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俗曲在明代晚期文學(xué)革新思潮中得到了空前發(fā)展,清代市井文化的孕育使俗曲得以繼續(xù)繁榮。清代文獻、民歌選集、戲曲選集、筆記小說中俗曲出現(xiàn)頻率很高,對清代不同時期戲曲選集中的俗曲進行梳理,可以讓我們深入了解俗曲在清代的流行狀況。
【關(guān)鍵詞】清代;俗曲;俗文學(xué);戲曲選集
【中圖分類號】J825? ? ? ? ? ? ? ? ? ? ? ? ? ? ?【文獻標(biāo)識碼】A
既俗曲作為俗文學(xué)的代表在明代晚期文學(xué)革新思潮中得到空前發(fā)展之后,在清代,俗曲繼續(xù)得到了文人和普通市民的青睞,清代文獻、民歌選集、曲譜選集、散曲集、民間寶卷、清代筆記小說中都出現(xiàn)了俗曲的曲名、唱詞、曲譜等,從中我們認(rèn)識了俗曲在清代的繁盛發(fā)展?fàn)顩r。李斗在《揚州畫舫錄》卷十一中記述:“小唱以琵琶、弦子、月琴、檀板合動而歌,最先有【銀紐絲】【四大景】【倒板槳】【剪靛花】【吉祥草】【倒花籃】諸調(diào)?!雹僭谇宕窀柽x集中,如貯香主人所著《小慧集·小調(diào)譜》②中收錄了【紗窗調(diào)】【繡荷包】【嘆五更】【紅繡鞋】【楊柳青】【凄涼調(diào)】【鮮花調(diào)】;《續(xù)小慧集》③中【板橋道情】8首俗曲。清代王延紹編訂的《霓裳續(xù)譜》④中有很多俗曲出現(xiàn),如【西調(diào)】【寄生草】【剪靛花】【劈破玉】等,共800余首;在華廣生所編的《白雪遺音》⑤中收錄俗曲780首,如【碼頭調(diào)】【滿江紅】【九連環(huán)】【倒板漿】等;清代華秋蘋訂譜的《借云館曲譜》⑥的第二部分“小唱”中用工尺譜記寫了10首“小唱”作品,如【三陽開泰】【軟平調(diào)】【五瓣梅】等;清代無名氏抄錄的《時調(diào)小曲叢抄》⑦中收錄了【西調(diào)】【黃鸝調(diào)】【邊關(guān)調(diào)】等俗曲。
在清代民歌選集中收錄了大量的俗曲,如《萬花小曲》⑧,清無名氏編,清初刊本,全稱《新鐫南北時尚萬花小曲》,不分卷,輯明人小曲,選錄小曲36首,【劈破玉】53首,還有【西調(diào)】【吳歌】【銀紐絲】等12首套曲;《絲弦小曲》⑨清無名氏編,清初刊本,全名《新鐫南北時尚絲弦小曲》,不分卷,選錄明人小曲,其中收錄小曲11首,【劈破玉】13首,【邊關(guān)調(diào)】12首,【掛枝兒】13首,【秋來景】20首,【刮地風(fēng)】5首,【羅江怨】8首,【寄生草】13首等。另外,在曲譜選集、《聊齋俚曲》和清代筆記小說、戲曲選集中均有俗曲出。下面筆者把清代不同時期(順治、康熙、乾隆年間)的戲曲選集中的存在的俗曲做一下梳理。
一、清代順治年間戲曲選集中的俗曲
清代順治年間的戲曲選集如《南詞新譜》《九宮正始》等,收錄了如【月上五更】【耍孩兒】【小桃紅】等俗曲曲牌?!赌显~新譜》,清沈自晉編,清順治刊本,全稱《廣輯詞隱先生增訂南九宮詞譜》,共十六卷。此譜是增補《南詞新譜》而成。卷一,仙呂引子16首、仙呂過曲93首,如【月上五更】。卷四,正宮引子14首、正宮過曲76首,如【小桃紅】【滿江紅】。卷八,中呂引子14首、中呂過曲72首,如【駐云飛】。卷九,中呂調(diào)慢詞5首、近詞5首、總論,般涉調(diào)慢詞1首、近詞2首,如【耍孩兒】。卷十二,南呂引子27首,如【滿江紅】,過曲145首,如【癡冤家】【羅江怨】【五更轉(zhuǎn)】。卷十六,越調(diào)引子7首、過曲57首,如【小桃紅】。卷十八,商調(diào)引子12首、過曲80首,如【山坡羊】。卷二十二,商調(diào)引子20首、過曲19首,如【鎖南枝】等。
《九宮正始》,徐子室輯,鈕少雅訂,清順治抄本,全稱《匯纂元譜南曲九宮正始》,十冊,不分卷。共收錄曲牌1153種,九宮601種,十三調(diào)552種。其中,黃鐘宮引子10首、過曲48首,正宮過曲如【滿江紅】。大石調(diào),引子、過曲,仙呂宮,引子、過曲如【古皂羅袍】【駐馬聽】。
二、清代康熙年間戲曲選集中的俗曲
清代康熙年間的戲曲選集如《新訂十二律京腔譜》《醉怡情》《新編南詞定律》《太古傳宗》等。《新訂十二律京腔譜》,清王正祥撰,清康熙刊本,十六卷。黃鐘律21套,如【黃鶯兒】,大呂律11套、太簇律25套、夾鐘律4套、姑洗律25套,如【耍孩兒】。中呂律31套,如【小桃紅】,遂賓律14套,林鐘律58套,如【江兒水】。夷則律5套,南呂律19套,如【小桃紅】,無射律18套,如【繡帶兒】,應(yīng)鐘律12套,如【香羅帶】。附錄調(diào)12套,如【罵玉郎】,犯調(diào)101套。《醉怡情》明清溪菰廬釣叟編。清初刊本,共八卷,全名《新刻出像點板時尚昆腔雜曲醉怡情》。卷一,3個劇目,12出戲;卷二,5個劇目,21出戲;卷三,6個劇目,24出戲;卷四,5個劇目,20出戲;卷五,5個劇目,20出戲;卷六,7個劇目,28出戲;卷七,6個劇目,24出戲。還有一出弋陽腔《僧尼會》,如里面的俗曲曲牌【步步嬌】【一江風(fēng)】【清江引】等。
《新編南詞定律》,清呂士雄等輯,清康熙刻本,共十三卷。收錄2000余首曲子,卷一,黃鐘宮【巫山十二峰】,黃鐘宮過曲【刮地風(fēng)】;卷三,道宮過曲【采茶歌】等?!短艂髯凇罚鍦官|(zhì)、顧德峻傳譜,成書于康熙年間,共三部分?!短艂髯谂谜{(diào)西廂記曲譜》20折、《太古傳宗琵琶調(diào)宮詞曲譜》,選錄元明散曲29套、《弦索調(diào)時劇新譜》共24曲,如《思凡》《下山》等。附錄中附有小曲,如黃鐘宮【刮地風(fēng)】、南呂宮【罵玉郎】【四塊玉】,雙調(diào)【新水令】【對美人】,仙呂調(diào)【拗芝麻】等。
三、清代乾隆年間戲曲選集中的俗曲
清代乾隆年間出現(xiàn)的戲曲選集有《綴白裘新集》《納書楹曲譜》《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等?!毒Y白裘新集》,清玩花主人編選,錢德蒼續(xù)選。清乾隆鐫本,凡十二集四十八卷,收元明清三代戲曲散出,主要是昆曲劇目和一部分亂彈如梆子腔,如六集卷二中的【西秦腔】,十一集卷三,雜劇《戲鳳》中的【梆子腔】,亂彈腔《擋馬》中的【小曲】等。《納書楹曲譜》清葉唐編,清乾隆刊本,選錄元明雜劇、傳奇、散套、時劇、散曲,正集四卷,續(xù)集四卷,外集兩卷,補遺四卷。其中,正集卷三,8個劇目,24出戲,收錄散曲兩首,如【歸來樂】。續(xù)集卷四,10個劇目,27出戲,散曲兩首,如【枕痕】。外集卷二,13個劇目,24出戲,3個時劇如《思凡》中的【山坡羊】。補遺卷二,14個劇目,26出戲,散曲兩首,《烹茶》中的【繡帶兒】。補遺卷四,《雷峰塔》1個劇目,散曲5首,《詠蝶》中的【混江龍】,時劇20個劇目,如《崔鶯鶯》中的【掛枝兒】等。
《九宮大成南北詞宮譜》,清周祥鈺、鄧金生編。清乾隆刊本,八十一卷,包括南詞、北詞、諸宮調(diào)、南戲、雜劇、散曲、昆曲等。如卷一是南詞,仙呂宮引子【探春令】等34首;卷二,南詞,仙呂宮正曲【皂羅袍】等33首;卷三,南詞,仙呂宮正曲【清江引】等78首;卷四,南詞,仙呂宮集曲149首,如【月上五更】;卷五,北詞,仙呂調(diào)雙曲81首,如【滿江紅】【寄生草】;卷六,北詞,仙呂調(diào)套曲,127首;卷七,仙呂調(diào)套曲70首;卷八,仙呂調(diào)合套,25首;卷九,中呂宮引子23首如【西江月】;卷十,中呂宮正曲30首如【駐云飛】【耍孩兒】;卷六十六,散曲【清江引】;卷六十七收錄了【駐馬聽】等。
四、結(jié)語
清代戲曲選集、曲譜集對于清代俗曲的保存起到了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俗曲作為俗文學(xué)的代表對于研究清代市井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當(dāng)然,在研究俗曲的過程中我們也出現(xiàn)了同樣的困惑,究竟什么是雅文學(xué)?什么是俗文學(xué)?它們有什么劃分依據(jù)?在文學(xué)界看來,詩、散文謂之雅文學(xué),戲曲、小說、民歌謂之俗文學(xué),然而,全部的戲曲都稱為俗文學(xué)嗎?戲曲一般分為“雅部”和“花部”,“雅部”指昆曲,“花部”指昆曲之外的亂彈,一般看來,在戲曲中,昆曲是“雅”的,亂彈是“俗”的,鄭振鐸在《中國俗文學(xué)史》中說明了俗文學(xué)的六大特征:一是大眾的;二是無名的集體創(chuàng)作;三是口傳的,流傳許久方定型的;四是新鮮的,但粗鄙的;五是想象力是奔放的,不保守,少模擬;六是勇于引進新的東西。
如果把某一戲曲曲種用這六條特征衡量是不是俗文學(xué)的話,相信沒有任何一個曲種是符合俗文學(xué)特征的,換句話說,鄭振鐸先生對俗文學(xué)總結(jié)的六大特征不是針對戲曲的,是針對文學(xué)這一大概念的。拿小說舉例,小說是公認(rèn)的俗文學(xué)的代表,但小說也不符合這六條俗文學(xué)的特征,小說是大眾的但不是集體創(chuàng)作,也不是口傳許久方定型的;相反,戲曲是大眾的、集體創(chuàng)作的、口傳許久方定型的,符合前三個特征,但后三個特征就再也對不上了。所以,用之衡量戲曲是不是俗文學(xué)顯然是行不通的,“雅”“俗”之爭自古以來一直未有定論,拿民間性、大眾性衡量是雅是俗顯然不能服眾,詩、散文、戲曲、小說、民歌都是民間的產(chǎn)物,都是大眾的、通俗的。
注釋:
①【清】李斗:《揚州畫舫錄》,中華書局,2007年9月第3頁。
②【清】貯香主人著:《小慧集》,道光刻本。
③【清】貯香主人著:《續(xù)小慧集》,道光刻本。
④【清】王延紹編訂:《霓裳續(xù)譜》,《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⑤【清】華廣生編:《白雪遺音》,《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下》,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7年。
⑥【清】華秋蘋:《借云館曲譜》,嘉慶刻本。
⑦【清】無名氏抄錄:《時調(diào)小曲叢抄》,嘉靖抄本。
⑧【清】無名氏輯:《萬花小曲》,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臺灣學(xué)生書局, 1988年11月。
⑨【清】無名氏輯:《絲弦小曲》,王秋桂主編:《善本戲曲叢刊》,臺灣學(xué)生書局,1988年11月。
參考文獻
[1]王國維.宋元戲曲史[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2]王秋桂.善本戲曲叢刊[M].臺灣:臺灣學(xué)生書局,1984.
[3]鄭振鐸.中國俗文學(xué)史[M].北京:東方出版社,1996.
[4]張庚.中國戲曲通史[M]. 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0.
[5]馮夢龍.明清民歌時調(diào)集[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 1986.
作者簡介:于峰(1988—),男,漢族,山東臨沂人,南京師范大學(xué)音樂學(xué)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音樂教育學(xu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