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霞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不斷推進,閱讀活動逐漸開始走進小學教師的眼中,成為其會關注的一項教學活動。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學生們能在不同的圖書中了解到不同的知識,拓展自身的文化領域。同時,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隨著教師的引導,學生自身的思維結構能夠得到完善,整體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質量也會得到提升。基于此,本文將對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開展閱讀教學進行分析。
【關鍵詞】語文素養(yǎng) 小學語文教學 閱讀教學 教學指導 教學思路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25-0113-01
俗話說,閱讀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在閱讀的過程中,我們能夠了解更多的知識,也能夠領悟到一些特別的道理,完善自身的價值觀以及德育理念,推動自身素養(yǎng)的完善。但是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很多教師都沒有意識到閱讀教學的重要性,也不會引導學生過多地進行閱讀活動,從而影響了學生的發(fā)展。
一、構建開放性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興趣
在傳統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很多教師都存在一種錯誤的教學觀念。他們認為小學生的年紀偏低,在接觸到一篇文章時無法深入地理解文章內容,無法提升教學的效果。所以在教學中教師們往往就會對學生進行過分的干涉,影響學生的思維發(fā)展。所以,在語文素養(yǎng)的理念下,教師們就需要對這種禁錮式的教學手段進行調整,以保證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形成。
首先,在教學中,教師們應該提升學生的主體意識。俗話說,一千個讀者眼中會出現一千個不同的哈姆雷特。在不同學生的眼中,同一篇文章也會產生不同的形象。所以教師們不能用自己的想法去禁錮學生,而是應該尊重學生的思維,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閱讀感想,在調動學生主體意識的基礎上,加強學生的思維發(fā)展,促進學生素養(yǎng)的形成[1]。
其次,在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們應該尊重學生的個性。比如,部分學生喜歡默讀,那么教師就可以將其劃分成一個小組;部分學生喜歡用筆在一邊做出讀書的筆記,教師也應該予以正確的指導。當學生能夠在閱讀中感受到放松以及自由時,其自然就會形成學習的興趣,主動地進行知識灌輸,從而加強自身的學習效果。
最后,在閱讀中,教師應該盡量加強教學與生活之間的關系,引導學生站在生活的角度上對一篇閱讀文本進行分析理解,以此有效降低學生的理解難度。比如,當教師在引導學生閱讀課文《狼牙山五壯士》時,由于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與學生之間具有較大的間隔,此時教師們就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相關的視頻資料,以此奠定學生的基礎,集中學生的閱讀注意力,從而提升整體的教學效果,完善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
二、傳授學生閱讀學習方式,加強學生的效率
在閱讀教學的過程中,并不只是要求學生將文本中的漢字讀出來就可以,而是要求學生能夠在閱讀結束后將整個故事復述出來,并能夠結合文章中的內容進行一些自我的感悟表達,形成自己的“讀后感”[2]。因此,在教學中,教師們就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習慣,引導學生了解一些正確的閱讀方式,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首先,在閱讀時,教師們應該注重素材的篩選標準。小學生的年紀比較低,一些難度較高、寓意較深的文章并不適合其接觸,因此教師應該選擇一些內涵較淺、且具有一定趣味性的文本,例如童話故事、《伊索寓言》等等。
其次,在閱讀中,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形成正確的閱讀順序。在傳統的閱讀教學中,很多學生在剛接觸到圖書時都會直接地對文章內容進行閱讀,過于急迫導致學生在閱讀結束后也沒有形成較深的記憶。因此,在核心素養(yǎng)的理念下,教師們需要對此進行調整。比如,教師可以先引導學生對圖書的題目進行觀察了解,形成基礎認知。一般來說,小學生所接觸的圖書都會在題目中概括出整個故事的大概內容。例如《小布頭歷險記》、《小哥白尼奇遇記》以及《灰姑娘》等等;隨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對圖書封面進行觀察,并對其中的目錄形成了解,當基礎奠定完畢,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正文進行學習。
最后,在閱讀中,教師應培養(yǎng)學生正確的閱讀方式。比如當遇到自己不認識的生字時,應該用筆將其畫出來,在完成首次閱讀后借助工具書統一進行查閱;同時,學生們還可以用筆將自己認為寫得比較好的部分畫出來,整理到自己的摘抄本上,形成記憶,有效提升自身的閱讀素養(yǎng)。
三、有效地拓展閱讀的范圍,拓展學生的儲備
首先,教師們可以利用群文閱讀的教學手段在課堂中引導學生進行素材拓展。比如,當教師講到與李白的《靜夜思》相關的知識時,就可以引導學生對李白的其他詩作進行閱讀;當教師講到《春》這篇文章時,也可以選擇朱自清先生的其他文章引導學生進行瀏覽[3]。
其次,教師們可以結合信息技術為學生拓展閱讀素材。但是在此過程中教師們應該注意素材的趣味性以及合理性,保證其能夠對學生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引導,奠定學生的素養(yǎng)基礎。
最后,教師們可以在教室內安置一個讀書角,鼓勵學生將自己的課外圖書帶到班級中進行閱讀,并與其他學生進行交換分享,共同開展閱讀報告會,拓展學生的學習范圍,同時也能夠提升學生的表達能力以及思維能力。
四、注重閱讀與寫作的結合,豐富學生的素養(yǎng)
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與寫作之間存在著較為緊密的聯系。閱讀是寫作的基礎,而寫作則是閱讀的延伸。在閱讀教學中,引導學生開展寫作,能加強學生對文本內容的理解,同時也能夠鍛煉學生的寫作能力,有效完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比如,當教師在講解完《她是我的朋友》這篇文章時,就可以鼓勵學生以“朋友”為主題,寫一篇介紹自己朋友的小作文,以此加強學生的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在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閱讀教學是一項比較重要的文學性教學活動。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自身的思維認知以及價值觀均能夠得到一定的發(fā)展。與此同時,在此環(huán)節(jié)中學生也能夠拓展自身的學習范圍,有效加強自身的語文學習能力以及讀寫意識,從而完善自身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孫明英.小學語文高年級閱讀教學中預習策略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9(03):146.
[2]吳立鋒.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79-107.
[3]洪濤.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初探[J].中國校外教育,2019(02):124-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