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紹義
每每想起林則徐說過的“留錢做什么”這句話,就想起很多與之有關(guān)的事、與之有關(guān)的人來,比如范仲淹、于成龍。當(dāng)然還有與他們背道而馳的嗜賭成性的北洋“富二代”——“王三公子”、張景翰以及曹士嵩等。
先說寫“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據(jù)《宋史》記載:“仲淹內(nèi)剛外和,性至孝,以母在時方貧,其后雖貴,非賓客不重肉。妻子衣食,僅能自充?!彼自捳f,“龍生龍,鳳生鳳”,范仲淹的子孫也非常節(jié)儉。兒子范純?nèi)十?dāng)了宰相后,官職高出了老子,但飲食上沒有一點長進。有長進的是,范純?nèi)矢酉嘈拧拔▋€可以助廉,唯恕可以成德”是個顛撲不破的真理了。
再說于成龍。為扼止統(tǒng)治階級的奢侈腐化,他帶頭實踐“為民上者,務(wù)須躬先儉仆”。去直隸,他“屑糠雜米為粥,與同仆共吃”。在江南,他“日食粗糲一盂,粥糜一匙,侑以青菜,終年不知肉味”。所以老百姓親切地稱他為“于青菜”。于成龍逝世后,南京“士民男女無少長,皆巷哭罷市。持香楮至者日數(shù)萬人。下至萊庸負販,色目、番僧也伏地哭”??滴趸实燮评H自為他撰寫碑文,褒其為“清官第一”,對他廉潔刻苦的一生給予了肯定。于成龍死后沒有給子孫留下什么物質(zhì)財富,但他清廉的一生,對后代卻起到了潛移默化、舉足輕重的作用,其子其孫,皆若父祖。
這些人未給后代留下富饒的物質(zhì)財富,但他們的后代依然青出于藍勝于藍。而他們的反面,一些揮金如土的“富二代”又有怎樣的機遇?
兩湖巡閱使王占元是有名的“吝嗇鬼”,可他的三兒子“王三公子”卻是極度奢靡的主,光一件海龍大衣便耗資上萬,這于王占元是想都不敢想的。賭桌上“王三公子”更是出手闊綽,一擲千金。他帶來的現(xiàn)鈔都是麥加利和匯豐銀行的嶄新大票,每天不輸?shù)梅治牟皇J牟涣T休。賭場上他就像一個“散財童子”,到處受到人們的歡迎。
無獨有偶,張勛的長子張景翰更是這些“遺少”中最無賴的一個。張勛留下的財產(chǎn),被他揮霍殆盡,每年還要回江西老家去變賣田產(chǎn),換取的現(xiàn)款,都扔在了上海、平津的大賭場上。更有甚者,厚顏無恥的張景翰竟周旋在父親的老部下之間,到處借錢。說是借,其實就是要,都是有借無還。以至到后來,他成了不受歡迎的人,到處吃閉門羹。為了賭,他把老子的臉都丟盡了。
要說賭,還數(shù)曹錕的小兒子曹士嵩。此人身軀小如侏儒,蓄發(fā)卻長可及頸,成天沉迷于舞會賭場,一夜輸?shù)籼旖蛴⒆饨缛毖蠓俊S幸惶煲估?,為了換得現(xiàn)鈔應(yīng)付家中未散的賭局,他竟將一只鑲有九顆晶瑩巨鉆的手鐲以4萬元超低價賣出,可見此徒是賭迷心竅了。
通過這正反事例,我們再回想林則徐說過的話,越品越有滋味。“子孫若如我,留錢做什么,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子孫不如我,留錢做什么,愚而多財,益增其過。”子孫如果像我一樣卓異,那么,我就沒必要留錢給他,賢能卻擁有過多錢財,會消磨他的斗志;子孫如果是平庸之輩,那么,我也沒必要留錢給他,愚鈍卻擁有過多錢財,會增加他的過失。可是直至今天,真正能讀懂并踐行林則徐這段話的,又有幾人?
圖:王恒 ? 編輯:夏春暉 ?386753207@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