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凱麗
摘要:漢字書寫偏誤是留學生普遍存在的問題,是阻礙對外漢語漢字教學水平提高的絆腳石,也是阻礙留學生漢語水平進一步提高的阻力。而在眾多中文課程中,漢字是留學生特別是非漢字圈的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大難關。留學生普遍反映“漢字難學”、“漢字課無聊”、“學習效果不好”等問題。對外漢語教學學科的研究領域,概括來說分為兩個板塊:漢語言本身的研究,這一板塊是學科本體的研究。對作為第二語言教學的漢語理論的研究,這一板塊是學科主體的研究。而長期以來,在漢語作為第二語言的教學中,比較重視語法教學,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漢字教學。這就使得留學生漢字教學研究成為整個教學中的薄弱環(huán)節(jié)。
關鍵詞:偏誤;認知;形變;文化圈
對外漢語教學應以學生為中心,課堂教學以訓練為中心,而對外漢語教學應以詞匯和漢字為中心,漢字是基礎,語法是框架。只有將基礎打好,整體結構才會好看。漢字教學在對外漢語教學中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留學生的母語為拼音文字,而漢字又是一種非拼音文字,拼音對于他們來說只是學習漢語的輔助工具,因此漢字成為留學生學習漢語的一大難關。
對外漢字教學不僅是對外漢語教學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也是跨世紀對外漢語學科建設的重要內容。近年來,漢字教學越來越受到國內學者的重視,有關漢字各方面的研究越來越多。漢字教學和語音教學一樣,存在著針對不同國別學生的母語實際、開展有針對性的教學的問題。目前,來中國學習的留學生中,漢字文化圈的學生比較多,這些學生學習漢字較快。而來自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較少,他們經常淪為被忽視的主體。他們的特點具有普遍性,對他們來說,漢字實際上是比四聲更難掌握的一項學習內容。
一、留學生漢字書寫偏誤類型
(一)筆畫偏誤
對于非漢字文化圈的留學生來說,漢字存在“三難”,即“難寫、難記、難認”。現(xiàn)代漢字的筆畫之多,對于留學生來說難記,傅永的《研究》把現(xiàn)代漢字筆畫分為兩大類:平筆筆形6種和折筆筆形23種,折筆筆形又分為單折筆12種和復折筆11種,共計29種。張靜賢的《教程》分為基本筆畫6種,派生筆畫25種,共計31種。而筆畫的命名并沒有得到一個真正的統(tǒng)一。學生“認”和“讀”都特別困難。
1.筆畫形變偏誤
筆形是在長期的書寫過程中約定俗成的。分析漢代漢字的筆形,需要重視的一點就是漢字筆形的形變規(guī)律。漢字不像“字母系”文字,沒有形變規(guī)律,漢字的筆形在不同部位會發(fā)生形變。留學生在書寫過程會出現(xiàn)各種各樣的偏誤,以下具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形變:
橫筆的形變,當橫筆的部件其右側還有別的部件或作左偏旁時,末筆橫變?yōu)樘?。如“攻、功、站、現(xiàn)、武、取”等。
豎筆的變形,當豎筆作為末筆部件作左偏旁時,末筆豎變?yōu)槠玻ㄘ?。如“辣、辨、辮、辯”等。
捺筆的形變,包含捺筆的部件作左偏旁時或它的右側還有其他部件的時候,該部件的末筆捺變?yōu)辄c。如“觀、機、短、郊、粉”等。
撇筆的形變,當“月”這個部件在下方時,起筆的撇變?yōu)樨Q。如“肯、骨、消、肖、銷、謂”等。
當橫折鉤處于上方時,下面還有部件的時候,橫折鉤變?yōu)闄M折。如“耀、翠、博、搏”等。但是“敝”的第五筆也是橫折鉤,當“敝”作為部件并處于字的上半部的時候,有些字中變?yōu)椤皺M折”。如“蹩、鱉”,但是在“弊、憋”中不發(fā)生形變。
2.筆畫數目增減偏誤
留學生在漢字學習的過程中,會出現(xiàn)漢字筆畫增減的問題,而在書寫的過程中,這個問題多以減少筆畫為主。增加筆畫的情況相對較少,因為一個漢字的筆畫本來就繁多,學生經常會忘記。比如說:“睛、本、但、有、住”等漢字。學生經常會少寫一橫或者一撇。
3.筆畫組合錯誤
在龐大的漢字體系中,除了“一”、“乙”兩個漢字外,其他都存在著筆畫組合關系。而漢字的筆畫組合關系與數學里的圖形關系相像,簡單來說分為這幾類:分離、相交、相切、連接。這些不同的組合,留學生不能完全掌握。在這個時候,就會出現(xiàn)組合偏誤。一開始學習漢字的留學生,大多數學生不知道“賣”字中間兩點的位置,他們很容易把兩點寫在最上面。而“睡”中間的三橫兩豎是如何組合的,他們也不太清楚,所以大多數留學生會直接寫成“田”字。還有“佳”字,學生不知道上面是兩個土的連接,很容易把右邊寫得分散。除了以上這些,還有很多例子。漢字是一個由繁到簡的過程,很多筆畫都是由繁體簡化而來,不過在漢字教學的過程中,很多老師沒有向學生解釋筆畫的組合方式問題。因此,在初級階段的留學生覺得漢字的筆畫順序很復雜,在一開始可能就會排斥漢字學習。
(二)筆順規(guī)則偏誤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xiàn),漢字結構的平衡率與筆順關系有著很大的影響。漢字的筆畫順序現(xiàn)今被越來越多的人忽視,似乎大家都認為只要最終寫對了,筆順過程根本無所謂。其實不然,漢字在發(fā)明中國本身就極具象形意義。筆順,一是指漢字筆畫的走向。二是指寫字時筆畫出現(xiàn)的先后順序。筆順掌握好筆順是寫好漢字的重要因素,也是利用筆畫查字法快速檢字的必要條件。對于外國留學生來說,七千通用字平均筆畫高達10.75筆。筆順是他們寫好漢字的一把刷子。
部分漢字的筆順沒有規(guī)律性,對留學生來講難以掌握。而在書寫過程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學生一些筆順偏誤規(guī)律,如:“萬”的筆順是:一是先寫撇,有的先寫折,以后者勝?!芭弊謶葘懫颤c,很多學生容易寫錯。“家”應該先寫“冖”再寫點。最后兩筆先捺再撇?!八睉搹淖蟮接遥€有學生把“八”寫成“入”,“那”先寫左邊一撇再寫橫折鉤,先寫橫彎鉤再寫撇,右耳先寫豎等。很多學生都存在筆順偏誤問題,因此在漢字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重視這一問題。
(三)旁邊部首偏誤
對于非漢字圈的留學生來說。一筆一畫的漢字書寫很難,學生不能很快掌握不同漢字之間的關系。因此,由部件教學對留學生有一定的好處,不過留學生在書寫上會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偏誤,這些偏誤在一定程度上與部件有關系。留學生會把“賢”的下面寫成“見”,把“覽”的下面寫成“貝”,還有“睛”的左邊寫成“日”,還有學生把“留”右上部的“刀”寫成“幾”等,這些部件和偏旁一遍都比較相近,所以留學生在這個過程中不能掌握它們的含義和區(qū)別,那么在書寫的時候就很容易出現(xiàn)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