頒獎詞
扶貧必須精準,不落一人一戶。病情迫在眉睫,卻一拖再拖。扎下帳篷,扎下了根,簽上名字,就立下了軍令狀。沒有硝煙的戰(zhàn)場,你負了傷;泥濘的大山,你走出了路;山上的果實熟了,人們的心熱了。
人物事跡
四川省達州市渠縣是省定貧困縣。張渠偉2014年擔任渠縣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局長之時,便立下了讓全縣130個貧困村、143802名貧困人口脫貧的軍令狀。
走上扶貧這條路,便沒有退路,只有責任。脫貧奔小康,產(chǎn)業(yè)是關(guān)鍵。但渠縣的貧困村基礎(chǔ)條件都很差,本地企業(yè)不愿投資。幾經(jīng)碰壁,張渠偉萌生了“引老鄉(xiāng)、建家鄉(xiāng)、助脫貧”的想法。面對貧困戶不愿搬遷的情況,他走訪調(diào)查,提出了“產(chǎn)業(yè)圍繞房子轉(zhuǎn),房子圍繞產(chǎn)業(yè)建”的工作思路,著力解決貧困戶搬遷后的生產(chǎn)生活問題,切實做到了搬遷一戶脫貧一戶。
由于長年熬夜和超負荷工作,張渠偉患上嚴重的“耳石癥”和“青光眼”,醫(yī)生告訴他,必須馬上動手術(shù),否則可能會完全失明。但他沒有時間做手術(shù),扶貧軍令如山,言必行,行必果?!爸灰?4萬貧困群眾能脫貧,就算是失了明,我也甘之如飴、無怨無悔!”張渠偉說道。
多維解讀
1.牢記使命,甘于奉獻
張渠偉的故事,是千千萬萬扶貧干部鏖戰(zhàn)脫貧攻堅的一個縮影。他們的付出,是所有扶貧人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甘于奉獻、不勝不休精神的生動體現(xiàn)!
2.顧全大局,敢于擔當
張渠偉每年要走訪36000名貧困戶,行程60000公里。通過近五年的扶貧工作,脫貧136609人。這就是我們的扶貧干部,在他們身上讓我們看到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什么是大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