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彩玲
鞏義是我國白瓷的故鄉(xiāng)。中唐名相李吉甫所著《元和郡縣志》記載:“開元中,河南貢白瓷,領登封、新安、鞏縣……三十縣?!必暟状桑柨h(現(xiàn)鞏義市)榜上有名。這一記載,說的是唐代開元年間(713—741年)的事,實際上鞏義生產(chǎn)白瓷的歷史更早。
2005—2008年,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對鞏義市白河窯址進行了考古發(fā)掘,發(fā)現(xiàn)隋代瓷窯內有青瓷與白瓷混裝的現(xiàn)象,同時遺址所見白瓷釉色往往泛青。這一發(fā)現(xiàn),恰恰說明我們對白瓷的認識是正確的,即白瓷是在青瓷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當青瓷燒制技術發(fā)展到一定階段,對胎、釉中的鐵元素能有意識地降低時,白瓷就產(chǎn)生了。鞏義博物館自建館以來,除舊藏的白瓷外,還有一些后來收繳的白瓷,從胎色與釉色來看,絕大部分是鞏義窯的產(chǎn)品。這里擇其精者予以介紹,以便大眾對鞏義窯這一北方名窯生產(chǎn)白瓷的全過程有所了解。
鞏義博物館館藏白瓷,從釉色來講,有唐代早、中期的青白瓷,有唐代晚期的白瓷,以及宋代白瓷。以下,我們按器類逐一介紹。
四系罐 1件。標本0462,鞏義小黃冶電灌站采集,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斂口,方唇,斜直領,弧肩,圓鼓腹,假圈足略凹。肩部四泥條系。內壁口沿及外壁大部施釉,唇部釉被刮去??趶?.5厘米,腹徑23厘米,高28厘米(圖1)。
雙系罐 1件。標本0342,鞏義小黃冶村采集,盛唐略晚。青灰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圓唇,束頸,平肩,鼓腹,假圈足。內壁口沿及外壁大部施釉??趶?.5厘米,腹徑14厘米,高 12厘米(圖2)。
無系罐 2件。標本0450,鞏義小黃冶村采集,盛唐。青灰瓷胎,青白釉。侈口,卷沿,圓唇,束頸,弧肩,鼓腹,平底內凹??谘貎缺诩巴獗诖蟛渴┯浴?趶?.5厘米,腹徑20厘米,高23.5厘米(圖3)。標本0452,無頸罐。舊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斂口,斜方唇,弧肩,鼓腹,假圈足略凹??谘刂林懈故┯???趶?.5厘米,腹徑19厘米,高23.5厘米(圖4)。
瓜棱罐 2件。標本0327,鞏義小黃冶村采集,宋。青灰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圓唇,束頸,弧肩,鼓腹,圈足外撇。腹部飾14道傾斜瓜棱。內壁上部及外壁施釉??趶?0厘米,腹徑16厘米,高12.5厘米(圖5)。標本3993,鞏義大黃冶村收繳,宋。粗黃瓷胎,白釉。侈口,略卷沿,圓唇,束頸較輕,弧肩,鼓腹,圈足外撇。腹部飾10道瓜棱。內、外壁施滿釉,圈足底亦施釉??趶?0.5厘米,底徑6.5厘米,高10厘米(圖6)。
瓶 1件。標本0303,舊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喇叭口,方圓唇,細長頸,窄平肩,圓鼓腹,假圈足內凹。頸肩處一周凸弦紋。內壁滿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因火候過高,釉已起泡??趶?.5厘米,腹徑12厘米,高23厘米(圖7)。
盤口壺 1件。標本0305,鞏義白河窯采集,初唐。粗黃瓷胎,青白釉。盤口,尖圓唇,束頸,弧肩,鼓腹,假圈足略凹。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近圈足??趶?.5厘米,腹徑12.5厘米,高16.5 厘米(圖8)。
唾壺 1件。標本 0308,舊藏,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盤口,卷沿,圓唇,束頸,弧肩,垂腹,假圈足略凹。內壁施釉,外壁施釉近圈足。口徑10厘米,腹徑15厘米,高 13厘米(圖9)。
盤 1件。標本0343,舊藏,盛唐。灰白瓷胎,青白釉。斂口,圓唇,淺腹,圜平底,三足殘。除外底外,余施滿釉??趶?6.5厘米,高7.5 厘米(圖10)。
茶注 1件。標本0302,鞏義小黃冶村采集,五代。青灰瓷胎,白釉。喇叭口,圓唇,細頸,方肩,鼓腹,矮圈足。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圈足??趶?2厘米,腹徑14厘米,高 23厘米(圖11)。
盒 2件。標本0274,舊藏,中唐。白瓷胎,白釉。蓋,直口,方唇,直壁,弧平頂。頂緣有四個凹陷,將蓋分成四份。盒,長子口內斂,窄方唇,直壁,平底。除外底外施滿釉??趶?.1厘米,底徑9.7厘米,通高6.6厘米(圖12)。標本 0316,舊藏,晚唐。灰白瓷胎,白釉。蓋,母口,方唇,直壁,弧平頂。盒,直子口,尖圓唇,直壁,平底上有矮圈足。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圈足。口徑5厘米,通高2.5厘米(圖13)。
缽 1件。標本0294,舊藏,初唐。白瓷胎,青白釉。直口,圓唇,弧腹,平底。內壁施滿釉,外底露胎。直徑11厘米,高2厘米(圖14)。
杯 1件。標本0349,鞏義小黃冶村采集,初唐。灰白瓷胎,白釉。侈口,細圓唇,上腹斜直,圜底,假圈足,足緣斜削。內壁滿施白釉,外壁釉近圈足。口徑9.5厘米,高 7厘米(圖15)。
碗 9件。標本2728,大黃冶村收繳,初唐。青灰瓷胎,青白釉。近直口,圓唇,上腹直,下腹弧收,假圈足。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近圈足??趶?1厘米,底徑6厘米,高4厘米(圖16)。標本0340,舊藏,盛唐。灰白瓷胎,青白釉。侈口,卷沿,圓唇,上腹直,下腹弧收,圈足。腹部一周凸棱。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下腹??趶?6.5厘米,高 7.5厘米(圖17)。標本3936,鞏義大黃冶村收繳,中唐。白瓷胎,白釉。侈口,圓唇,斜直腹,玉璧底。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圈足??趶?5厘米,底徑8厘米,高4厘米 (圖18)。標本3970,舊藏,五代。侈口,圓唇,斜直腹,窄圈足,內底平。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圈足??趶?3厘米,底徑5.5厘米,高4厘米(圖19)。標本 0295,舊藏,五代。白瓷胎,白釉。器形、施釉同前。圈足內墨書“任尚書”三字。口徑11.5厘米,高3.5厘米 (圖20)。標本3949,鞏義文物商店征集,五代?;野状商?,青白釉。敞口,口外有唇,斜直腹,窄圈足,內底平。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近圈足??趶?1.6厘米,底徑7.9厘米,高6.7厘米(圖21)。標本0341,舊藏,宋?;野状商?,白釉。侈口,小卷沿,圓唇,深弧腹,矮圈足較寬。內壁施滿釉,外壁施釉至下腹??趶?0.5厘米,高7厘米(圖22)。標本0377,宋陵采集,宋。青灰細瓷胎,青白釉??谕搿3?,卷沿,細圓唇,深腹,小圈足較窄。腹部六道凹棱。通體施釉。直徑10厘米,高4厘米(圖23)。標本0378,鞏義宋陵采集,宋。青灰細瓷胎,青白釉。直口,窄卷沿,細圓唇,深弧腹,高圈足極薄。除外底處,通身施釉??趶?0.8厘米,足徑4.6厘米,高6.3厘米(圖24)。
豆 1件。標本0270,鞏義夾津口磚廠采集,初唐。白瓷胎,青白釉。侈口,窄折沿,尖圓唇,深弧腹,大喇叭高圈足,足與豆盤底相接處有一平臺??谘貎缺凇⑼獗谑┯???趶?5.8厘米,足徑11.4厘米,高 14.5 厘米(圖25)。
枕 3件。標本0338,舊藏,晚唐。青灰瓷胎,白釉。長方形,后方寬而略高,枕面凹,前側面有一透氣孔。底無釉,余施滿釉。長16.5厘米,寬12.5厘米,高7.5厘米(圖26)。標本0339,舊藏,五代。青灰瓷胎,白釉。腰果形,枕面、底面皆凹,枕面前、后緣有四個凹陷,后側面有出氣孔。枕面飾珍珠地牡丹紋,側面飾簡易云紋。長21厘米,寬15.5厘米,高8厘米(圖27)。標本0337,舊藏,宋。青灰瓷胎,白釉。器形大致與標本0339同,但側面有五道豎棱,使得枕呈云朵形。枕面飾珍珠地雙鹿紋,側面飾珍珠地蔓草。長22.5厘米,寬15.5厘米,高9.5厘米(圖28)。
1.關于器物。以上介紹的28件器物中,宋陵兩件瓷碗,胎細釉潤,似非鞏義窯產(chǎn)品,其余器物均來自鞏義窯的三個地點,即小黃冶、大黃冶、白河窯,那些標為舊藏的,從胎質、釉色來看,也與這三地的器物無別,故可將它們認定為鞏義窯的產(chǎn)品。從器物來看,唐代器物胎多雜質,釉色白中泛青,釉層稀薄,容易露出胎的底色。但是也有個別器物如盒、碗釉層較厚,白度稍高。至五代、北宋時期,瓷器使用了化妝土,胎質更雜,但釉層瑩潤而厚,白色度極高,已是成熟白釉瓷器。
2.關于器物年代。以上器物雖多為遺址出土,但有些舊藏品也難免不是墓葬出土。遺址器物與墓葬器物有較強的共性。觀察鞏義1980年以來發(fā)掘的唐宋墓葬出土器物,我們發(fā)現(xiàn)這批器物的罐、碗演變序列完整,瓶、盒、枕也有較強的時代性。具體來說,罐在初唐時期,肩部較寬,頸短。進入盛唐前期(680—720年),罐體變瘦,頸變高。盛唐晚期,罐體變矮變胖。北宋時期則表現(xiàn)為瓜棱罐。碗在初唐時期,底為假圈足,即所謂的餅子底。盛唐前期出現(xiàn)圈足,腹部有棱。中唐時期出現(xiàn)玉璧底碗(一般認為玉璧底出現(xiàn)于公元800年,但實際可能更早)。晚唐時期玉璧底變成寬矮圈足碗。五代時期碗體現(xiàn)出窄圈足、內底平這一特征。北宋時期碗腹很深,小圈足,腹部或有瓜棱。盤口壺、唾壺,初唐時有垂腹的特征,之后腹部最大徑上提。盒在盛唐、晚唐時期都有。枕多出現(xiàn)在晚唐時期,為長方形,有素面的或絞胎顯露的紋飾。至五代、北宋時期,枕出現(xiàn)腰果形、半圓形,并使用銳物在枕面、側面畫出或剔出紋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