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民事訴訟律師費轉付制度之適用路徑探析
      ——以補償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為視角

      2019-07-06 03:30:44朱秀明
      關鍵詞:律師費勝訴正義

      朱秀明

      引 言

      使真正擁有權利的人可以在盡可能少的成本付出前提下實現權利,是法治社會追求的目標之一。而“無論審判能夠怎樣完美地實現正義,如果其實現的成本過高,代價過于昂貴,則人民往往是只能放棄通過審判來實現正義的希望”,①[日]棚瀨孝雄:《糾紛的解決與審判制度》,王亞新譯,中國政法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第267頁。實踐中,很多當事人正因為高昂的訴訟成本而對法律維權的方式望而卻步。目前,在訴訟服務需求激增,訴訟成本短期內難以降低的情況下,對當事人所負擔的訴訟成本予以分擔、轉嫁將成為讓公眾更接近司法的有效路徑。訴訟費制度、律師費制度為調節(jié)當事人訴訟行為的兩大杠桿,訴訟費用由敗訴方承擔已被世界各國認可且無爭議,但同為救濟權利而支付的律師費由誰負擔,不論是理論上還是實踐中都未達成共識。我國目前的律師費負擔制度是以各自負擔為原則,個別案件由敗訴方負擔為例外,但該制度設計已越來越難以適應社會發(fā)展的需要,為司法實務帶來了一定的困難與問題,也引起了學界和司法界的廣泛爭議。因此,在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背景下,探討確立律師費轉付制度,完善當事人訴訟成本分擔機制,具有理論、立法和司法的多重意義。

      一、實務考察:我國現行律師費轉付在司法實踐中的現狀

      民事訴訟律師費轉付制度,是指法院在對案件作出判決時,一并判決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為尋求司法救濟而支付的合理律師費的制度。②參見徐瑩:《律師費有限轉付探討——從民事訴訟的角度》,載《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年第1期。

      (一)法律規(guī)定有限,適用范圍狹窄

      目前我國有關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法律規(guī)定主要散見于著作權法、商標權法、專利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合同法、擔保法及有關的法律、司法解釋和會議紀要中。主要有限適用于以下幾類案件:仲裁案件;惡意訴訟、虛假訴訟案件;人身侵權案件;侵犯知識產權案件;合同糾紛中債權人行使撤銷權案件;擔保類案件;合同約定類案件;環(huán)境訴訟公益類案件。各項法律規(guī)定“各自為戰(zhàn)”,未能形成統一的體系,其余的民事侵權及合同違約案件等均被排除在制度之外。加之實體法規(guī)定模糊,又無明確的司法解釋,使得法律在實際運用中往往被擴大或縮小解釋,如,在以上的司法文件中大量出現的“合理”③《著作權法》第48條:……賠償數額還應當包括權利人為制止侵權行為所支付的合理開支;《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專利糾紛案件適用法律問題的若干規(guī)定》 第22條:人民法院根據權利人的請求以及具體案情,可以將權利人因調查、制止侵權所支付的合理費用計算在賠償數額范圍之內;《反不正當競爭法》 第20條:……并應當承擔被侵害的經營者因調查該經營者侵害其合法權益的不正當競爭行為所支付的合理費用。一詞,就具有極大的不確定性,到底哪些費用屬于合理費用,多少才是合理的,判斷標準如何?這都造成了司法實踐中的混亂。再如,在民間借貸案件中,有的法院依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民間借貸案件適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規(guī)定》第30條“出借人與借款人既約定了逾期利率,又約定了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出借人可以選擇主張逾期利息、違約金或者其他費用,也可以一并主張,但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的規(guī)定,將律師費歸作“其他費用”一項,對總計超過年利率24%的部分不予支持。對此筆者認為,以上理解就是對法律的擴大性解釋,該條主要是針對逾期利息與違約金的,此處的“其他費用”應是與“逾期利息與違約金”相類似的概念,而與律師費無關。

      (二)裁判標準不統一,判決結果各異

      首先,是否支持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做法不一。目前在司法實踐中主要有以下幾種情形:第一種情形是對有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案件,大部分法院予以支持,對沒有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的案件不予支持。第二種情形是沒有法律規(guī)定或當事人約定,但合同案件中守約方將律師費作為一項損失要求違約方承擔,或者侵權訴訟案件中受害人將律師費作為一項損失要求侵權人承擔的案件,大部分法院不予支持,只有極少的法院予以支持。如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明確提出,合理的律師費亦屬于損失的一部分,可以作為訴訟請求主張。①《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民事案件審理的幾點具體意見(滬高法民[2000]44號》第14條、《上海市高級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道路交通事故損害賠償案件若干問題的解答》第2條。再如,最高人民法院于2013年11月8日發(fā)布的指導案例19號趙春明等訴煙臺市福山區(qū)汽車運輸公司衛(wèi)德平等機動車交通事故責任糾紛案,人民法院判決被告賠償原告的損失中就包含律師費。第三種情形是對于律師費用的主張,均不予支持。依據是聘請律師是當事人的權利,律師費并不是必然要發(fā)生的費用,與案件訴訟并無必然的因果關系。

      其次,在支持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的情況下,對律師費的證據審查和評判標準不統一。一種情況是有委托代理合同約定,律師實際參加了訴訟,則按照當事人主張的合同約定律師費數額予以支持。如,最高人民法院(2016)最高法民終613號民事判決,雙方在借款合同中約定了由債務人負擔實現債權的律師費等費用,依據原告與律師之間簽訂的委托代理協議,法院依法判決被告承擔原告全部的律師費用,并不以律所是否開具發(fā)票為必須。其理由是,律所是否開具發(fā)票、委托人是否實際支付代理費與被告依約承擔律師費用不具有對等關系。另一種情況是雖然支持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的律師費,但法院一般對律師費的實際支付情況予以嚴格審查,并在綜合各種因素后予以調整至合理范圍內。主張律師費的一方需要提供委托代理合同、律師費發(fā)票和支付憑證,并結合當事人雙方的責任劃分、案件復雜程度、律師可能付出的工作量、律師費收費標準、律師收費的市場價等因素綜合衡量后做出調整,支持部分合理的律師費用。如,佛山市禪城區(qū)人民法院(2016)粵0604民初7401號民事判決書認為,“涉案合同中對部分費用由被告負擔已有明確約定,且原告亦提供了委托代理協議證實其委托律師代理本案,故本院對原告的律師費主張予以支持,但對律師費的具體金額有所調整。本案案情簡單,證據充分,且代理人僅為一般代理,結合被告的履約能力,原告主張的律師費過高,本院酌定為50000元”。①http://pkulaw.cn/case/pfnl_1970324875423129.html?match=Exact,北大法寶,2018年6月4日訪問。

      綜上,面對立法及司法實踐中律師費轉付制度的“亂象”,亟需厘清律師費轉付的內在邏輯,探索建立律師費轉付制度的適用路徑。

      二、欲立先駁:對律師費由當事人各自負擔的質疑與反駁

      (一)律師費系敗訴方給勝訴方造成的損失——對律師費性質的再認定

      從律師費的產生來看,律師費是受害方在自己權利受到損害時,為實現權利救濟而支出的合理費用,本質是因加害方的加害行為給受害方所造成的損失。正是由于侵權方的侵權行為,或者違約方的違約行為,才導致了受害方權利受損,受害方為尋求權利救濟進而導致律師費產生,合理支付的律師費屬于其損失的一部分,加害方的加害行為與受害方的律師費之間具有內在的因果關系,加害方應對受害方的損失予以賠償,這是研究與適用律師費轉付制度的前提和基礎。

      (二)民法的補償性賠償原理——對“法律無明文規(guī)定”的質疑

      反對適用律師費轉付制度的一種觀點認為我國法律沒有明確規(guī)定律師代理費的承擔原則,法院判決一方的律師代理費由另一方承擔缺乏法律依據。對此,王澤鑒教授認為,“對法律未設規(guī)定之權利,并非否認該權利的合理性,關于某項特定事項,在法律未設明文規(guī)定時,在方法上可采反面推論,亦可擴張解釋或類推適用其他規(guī)定,予以補充,這不是邏輯問題,而是法律價值判斷問題。未設規(guī)定系法律之沉默,非問題之結束,而是問題之提出,也是法律思維和創(chuàng)造活動的開始”②王澤鑒:《民法學說及其判例研究》,北京大學出版社2012年版,第206-207頁。。筆者認為,我國現行法律雖并未明確規(guī)定“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但意思自治是私法的核心,“法無明文禁止即自由”,律師費的負擔實質上系深層次的法理適用問題,而不是程序法問題,依據法律推理與價值判斷,完全可以找到其合法性基礎。律師費本質上是因加害方的加害行為給受害方所造成的損失,依據民法理論中的責任理論,加害方對受害方的損失應予以賠償。依據我國法律規(guī)范所遵循的損失填補原則,加害方應對受害方的損失予以補償性賠償,這也符合《民法總則》和《合同法》精神③《民法總則》112條“當事人一方違反合同的賠償原則,應當相當于另一方因此所受的損失”;《合同法》第一百一十三條“當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義務或者履行合同義務不符合約定,給對方造成損失的,損失賠償額應當相當于因違約所造成的損失……”。。

      (三)社會學和理性經濟人視角——對聘請律師并非必要的駁斥

      有的學者認為“律師費在民事訴訟之中并非必要,若當事人是有理一方,律師費是否加入不會影響當事人勝訴的結果,并且律師并沒有壟斷訴訟代理業(yè)務,律師之外的公民也可以作為訴訟代理人,當事人對律師依賴并不高”①方流芳:《民事訴訟收費考》,載《中國社會科學》1999年第3期。,因此,不能適用律師費轉付制度。筆者認為,律師費原則上由當事人各自負擔的制度設立之初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和社會原因,過去的中國是熟人社會,傳統的中國人并不喜歡打官司,訴訟案件少,律師代理參加訴訟的并不多。但現今中國,社會經濟迅猛發(fā)展,逐步與國際接軌,人員流動加劇,案件數量激增,律師服務全面普及,原有的制度設計已經難以適應現代社會的需求。此外,“人是其自利的理性最大化者”,這是經濟學理論體系得以建立的基石,也是各種環(huán)境下人類行為的真實寫照。②參見[美]理查德·A·波斯納:《法律的經濟分析》,蔣兆康譯,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1997年版,第176頁。作為理性經濟人,是否選擇律師代理參加訴訟,是其經濟成本分析的結果。目前隨著經濟社會發(fā)展,人們之間的糾紛更加復雜多元,訴訟的專業(yè)化日趨明顯,訴訟過程不僅涉及到案件事實的認定、法律的適用,還有嚴謹而復雜的程序運作,專業(yè)的法律人士尚且需要付出巨大的精力,普通人自己參加訴訟需要更多的時間和經濟成本。因此,聘請具有專業(yè)知識和訴訟技巧的律師代理訴訟成為當事人維護自身合法權益的一種最優(yōu)選擇。筆者對所在庭室(某基層法院商事審判庭)近三年所結案件中涉及原告委托律師代理訴訟的情況進行統計,律師(包含法律工作者)參與代理的比率很高,并呈逐年上升的趨勢(如下表所示),律師已經成了民事訴訟必不可少的參與者,律師費也成為當事人損失的一部分。

      年份 結案數(件)法律服務參與的案件數(件)代理率律師代理(件)法律工作者代理(件)2016年 528 226 104 62.50%2017年 524 325 88 78.82%2018年 265 165 58 84.15%

      三、理性思索:適用律師費轉付制度的合理性分析

      (一)矯正正義——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法哲學基礎

      律師費轉付制度的適用是與訴訟結果密不可分,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的律師費,體現了實體正義的要求,矯正正義理論為其提供了法哲學基礎。矯正正義概念來源于亞里士多德的《尼各馬可倫理學》,在該書中,亞里士多德將正義分為抽象的正義和具體的正義,而具體的正義又分為分配正義和矯正正義。分配正義涉及財富、榮譽、價值、權利等有價值的東西的分配,而與之對應,矯正正義涉及對被侵害的財富、榮譽和權利的恢復和補償,在該領域,不管誰是傷害者,也不管誰是受害者,傷害者補償受害者,受害者從傷害者處得到補償,即為正義。①參見[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36-137頁。不同于“表現于榮譽、錢物或其他可析分的共同財富的分配上的公正”,矯正正義是“在私人交易中起矯正作用的公正”。②[古希臘]亞里士多德著:《尼各馬可倫理學》,廖申白譯,商務印書館2003年版,第134頁。它們有各自獨特的理論體系與精神原則,從而保證了它們在調控的社會關系領域中得以并行不悖。③參見《分配正義與矯正正義》,載http://blog.sina.cn/dpool/blog/s/blog-7a65d59d0100wryz.html,2018年5月19日訪問。分配正義遭到破壞時,矯正正義便會發(fā)生作用,力圖重建被破壞的均勢和平衡,即當一個人的財產、人身等權利受到侵犯時,侵犯者應當進行補償、修復,以恢復到原始平衡的狀態(tài),從而通過這種間接的方式實現真正的分配正義。從這個意義上講,由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的律師費轉付制度完全符合矯正正義的原則導向。首先,民事訴訟中敗訴的一方,在大部分情況下是在實體上存在違約或侵權行為的,其系破壞當事人在糾紛發(fā)生之前均衡狀態(tài)的一方;其次,正是由于敗訴方破壞均衡狀態(tài)的行為,才導致了糾紛的發(fā)生;再次,如果沒有發(fā)生糾紛,勝訴方就沒有聘請律師的必要。因此,勝訴方為完成訴訟所支出的律師費用,實際上是敗訴方給勝訴方額外造成的一種間接損失,應當納入賠償的范圍,最終由敗訴方來承擔。④參見徐舜岐、孫文勝:《律師費轉付制度芻議》,載《安徽警官職業(yè)學院學報》2005年第5期。律師費的這種轉付作為司法救濟成本的轉嫁相當于使雙方的狀態(tài)恢復到糾紛發(fā)生之前的狀態(tài),從根本上體現了矯正正義。

      (二)程序制裁——律師費轉付制度合理性的補充

      “正義不僅應得到實現,而且要以人民看得見的方式加以實現”。在強調實體正義的同時更要注重程序正義,只有兩者兼顧才能保證司法的公正。因此,訴訟結果的勝敗,不僅要從實體層面上加以考量,還要從程序的角度加以界定。司法實踐中,民事訴訟中敗訴的一方,并非全都是在實體層面上破壞當事人之間均衡狀態(tài)的一方,也可能非因實體上因素,僅僅是程序上的原因。比如,其訴訟請求超出了訴訟時效,或者敗訴方在調查收集證據的過程中,由于取證手段不合法,某個關鍵的證據被依法排除;或者敗訴方沒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及時進行答辯或舉證導致失權,因而要承受敗訴的后果,等等。此時律師費轉付制度適用仍然是正義且符合司法規(guī)律的,因為此時的律師費有限轉付制度是作為程序性制裁措施而存在的?!皬姆ɡ砩蟻碚f,制裁問題是一個與法律失效密切相關的問題,之所以規(guī)定制裁,其目的就在于保證法律得到遵守與執(zhí)行,就在于強迫行為符合業(yè)已確立的秩序?!雹賲沃袀ァ⒗浜骸冻绦蛑撇茫阂粋€解讀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新視角》,載《延邊黨校學報》2013第3期。民事訴訟法對于訴訟程序各個方面、環(huán)節(jié)、證明規(guī)則及裁判規(guī)則都進行了明確規(guī)定,這種規(guī)定本身就是基于對各種利益的平衡而設定的,當事人對于這些規(guī)定應當是知道且必須要遵守的,違反就要承擔不利后果。而律師費轉付制度懲罰性的一面正好契合了程序制裁理論,可防止原告濫訴、規(guī)范雙方當事人的訴訟行為。當事人要想取得勝訴,不僅要實體上存在權利利益,在程序上也要符合法律規(guī)定,否則任何一方面的缺失都將導致權利喪失,并承擔對方律師費用。

      (三)成本分析——律師費轉付制度的經濟學基礎

      在法律經濟學家科斯和霍布斯眼中,“糾紛解決就是一場交易,交易成本在交易中起到舉足輕重的作用”②喬治·亨得利克斯:《組織的經濟學與管理學:協調、激勵與策略》,胡雅梅等譯,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第87頁。。而經濟學中的成本效益原則規(guī)定,一項活動的收益必須大于其成本,成本和收益會影響決策。據此,面對案件糾紛的當事人,必定會首先計算自己的訴訟成本和收益,并依據計算結果進行決策。如果經計算所得,侵權或違約所獲得的收益大于其所付出的成本,那么他將會選擇侵權或違約。反之,他將會選擇守法、守約?!皬慕洕鷮W角度看,糾紛解決機制的設計最為重要的是使違法者承擔違法成本,而不是要求他向受害者支付損害賠償,這就維護了訴訟的威懾效應?!雹郯@蛑Z·奧斯特羅姆:《公共事務的治理之路:集體行動制度的演進》,余遜達等譯,上海譯文出版社2012年版,第28頁。律師費轉付制度的制度設計,即通過讓敗訴方承擔勝訴方律師費的方式加大違約方、侵權者的違約、侵權成本,降低守法、守約方的交易成本和風險。從而使得當事人出于趨利避害的動機,更加尊重他人的權利、遵守誠實信用原則,積極履行法律或合同規(guī)定的義務,謹防因侵權或違約而被起訴后帶來的一系列不利的法律后果。④參見呂中偉、冷海濤:《程序制裁:一個解讀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新視角》,載《延邊黨校學報》2013年第3期。1993年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道格拉斯·諾斯認為,制度就是一套博弈的規(guī)則。律師費轉付的制度設計就是國家、守法守約者、違法違約者等各方博弈的結果,同時又通過該規(guī)則調控當事人的訴訟行為。

      四、律師費轉付制度的適用難點及路徑探析

      (一)司法實踐中律師費轉付制度適用的難點

      一是適用的案件類型難以把握。律師費轉付制度并非毫無限制、對每類案件均適用。司法實踐中具體哪類案件可以適用,哪類案件不能適用,沒有法律規(guī)定,也未形成統一的裁判思路,造成律師費轉付制度在司法實務中無法可依,無所適從。

      二是律師收費欠規(guī)范合理,律師費虛高及當事人與律師串通簽訂“陰陽合同”等現象導致法院對實際支付律師費的事實認定及證據審查困難,對律師收費的合理性難以認定。尤其在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中,借款合同對律師費均有約定,支持律師費由敗訴方承擔在理論和實踐中沒有爭議,但現實中原告主張的律師費往往要遠遠超過其實際支付的律師費。據了解,筆者所在縣市,因金融借款合同案件事實清楚、案情簡單,多數計件收費而不是以訴訟標的收費,每案的律師費一般在500-2000元不等,而原告實際主張的律師費均按標的收費的最高標準計算,如訴訟標的20萬的案件,律師費在2萬元左右,主張的律師費與實際支付成本之間相差近10倍。這成為律師與委托人謀取私利的手段,大大加重了對方當事人的負擔。

      三是與委托代理合同之間的沖突。一種情況下律師費是基于委托代理合同服務支付的費用,應該由委托人支付,不應該由第三方支付,對主張律師費的訴訟請求全然不支持。另一種情況下律師費轉付制度與委托代理合同相沖突,若在民事訴訟中對律師代理費的負擔進行判決,將來因委托代理合同產生糾紛時,可能存在委托人以法院的先行判決為抗辯,要求以法院調整后的律師費標準支付律師費的情況,對此在司法實踐中存在截然不同的兩種做法,一種是支持律師費轉付,判決由敗訴方負擔勝訴方全部的律師費,一種是以防沖突對律師費轉付均不予支持。筆者認為,以上兩種情況均是未能理順律師費的負擔與委托代理合同之間的關系,其實兩者系不同的法律關系,相互之間并不沖突,在民事案件中對律師費一并處理由敗訴方負擔,是基于民法的損害賠償理論,系敗訴方對勝訴方因訴訟行為所造成的損失和合理支出的補償,而委托方向受托人支付律師費是基于雙方之間的委托代理合同,兩者并無關聯。在數額上,敗訴方對勝訴方律師費的賠償是以補償性為原則,僅賠償合理的律師費支出而并非全部,而委托代理合同的履行是基于雙方之間的意思自治,應嚴格按照合同約定來履行,與敗訴方承擔了多少并無關聯。

      (二)律師費轉付制度的適用規(guī)則設想

      第一,適用范圍限于實體上有過錯的案件?;诔C正正義理論和民法的補償性賠償原則,律師費轉付制度存在的意義在于懲罰有過錯的加害方,賠償彌補受害人的損失。有過錯才有補償,因此,律師費轉付制度只能適用于有過錯的案件。對于有些難以用勝訴或敗訴來衡量是原告過錯還是被告過錯的案件,比如離婚、收養(yǎng)、追索贍養(yǎng)費、撫養(yǎng)費等涉及身份關系、和身份關系密切聯系的一些案件應排除適用。對于無過錯賠償案件,如無法證明有過錯的違約、因承擔公平責任而賠償、敗訴方為承擔保險責任的保險機構、雙方無過錯的離婚等,由于這里一般沒有真正意義上的有過錯的行為,也應予以排除適用。

      第二,應以合理均衡為判定標準。律師費轉付制度的制度設計要求該律師費必須是勝訴方因伸張權利的目的而實際支出、必要且合理的費用,而不是勝訴方無原則的律師費全額。對律師費支出的事實認定及證據審查應從嚴把握。具體操作上,一方面,對律師費的實際發(fā)生,應由主張權利者提供法定的票據、規(guī)范的代理合同以及相應的支付憑證作為憑據。另一方面,對律師費的收費標準和合理范圍界定,法官應綜合案件性質、案件標的、案件的難易程度、委托代理合同的約定、律師費收費項目和收費標準、律師費實際支付情況、律師可能付出的工作量以及本地律師行業(yè)的市場行情等綜合考量,最終依據公平原則確定勝訴方為達到防衛(wèi)權利或伸張權利所必須實際支出的費用。對勝訴方與律師在標準范圍之外協商收取的律師費應不予支持,對虛高的律師費進行調整,對不必要的部分裁決不予承擔。此外,還應考量必要的影響因素,如律師數量、本地律師還是外地律師、是否為在某些法律領域享有一定聲譽的具有豐富辦案經驗的律師等。原則上應以一名律師為必需,除非有更換律師的情況;地域上以本地律師為優(yōu)先,以普通律師作為必要,當然也不排除經驗豐富的精英律師。對以上因素,法院應根據衡平原則予以處理,防止對弱勢當事人的訴權造成侵害。另外,對于符合規(guī)定的風險代理費,法院只能支持律師辦理該案件時的非風險方式收費,超出非風險方式應付的律師費由也應由勝訴方自行負擔。

      第三,判定規(guī)則上以訴訟結果為依據,將合理的律師費按責任比例分配。法官確定合理的律師費數額后,還應根據雙方違約及過錯程度,對案件的勝負做出評判,并根據案件結果及雙方的責任比例確定各自負擔律師費的份額。案件的結果是律師費轉付制度適用的前提,但司法實踐中,除了勝敗雙方比較明確的情況外,還存在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情況,影響勝敗的原因又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實體因素影響外,程序上的原因也可能導致權利的喪失,比如,原告訴訟請求超出了訴訟時效,或者敗訴方沒有按照法律規(guī)定及時進行答辯或舉證導致失權,因而要承受敗訴的后果,等等。此時應具體分析,對于原告全部勝訴的情形,若原告具有實體權利且未有因程序原因失權的情況存在,則合理的律師費由被告負擔,若原告沒有實體權利但因被告程序原因導致被告失權,被告在實體上并不存在破壞分配正義的情形,原告受損的結果與其并無因果關系,因此,并不應賠償對方的損失。在被告實體上無過錯的情況下,原告作為訴訟程序的啟動一方,無故起訴被告有濫用訴訟權利之嫌,此時法院應主動審查,判令由其自行承擔律師費用,這也是對原告濫訴行為的懲罰,此時對權利人實體權利的保護價值更高。對于原告全部敗訴的情形,無論是無實體權利還是因程序原因,均應由其自行承擔律師費用。這也符合程序制裁的原理,因為我國大多數的程序性規(guī)范是明確告知的,當事人對于這些規(guī)定是應當知曉且必須要遵守的,法律不會保護“躺在權利上睡覺的人”,否則就要承擔不利的后果。對于部分勝訴、部分敗訴的情況同樣適用。

      結論:根據以上規(guī)則設計,具體邏輯思路如下圖所示:

      結 語

      道格拉斯·諾斯曾經這樣說過:“說到底,制度是什么?制度就是一種激勵結構,一種激勵安排?!玫闹贫葢摽梢约钊藗儼l(fā)揮他們的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的生產效率”。①楊光斌:《制度范式:一種研究中國政治變遷的途徑》,載《中國人民大學學報》2003年第3期。筆者認為,律師費轉付制度就是這樣一個具有激勵作用的制度,其設計本身就是為了能夠讓人們更好地“接近正義”,增進人們對法律的信仰。該制度的構建與使用也必將對中國法治建設產生“鯰魚效應”,激勵相關制度的改進與完善。本文有關律師費轉付制度的思索與探討,僅是在借鑒他人研究成果上的芻見,希望對司法實踐困境的解決與理論難點的化解有所裨益。

      猜你喜歡
      律師費勝訴正義
      農民工獲180萬元工傷賠償 律師費占90萬元引熱議
      從出文看《毛詩正義》單疏本到十行本的演變
      天一閣文叢(2020年0期)2020-11-05 08:28:16
      敗訴方負擔律師費問題新解
      法制博覽(2018年18期)2018-01-23 01:54:26
      對方(過錯方)承擔律師費的幾種情形
      烈士案勝訴,更覺悲涼
      美國對華維C反壟斷案12年終落幕——河北藥企憑借國際禮讓原則勝訴
      有了正義就要喊出來
      山東青年(2016年3期)2016-02-28 14:25:49
      倒逼的正義與溫情
      法律與正義
      浙江人大(2014年5期)2014-03-20 16:20:26
      傳陳水扁欠律師費
      山西省| 张家界市| 桓仁| 石嘴山市| 漳平市| 嘉义县| 商城县| 吉水县| 丘北县| 上虞市| 和顺县| 潍坊市| 永城市| 西峡县| 兴隆县| 尉氏县| 房产| 天峻县| 武鸣县| 怀宁县| 云安县| 瑞安市| 同仁县| 三江| 贡觉县| 塔城市| 峨边| 新乐市| 瑞安市| 贞丰县| 温泉县| 东方市| 曲阳县| 环江| 永昌县| 高阳县| 繁昌县| 名山县| 工布江达县| 遂平县| 荣成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