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卓娜
摘 要:隨著信息技術日新月異的發(fā)展,電子書包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也廣泛起來,其功能的豐富性方便了教師,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課堂在改變,教師面向全體的教學方式在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在改變,學習資源在學習的過程中被充分利用。電子書包促進了學生自主學習,助推學生成長;增加了課堂活力,提升了課堂效益;豐富了學習資源,拓展了學習空間。
關鍵詞:有效;自主;融合
一、電子書包促進自主學習,助推學生成長
電子書包所具備的功能讓每位學生在課堂上能夠快速、近距離地接觸到豐富的資源,并且要求學生學會提取,由此,學生的學習不再依賴于教師的講授與課本的學習,而是立足于信息化的平臺和數(shù)字化的資源,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更頻繁、更開放,同時學生利用網絡資源體驗、交流、展示、反思,最終形成自己的認識,從而成為學習的主體。
在設計三年級科學課《我像誰》這一課時,為了提高課堂的趣味性與有效性,教師充分利用電子書包的拍照、同步練習、資源推送等功能,讓學生在體驗與互動中,認識自己、發(fā)現(xiàn)規(guī)律。
在交流“我和爸爸媽媽特征的相似和不同點”時,為了讓學生清楚地觀察到自身的相貌特征,利用Pad的自拍功能并對照自己手中的照片,仔細觀察自己和父母特征相似和不同的地方。利用Pad的自拍功能,代替鏡子,能夠更細致地觀察自己與父母特征的相似和不同點,提高了課堂準備活動的效率。
在填寫觀察記錄表時,先將《我的觀察記錄表》推送給學生,學生用點觸筆將答案填在表格里并點擊提交,屏幕上就顯示出學生的完成情況;然后通過屏幕廣播的形式讓大家進行展示交流。這樣做既能夠統(tǒng)計出作業(yè)完成率,又可以使學生直觀地看到表格的結果,相比較傳統(tǒng)課堂方式,學生的學習動機、學習興趣和參與程度都有了明顯提升。
在進行自主探究環(huán)節(jié)時,為了讓學生認識到遺傳和變異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現(xiàn)象,教師利用電子書包推送給學生一個資料包,請同學們認真閱讀,并結合有關遺傳與變異現(xiàn)象的四個問題進行自主探究,在Word中選中問題的答案,在字體顏色一欄中選中紅色進行標記并提交答案。這樣既改變了教師的教學手段、學生的學習方式,又避免了紙質資源的浪費,還提升了學生自主閱讀能力。
而在語文學科教學中,原本老師覺得語文課中信息技術手段應用得不多,有PPT、微課足矣,而在學科整合與探究中發(fā)現(xiàn),電子書包在語文學習中的作用不可忽視。如三年級語文《李廣射虎》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的整體感知環(huán)節(jié),學生初讀了古詩,分段朗讀了課文,對詩意有了初步的感知。這時由學生操作Flash,拖動圖片素材,給《塞下曲》配上合適的圖片,從而了解學生對于古詩意了解的深淺度。電子書包讓每個孩子都能操作,教師也能看到每一個孩子的理解情況,結合孩子出現(xiàn)的問題在后面的教學活動中進行側重講解。
二、電子書包增加課堂活力,提升課堂效益
以電子書包為載體的“云課堂”不僅提高了課堂教學的效率,還突出了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代表了未來教學生活的發(fā)展方向。
例如,在數(shù)學四年級下學期的“重疊問題”時,因為學生在一年級時學過借助直觀圖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所以,課前我設計了3個前測問題并發(fā)布給學生,“小明排隊乘車去動物園,從前往后數(shù)他排第6,從后往前數(shù)他排第4,你知道一共有多少人在排隊嗎?”“去動物園時,他們去了2個爸爸和2個兒子,卻只買了3張票就順利地進去,你知道為什么嗎?”“通過以上兩題你想到什么?”通過前測反饋,立刻統(tǒng)計正確率,得出了前測結果,發(fā)現(xiàn)大部分學生能夠正確地解決問題,用兩次數(shù)數(shù)的和減去重復數(shù)的那一次,就得出總數(shù)量是多少,并能清晰地闡述自己的解題思路,也有個別學生會解題,但不能總結規(guī)律。于是,教師結合教學目標,讓學生經歷韋恩圖的產生過程,能借助直觀圖,利用集合的思想方法解決簡單的重疊問題,突出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在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中學習、發(fā)展,體驗重疊問題建模的過程,并借助數(shù)量關系式把建立的模型表達清楚。課堂上,有了前測題的指引,學生解決問題的思路更加順暢了,對韋恩圖的形成和各部分結構的意義水到渠成般地理解并表述出來。
三、電子書包豐富學習資源,拓展學習空間
電子書包的應用可以有效實現(xiàn)“教育無處不在,學習隨時隨地”。學生利用電子書包自主學習、個性化學習,實現(xiàn)師生之間的信息交互,變更現(xiàn)有的學習方式,課堂上同學們對Pad功能操作自如,在英語學科教學中,電子書包的“搶答”功能深受學生歡迎,當大屏幕上出現(xiàn)第一個搶答成功的學生名字時,這個學生就可以自己站起來回答問題。這樣不僅可以激勵學生上課認真聽課、積極思考問題,無形中還督促了學生課前預習。同時,課堂統(tǒng)計反饋功能讓老師只需要在Pad屏幕上就能看到所有學生的做題過程,其次使用Pad最大的一個優(yōu)勢就是能最真實地體現(xiàn)出小班化分層教學的特點,例如老師根據(jù)班級情況大體分為幾個層別,針對這些層別設置不用的題目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需要來選擇作答提交后Pad自動批改,然后出現(xiàn)題目解析,學生可以隨時再次錯題攻關,方便有效。
隨著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不斷融合,各種便捷的學習方式也在不斷地融合中,學習不再局限于課堂,局限于課本,局限于師生間、生生間的互動了,而是在尊重學生個性化基礎上的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更廣闊的學習平臺中享受更優(yōu)質的教育資源,是培養(yǎng)學生終身學習習慣的有效途徑。
編輯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