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艷
摘要:當前中職院校生源主要來自中考后沒能順利進入高中學習的學生,還有一小部分學生是小學畢業(yè),但是沒有上過初中的社會青年。在中職院校中,大多數學生在之前的學習過程中并沒有對計算機基礎課程進行系統(tǒng)學習,雖然有學過的,但是對于計算機整體應用水平十分有限,對計算機的掌握和了解并不全面。此種情況下,教師在實際教學工作中很難對學生進行有效兼顧。并且一些學生存在嚴重的自卑情緒,對于計算機課程學習缺乏耐心,所以長期處于此種狀態(tài)下,學生很難實現上進行的提升,這些問題的出現都會對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帶來一定負面影響。基于此,本文就將對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中對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進行研究,希望對中職院校教學質量提升奠定良好基礎。
關鍵詞:合作學習策略;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
中圖分類號:G434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9-3044(2019)13-0126-02
計算機基礎課程主要指的就是借助計算機應用基礎、常用工具等。這些課程內容比較簡單,但是實用性較強,有效學習和掌握這些課程對于提升中職學生信息素養(yǎng)也將起到顯著的積極影響。但是受到傳統(tǒng)教學理念和方式的影響較為深遠,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教學效率較低,學生接受能力也比較有限。所以在全新的時代背景下,怎樣開展有效的教育教學方式也是當前需要研究的重點問題。經過實踐發(fā)現,合作學習不僅能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行調動,同時還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出現的計算機問題。所以本文就將以中職院校作為研究基礎,進一步分析合作學習策略在中職學校計算機基礎課程中的應用,以期在合作學習開展背景下,實現學生合作意識的全面提升。
1 小組合作學習的基本特點
在近年來的社會發(fā)展背景下,合作學習理論和實際應用逐漸實現了發(fā)展,所謂合作學習就是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在小組成員的不斷幫助、交流與溝通過程中,實現能力的共同提升,推進課堂教育改革目標的實現[1]。
在應用角度上分析,教師應該將每個小組的人員控制在4-5個人最為恰當,每個小組中都應該有著明確的分工,各司其職,小組內人數越少,組內成員在學習中的參與意識就將得到顯著提升。相反,如果小組人數過多,不僅教師對學生的指導會存在問題,同時小組成員也會出現偷懶的情況,不利于合作學習和小組成員的有效交流。
2 中職學校計算機課程的性質
在當前社會發(fā)展中,計算機在群眾的生活、學習與工作中都發(fā)揮著越來越顯著的優(yōu)勢作用。此種背景下,計算機課程也逐漸成為學生發(fā)展的必修課程之一,只有加強對這門課程的學習,才能更好地適應社會發(fā)展[2]。中職院校中計算機基礎課程是后續(xù)專業(yè)課程的開展基礎,計算機基礎課程的主要教育目標就是幫助學生掌握知識技能的同時,掌握相關操作方法,通過舉一反三,在課程開展中發(fā)揮學生的能力優(yōu)勢,因為在實際學習中,能力的掌握要比知識的學習更為關鍵。所以加強對計算機基本知識的學習,掌握其基礎操作能力也是一項最基本的工作,只有幫助和引導學生對實際問題進行解決,才能讓學生掌握問題關鍵所在,這也將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奠定良好基礎。
3 小組合作學習策略可行性研究
1)職業(yè)教育理念的重要要求
傳統(tǒng)課程教學中更注重教師的本位觀念,強調教師對學生知識的灌輸,沒有對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進行引導,致使學生在長期學習過程中養(yǎng)成了較為顯著的惰性思維,這對于后續(xù)計算機課程操作教育的開展將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不利于課堂氣氛的轉變[3]。職業(yè)教育的教學目標在于對學生專業(yè)能力的提升,因此在教學工作中教師更需要對學生的主體地位進行關注,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成為知識的主要探索者。這也要求教師要在中職院校教育中不斷加強對小組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通過對資源的充分利用,在師生和生生交流過程中,幫助其構建更為全面和完善的知識體系,此種基礎上,學生的學習興趣、合作意識也將得到顯著提升。
2)學生自身特點的要求
通過對學生實際情況的研究可以發(fā)現,在當前學習活動開展中,學生的角色逐漸產生了轉變,在新課改的教育背景下,學生逐漸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成為學習工作的積極探索者。和之前教學方式相比,學生對知識的學習和接受程度都得到了顯著提升[4]。并且,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同學們可以互幫互助,實現學習效率的提升,不僅能對學生之間的關系進行優(yōu)化,同時還能感受到來自他人的關愛。這種學習方式可以讓學生更直觀的感受合作學習的樂趣,對于課堂學習氛圍的優(yōu)化有著重要幫助。此外,教師的正確指導也能提升師生之間的互動效率,調節(jié)師生之間的緊張關系,在良性循環(huán)下,引導學生主動和積極的思考問題。
4 小組合作學習需要關注的問題
1)注重組間同質、組內異質問題,提升分組合理性
在開展小組合作學習過程中,教師需要對組內成員的實際情況進行掌握,做到組內成員的取長補短,學生自愿組成的小組形式并不能保證可行性,因此最為科學的方式就是教師針對學生實際能力,對其進行按層次分組,在對學生組隊意愿結合的基礎上,對學生進行合作學習的分組工作。在這項工作開展前可以將學生根據平時成績將其分為高低不同的幾個層次,在盡可能尊重學生意愿的情況下,在每段層次中分別抽取一名學生進行不同小組的安置[5]。通過對交流工作廣泛性研究上看,小組人數也需要進行合理控制,但是此種分組方式會產生較多小組,教師在巡回指導的過程中很容易受到影響。如果小組人數過多很容易對小組內部交流產生影響,因此建議教師將每組人數控制在4-5人。這種人數的小組不僅能實現結構均衡性,同時還能形成組內的良性競爭。小組中的每個成員都需要針對不同時期的成績檢測結果進行適當調整,在學生流動性提升的同時,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新鮮感,這對于學生之間的有效交流也將起到更有效的幫助,有利于學生之間的正確交往,實現學生創(chuàng)造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全面提升。
2)明確分工,有效開展小組協(xié)作
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任何一個團隊或是集體都要對職責進行合理分配,才能對整個團隊的正常工作起到幫助。在完成小組分組工作后,小組成員就需要構建為一個小集體,雖然人數較少,但是在小組中也要維持基本的學習秩序,保證小組中的良性循環(huán)。在對小組長進行選擇的過程中,要采用小組民主選擇和教師調控結合的方式選擇,最終選擇成績好、能力強的學生擔任小組長。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小組進行必要的宏觀調控,對于能力較弱的小組要提供有效的幫助或是指導,鼓勵學生參與合作[6]。在完成一系列工作要求的基礎上,小集體才能做到人人發(fā)展和提升,實現學習效率的全面優(yōu)化。
3)加強對組長的指導,合理組織和協(xié)調小組
在小組的學習過程中,組長是最為關鍵的核心環(huán)節(jié)。組長在完成對組員的基本了解后,就需要對其進行合理分工,這也是小組學習成功的基礎。這也對教師教學工作提出了嚴格要求,也就是在教學工作中要對組長進行正確引導,這一環(huán)節(jié)的主要內容包含了對任務的解析、分工和評價等等。組長也要對小組成員進行認真對待,為組員提供充分的尊重和理解,只有對組內各成員都進行尊重和理解,在開展小組活動的時候才能更好地進行交流與溝通,提升小組合作學習的氛圍。在完成某項任務后,還要對小組中成員的成績進行肯定,通過這種方式提升課堂學習氣氛。組長的位置并不是始終如一,可以定期重新選擇組長,或是采用輪流的方式擔任組長,這種方式的公平性更為顯著,學生的組織與協(xié)調能力也將在此種背景下得到顯著提升[7]。
4)需要注意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在完成上述分工后,小組就可以開展相應學習,但是很多方面仍然存在問題,研究發(fā)展,問題主要集中在以下幾點:比如,對他人的依賴較為嚴重。每個小組中都有能力較強的學生,所以其也將成為小組學習中的能力者,很多人在學習過程中都會產生期待,但并不意味著能力者就要在課堂中完成所有學習任務。因此,在對小組進行分組過程中,教師也要對學生進行合理調控,避免學習中出現此類問題。此外,學困生學習意識薄弱[8]。每個學生都是獨立存在的個體,所以同一個小組中的學生也會產生較大學習差異,在小范圍比較過行程中,后進生很容易產生自卑心理,但并不意味著后進生就是整個小組的拖油瓶。在完成分工后,教師要對小組人員一視同仁,為學生提供充分展示自己的機會,只有這樣才能在學習過程中充分發(fā)揮其參與性,并在學習工作中發(fā)揮自身的優(yōu)勢作用。
5 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當前我國教育改革全面推進基礎上,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的優(yōu)勢作用更為突出,不僅能對學生學習水平差異性進行解決,還能實現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保證學生在課堂中對自身優(yōu)勢特征的發(fā)揮。所以在中職院校計算機教學工作中,教師更需要加強對此種教育教學方式的研究和應用,從而合理掌握學生的學習問題,在后續(xù)教育指導過程中發(fā)揮小組合作學習的積極性,實現中職院校教學質量和效率的穩(wěn)定提升。
參考文獻:
[1] 蔡風景.談合作學習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J].現代職業(yè)教育,2016,16(23):284.
[2] 張新艷.談計算機實訓有效課堂之小組合作[J].信息化建設,2016,57(2):352.
[3]施俊容,韓燕竹.以合作學習為導向,探索中職計算機教學[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14,39(10):157-158.
[4] 張月芬.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合作學習模式之探究[J].華章,2012,54(31):200.
[5] 沈國軍.淺析小組合作在計算機實踐教學中的運用[J].新課程·下旬,2015,27(4):335.
[6] 韓飛.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合作學習的分組策略探究[J].職業(yè),2013,41(26):134-134.
[7] 劉楊.淺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教學中小組合作學習教學策略分析[J].時代教育,2013,26(24):92-92.
[8] 汪剛.談中職學校計算機應用基礎課程的有效教學[J].考試周刊,2013,19(44):117-118.
【通聯編輯:聞翔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