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笑彬
摘要:隨著中國文化的發(fā)展,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的傳遞交流與相互影響越來越多,英語為更多的人群所運(yùn)用。本文從中英文差異對比中淺析幾點英漢翻譯技巧。
關(guān)鍵詞:中英文差異 對比 英譯漢 技巧
中圖分類號:H315.9 ?文獻(xiàn)標(biāo)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9)10-0080-02
作為聯(lián)合國承認(rèn)的官方六大工作語言之一的中文,也可以稱作漢語。和印歐語言相比,漢語有它獨有的特點。漢語沒有嚴(yán)格意義的形態(tài)變化,語序和虛詞是漢語主要的語法手段,漢語中詞、短語和句子的結(jié)構(gòu)方式基本一致,有豐富的量詞和語氣詞。
而英語句子中主謂機(jī)制突出,主謂語是句子的主干,在主干上可通過連接詞和語法標(biāo)記進(jìn)行空間構(gòu)造,附加各種短語結(jié)構(gòu)和從句結(jié)構(gòu),形成各種層次結(jié)構(gòu)和邏輯關(guān)系復(fù)雜的長句。翻譯作為“中介”,起到的作用是準(zhǔn)確全面地再現(xiàn)原文傳達(dá)的信息,盡量再現(xiàn)原文的風(fēng)格。在當(dāng)今時代,翻譯理論與技巧研究可謂百花齊放。
一、歸化和異化
歸化是指恪守本族文化的語言傳統(tǒng),回歸地道的本族語表達(dá)方式。異化則是指在翻譯方法上遷就外來文化的特點,吸納外語的表達(dá)方式,簡言之就是保存原文的原汁原味。歸化和異化是直譯與意譯的延伸,卻不等同于直譯與意譯。接下來請看兩組例子。
(1)The drive back to my home in Edmoonton was an endless journey of destructive emotions and thoughts.In a truck-stop restaurant,I sat staring at a glass of cheap red wine.Of all the gin Joints in all the towns in all the world,she walks out of mine.
我們可以在翻譯中分別體會一下二者的區(qū)別。
異化譯文:在我開車回到埃德蒙頓的路上,我陷入了無盡的悲傷之中。隨后,我來到一家汽車旅館,端著一杯廉價紅酒出神,覺著這世上有那么多家旅館,她終究還是走出了我的那一家。
歸化譯文:弱水三千,終究我已不是她那瓢中的一壺水了。
(2)Better be the head of a dog than the tail of a lion.
異化譯文:寧當(dāng)狗頭,不當(dāng)獅尾。
歸化譯文:寧當(dāng)雞頭,勿為鳳尾。
(3)Youve got to have faith up your sleeve,otherwise you wont succeed.
異化譯文:你必須袖里藏有自信,否則你不會成功。
歸化譯文:你必須有錦囊妙計,否則你不會成功。
其實中西方不光在語言上有著諸多的差異,在文化上我們也有著很大的差距,在此舉個簡單的例子,龍在中國是祥瑞之兆,可龍在西方卻是邪惡的象征。在翻譯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跨文化的因素,一部翻譯作品能否使兩個不同的國家或民族的人們相互理解,不僅取決于譯者對原作語言本身的理解和傳達(dá),還取決于他對源語言的文化因素及其意蘊(yùn)的理解和表達(dá)。
總之,無論是歸化還是異化,我們在翻譯中都要堅持“和而不同”的原則?!昂汀笔菫榱瞬辉斐勺x者的誤解,“不同”則需要盡量保持原文中有代表性的差異特征。
二、轉(zhuǎn)譯
英語和漢語比較,漢語中動詞用得比較多,英語句子中只用一個謂語動詞,而在漢語中卻可以幾個動詞或詞性結(jié)構(gòu)連用;漢語動詞中沒有詞性的變化,而英語中動詞有時態(tài)、派生詞、不定式等變化。因此,在翻譯時便有了轉(zhuǎn)譯,改變詞性,將原語中的動詞、形容詞、副詞譯成目的語時不一定保留原來的詞性。接下來是在英譯漢中舉出的幾個轉(zhuǎn)譯的例子。
(1)We are enemies of all wars.but above all of dynastic was.
譯文:我們反對戰(zhàn)爭,尤其是一切的王朝戰(zhàn)爭。
分析:本句漢譯時,將名詞“enemies”轉(zhuǎn)譯為“反對”。
(2)The tower is deadmandes.
譯文:此塔已經(jīng)用纜繩系地下水泥樁加固了。
分析:本句漢譯時將動詞“deadmandes”譯成名詞“地下水泥樁”了。
(3)Party officials worked long hours on meager foud,in cold caves,and by dim lamps.
譯文:黨的干部吃簡陋的飲食,住寒冷的窯洞,靠微弱的燈光,長時間的工作。
分析:本句漢譯時,將介詞全部都譯成了動詞。盡管在英語中的介詞屬于虛詞,但在很多情況下,它們都有相對獨立的含義。而在漢語中介詞多由動詞演變而來,因此其動詞性更為突出,但是漢語中的介詞,無論從句法功能還是詞匯意譯的方面來講,都不如英語中的介詞活躍,且少于英語中的介詞數(shù)量。
三、增益和省略
在本文開篇我們就有提到漢語和英語因為不屬于同一體系所以有很大差別。以音位層為例,英語是語調(diào)語言,漢語是聲調(diào)語言。例如,漢語的“媽”“麻”“馬”“罵”,四個字的意思完全不同,而英語的語調(diào)是在口語中體現(xiàn)。英語是拼音文字,一組音位,表示一個詞,漢意則是表意文字,接下來請看句子分析。
(1)She came here to wash everyday.
譯文:她每天都來這洗衣服。
分析:譯文將wash譯為洗衣服。Wash在英語中可以是不及物動詞也可以是及物動詞。當(dāng)它用作不及物動詞時,它是洗衣服的意思,但是漢語如單用一個洗字則不能真正傳達(dá)其語意,所以必須增添詞語“洗衣服”。
在一個英語句群中,如果一系列的動詞都沒有變化,那么下文則可以省略,但是漢語中卻不能省略,因此,英譯漢中必須增詞。
例:An eagle and a fox had long lived together as good neighbors,the eagle at the summit of a night tree,the fox in a hole at the foot of it.
譯文:一直鷹和一只狐貍長期地友好地住在一起,鷹住在一棵高高的樹頂上,狐貍住在樹下的一個洞里。
世間萬物,有陰必有陽,有正必有負(fù),在此我將增益和省略放到了一處。省略是指原文中有些詞在譯文中譯不出來,因為譯文中雖無其詞,但可能已有其意,或者是在譯文中不言而喻的便可刪除,此處可系統(tǒng)地將省略分類為限定詞的省略、代詞的省略、介詞的省略等。
(1)代詞的省略。
例:He put his hands into his pockets and then shrugged his shoulders.
譯文:他將雙手放進(jìn)衣袋,然后聳了聳肩。
分析:在漢語中不會多次重復(fù)代詞,所以此處將文中多次出現(xiàn)的“他的”省略。
(2)限定詞的省略。
例:They said the murder seemed to be an honest and kind man.
譯文:據(jù)說那殺人犯看似是個厚道人。
分析:在英語中沒有量詞,外國人在學(xué)習(xí)中文的時候常常會將量詞弄混,成為他們學(xué)習(xí)的難點,而中國人完全可將“一條魚”“一架飛機(jī)”“一輛汽車”等詞分得一清二楚,所以我們在做英譯漢時只需要將漢語的量詞譯出即可。
(3)介詞的省略。
例:Only after I had heard his explanation aid I understand what it was all about.
譯文:聽了他的解釋,我才知道究竟怎么回事。
分析:此譯文將介詞after省略。
四、結(jié)語
以上總結(jié)出翻譯技巧的一小部分內(nèi)容,從學(xué)術(shù)角度看這些都為筆譯中最為實用的技巧,但在日后的工作實踐中,我們則需要在這些準(zhǔn)則的基礎(chǔ)上,針對不同的筆譯文件類型總結(jié)更多的經(jīng)驗。但中英文的差異,仍需作為母語為中文、主修英語的譯者的我們深入了解,從而譯出更精彩的文字。
參考文獻(xiàn):
[1]耿智.英譯漢技巧十論[M].北京:國防工業(yè)出版社.
[2]郗慶華.英語翻譯入門[M].天津:南開大學(xué)出版社.
[3]何其莘.筆譯理論與技巧[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4]黃友義.中國翻譯[M].北京:中國外文出版發(fā)行事業(yè)局.
[5]林超倫.實戰(zhàn)筆譯[M].北京:外語教學(xué)與研究出版社.
責(zé)任編輯:楊國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