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艷 徐唱 杜國
摘要:隨著新技術應用的不斷擴大,技術壓力及其帶來的影響,已引起研究者們的廣泛關注。在教育領域,有關技術壓力的已有研究主要聚焦在教師層面,缺乏對學校領導層技術壓力水平、差異及現(xiàn)狀的關注。學校領導者作為學校的中上層骨干力量,對學校信息化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fā)展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趪鴥韧庖延械恼{查統(tǒng)計,課題組從技術壓力、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信息化領導力四個方面,對205位學校領導者進行了問卷調查,對9位學校領導者進行了非結構訪談。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表明: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水平整體不高,居中等偏下水平;技術壓力在性別、職務和學校地區(qū)等層面存在顯著差異,男性領導者的技術壓力顯著高于女性,校長的技術壓力明顯高于其他管理人員,鄉(xiāng)村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明顯高于城市學校。由于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受到自我效能感的反向影響顯著,而信息化領導力和社會支持程度又直接影響著自我效能感,因此學??梢酝ㄟ^加強學校領導者對新技術的學習與應用、提升他們的自我效能感、發(fā)動社會支持力量等,幫助學校領導者和教師將技術壓力轉化為教學動力。
關鍵詞: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1009-5195(2019)03-0078-09 ?doi10.3969/j.issn.1009-5195.2019.03.009
隨著信息化智能技術的不斷發(fā)展,網絡和信息技術已經成為我們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技術為教育和學習帶來較大發(fā)展機遇的同時,也對相關人員提出了更多的挑戰(zhàn),特別是學校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過程中的領導。學校領導者作為學校的中上層骨干力量,對學校信息化相關政策的制定和實施以及學校教育信息化的整體發(fā)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如果學校領導者不能正確理解新技術對學校管理、教育教學和日常生活帶來的變化,那么以計算機為標志的新技術將會給學校領導者造成不良的影響,甚至會導致現(xiàn)代性疾病,這些都將會最終影響到他們開展教育信息化的方式與效果。
在現(xiàn)有文獻中,多數(shù)文章聚焦在信息技術環(huán)境給教師們產生的職業(yè)壓力,也有少量文章(杜華,2013;田艷明,2017)探討了教師所面臨的技術壓力,鮮有研究關注學校領導層面技術壓力的水平、差異及現(xiàn)狀。為此,本研究試圖從技術壓力的數(shù)據(jù)分析視角,探索當前學校領導者在應對教育信息化2.0時代的發(fā)展需求時,如何加強前進的動力并促進學校的發(fā)展。
一、文獻綜述
隨著組織內部新型信息技術的不斷引入,一些員工會感受到由于技術疲勞和技術厭惡所帶來的技術壓力。在技術壓力的眾多定義中,研究者們普遍采用Brod(1984)的界定:“無法用健康合理的工作方式應對計算機而引發(fā)的現(xiàn)代性疾病?!痹诖烁拍畹幕A上,Kupersmith (1992)在研究中進一步明確了技術壓力的四個維度,分別是焦慮表現(xiàn)、信息負荷、角色沖突和組織因素。在此后的研究中,美國心理學家Weil和Rosen (1997)對技術壓力的概念進行了擴展和延伸,將其定義為“由于技術的應用,對人的態(tài)度、想法、行為和心理直接或間接造成的消極影響”。他們更加強調技術給人帶來的消極影響,但并不認為技術壓力是一種疾病。我國學者舒琴等(2010)綜合國內外已有成果,對技術壓力進行了相關探討,指出人們因為技術自身的復雜性和不穩(wěn)定性而產生的擔憂或者害怕,甚或是反感等情緒,可以通過一定的策略改善或者緩解。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更新?lián)Q代,技術壓力作為信息技術發(fā)展所引發(fā)的一系列常見的心理反應,已經發(fā)展成為一種社會的文化現(xiàn)象(趙磊,2012),需要有更多研究來探索產生的原因和相關影響因素,幫助受困擾人群有效解決和克服其帶來的恐慌和不適感。
目前在教育研究領域,對技術壓力關注最多的是在職教師。首先,由于教師自身缺乏技術的相關知識和來自學校的支持與幫助,導致教師在實施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過程中面臨巨大的技術壓力 (Joo et al.,2016)。另外,教師技術壓力產生的原因也源自技術本身:一是技術的使用故障、使用過程中的不穩(wěn)定、設備響應時間過久、網絡的延遲等問題,影響教師的教學進度和流暢性,影響課堂教學效果(Al-Fudail & Mellar,2008);二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和更新,教師在面對沉重授課任務的情況下,很難跟得上技術發(fā)展的步伐,新技術、新方法的不斷涌現(xiàn)也導致了教師在選擇和應用技術時的茫然無措(Longman,2013)。
而學校領導者所面臨的技術壓力主要來自于以下幾方面:首先,學校領導者自身的信息技術知識和技能,以及應對技術問題的效能感可能會影響領導的技術壓力水平。已有研究證明,人們的技術效能感對技術壓力有顯著的預測作用(Shu et al.,2011)。其次,校長感知到的技術壓力水平取決于自身對壓力的調節(jié)能力和心理彈性。有關校長工作壓力的研究結果表明,自身心理素質良好、心態(tài)積極穩(wěn)定的校長能夠更好地處理工作壓力(趙燕等,2012)。另外,學校領導者對學校信息化建設的期望和責任心影響領導的技術壓力。有研究表明,當學校領導者在學校管理工作中投入更多精力時,他們的工作負擔會提升(Mitani,2018),而工作負擔對于工作壓力有著顯著的預測作用( Cubitt & Burt,2002)。最后,學校領導者要協(xié)調學生、家長、教師以及上層教育主管部門多方的需求和問題,因此,來自不同社會人員的要求或支持對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可能有著重要的影響(Beausaert et al.,2016)。
綜上所述,目前國內外將多個變量同時引入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研究尚未發(fā)現(xiàn)。本研究將以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為切入點,根據(jù)已有的研究成果,翻譯并編制適合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量表,并抽取樣本進行施測,了解當前我國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現(xiàn)狀,并探究技術壓力的影響因素,為有效緩解技術壓力水平提供建議。
二、研究設計
1.研究工具
本研究在前人研究開發(fā)的問卷基礎上進行問卷改編和調查統(tǒng)計,并對部分校長進行了深入的訪談。問卷包括基礎信息和問卷量表兩大部分:基礎信息部分主要采集性別、年齡、學歷、職務、職務年限、學校地區(qū)等;問卷量表采用Likert五點量表(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共包括四個維度。
技術壓力。技術壓力量表由Coklar等(2017)編制的教師技術壓力問卷修訂而來,經過從英文到中文的翻譯和結合學校領導者工作職責情況的項目改編,共計21個題項。
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量表使用臺灣學者Smith和Hung(2016)所修訂的中文版自我效能感量表,共計10個題項。
社會支持。社會支持量表主要從上級領導部門的支持、學生家長的支持、家庭成員的支持以及學校教職員工的支持四個部分進行自主編制,共計10個題項。
信息化領導力。信息化領導力量表主要以《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4)為依據(jù),分別從規(guī)劃設計、組織實施以及評價推動三個方面進行編寫,共計12個題項。
研究針對采集的有效數(shù)據(jù)分別進行KMO和Bartlett檢驗,結果符合條件,支持探索性因素分析。利用主成分分析法,抽取特征值大于1的因子,并利用最大方差法求出旋轉因素負荷矩陣。經過分析后,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共提取出5個因子。根據(jù)其所反映的技術壓力內容,分別將其命名為技術安全壓力、技術復雜壓力、技術管理壓力、時間負荷壓力以及技術課堂壓力。另外,自我效能感只有本身一個因子,社會支持共提取出四個因子(上級支持、學生家長支持、家庭支持和師生員工支持),信息化領導力共提取出三個因子(規(guī)劃設計、組織實施、評價推動)。所有因子的克隆巴赫系數(shù)α值均高于0.75,說明問卷具有較好的信度。具體的統(tǒng)計結果如表 1所示。
2.被試
本研究采用網絡調查和學校領導者參與現(xiàn)場調研相結合的方式進行數(shù)據(jù)采集,共收到215位不同學校領導者填寫的問卷。經過初步的篩選,共剔除無效問卷10份,剩余有效問卷205份,有效率為95.35%。研究對象的基本情況如表 2所示。
三、研究結果
1.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總體情況
在本研究中,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共分為5種,其中技術安全壓力是指由于技術使用的安全問題而產生的焦慮和壓力,例如噪音、發(fā)熱等安全問題。技術復雜壓力主要是指由于技術的過度復雜而導致的對技術的恐懼和不適應,例如學不會、不會使用等。技術管理壓力主要是指技術被應用于學校管理過程中所帶來的困難和挑戰(zhàn),例如增加管理難度、帶來管理方面的挑戰(zhàn)等。時間負荷壓力主要是指由于使用技術所消耗或花費的時間成本較多,進而產生的壓力感和焦慮感。而技術課堂壓力主要是指在學校課堂中使用技術所產生的相關壓力,例如由于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技術設備做與學習無關的事情而產生的壓力。
從表 3可以看出,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居于中等偏下水平,均值為2.60(中值為3.00)。在5個子因素中,均值從高到低分別為:技術課堂壓力(3.06)> 技術安全壓力(2.82)> 技術復雜壓力(2.72)>時間負荷壓力(2.36)> 技術管理壓力(2.00)。技術課堂壓力最高,說明如何更好地將技術應用于課堂,以促進學校的教與學是學校領導者最關切的問題,也是最擔心其效果的問題。而其他層面的技術壓力值均小于中值,說明技術壓力在學校領導層并未產生壓迫性的影響。這是一個好的方面。
2.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差異情況分析
為了更詳細地了解不同特征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本研究分別從性別、年齡段、學歷、職務、職務年限、學校所在地區(qū)等6個方面,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或單因素方差分析來探索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差異情況,結果如表 4所示。
從表4可以看出,不同性別、職務和學校地區(qū)的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存在一些顯著差異,具體表現(xiàn)在:男性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顯著高于女性領導,校長(書記)的技術壓力要顯著高于其他管理人員,鄉(xiāng)村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要顯著高于城市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而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在年齡段、學歷、任職年限等因素上不存在顯著差異,說明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水平并不會因為這些因素的不同而產生區(qū)別。
從表4還可以看出,技術壓力的維度在人口學變量上也存在差異性。性別方面,男性領導在技術管理壓力和時間負荷壓力上顯著高于女性;但在其他幾個維度上不存在顯著性差異。這可能說明,男性領導在學校管理上面臨更大的壓力,同時因為追求效率或學校的變革而比女性領導感受到更高的時間負荷。職務方面,校長在技術安全、技術復雜和技術管理維度上所感受到的壓力均顯著高于主任級別的學校領導;在技術安全壓力方面還高于副校長(副書記);但在時間負荷壓力和技術課堂壓力維度上,不存在顯著差異。地區(qū)方面,在技術復雜、技術管理和時間負荷壓力維度上,鄉(xiāng)村領導的壓力顯著高于城市。學歷方面,??茖W歷的學校領導者在技術課堂壓力維度上顯著高于本科學歷的學校領導。
3.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影響因素探究
為了分析學校領導者的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以及信息化領導力與技術壓力的關系,本研究進行了Pearson積差相關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得到的結果如表 5和表 6所示。
從表 5可以看出,學校領導者的自我效能感、學校領導者所獲得的社會支持與技術壓力顯著負相關,信息化領導力與技術壓力負相關,但關系并不顯著。因此,在進行多元線性回歸時,僅將自我效能感和社會支持兩個變量引入回歸方程模型進行分析。
從表 6可以發(fā)現(xiàn),多元相關系數(shù)為0.23,調整之后的R2為0.043,回歸方程整體檢驗的F值為5.611(p= 0.004),達到0.01的顯著性水平。對技術壓力有顯著影響的預測變量是自我效能感,其標準化回歸系數(shù)β=-0.17(p< 0.05),表示其對技術壓力有顯著的負向影響。而另外一個預測變量社會支持的回歸系數(shù)β=-0.08(p=0.389> 0.05),不具有顯著影響。由此可以推斷,影響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最主要的因素是自我效能感。
為進一步探究自我效能感、社會支持、信息化領導力與技術壓力的影響關系,本研究利用AMOS軟件構建了假設模型并進行了模型檢驗。該模型采用二階模型結構,信息化領導力包括規(guī)劃設計、組織實施和評價推動三個維度,社會支持包括上級支持、學生家長支持、家庭支持和師生員工支持四個維度,自我效能感是單一維度,技術壓力包括技術安全壓力、技術復雜壓力、技術管理壓力、時間負荷壓力和技術課堂壓力5個維度。在對模型進行適配度檢驗時,根據(jù)修正指數(shù)的值,組織實施和家庭支持、上級支持與學生家長支持間相關性較高,因此在這兩對變量間建立了相關關系。此結果也說明,學校領導者在組織規(guī)劃學校的信息化工作時,可能受到家庭的影響。另外,學校領導者感受到的上級支持與學生家長支持之間存在低相關,這可能表明學校所在地區(qū)的發(fā)達程度共同影響上級教育部門和學生家長對學校工作的投入。修正后模型的各項指標檢驗結果如表 7所示。
從模型的適配度情況來看,卡方自由度比值為1.410<2.000,p=0.000<0.001,GFI=0.936>0.90,AGFI=0.905>0.90,NFI=0.938>0.90,PNFI=0.721>0.50,CFI=0.981>0.90,SRMR=0.0455<0.05,RMSEA=0.045<0.05。根Browne和Cudeck (1993)的研究,該模型的各項指標均達到較好標準,修正后的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影響因素模型與實際數(shù)據(jù)可以適配。
修正后模型的標準化系數(shù)結果如下圖所示,信息化領導力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系數(shù)為0.54(p<0.05),社會支持對自我效能感的影響系數(shù)為0.29(p<0.05),自我效能感對技術壓力的影響系數(shù)為-0.25(p<0.05),影響系數(shù)均達到顯著水平。從模型驗證的結果來看,自我效能感對技術壓力具有直接的負向影響,社會支持和信息化領導力水平通過直接影響學校領導者的自我效能感,從而間接影響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
四、討論
第一,本研究發(fā)現(xiàn)男性領導者比女性有更高的技術壓力,此結果與田艷明(2017)的研究發(fā)現(xiàn)相一致。分析可能的原因:首先我國學校領導的男女比例嚴重失衡,在學校領導的崗位上,男性領導者明顯多于女性。更重要的是,男性領導者常常被賦予比女性領導者更高的期望,男性領導者對各項工作的要求和抱負也會較高。這可能導致在學校教育信息化建設和技術融入課堂改革方面,男性領導者感受到更多的責任和壓力。并且,本研究所調查的領導者技術壓力處在中等偏下水平,尚未達到對學校領導者造成嚴重影響的水平,男性領導者的技術壓力較高,并且在技術管理壓力和時間負荷壓力上顯著高于女性領導者,一定程度上能夠反映男性領導者在教育與技術結合工作上的時間投入和智力投入。另外,技術的操作使用也常常被看作男性的必備能力,在學校教學和管理過程中出現(xiàn)的任何技術問題,也都偏向于尋找男性領導者進行解決,這也在無形中增加了男性領導者的技術壓力水平。例如在訪談過程中,有男性學校領導A就表示:“在學校工作的過程中,經常會被問到一些技術方面的問題,有些問題在使用技術的過程中曾經遇到過,經過嘗試得到了解決;但大多數(shù)問題是從來沒有碰到過的,自己解決起來也很吃力,但又不能拒絕,尤其是上級領導安排的相關工作。因此,只能花費更多的時間去學習使用技術,這確實給我?guī)砹撕艽蟮膲毫??!?/p>
第二,本研究發(fā)現(xiàn),校長的技術壓力高于其他管理人員。這可能與我國校長的職責定位有關。我國實行的是校長負責制,校長在學校的管理中扮演著多重角色,教學質量、校風校紀、成果評比、籌集資金、校園安全等多方面都需要校長統(tǒng)籌規(guī)劃,承擔著舉足輕重的責任。在學校信息化教學改革方面,校長也是帶頭人、組織者和踐行者,學校的教育信息化發(fā)展離不開校長的身體力行。而且,校長在技術安全壓力、技術復雜壓力和技術管理壓力方面都顯著高于其他職務的領導者,說明校長在信息化教學改革過程中,在技術使用帶來的安全隱患、技術復雜多樣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以及由于技術造成的管理工作改變等方面,比其他職務的領導者表現(xiàn)出更多的關注,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和精力。我們在訪談校長C時也收到了類似的反饋:“我在學校管理過程中確實感受到很大的壓力。信息技術引進學校,我不但需要確保教師能熟練使用,還要確保教師們能夠在課堂中順利地使用,不出故障等。我最怕聽到設備出故障的消息,一旦出問題,小毛病,我們還可以自主解決;損壞程度較嚴重的,就只能報修,花大價錢購買的設備就只能被當成擺設了。而且,身為學校校長,還需要統(tǒng)籌規(guī)劃學校的全面發(fā)展,應付上級的各種檢查,確保學校的升學率。在學習技術使用方面,我根本抽不出時間??傊?,在校長崗位上,我確實感受到很大的壓力?!?/p>
第三,鄉(xiāng)村學校的領導技術壓力顯著高于城鎮(zhèn)或城市學校的領導技術壓力,具體表現(xiàn)在技術管理壓力、技術復雜壓力和時間負荷壓力上。目前我國城市和鄉(xiāng)村教育在多個方面都還存在發(fā)展不平衡的情況,如教師質量、基礎設施和家庭背景等(文軍等,2017;張亞星等,2017)。在學校的信息化建設上,鄉(xiāng)村學校的基礎條件差,技術設備落后短缺,學校領導者面臨更多的困難。首先,鄉(xiāng)村學校領導者在信息技術使用知識和策略上可能存在不足,學校領導者在倡導教育信息化時,自己首當其沖面臨著知識更新的壓力。而且鄉(xiāng)村地區(qū)學生和家長的信息技術水平偏低,可能也給鄉(xiāng)村學校的領導帶來更多的技術壓力。有鄉(xiāng)村學校的領導在接受訪談時反饋:“我們學校的地理位置比較偏,隨著學生家長對教育的重視程度越來越高,學生們都被送到鎮(zhèn)上或縣里上學,許多學校都面臨著被合并、撤銷的危險?,F(xiàn)在但凡經濟條件允許,家長們都愿意想方設法把孩子轉到城市的學校,或者是當?shù)厣贁?shù)質量較好的學校,哪怕離家稍微遠一點。另外,上級教育局對我們的財政支持也在逐年減少,我們也沒有其他的手段來籌措資金,學校的技術設備一旦損壞,就只能自己摸索著修理。所以我們學校的技術設備從不輕易使用,只有在上級領導視察時進行演示,這也沒辦法?!?/p>
五、建議
壓力是一把雙刃劍。適度的壓力可以提高工作績效;過高的壓力則有可能損害健康,磨滅工作熱情。隨著教育信息化從1.0到2.0階段的轉化,學校領導者和教師的技術壓力轉化為教學動力或者支撐教學的環(huán)境動力,已成為促進學校教育信息化的發(fā)展關鍵。本研究結合上述分析,提出如下建議:
1.合理分工,提升學校各級領導教育信息化建設的責任感和使命感
從本研究的調查結果來看,校長仍是學校各項事務的核心負責人,校長的技術安全壓力、技術管理壓力和技術復雜壓力等都顯著高于其他學校領導。如果過于強調校長的權利與作用,那校長的辦學理念和專業(yè)能力,將直接影響和決定學校的發(fā)展,而這不僅會對校長造成過度的壓力與負擔,也不利于學校的長期發(fā)展。學校在構建領導班子時,應更多強調各級領導的共同參與和共同努力,充分發(fā)揮每個人的智慧與貢獻,擺脫以往命令與服從的關系,轉變?yōu)楹献鲄f(xié)同領導機制(馮曉敏,2016)。通過多方人員的經驗分享和智慧貢獻,促進學校管理工作的改善和長遠發(fā)展。
另外,還要提升其他學校領導對教育信息化的關注,構建信息化工作的評估策略,提升學校領導者的信息化責任感與投入度。張闊和張養(yǎng)力(2018)從信息化知能、信息化管理勝任力與人格影響三個維度構建了中小學信息化主管勝任特征模型,用于評價信息化主管的崗位勝任力。該研究采用的《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分別從規(guī)劃設計、組織實施以及評價推動三個方面描述了校長需要具備的信息化領導能力。學校領導班子可以在參考借鑒已有評價標準的基礎上,制定符合本校工作管理特色的評價方案,用于指導和監(jiān)督每位校領導的信息化工作。
2.通過內省與外觀,不斷提升學校領導者的自我效能感
第一,學校領導者要學會設定合適的階段性目標并經常反思自己的工作進展,對自身的優(yōu)勢、劣勢和發(fā)展方向保持清醒的認識,從而保持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教育信息化是一個長遠的目標和工作,學校領導者在規(guī)劃本校的發(fā)展策略和路徑時,面臨諸多的問題。學校領導者要根據(jù)本校的情況,設置適當?shù)摹⒎蛛A段、可操作的目標和發(fā)展規(guī)劃,使自己的工作每年都能有所突破,獲得成功的經驗,提升自我效能感(DeChenne et al.,2015)。另外,學校領導者要學會營建良好的情緒狀態(tài),認識到技術只是更好地提升教學效果和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工具,放下對技術變革教育的恐懼。在學校信息化建設過程中遇到困難和失敗經歷時,可以尋找其他優(yōu)秀學校領導進行溝通、交流和合作,借鑒其他學校成功的信息化建設經驗,提升自我的技術應用,以及管理知識、技能和自信心。已有研究表明,榜樣學習可以促進個人的自我效能感( Mitani,2018)。通過觀察他人的成功經驗,能夠提高學習者的自我效能信心,進而相信自己也可以掌握相應的能力。
第二,學校領導者要組織參與內容豐富的教育信息化學習與培訓。作為學校的領導,不僅要具備專業(yè)的教育教學知識,還要具備組織、管理、決策的技能。與此同時,學校領導者往往比教師更早接觸到新型的技術發(fā)展與應用。隨著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和更新?lián)Q代,教學和管理方式更加靈活和多樣,學校領導者將面臨更復雜多變的學校管理問題,因此需要通過不斷地學習來更新和提升自己的知識和技能水平。教育部辦公廳(2018)公布的《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也談到要持續(xù)做好教師和管理干部教育信息化培訓,繼續(xù)與中國電信等合作開展中小學學校領導的專項培訓。學校領導者在鼓勵和保證任課教師每年參加教師職業(yè)發(fā)展項目的同時,也要積極參加校長培訓項目,努力保持知識的先進性和鮮活度,學習新技術如何與學校的管理、學科教學相融合,從而更加游刃有余地面對技術帶來的變革和壓力。學校領導者不僅要充分認識到新的硬技術(比如VR/AR、3D打印等)的作用,同時還要深入了解軟技術的運用,比如教育教學理論、教學方法、研究方法、管理方法等。這些軟性技術的應用有助于學校領導者將硬技術更好地應用到學校的核心教學業(yè)務中去,從而促進教師和學生的綜合能力提升。
3.通過發(fā)動包含家庭在內的社會力量支持,加強與各相關層次的互動
越來越多的研究結果表明:企業(yè)員工在工作中面對壓力時,較好的組織支持能夠給他們提供一定的物質幫助和精神鼓勵,并最終緩解員工們在心理與精神上的不良反應,例如減輕員工的緊張感、緩解員工的過度疲勞等。本研究的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也顯示,社會支持與學校領導者的技術壓力水平呈現(xiàn)顯著負相關,即提升學校領導者的社會支持,能夠有效降低其技術壓力。
第一,上級領導要適當放權,為學校創(chuàng)設自由的管理氛圍。上級領導部門的行政支持,對學校領導者非常重要。但實際情況是,教育領導部門往往將學校領導作為其下屬部門,習慣使用命令、指揮、控制等手段,不僅不能提供必要的支持,甚至還施加了諸多的限制。在推崇校長負責制以及構建創(chuàng)新型社會的時代,教育領導部門應該致力于創(chuàng)設一個相對自由的管理氛圍,確保學校領導者擁有合理治校的權責,并且為其提供積極地支持和服務,配合其實現(xiàn)學校長遠的教育信息化規(guī)劃與發(fā)展計劃,這是降低學校領導者技術壓力的有效方法之一。
第二,團結校內師生員工,發(fā)揮集體的力量。學校領導者要想很好地管理學校,師生員工的理解與支持必不可少。優(yōu)秀的校領導總是能夠通過談心交心、團隊領導等激勵調動師生員工的工作和學習積極性,以實現(xiàn)學校教育信息化長遠發(fā)展的目標。校領導要有意識地團結師生員工,并在此基礎上構建有效的組織管理制度,保障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給他們創(chuàng)造更多更自由的空間,真正行使學校領導者的權責,帶領師生員工實現(xiàn)更好的發(fā)展。
第三,學生家長是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學校領導者要理解家長們對孩子的關心心情,要通過把活動的情況分享給家長,獲得他們的理解和支持。本文數(shù)據(jù)分析結果顯示,學校領導獲得的學生家長支持較低,表明學生家長對學校領導者在學校的管理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由于社會和家長已經習慣于將教育過程中出現(xiàn)的問題都歸咎于學校,這更是加重了學校領導者在制定學校發(fā)展規(guī)劃和改革舉措時的困難。對此,學校領導者要與學生家長多溝通,通過懇切的交談,消除家長的疑慮,取得學生家長的信任和支持。另一方面,學生家長也應該體諒學校領導者的工作難處,看到他們的辛勞和成績,不能把一切問題都歸咎于學校的管理無能和失職,多從自身角度出發(fā),查找不足。
參考文獻:
[1]杜華(2013).教師信息技術壓力量表的設計[J]. 中國教育技術裝備,(3):52-54.
[2]馮曉敏(2016).中小學領導體制:變遷反思與新路徑選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 36(1):25-28.
[3]教育部辦公廳(2018). 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fā)《2018年教育信息化和網絡安全工作要點》的通知 [EB/OL].[2018-12-05]. http://www.moe.gov.cn/srcsite/A16/s3342/201803/t20180313_329823.html.
[4]教育部教師工作司(2014). 教育部關于印發(fā)《中小學校長信息化領導力標準(試行)》的通知[EB/OL].[2018-12-05]. http://www.dyjy.gov.cn/images/uploadfiles/201501/20150128134824_5332.pdf.
[5]舒琴,王刊良, 屠強(2010). 計算機技術壓力影響角色壓力的實證研究——基于組織支持理論視角[J].情報雜志, 29(4):62-67.
[6]田艷明(2017). 中學教師技術壓力水平及其影響因素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
[7]文軍,顧楚丹(2017).基礎教育資源分配的城鄉(xiāng)差異及其社會后果——基于中國教育統(tǒng)計數(shù)據(jù)的分析[J].華東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 35(2):33-42,117.
[8]張闊,張養(yǎng)力(2018).中小學信息化主管勝任特征模型構建研究[J].電化教育研究,39(6):121-128.
[9]張亞星,梁文艷(2017).北京市義務教育階段教師教學能力城鄉(xiāng)差異研究——兼論城鄉(xiāng)義務教育一體化進程中農村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對策[J].教育科學研究,(6):41-49.
[10]趙磊(2012). 國外技術壓力研究的梳理與前瞻[J].自然辯證法研究,(3):26-31.
[11]趙燕,張翔(2012). 中小學校長工作壓力, 社會支持, 應對方式與心理健康的關系[J].中國特殊教育,(5): 70-74.
[13]Al-Fudail, M., & Mellar, H.(2008). Investigating Teacher Stress When Using Technology[J]. Computers and Education, 51(3): 1103-1110.
[14]Beausaert, S., Froehlich, D. E., & Devos, C. et al. (2016). Effects of Support on Stress and Burnout in School Principals[J]. Educational Research, 58(4): 347-365.
[15]Brod, C.(1984). Technostress: The Human Cost of the Computer Revolution[M]. Addison Wesley Publishing Company.
[16]Browne, M. W., & Cudeck, R.(1993). Alternative Ways of Assessing Model Fit[J]. Testing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s, 21(2):230-258.
[17]Cubitt, S., & Burt, C.(2002). Leadership Style, Loneliness and Occupational Stress in New Zealand Primary School Principals[J]. New Zealand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 37(2): 159-169.
[18]?oklar, A. N., Efilti, E., & Sahin, L.(2017). Defining TeachersTechnostress Levels: A Scale Development[J]. Online Submission, 8(21): 28-41.
[19]DeChenne, S. E., Koziol, N., & Needham, M. et al.(2015). Modeling Sources of Teaching Self-Efficacy for 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ematics Graduate Teaching Assistants[J]. CBE—Life Sciences Education, 14(3): ar32.
[20]Joo, Y. J., Lim, K. Y., & Kim, N. H.(2016). The Effects of Secondary Teachers Technostress on the Intention to Use Technology in South Korea[J]. Computers & Education, 95: 114-122.
[21]Kupersmith, J.(1992). Technostress and the Reference Librarian[J]. Reference Services Review, 20(2):7-50.
[22]Longman, S. M. D.(2013). A Comparison of the Perceptions of Technostress Experienced by Teachers Versus Technology Used by Teachers in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a Southeastern School District[M]. Southeastern Louisiana University.
[23]Mitani, H.(2018). Principals Working Conditions, Job Stress, and Turnover Behaviors Under NCLB Accountability Pressure[J]. Educational Administration Quarterly, 54(5): 822-862.
[24]Morris, D. B., Usher, E. L., & Chen, J. A.(2017). Reconceptualizing the Sources of Teaching Self-Efficacy: A Critical Review of Emerging Literature[J].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29(4): 795-833.
[25]Shu, Q., Tu, Q., & Wang, K.(2011). The Impact of Computer Self-Efficacy and Technology Dependence on Computer-Related Technostress: A Social Cognitive Theory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27(10):923-939.
[26]Smith, C. S., & Hung, L. C.(2016). Using Problem-Based Learning to Increase Computer Self-Efficacy in Taiwanese Students[J]. Interactive Learning Environments, 25:1-14.
[27]Weil, M. M., & Rosen, L. D.(1997). Technostress: Coping with Technology@ Work@ Home@ Play[M]. New York: Wiley.
收稿日期 2018-12-13 責任編輯 汪燕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expansion of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the technostress and its impact have attracted wide attention of researchers.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existing research on technostress has focused on the level of teachers and lacks attention to the condition, difference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school leaders technostress. As the backbone of the schools middle and upper classes, school leaders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formul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school informatization policies and the overall development of school education informatization. Based on the previous survey at home and abroad, the research team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205 school leaders from four aspects: technostress, self-efficacy, social support, and information leadership. Besides, non-structured interviews with nine school leaders were conducted. Data analysis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The level of technostress of school leaders was below the average level.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genders, jobs and school districts on the technostress of school leaders. The technostress of male lead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female leaders. The technostress of principal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directors. The technostress of village school leaders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urban school leaders. The technostress of school leaders was negatively affected by self-efficacy, while school leaders information leadership and social support directly affected self-efficacy. As a result, school could help school leaders and teachers turn technostress into teaching motivation through strengthening school leaders learning and application of new technologies, enhancing their sense of self-efficacy, and mobilizing social support and etc.
Keywords: School Leadership; Technostress; Self-Efficacy; Influencing Facto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