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對古箏演奏過程中情感表達的方式和意義進行了闡述,并對古箏演奏中情感表達的重要性予以說明,旨在強化古箏演奏效果,凸顯其魅力所在。
【關鍵詞】古箏演奏;情感表達;演奏效果
【中圖分類號】J632.32?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古箏是我國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該樂器流傳于秦地,盛行于隋唐,隨著歷史的發(fā)展和變遷,逐漸流傳到全國及亞洲多個地區(qū)?,F(xiàn)階段,學習古箏的人越來越多,且對于技法的掌握也越來越純熟。但是,很多人較為重視技法的掌握,忽略了演奏中情感的融入,導致古箏演奏缺乏靈魂,很難與聽眾之間產(chǎn)生共鳴。因此,在古箏學習過程中,應加大對情感表達的重視度,在提高技巧的基礎上,將樂曲所要表達的情感完全展現(xiàn)出來。
一、古箏演奏中情感表達對其發(fā)展的影響
隨著人們審美需求的變化,古箏藝術被越來越多的人喜愛和學習,且對于演奏者的要求也在不斷提高。古箏演奏除了要掌握熟練的技巧外,還需將曲調(diào)的情感表達出來,這樣才能賦予樂曲以靈魂,實現(xiàn)二次創(chuàng)作,以打動聽眾的心。情感表達可以說是古箏演奏中的核心,演奏者只有通過對箏曲的深入研究,了解其想要表現(xiàn)的意境和內(nèi)涵,并通過與自身情感的連接,才能將聽眾更好地引入箏曲所要表達的意境中來,達到心靈上的共鳴。同時,這一過程也是提升演奏者箏藝境界的重要環(huán)節(jié)。
此外,古箏藝術在發(fā)展過程中,融入了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特色,在提升演奏技巧的過程中,融入了演奏者不同的情感變化,這樣能夠更好地凸顯地域特征,為古箏藝術的發(fā)展注入新的活力。
二、演奏過程中情感表達的方式和意義
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除了要做到身心放松、姿勢優(yōu)美、樂音美妙外,還要營造不同的視聽感受,以達到陶冶聽眾情操的目的。要想達到這一點,就需要演奏者將演奏技巧與情感有效地融合起來,給死板的樂譜注入新的生命力,再通過演奏者肢體語言和面部表情的變化,將聽眾引入到樂曲營造的意境中來,達到最佳的表演效果。
(一)把握箏曲特色,找尋情感突破點
古箏藝術在我國有近兩千年的發(fā)展歷史,且隨著地域、文化習俗、風格等的不同,在歷史發(fā)展中不斷形成了自己專有的門派類別。最為主要的派別有潮州箏派、陜西箏派、河南箏派、山東箏派。且由于流派的不同,其在演奏中使用的表現(xiàn)技法也不盡相同,這也是各流派相互發(fā)展、流傳至今的主要原因。山東箏派主要以左右演奏技法為主,在演奏過程中經(jīng)常會使用較為活潑的顫音來凸顯曲調(diào)的靈活性和跳動性;河南箏派則較為注重毫無過度感的上下滑音的應用;陜西箏派較為注重歡音、苦音的應用。演奏者在進行古箏演奏技巧的學習中,如果對不同派別表現(xiàn)形式及其內(nèi)涵深入研究,并找出其中存在的差異性,對于其后續(xù)演奏中的情感表達有較大幫助。
(二)深入剖析創(chuàng)作背景,領悟作者表達的情感
演奏者可以說是實現(xiàn)聽眾與作者之間溝通的重要橋梁,為了更好地將作者的情感傳遞給聽眾,演奏者在獲得演奏曲目之前,應該先對曲目的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深入剖析和研究,了解作者的創(chuàng)作意圖,深刻感知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世界和思想變化。如果未對創(chuàng)作背景進行研究,直接通過曲譜內(nèi)容進行演奏,即使作者將曲譜表述的在明確,也無法實現(xiàn)情感上的交流和共鳴,無法體會每一曲調(diào)變化的精髓,進而影響整體表達效果。
尤其對于古箏演奏來說,其蘊含了較多豐富的文化特色和藝術形式,演奏者需要對作品進行深入研究,找出其中潛藏的情感因素,并通過自己的理解和感悟?qū)⑵浔憩F(xiàn)出來,讓更多聽眾了解作品內(nèi)涵,實現(xiàn)心靈上的共鳴。例如,在演奏《曉霧》這首曲調(diào)時,演奏者要先了解作品的創(chuàng)作背景,該曲目創(chuàng)作于2006年,把傳統(tǒng)戲曲的音樂和現(xiàn)代作曲的技術與風格融為一體,使音樂既具有現(xiàn)代氣息,又不失古樸風范。樂曲以充滿詩意且溫和婉約的手法,描繪了一幅縹緲朦朧的晨霧景色。清晨縹緲白霧中的一切是生動又自然,質(zhì)樸又富于朝氣,給人帶來無盡的想象與回味。
(三)合理應用肢體語言進行情感表達
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除了要具有較為嫻熟的技巧和對作品的深入理解外,還需通過合適的肢體語言將作品的創(chuàng)作意境營造出來,從而在滿足人們聽覺享受的同時,帶給聽眾不同的視覺美感,將聽眾帶入到作品營造的意境中,加強聽眾與作者及表演者之間的情感交流。試想一下,如果在演奏過程中,尤其是在大舞臺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只注重情感和技巧的單獨表現(xiàn),卻不注重肢體語言,彈奏過程中,面無表情,相信不管演奏者的彈奏技巧多么高超,情感體現(xiàn)多么到位,也會在與聽眾融入中存在隔閡,影響整體的演奏效果。所以,在古箏演奏過程中,演奏者必須注重肢體、身體、表情、眼神、手勢等多種肢體語言的應用,實現(xiàn)情感的有效傳遞。如演奏者演繹某段秀麗山河的樂曲時,演奏者應是歡快、愉悅的表情;如果演奏的樂章是悲憤、絕望的心情,則演奏者要表情沉重,眼神哀傷。
(四)結合自身感受對樂曲進行二次創(chuàng)作
古箏演奏中的情感表達,除了要注重上述內(nèi)容外,還需要加入演奏者的合理想象,通過對樂曲意境的感悟和想象,更好地融入作者的創(chuàng)作世界中,進一步深入對作者的了解,并通過與自己思想的有效融合實現(xiàn)作品的二次創(chuàng)作,強化樂曲的演奏效果。二次創(chuàng)作的實現(xiàn)不是一蹴而就的,其需要演奏者進行反復的揣摩和融入,將自身對作品的情感很好地融合到樂曲中來,給樂曲第二次生命,形成情感交融的表現(xiàn)狀態(tài)。
例如,在演奏《漁歌唱晚》這首曲子時,就可以借助唐代詩人王勃《滕王閣序》“漁舟唱晚,響窮彭蠡之濱”入手發(fā)揮想象:夕陽西下,余暉映射在湖面上,碧波與晚霞的色彩相互映照,微風輕拂湖岸的柳樹、花草,收獲豐厚的漁舟迎著朝霞歸來。演奏者應對作品進行色彩想象,并通過不同藝術元素的添加,強化整體藝術效果,以實現(xiàn)演奏者與作者之間的情感交流與融合,從而在演奏過程中,在表達作者情感意識的同時,加入自身的感悟以及情感變化,達到打動人心的目的。
(五)合理應用演奏技巧,構建獨特的演奏風格
在了解完作品的所有內(nèi)容后,演奏者需要利用自身的表演技巧將作者表達的情感展現(xiàn)出來,這對于演奏者來說是巨大的挑戰(zhàn)。在演奏過程中,需要對音色、速度、力度進行合理掌控,并借助飽滿的熱情實現(xiàn)速度和力度的有效調(diào)節(jié),從而形成獨特的演奏風格。同時,在演奏過程中,還要加入演奏者的主觀情感,凸顯各種不同的感情色彩,以提升演奏效果。例如,古箏演奏中,左手恰當?shù)摹叭?、按、滑”作為箏樂表現(xiàn)力的靈魂,左手使用按顫技巧,在一定程度上影響著古箏演奏者的情感表達。所以,要想加強旋律的優(yōu)美性,不僅要對顫音進行合理把控,形成密而緊的凄婉型顫音,還需對觸點弦進行控制,利用弦的輕重緩急表達不同的音色效果。
三、結束語
在古箏演奏中,演奏者既要注重技巧的表現(xiàn),使用不同的形式凸顯旋律的優(yōu)美,還需注重對作品背景的研究,實現(xiàn)情感的融入,將作品深刻、生動地展現(xiàn)出來。
參考文獻
[1]閆妍.當代古箏演奏技法的傳承與發(fā)展[J].赤峰學院學報(漢文哲學社會科學版),2014(12):207-208.
[2]張露.古箏曲《曉霧》之教學研究分析[J].祖國, 2017(8):151.
[3]吳楠.關于古箏練習曲若干問題的思考與教學探討[J].藝術科技,2014(6):341.
[4]吳曉蓉.談幾例茶藝表演主題創(chuàng)意文化內(nèi)涵的認識與思考[J].廣東茶業(yè),2012(5):14-16.
[5]陳曦.基于新時期下古箏的教學改革[J].教育現(xiàn)代化,2017(37):73-74.
[6]李藝華.成人與少兒古箏教學的比較分析[J].北方音樂,2017(6):206.
[7]李春穎.古箏教學多元化的探索[J].黃河之聲,2016 (12):20.
作者簡介:張珂(1997—),女,漢族,河南新鄉(xiāng),河南大學音樂學院,16級在讀本科生,音樂學專業(y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