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艷 蔡佩璋
摘 要:在“做學教合一”的理念下,打造適合的課堂教學策略。教師要遵循教育教學規(guī)律及學生身心特點,為學生提供適合其學習的課堂教學,并以《機械制圖與CAD》教學中一個典型繪圖項目為例,分析了“做學教合一”的項目教學設計方法,闡述了開展適合的課堂對教師的要求。
關鍵詞:做學教合一;教育;教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712 ? ? ? ?文獻標識碼:A
doi:10.14031/j.cnki.njwx.2019.06.061
基金項目:徐州市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研究課題《基于計算機輔助設計課程“做學教合一”教學設計的研究》階段研究成果(課題編號ZKG227)
作者簡介:孫艷(1983.04-),女,漢族,江蘇徐州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機械制造與控制專業(yè)教學研究,E-mail:1259949017@qq.com。
在信息高速發(fā)展的今天,傳統(tǒng)的“一言堂”填鴨式教學已經(jīng)逐漸被取代,“做學教合一”的教學模式日益成為職業(yè)教育研究的熱點。
1 踐行“做學教合一”適合的課堂的科學依據(jù)
1.1 “做學教合一”的內(nèi)涵
教育學家陶行知先生認為:“教學做是一件事,不是三件事。我們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學。在做上教的是先生;在做上學的是學生?!痹诂F(xiàn)代職業(yè)教育的課堂實踐中,將陶行知先生的“教學做合一”進行改革,變?yōu)椤白鰧W教合一”,這是根據(jù)學生學情做出的科學實踐?!白鰧W教合一”模式,先“做”體現(xiàn)職業(yè)性,后“學”體現(xiàn)主體性,再“教”體現(xiàn)主導性[1]。“做學教合一”如何組合,應因教學條件、學生特點、教學內(nèi)容而定,促進三者的有機均衡,實現(xiàn)教學目標[2]。
1.2 適合的課堂的含義
所謂“適合的課堂”指的是適合學生學習的課堂,其主要特征是教學設計與教學過程要適合學生“學”,教師要少講。中等職業(yè)教育專業(yè)課大多包含動手操作項目,“多做”更適合學生學好學精;“多做”適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中等職業(yè)教育的學生動手能力遠超過其邏輯分析與理論推導能力,動手做更適合他們的認知特點、適合其發(fā)展天性;在學生動手做的過程中,更容易取得自我成就感與滿足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熱情。
2 “做學教合一”的教學項目設計
2.1 設置情境,項目導入
教師進行《機械制圖與CAD》的教學項目設計時,要以就業(yè)市場調研為準繩,以崗位群所需的職業(yè)能力、考證對應的職業(yè)標準等為參考,以行之有效的工作項目任務為載體,引導學生在做中學、學中做,融“做學教”為一體,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職業(yè)學習能力。
例如在軸類零件的繪制的教學項目中,融入軸類零件購買調研,要求學生瀏覽查找淘寶、阿里巴巴等網(wǎng)站,自己調研不同品牌的同種軸類零件在包裝、價格、適用性等方面的區(qū)別和各自優(yōu)勢,比一比誰能找到物美價廉又品質過硬的產(chǎn)品,為學生日后從事機電設備采購、維修等工作打下職業(yè)基礎。
2.2 方法分析,工具選擇
學生分組討論,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分析,將軸類零件的設計要求轉化為軸類零件的繪制要求,學生從教學網(wǎng)絡平臺查閱、復習常見軸類零件的繪制方法,借助微課演示,教師輔助指導,引導小組成員間相互提問、自主探究。啟發(fā)學生發(fā)散思維,以快速準確完成軸類零件圖的繪制。
2.3 繪圖練習,做學教合一
繪制階梯軸的基礎是能夠熟練分析各部分尺寸,從而提高繪圖速度。在教師引導學生分析圖形尺寸之后,要讓學生自主選擇合適的繪圖方法和繪圖工具,課堂上涌現(xiàn)了三種繪圖方法。
方法1:階梯軸為上下對稱圖形,各部分的直徑和長度能夠通過標注的尺寸讀出,繪圖時可運用【直線】、【倒角】等指令來繪制軸的上半部分,再用【鏡像】工具繪制其對稱部分。方法2:主要利用【多線】工具繪圖。由于【多線】工具設置復雜,這種方法更適合基礎牢固、操作技能強的學生,一般學生在學習之后,在參數(shù)設置的過程中,容易漏設或設錯,花費了很多繪圖時間,繪圖的準確率并不高。方法3:把階梯軸分割為若干個獨立的長方形,學生可以用【直線】指令或【矩形】指令分別繪制,最后利用【移動】指令把軸“拼裝”起來。
以上方法是學生在分組討論中形成的,突破了課本上繪制軸類零件的方法,清楚明了地展現(xiàn)各段軸的特征,減少了尺寸計算的壓力,方便學生理解,學生能夠很快掌握階梯軸的繪制方法。
2.4 小結反思
學生自主探究、共同學習新的繪圖方法和策略,老師指導并分享同學們的智慧結晶,充分體現(xiàn)“做學教合一”的思想。教學實踐證明,“做學教合一”的課堂能夠適合學生的發(fā)展水平,學生動手做、自己體會,能夠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
3 做“適合教”的教師
適合學生學的課堂需要教師“適合教”。在信息化背景下,教師要想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要充分研究教材,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設計學生喜聞樂見的教學項目;教師要不斷與時俱進,本著終身學習的理念,提高自身應用信息化技術的水平,用動態(tài)的、生動的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將學習興趣轉化為學習動力;教師要充分觀察課堂,研究課堂的教學動態(tài),反饋教學成果和不足,及時改進教學思路;教師要加強與學生實時互動,了解學生的學習困惑與訴求,以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張健.應該提“做學教合一”[J].職教通訊,2011(8):1.
[2] 葛錦林.淺談職業(yè)教育“做學教合一”的實踐性內(nèi)涵及理序[J].交通職業(yè)教育,2016(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