xù)修歷城縣志》卷20《古跡考·陵墓》記載:“丁寶楨墓,在華山陽?!?/p>
另據(jù)資料:“塋地北面是華不注山和黃河,塋地中有百余棵大樹,當(dāng)?shù)匕傩斩挤Q之為‘丁家林子?!逼渲刑岬降摹皦L地北面是華不注山”即塋地在華山之陽。
在丁健手中,有一份丁寶楨之子丁體常的手繪圖,里面詳細(xì)繪制了丁家林和周邊的位置圖,符合文獻(xiàn)中所記載的位置?!抖∥恼\公墓地略圖》繪自清末(光緒年間),丁健表示:“這個圖必是文誠公下葬前所繪。因為要挖掘那個(還鄉(xiāng)店村一帶)拐彎的水道……”該圖繪制的是丁寶楨墓地略圖,即主要突出丁寶楨墓,故圖上實際只是繪出了丁寶楨與夫人諶氏、丁寶楨二哥丁立如等人墓的位置。
起初,夫婦二人并沒有合葬一處,而是丁寶楨墓位于諶氏墓的東側(cè)(實際上丁寶楨墓在諶氏墓東北位置)。這與《丁文誠公家信》一書所載1887年農(nóng)歷九月二十五日丁體常等后人將丁寶楨“葬于濟南歷城的丁家林地,在(丁體常)母諶夫人墓的東側(cè)”基本一致。
1953年,丁寶楨墓被盜。1958年,丁寶楨墓及附近其他家人墓均被平毀,墓內(nèi)棺材木板被征用,砌墳之磚則為民眾挖去砌了水井。據(jù)猜測,夫婦二人這才被合葬一處。
在《丁文誠公墓地略圖》上,丁寶楨墓作“丁氏塋”,諶氏夫人墓作“諶氏塋”。丁寶楨夫婦二人之墓及其北側(cè)的“丁氏山莊”,均位于華山正南方向。按古人說法,實乃風(fēng)水寶地。而丁寶楨二哥丁立如墓,則位于華山東南方向,在丁寶楨墓東北不遠(yuǎn)處,圖上作“二大人塋”,民間則稱之為“二大人墓”。
七里堡村、辛甸村與“丁氏山莊”基本成等邊三角形,“丁氏山莊”處于等邊三角形的頂部,而丁寶楨墓大致在“丁氏山莊”東南不遠(yuǎn)處(《祝甸居志》一書作50米)。諶氏墓的北側(cè)偏東,丁寶楨墓西偏北不遠(yuǎn),還有一座小墓,因無標(biāo)識,墓主人有待考察。
“謎團”逐漸解開
6月初,濟南祝舜路工地發(fā)現(xiàn)疑似丁寶楨墓的消息引起關(guān)注。該工地為“山東電建集團山東一公司”工地,“承建濟南洺悅佳園項目”。6月12日,濟南市文化市場綜合行政執(zhí)法支隊確定工地有古墓,叫停該工地,濟南市考古研究所隨后進場察看。
6月16日,濟南市文物局通報了疑似丁寶楨墓工作情況。通報稱,根據(jù)文物法律法規(guī)規(guī)定,該建設(shè)項目涉及兩項工作,一是立即對發(fā)現(xiàn)的古墓葬進行搶救性考古發(fā)掘,二是立即對建設(shè)項目占地范圍進行考古勘探。
事實上,疑似丁寶楨墓的所在處,早在多年前就被多方證實。
丁健回憶,早在2004年,他與濟南電視臺“走遍濟南”欄目拍攝“丁寶楨殺安德?!保╇娨暺瑫r,曾親赴丁家林地實地調(diào)研。當(dāng)時這里是平地、廠房,根本看不到任何墳?zāi)?。途中遇到辛甸村陳水老人,他從小在這一帶放羊、玩耍,了解墓地的一些情況,并指著相應(yīng)方位辨別了丁寶楨墓、諶夫人墓、二大人墓等具體位置。
在他的指認(rèn)下,丁健確認(rèn)了丁寶楨墓的具體位置。這個位置,正是如今出土兩個頭顱骨的雙穴墓所在的位置。當(dāng)時,陳水老人回憶,“原來丁家林子有七八十棵大樹,墳在林子?xùn)|南,是1958年平的,丁寶楨墓旁邊最早有石碑,大墳旁邊還有很多小墳。1958年后,老社員投資打了個井,扒了墳弄了磚砌井。”陳水的回憶,與如今工地挖出雙穴墓及周邊數(shù)個小墓的情形吻合。
在實地調(diào)研的基礎(chǔ)上,丁健結(jié)合家藏《丁文誠公墓地略圖》,利用谷歌衛(wèi)星定位,得出丁寶楨墓在東經(jīng)117.0697度、北緯36.6956度的位置處。這一定位,與當(dāng)今工地挖出雙穴墓的位置誤差在5米左右。
丁氏家族的墓地還有一位最直接的證人——曾給丁家看墓的辛甸村居民、67歲老人丁華芹。據(jù)媒體報道,丁華芹回憶,丁寶楨的墓當(dāng)年確實就埋在此處。墓旁邊有兩米多高的墓碑,后來石碑被破壞了,可能埋在了附近。這個墓周圍后來又墊上1米多高的土,原來這里地勢還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