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長以為孩子大考結(jié)束之后就可以放松,其實恰恰相反。心理學研究表明,女孩子容易低估自己的考分造成無謂的壓力,而男孩子很可能高估考分,成績公布后會因失望而造成心理問題。這些跟家長的教育模式、自身的完美傾向、自信心不足、絕對化觀念有很大關系,很有可能給他們今后的學習和生活帶來不良影響,在重大考試中失利的學生,有相當一部分心理素質(zhì)比較脆弱,自愈能力較差,因此,學校、家長和社會的幫助就顯得尤為重要。
大考后心理狀態(tài)
1.受挫
很多考生的心理狀態(tài)取決于在考場上的答題,對于一部分考試不理想的學生來說來自各方的壓力比較大,很多學生過于關注考試成績,以成績來定位自己,考試不好害怕面對,害怕別的同學考得比自己好,在交流中產(chǎn)生一種壓抑心理,自暴自棄,甚至出現(xiàn)“自閉癥”現(xiàn)象。這些考生如果不及時調(diào)整心態(tài),很有可能由于長期心境低落引發(fā)抑郁癥。
2.過激補償
很多考生走出考場之后,剎那間感到如釋重負,但其實沒有那么簡單,心理的壓抑需要一段時間慢慢地消退。所以,事實上還處在一種應激的狀態(tài)下,但他們卻選擇一種放縱的方式來惡補多年來心中的欲求,有的通宵上網(wǎng)打游戲,有的吃飯都在看美劇,有的夜不歸宿地K歌等。過度的玩樂使這種從長期壓力到驀然松弛的巨大心理反差,引發(fā)多種問題發(fā)生。
3.焦慮
考后焦慮型心理也比較常見,許多考生在考后會出現(xiàn)患得患失的狀況,尤其是那些平時學習成績還不錯的考生。他們往往期待值比較高,但在等待放榜的日子里,由于不確定性而變得焦慮。這種焦慮對于那些心理素質(zhì)弱的考生,還會持續(xù)加重。
考生如何做?
考生經(jīng)歷了高考前的思想焦慮和心理疲勞,又承受著來自家庭、學校的壓力,精神高度緊張、疲憊,這個階段要多補覺、多休息;考生要對高考有個心理預期,感覺能考上的,要結(jié)合興趣選擇學校、專業(yè),感覺不理想的,是復讀還是就業(yè),都要考慮成熟,要為身份、生活方式的轉(zhuǎn)變調(diào)整好心態(tài),積極面對未來的人生。
建議考生制定一個活動計劃,循序漸進地增加娛樂項目,要合理安排娛樂時間,豐富活動內(nèi)容,如將聽音樂、運動、玩游戲、看書、學習英語等活動結(jié)合,既照顧了興趣愛好,又增長了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