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伴隨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關于構建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成了當前教育教學的熱點問題,本文結合實際教學經驗,對新課標改革下的高中物理高效課堂內容進行了分析,從提問、實驗以及課堂反饋等方面提出了具體的對策。
關鍵詞:新課改;高中物理;高效課堂
一、 前言
高中物理由于內容過于抽象和復雜,使得課堂教學任務較重,不少物理教學內容往往需要多節(jié)課拆分完成,甚至延續(xù)到課后進行教學,新課改后,對于物理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必須要在保證課堂教學質量的同時,提高物理課堂教學的效率,在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中,實現學生物理知識綜合能力的提升。
二、 優(yōu)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
(一) 科學提問方式
以問題導入新課模式是當前高中物理課堂教學的主要模式,旨在能夠激發(fā)出學生的好奇心和興趣,讓學生帶著問題聽課,學習新的知識,這也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策略之一。在實踐中,教師需要注重優(yōu)化課堂提問環(huán)節(jié),首先要控制提問環(huán)節(jié)的時長,不宜過短,也不宜過長,問題應以2~3個為宜。其次,應當注重問題由淺及深,環(huán)環(huán)相扣,將抽象問題具象化處理,以便能夠幫助學生系統(tǒng)性地學習知識內容。最后,提問的方式應當具有啟發(fā)性和多元性,教師在提問環(huán)節(jié)不應草草了事,流于形式,而是應當起到活躍課堂氛圍的效果,使得學生能夠快速進入學習狀態(tài),進而實現物理課堂的高效化進展。
(二) 情境導入模式
情境導入模式即通過日常生活中常見的情境來與學習內容進行結合而形成的一種課堂教學方法,由于情境導入模式增加了生活元素,貼近學生日常生活,能夠直觀反映出物理現象,且十分生動有趣,因而在高中物理中較為常用。在構建高效物理課堂中也需要加強情境導入模式的應用,注重實施的科學性。如在學習“自由落體運動”一章節(jié)時,教師就可以構建教學情境,來完成課程的導入。如教師可以將小鐵塊與羽毛同時舉起,并向學生進行提問:同時松手的情況下,小鐵塊與羽毛哪個將先落地?學生均一致回答:小鐵塊先落地,可以實踐證明確實如此。此時教師應當進一步提問:是什么導致小鐵塊先落地的?有的學生說是因為小鐵塊重量大,而羽毛較輕,也有同學說是因為羽毛受阻力較大等等,帶著這樣的爭議進行學習,并可以通過牛頓真空管實驗來進行比照和分析,從而在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中完成本節(jié)課知識難點和重點的教學。
三、 加強物理實驗教學
(一) 注重觀察和實踐
實驗教學較為符合物理學科的特點,能夠最大限度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力和動手實踐能力,在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應當多多結合物理實驗學習,努力培養(yǎng)學生的物理思維習慣,培育核心素養(yǎng)。例如在“焦耳定律”一節(jié)的學習中,關于探究產生熱量Q與電阻R、電流I、通電時間t以及消耗電能W之間的關系就可以選用實驗教學的方式來一一進行驗證,在Q與R的關系實驗指導中,教師需要讓學生學會控制變量的思想,并設計出規(guī)范的實驗電路圖,讓學生思考并通過串聯(lián)的方式保證電流與通電時間的一致,待學生連接好電路后,觀察兩側U型管的液面變化情況,進而得出結論,實驗教學的方式能夠實現物理知識系統(tǒng)性的呈現,教學形式豐富,適合學生思考,鞏固實驗操作技能,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和質量。
(二) 加強資源的應用
物理科目與日常生活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在構建高效課堂中,教師需要豐富課堂內容,在教學素材上結合創(chuàng)新思想,加強資源的應用,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設更加豐富的課堂學習環(huán)境,此過程中也能夠凸顯物理學習的樂趣和特色。如在“摩擦力”一節(jié)的學習中,為了能夠更加直觀地分析滑動摩擦力的影響因素,教師可以自備、自制教學用具來進行多方位的展現,如彈簧測力計、砝碼、木板、棉布、毛巾等生活中常用的物品,來分析摩擦現象。另外,在課堂教學中,也需要加大多媒體技術的運用,利用多媒體技術來展示運動模型,或作出知識框架圖等,從而來輔助課堂教學,幫助學生理解知識點,從而實現物理課堂的高效化發(fā)展。
四、 促進學生探究學習
(一) 營造和諧課堂氛圍
通過營造和諧的課堂氣氛能夠減少學生上課的緊張心理和情緒,學習的過程是知識不斷更新與完善的過程,因此,教師需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小心論證,要鼓勵學生勇敢的表達出真實的想法,只有這樣才能夠圍繞學生探究學習能力來進行課堂教學的設計,教師才能夠更好地與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與交流,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化。
(二) 關注課堂反饋情況
高中物理課堂教學每節(jié)課的設計都處于飽和的情況,一旦在課堂上出現變化則會導致教學環(huán)節(jié)變得緊湊,影響教學質量。為了能夠實現課堂的高效化發(fā)展,教師需要根據教案來具體實施教學環(huán)節(jié),應當加強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育,如在課堂預留十分鐘,結合問題導入,來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或小組合作,對新課的內容進行預習,讓學生在有基礎了解的情況下對重點及難點問題進行深入講解。教師還應當加強對課堂反饋情況的關注,把寶貴的課堂時間留在重點內容的講解上。另外,教師還需要根據以往經驗來對學生的學習進展情況進行判斷,從而做出及時應對,把握課堂節(jié)奏,實現教學的有的放矢。
五、 結語
綜上所述,只有構建高效化的高中物理學習課堂,才能夠實現課堂教學的良性發(fā)展,能夠結合新課標提出的多元化要求,實現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育,在實踐中,教師需要加強教學方法的改善,注重提問環(huán)節(jié)的科學設計,并關注學生的學習反饋情況,以便能夠更好地把握課堂教學節(jié)奏,實現教育的優(yōu)質輸出。
參考文獻:
[1]馬虎山.淺談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學周刊,2018(10):27-28.
[2]朱玉榮.探究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7(9):9.
[3]李湘輝.新課改下高中物理高效課堂教學的構建策略[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4(5):48+71.
作者簡介:閆更興,吉林省白山市,吉林省白山市長白朝鮮族自治縣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