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旭光
摘 要:信息網(wǎng)絡的高速發(fā)展開辟了信息知識爆炸的新時代,知識經(jīng)濟受到前所未有的關注。初中生物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為他們自主學習更多的知識奠定基礎,這樣才能成長為適應社會需求的人才,在未來更好地迎接挑戰(zhàn)。本文分析了現(xiàn)階段初中生物教學中影響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主要因素,闡述教師應如何巧妙引導學生自由涉獵、廣泛汲取,激發(fā)學生探索生物的興趣,從而使學生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生物教學;信息能力;教學
科學素養(yǎng)是21世紀人才培養(yǎng)中必不可少的核心素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中最關鍵的便是信息素養(yǎng),學生擁有信息能力對其終身學習具有重要意義。新課改實施后對學生信息能力關注度較高,初中生物課程標準中也提出,要培養(yǎng)學生快速精準獲取信息的能力,學生通過生物課程學習要具有收集和利用課內外圖文資料及信息的能力。學生的信息能力是指綜合運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主要包括學生利用信息網(wǎng)絡獲取、分析、交流與應用并創(chuàng)造性地合成新信息的能力。學生擁有了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對生物探究實驗、解決生物問題等生物科學能力有很大幫助,也是生物信息能力和生物核心素養(yǎng)形成的重要基礎。
一、 影響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因素
學校教學環(huán)境的影響主要包括教師主觀因素和客觀教學設施。新課改實施后,有的學校仍然以中考為導向,對新課改精神缺乏真正理解,學校生物教學改革中開展的活動流于形式,并沒有真正重視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學校硬件設施基礎落后,對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的能力造成了一定的影響。比如偏遠農(nóng)村學校辦學條件較差,硬件設施遠遠落后于城區(qū)學校,學生獲取信息渠道有限,學生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缺乏必要的條件。農(nóng)村中學圖書館書籍種類少而且陳舊,信息網(wǎng)絡建設滯后,實驗室儀器和藥品也乏善可陳,學生開展生物探究實踐活動困難重重,因此學生的生物信息水平很不理想。
另一方面受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影響,學生在課堂上被動接受知識,并沒有對接收的信息知識進行處理而是習慣死記硬背。有的教師將本該由學生實踐探究的實驗變成單一的演示實驗,甚至連演示環(huán)節(jié)都省略了,直接講實驗,學生背實驗結果。教師落后的教學理念阻礙了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提升。
二、 培養(yǎng)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途徑
(一) 在傳授學生知識的同時,也要讓學生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
初中生物課堂上要想提高學生的信息收集與處理能力,教師需要引導學生掌握正確的方法并進行大量的實踐。通過練習學生才能獨立收集處理信息,有效運用信息解決生物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比如在學習蘇教版生物七年級上冊中《我們周圍的生物》這節(jié)時,可以要求學生收集我國有哪些珍稀動植物。學生一般首先會想到去圖書館查資料,但是圖書館查找時會遇到資料陳舊不齊全等弊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在互聯(lián)網(wǎng)海量信息里挑選對自己有用的信息。比如要完成本節(jié)課程資料的收集,首先要掌握搜索引擎的基本操作方法,然后設定正確的關鍵詞。教師先給學生示范,然后讓學生進行練習,將珍稀動植物的資料整理歸納,這樣學生在處理信息過程中增長了見識,開闊了思維,激發(fā)了生物探索的興趣,生物知識逐漸得到積累。 ?(二) 為學生開辟更多的信息獲取途徑
指導學生從閱讀中提取信息。初中學生信息知識獲取的主要渠道應該是閱讀,閱讀時既要廣泛涉獵,又要根據(jù)自己的興趣專注于某些書籍,認真研讀其中包含的信息。教師在布置預習作業(yè)時可以給學生劃定指定書籍,指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做好讀書筆記,這是獲取整理信息的有效方式。如果學校圖書資源不足,可以在班級內組織讀書漂流活動,建立閱讀角,優(yōu)化資源配置,豐富學生的閱讀資源。
指導學生有效利用信息網(wǎng)絡獲取信息。網(wǎng)絡上充斥著海量信息,但同時信息也良莠不齊,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提高信息獲取效率,學會有效甄別信息,讓信息服務于生物學習。在信息搜索時,正確使用搜索引擎是很重要的技能,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解搜索引擎的基本原理,關鍵詞的用法,垃圾網(wǎng)站的識別等基礎知識,讓學生搜索獲取生物知識時提高效率。通過網(wǎng)絡獲取信息的方式有時候會受到家長的質疑,所以應加強家?;訙贤?,獲得家長的理解與支持,有效監(jiān)管學生課外上網(wǎng)行為。
通過實踐調研獲取信息。生物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因此理論結合實際通過調研也是學生收集獲取信息的重要途徑。比如在講解我國計劃生育政策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詢問身邊的長輩,了解過去幾十年計劃生育的基本情況以及在當?shù)氐膱?zhí)行力度,對社會起到了哪些作用。學生掌握了大量的感性信息,然后教師組織學生在課堂上進行信息分享與討論,最后總結出計劃生育的相關知識,有效發(fā)揮了信息的價值。
(三) 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處理
學生掌握了信息收集的辦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信息進行匯總,提出問題鼓勵學生思考探究,從獲得的信息中尋找答案,從而提高他們分析、判斷、推理的能力,學生才能有效利用信息解決實際問題。在學生收集的信息中,有時候對同一問題會存在不同的看法,這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辯論,在思想的碰撞中去偽存真獲得真知。
三、 結語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教育的目的不僅僅是傳授知識,更要注重學生獲取、加工、整理、探究信息知識的能力。初中生物教學中教師應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探索新的教學方法,鼓勵學生主動獲取生物科學知識,探究生物科學的奧秘,形成科學的探究能力和科學態(tài)度,為終身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朱展敏.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學教學參考,2017(8):114.
[2]龍梅.初中生物教學中學生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初探[J].教育觀察,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