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可蓉
摘要:二十一世紀是講究效率的時代,尤其是對于學習任務比較重的高中階段教學來說,如何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里,最大限度提升教學有效性是每一個教師在探索的問題。隨著新高考的實施,高中政治教學內容和側重點發(fā)生了變化,側重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對政治事件的分析能力,課堂教學改革勢在必行。政治教師要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首先要科學備課,運用微課指導學生預習;在教學中穿插時政熱點,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教師要積極運用多元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構建高效政治課堂。
關鍵詞: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優(yōu)化策略
高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相對完善的獨立思維和一定的判斷能力,高中階段正是培養(yǎng)其社會責任感和三觀教育的黃金時期。政治教師要立足于這一優(yōu)勢,積極開展課堂教學,把枯燥的政治常識和理論和國家大事聯(lián)系起來,提升學生的政治敏感度。眾所周知“少年強則國強”,我們首先要讓學生了解國家發(fā)展和建設里程,進而激發(fā)他們的愛國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引導其自覺擔負起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任,為實現(xiàn)中國夢而努力。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積極尋找教材和時政熱點的契合點,展現(xiàn)政治學科的實用價值;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研究性學習,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意識到個人命運和祖國命運息息相關,從而樹立報效祖國的志愿,同時可以增加師生之間的有效互動,讓政治課堂真正地“活”起來,啟發(fā)學生對個人命運、祖國命運的思考。本論文深入剖析了高中政治的教學現(xiàn)狀,提出了優(yōu)化課堂教學方式提升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高中政治教學存在的問題
雖然新課改讓高中政治教學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果,但是我們也應該正視其中存在的問題。首先,目前大多數(shù)政治教師教學內容比較單調,一般就是圍繞課本開展,缺乏時政新聞的引入,課堂教學氛圍呆板;再者就是課堂教學方式單一,經(jīng)常照本宣科講解政治事件,布置政治常識背誦任務、課堂聽寫任務,難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多教師仍舊扮演著課堂主宰者的角色,忽略了和學生之間的互動,難以把握學生的知識短板,教學缺乏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效率低下,課堂教學效率也受到了削弱。
二、提升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
(一)精細科學備課,巧用微課指導學生課前預習
政治教師首先要對教材進行精細化解讀,做到科學備課,巧用微課凸顯教學重點,指導學生進行課前預習。例如教師在講解“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這一課時,可以錄制微課視頻凸顯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兩只手”,政府宏觀調控手段、對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凸顯資源配置對市場經(jīng)濟的影響。教師還可以在微課視頻中展示金融危機中,中國政府是如何運用宏觀調控手段度過危機,成長為全球第一大經(jīng)濟體的,理解宏觀調控的行政手段、法律手段、經(jīng)濟手段,讓學生充分認識到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優(yōu)越性。學生通過微課視頻可以提前對新課有一個了解,在新課導入時會更加配合教師的教學,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課堂反饋及時調整教學內容,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
(二)穿插時政熱點,培養(yǎng)學生社會責任感
單純講解政治課本知識點,課堂教學氣氛比較沉悶,教條式的理論知識難以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教師可以結合教學內容穿插時政熱點講解,既可以增添政治課堂的活躍性,還可以激發(fā)學生情感上的共鳴,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例如教師在講解“政府的責任:對人民負責”這一課時,可以選取最近幾年中國政府海外撤僑事件,例如2011年的利比亞撤僑、2015年的也門撤僑、2016年新西蘭地震救援,感受中國政府對人民的負責,感受中國綜合國力的提升,即使身在海外只要中國同胞需要,祖國跨越千山萬水也要帶每一個中國人回家,就像熱門電影《戰(zhàn)狼》里的一個經(jīng)典片段:中國護照不一定能夠把你帶到世界上任何一個地方,但是中國的護照能把你從任何一個地方接回來。教師結合時政熱點事件,可以讓枯燥的政治理論具體化,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理解,培養(yǎng)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情感。
(三)開展小組合作,提升學生學習效率
政治教學也要貫徹“知行合一”的教學理念,引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提升學生學習效率,打造高效課堂。例如教師在講解“博大精深的中華文化”這一課時,教師可以布置幾個探究性問題,例如中華文化的特征、中華文化的特點、文化傳承與創(chuàng)新等,小組成員合理分配任務,每人負責一個問題,結合課本內容和自己的理解進行答題,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答案了解其知識短板和疑惑點,及時作出解答,提升其學習效率。學生經(jīng)過討論對于中華文化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包容性強的特點有了更為透徹的理解,引導其傳承傳統(tǒng)文化,讓傳統(tǒng)文化煥發(fā)新生機。
三、結語
總之,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是師與生、生與生、生與課本之間的多向互動過程,教師要開拓教學思路,把時政熱點事件穿插到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政治敏感度和社會責任感,讓學生接受愛國主義教育的熏陶,構建高效政治課堂。
參考文獻:
[1]徐建聰,劉景艷.新常態(tài)下高中政治教學與提高課堂有效性相結合的研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9(04):23+27.
[2]林娟.提高高中政治課堂教學有效性研究[J].才智,2017(1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