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彩虹
【摘要】英美文學源遠流長,經(jīng)歷了長期的、復雜的演變過程,具有強大的生命力,值得高中生對其進行系統(tǒng)性研究。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需要教師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整合課程的有效資源,和學生一起分析教材中的重點、難點和關鍵點,按質(zhì)完成學習任務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認知水平,最終成為高素質(zhì)、全能型的建設性人才。這就需要教師堅持以生為本、因材施教的原則,組織個性化的教學活動,實施多樣化的教學策略,指引學生朝著正確的方向去突破自我,發(fā)現(xiàn)英美文學的魅力,了解英美文學的價值。
【關鍵詞】高中英語;英美文學;教學現(xiàn)狀;有效滲透;研究
在這個信息社會、網(wǎng)絡時代中,英語與現(xiàn)實生活的聯(lián)系越來越密切。高中英語課堂教學的最終目的是指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參與實踐活動,提升主體優(yōu)勢,不斷提高人才價值。有機滲透英美文學,可以方便學生去了解更多的時事熱點,懂得什么是原汁原味的英語,轉(zhuǎn)變中國式思維,形成自主探究的意識,在思考中進步,在進步中成長,進而愛上英語這門課程,得以在全面發(fā)展的路上越走越遠,越走越順利。筆者特意對高中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闡述了幾點新的看法,希望能為其他教師提供一些有效的參考和借鑒。
一、擴展學生的英語詞匯
當前,許多高中生的英語單詞學習源頭,都只是來自課本當中或者是詞典當中,這樣的單詞學習方式雖然有利于積累豐富的詞匯量,但是也只是將詞匯量在頭腦中形成一個刻板的記憶而已,無法與頭腦中原有的概念形成深層的連接。因此,這樣的詞匯學習方式,非長久之計,學生只能空有巨大的頭腦詞匯量,卻沒能真正學會運用這些詞匯進行遣詞造句,并且表達自己的意思。而課文則由于篇幅較短,因此很難將一個單詞的各個意思及其主要的使用場景都具體地闡釋出來,在這樣的前提下,對英美文學作品進行閱讀和賞析就變得至關重要。教師應讓學生在了解英美文學的基礎上掌握更多詞匯,學習規(guī)范句子,練習語言表達,一步一個腳印地提升英文理解、語言應用能力[1]。在英美文學作品閱讀中,學生的語言表達技能也會得到提升,教師為其提供優(yōu)質(zhì)的教學服務,可以去除學生的抵觸情緒,能夠減輕自身的工作負擔,這是一舉多得的,我們又何樂而不為呢?比如,學習選修課本中“詩歌”單元時,一篇閱讀理解中寫入了有關圣經(jīng)的內(nèi)容,教師在幫學生拓展詞匯的基礎上,可以帶著學生一起賞析文本內(nèi)容,或是從網(wǎng)上多搜集一些圣經(jīng)故事,來豐富學生的知識儲備,開闊他們的視野范圍。如“God created the heavens and the earth, created all kinds of animals, combined with his own image, created man with clay, and breathed life into his nostrils, making him a living man with spirits, called Adam, and then took off one of Adams ribs and created a woman called Eve.”學生解讀后更加了解了亞當和夏娃,教師再去進行下一步的教學指導將會變得異常順利。而且在閱讀經(jīng)典的英美文學原著的過程當中,學生不僅能夠提高對于英語語感的感知水平,還能夠順藤摸瓜地掌握很多詞匯的具體情境運用方式,以此來提高掌握詞匯的水平。
二、挖掘英美文學的特色
不同地區(qū)有著不同的文化特色,就拿中文和英文之間的語法結(jié)構(gòu)來說,其中也有很多的迥異之處,背后蘊藏的都是兩個語言使用地區(qū)背后復雜的文化形成歷史。不同的地區(qū),英語的特點和規(guī)則也不同,因此文學特點也不盡相同。因而高中英語教師要想將這兩種不同的文學類型滲透到日常的教學過程當中,就必須制訂獨特的教學計劃,要讓學生能夠充分地感知到這兩種文學之間的共同點的同時,又能夠從中體會到其細致的區(qū)別,并且理解這種區(qū)別的成因所在。具體到實際的教學過程之中,高中英語教師要有計劃性地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語言表達、語言總結(jié)能力,并且,還要主動地聯(lián)系生活實際,給學生語言體系的完整構(gòu)建提供強大助力,從新的角度或者新的層面出發(fā),以虛擬的形式展開規(guī)范的操作,從而使每個學生都有機會成為創(chuàng)新型人才,敢于創(chuàng)造屬于自己的美好明天。比如,在講授“other countries other cultures”時,教師可從兩個角度進行英美文學的滲透。首先,提問學生:Do you know the history of England? Do you want to know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ritish culture? 其次,提問學生:American literature is independent. Do you know why? 教師提出兩個問題,給了學生思考的方向,在學生思維活躍的合適時機內(nèi),緊抓契機深化主題,引入一些經(jīng)典案例做出重點剖析。比如,可以將《包法利夫人》以及《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樣膾炙人口的英美文學代表作引入到課堂中來,并且選取其中最有代表性的片段,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朗讀,并采用小組合作的方式,分析其中細微的語言表達方式的差異,以此來提高學生對兩種文學特色的理解程度。如此一來,學生探究的積極性就會極其高漲,學科素養(yǎng)的發(fā)展也取得了理想成果。而在下課之前,教師還應當給學生布置一定的課后任務,讓學生能夠在課下利用各種信息收集的渠道,了解英美文化的形成歷史以及英美等地區(qū)不同的文學代表作品,并選擇自己感興趣且力所能及的作品進行閱讀,讓他們能夠在這個自主尋找信息的過程中,無形中被英美文化所感染,并主動地投入到英語的學習過程當中。
三、有效滲透口語練習
高中生不能學習“啞巴英語”,在口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對于學生今后的進步與成長而言是大有助益的。及時解決“啞巴英語”這一難題,高中生走向人生更大的成功才指日可待[2]。比如,大家都知道《阿甘正傳》,對于其中的經(jīng)典句子十分了解,如“Miracles happen every day.”而《老人與?!分械摹癢hat you left is just what you get”也很有哲理,這就可作為英美文學的滲透契機,組織學生進行口語訓練。要求學生將這些膾炙人口的話運用在日常交流中,不正好提升了他們的自身素養(yǎng),促進了他們的個性發(fā)展嗎?除此之外,當很多著名的英美文學作品被改編成電視劇或者電影的形式時,也是學生學習口語的最佳契機。學生不僅可以從中學到口語的表達方式,還可以感受到各個地區(qū)發(fā)音之間的差異。例如《了不起的蓋茨比》以及《簡·愛》這樣的影視作品,當中就會出現(xiàn)許多經(jīng)典的對話片段。為了提高學生學習英語口語的能力,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搭建一個小舞臺,讓學生把這些電影當中的經(jīng)典片段搬到課堂中來。借助角色扮演和相互對話的形式,來感受英語表達的魅力,體會到英語表達中的感情把控要點、音韻起伏以及詞匯的具體發(fā)音方式等。如此一來,學生不僅能積累口語表達經(jīng)驗,還能減輕對英語口語練習的恐懼,更能夠讓英語的學習實用化,更加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需求。
四、結(jié)語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英美文學是高中英語學習當中一個重要的素材來源點,如果教師能夠在適當?shù)臅r候引入這些文學作品和影視資源,一方面能夠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量,同時讓其理解到這些詞匯的真正用法;另一方面,還能讓學生感受到英語表達的具體情境,讓其語感水平不斷增強,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直接閱讀英文原著的能力。除此之外,將英美文學作品當中的口語表達內(nèi)容引入高中英語的課堂,還能夠讓學生掌握英語口語表達的技巧,而不是僅僅依賴于課本上有限的口語交流內(nèi)容來作為學習的素材??傊⒚牢膶W滲透屬于高中英語教學的重要課題,教師一定要帶著全局意識和長遠眼光,組織學生進行口語交際、閱讀理解、寫作訓練,給他們更大的進步空間,促進他們綜合素質(zhì)與綜合能力的雙向發(fā)展。而且在這個教育的過程當中,思維不能局限,必須全面打開,將所有能夠利用的素材納入這一教學體系當中來,讓學生能夠從英語學習過程中體會到不同的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同點。這樣一來,高中英語教學工作才能取得新的成果,繼而揭開當代素質(zhì)教育的嶄新篇章。
【參考文獻】
[1]王爭偉.淺談英語教學中滲透英美文學的重要性[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5,24(11):206-207.
[2]趙霞.英美文學在高中英語教學中的滲透[J].新課程(中學),2016,30(1):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