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洪鳴
【摘 要】合唱排練是一門藝術性較強的工作,因此,要求從簡到繁,從易到難。特別是在訓練初期,要根據(jù)合唱藝術的表演形式、類型及其組織形式,在合唱技能方面下功夫。
【關鍵詞】合唱;表演;藝術形式;排練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志碼:A ? ? ? ? ? ?文章編號:1007-0125(2019)16-0049-02
合唱排練是展示合唱藝術時演練的必經(jīng)過程,它與其他藝術形式和訓練有著相同的共性,但又時刻表現(xiàn)出合唱特有的個性和意義。
一、合唱藝術表演形式
合唱的表演形式,從音樂的角度講,大體分為有伴奏和無伴奏合唱兩種形式。(一)有伴奏合唱,指由管弦樂隊、民族樂隊、鋼琴、手風琴、少量特色樂器與打擊樂等伴奏的合唱。小型合唱隊、沒有鋼琴的場合、需要有一定機動性條件的合唱演出或特別需要手風琴音色的情況下,多會使用手風琴伴奏。這種形式由于將人聲與樂器的聲響結(jié)合在了一起,其音響變得宏大而豐富,更適合于表現(xiàn)宏大的氣勢及更富戲劇性和交響性效果的音樂,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就充分考慮到了樂器的作用和變化,并通過其精心的設計和安排,充分發(fā)揮人聲與各種樂器的作用,進而創(chuàng)造出極富震撼力和豐富感人的音響效果來。如《黃河大合唱》(光未然詞,冼星海曲)、《大漠之夜》(邵永強詞,尚德義曲)等;(二)無伴奏合唱,指演唱時不用任何樂器伴奏,完全靠人聲完成全部合唱表演活動的合唱表演形式。在體育館等大型場館舉行的大型合唱活動或大型歌會中的合唱節(jié)目,有時亦會使用軍樂為合唱伴奏;一些少數(shù)民族合唱表演,也會使用少數(shù)幾件個性鮮明的、本民族的特色樂器或打擊樂器擔任伴奏。這種形式,由于脫離了樂器的支持,完全依靠人聲來表達感情和意境,其演唱難度更高,也更容易暴露問題。若能很好駕馭,其音色更顯甜美、純凈,適合表現(xiàn)豐富的和聲變化和意境,作曲家在創(chuàng)作時,就已充分考慮到了沒有樂器伴奏下的人聲特點,通過巧妙安排,充分發(fā)揮人聲的作用,使其自成整體,其音響極富感染力。選擇這類形式,首先其作品必須是無伴奏合唱作品,作曲家在進行合唱寫作的時候,就沒有安排任何伴奏樂器,其聲部的運用和和聲的安排都自成一個完整的整體,如《趕牲靈》(陜北民歌,劉文金編合唱)、《走西口》(陜北民歌,王方亮、張樹南編合唱)、等。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許多少數(shù)民族能歌善舞,他們在演唱本民族合唱歌曲時往往伴有舞蹈和豐富的表演形式,邊歌邊舞,氣氛很是熱烈,如近年來活躍在全國多個舞臺和賽事的《侗族大歌》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二、合唱的類型及其組織形式
(一)同聲合唱
1.童聲合唱
由于兒童在變聲期前,聲部高度相同,聲部音色沒有太大區(qū)別(年齡越小,區(qū)別越?。?,故將男童和女童劃為一類,因此,童聲合唱中就包含了男童和女童,其人員比例,不做細分。
2.女聲合唱
經(jīng)過變聲期,女孩子的聲音變得成熟、有力、富于彈性和感染力,但聲部高度沒有根本改變,由于男聲在這個階段的變化較為明顯,與女聲完全不同,因此,在劃分類別的時候,將女聲單獨劃為一類。這種單純由女聲組成的合唱叫“女聲合唱”。
3.男聲合唱
經(jīng)過變聲期,男孩子的聲帶明顯變厚、變長、變寬,音色變得低沉、厚重,音高明顯下降(自然聲區(qū)低八度),與女聲相比,無論從音色還是從高度上都發(fā)生了根本改變,因此,在劃分類別的時候,將男聲單獨劃為一類。
(二)混聲合唱
這種類型的合唱因?qū)⒉煌愋偷穆曇艚M合在一起,使其擁有了更加寬廣的音域、更加豐富的音色和更多變化的可能性,因此,更加具有表現(xiàn)力和震撼力。混聲合唱一般分為四個基本聲部。根據(jù)作品和音樂表現(xiàn)的需要,有時會分為混聲六部、八部甚至更多。其中,混聲四部最為多見,亦有混聲二部和三部合唱作品廣為流傳,但混聲四部合唱仍是混聲合唱的基本組織形式。
混聲四部合唱的基本聲部有女高音(Soprano)、女低音(Alto)、男高音(Tenor)和男低音(Bass)四個聲部。為了方便使用,記譜時,常常以其意大利語名稱的縮寫(每個聲部名稱的第一個字母)作為聲部代號來表示,即女高音“S”、女低音“A”、男高音“T”、男低音“B”。如需聲部再分,即在字母后面加注羅馬數(shù)字來表示,如第一女高音(SⅠ)、第二女高音(SⅡ)等。用一個公式來表述,混聲四部合唱的基本組織形式為S+A+T+B;混聲八部合唱的基本組織形式為SⅠ+SⅡ+AⅠ+AⅡ+TⅠ+TⅡ+BⅠ+BⅡ。其他以此類推。
三、合唱排練
在排練時要分步進行排練,排練是一個復雜的藝術登攀的過程,細致的排練需要將排練內(nèi)容分步完成。具體步驟一般分為兩個階段:1.分析、熟悉作品階段。重點解決讀譜、熟悉旋律以及音準、節(jié)奏、速度、咬字、聲音等方面的問題,為進一步提升演唱水平和演唱效果打好基礎。這一階段盡可能安排分組練習,既可以節(jié)省識譜時間,又使各聲部互不干擾,便于糾正音準,穩(wěn)定調(diào)性,把握節(jié)奏,盡快獲得基本演唱質(zhì)量;2.藝術加工階段。主要是注意合唱各聲部間的協(xié)調(diào)和色調(diào)處理,注意對音樂作品思想內(nèi)容表達。這個階段更側(cè)重于分段練習,通過分段,抓重點,攻難點,全面提升演唱質(zhì)量。
(一)合唱諧和
合唱音準的諧和可分為兩種:
1.部分諧和
在合唱的諧和中,形成了各種不同的音程。根據(jù)每種音程本身存在的不同狀態(tài)和緊張度。另外,在演唱時還應注意兩種不同半音的不同唱法:異名半音距離近、同名半音距離遠。
2.總體諧和
(1)大三和弦。大三和弦的根音與五音是和弦的支柱音(純音程),它們的要求是平穩(wěn)進行,沒有傾向性。三音是大三和弦的特性音,它既要有向高傾向的趨勢,又要有溫和融洽的諧和性;(2)小三和弦。小三和弦是小調(diào)中的主要和弦小三和弦沒有大三和弦那么穩(wěn)定。(3)減三和弦。減三和弦是不協(xié)和和弦,常建立在調(diào)式的導音上。因為其中包含了不協(xié)和的減五度音程,具有很強的收縮感,所以在這樣的和弦中,除了三音保持平穩(wěn)進行外,其余兩音都有向內(nèi)的傾向性;(4)增三和弦。增三和弦也是不協(xié)和和弦,常在和聲小調(diào)的第三級音上產(chǎn)生。因為其中包含了不協(xié)和的增五度音程,具有很強的擴張感,所以在這樣的和弦中,除了構(gòu)成增五度的兩個音都要向外擴張外,三音因為與根音是大三度的關系,故也要向外擴展;(5)七和弦。如果與根音的關系是小七度,那么七音就應該具有下降的趨勢;如果與根音的關系是大氣度,那么七音就應該具有上升的趨勢。
綜上所述,合唱的諧和可簡單歸納為以下幾點:—、四、五、八度音程要純(不論旋律音程還是和聲音程);大調(diào)的三、六、七級音在旋律中要“揚”,它們的傾向也同樣影響著關系小調(diào);小調(diào)主屬音要“托”;大音程單方面擴展,小音程單方面收縮;增音程雙方面擴展,減音程雙方面收縮;異名半音近,同名半音遠。
另外,如果作品涉及轉(zhuǎn)調(diào),新舊調(diào)性要肯定。在合唱的演唱過程中,影響音準的因素很多,如在合唱作品中:音程復雜,跳動過多,速度較快或較慢,力度較強或較弱,節(jié)奏較困難,音區(qū)太高或太低,和聲織體較復雜;在聲樂技巧中:氣息支持不夠,歌唱位置不夠高,換聲點沒有及早的注意和準備,換氣位置安排不合理,咬字、吐字不準確,聲音波動不一致等,都會影響諧和的完整性,難以取得良好的音準。同時合唱隊員情緒消沉或過分緊張以及體力上過于疲勞等也會影響合唱的諧和。
(二)合唱的色調(diào)
在合唱訓練中,不能只為了追求表面一致的聲音效果,而壓抑合唱隊員的自然噪音。脫離自然噪音條件去追求所謂“合唱音色”的做法是要不得的。合唱色調(diào)對比的手段主要在節(jié)奏強弱、旋律起伏和情緒變化等方面進行藝術處理,其中應重點突出主、輔聲部的對比。
四、結(jié)語
在排練過程中,除了專業(yè)技術指導外,營造良好的藝術情境和氛圍也十分重要。使合唱隊員在一個有利于全面成長的環(huán)境中,開展訓練、排練、演出等活動,使其在完成排練任務的同時,擴大自己的視野,豐富自身的素養(yǎng),建立團隊意識,培養(yǎng)合作能力,提升各項技能,發(fā)展音樂思維,獲得大于合唱排練本身的智慧啟迪,在快樂和諧中完成訓練與歌唱。
參考文獻:
[1]合唱與指揮[M].人民音樂出版社,高師《合唱與指揮》教材編寫組[編],2001.
[2]普通音樂教育學概論[M].北京師范學院出版社,曹理著,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