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少菁
新《課標》明確指出,語文課程應注重引導學生多讀書、多積累,重視語言文字運用的實踐,在實踐中領悟文化內涵和語文應用規(guī)律。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關注學生通過多種媒介的閱讀,鼓勵學生自主選擇優(yōu)秀的閱讀材料。加強對課外閱讀的指導,開展各種課外閱讀活動,創(chuàng)造展示與交流的機會,營造人人愛讀書的良好氛圍。
然而現(xiàn)實中的語文課堂常常囿于應試,往往側重于文言文、古詩詞教學,對于現(xiàn)代文又側重于藝術風格、手法的鑒賞,明顯存在學生閱讀量不夠、閱讀選擇不夠精致的問題。說得直接一點,現(xiàn)代文閱讀更多是為了考試服務,為了做那些閱讀題服務。我們提倡看整本書,提倡看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正是為了更好地體現(xiàn)語文的人文性,促進學生人文精神的形成。
通過開設閱讀指導課,使學生通過閱讀及相關活動,攝取成長所需的精神營養(yǎng),實現(xiàn)人格和人性的健全發(fā)展,是我們極力去探索并實踐的思路和方向。近年來,我校積極研究,依托學校資源優(yōu)勢,通過不斷的探索實踐,逐步摸索出了一個簡單可行的閱讀教學模式,行拋磚之舉,期引玉之功。具體來說有以下內容。
一、集中學習,統(tǒng)一認識
部編版教材總主編溫儒敏教授主張加大課外閱讀,鼓勵“海量閱讀”,鼓勵讀一些“閑書”、一些“深”一點的書,可以“似懂非懂”地讀、“連滾帶爬”地讀,只有這樣,才能培養(yǎng)起讀書的興趣。溫先生還強調,語文課不能滿足于精讀精講,不能要求閱讀全都圍繞寫作,還要在精讀精講之外教給學生各種實用的讀書方法,比如快讀、瀏覽、跳讀、猜讀、群讀,還有非連續(xù)文本閱讀、檢索閱讀等。
因此,選擇適宜的課外閱讀書籍、探索課外閱讀指導課型、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進而拓寬其閱讀面、提升其閱讀能力,是當下語文教師的重要任務。那么,我們如何加強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如何為學生選擇合適、有效的閱讀文本呢?
我們應認識到我們是閱讀教學的組織者。語文教師要思考,課程是否有利于學生的成長,是否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诖耍賮泶_定閱讀研究課程。教師是引領者,要引導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快樂,提高審美情趣;教師也是參與者,要主動、熱情地參與到讀書活動中去,與學生一起誦讀、探究、寫作。我們應有一種“課程意識”,把課文外的閱讀當作課程來研發(fā),把它作為課程上起來。
二、精心打造校本內容,構建全面的閱讀體系
為更好地開展閱讀指導課,我們成立了編寫小組并編寫了閱讀校本《愛上悅讀》。校本給學生開出的書單范圍廣泛,選目經典,分為七個單元板塊:中國小說、外國文學、中外戲劇、名人傳記、詩詞文賦、歷史文化、美學經典,力求內容充實、語言精致,貼近孩子的認知世界。
為了讓學生更有豐富的閱讀積累,校本課程采用了“單元合成”的結構方式,七個單元板塊,每個單元由單元導讀與目標、作品內容詳介、精彩片段欣賞、作品賞析、作品探究五部分組成,全面構建閱讀體系。
各單元板塊使用說明如下。
單元導讀與目標:迅速梳理本單元的內容,明確閱讀的目的。
作品內容詳介:對推薦的作品進行精心的資源整合,而非簡單的作品簡介。
精彩片段欣賞:選擇作品的精華部分與學生分享。
作品賞析:對作品進行藝術性的分析,指導學生進行鑒賞。
作品探究:閱讀之后的思考和延伸。
三、精心裝點閱讀教室,營造優(yōu)雅的閱讀氛圍
需要說明的是,為閱讀需要,我們依托了我校圖書館的優(yōu)越資源,選擇以圖書館作為主課堂進行閱讀教學。學校圖書館有圖書約五萬冊,閱讀課桌可同時容納150人。我們又在圖書館門口布置“書法長廊”,展示學生軟硬筆書法各數(shù)十幅,供同學們觀摩,使人一進閱讀教室就感到墨香沁脾。教室內,兩臺液晶平板電視可根據教學需要隨時播放影音素材,室內裝潢書卷氣濃郁,為學生打造了一個優(yōu)雅的閱讀平臺。與之相應,各班配置“讀書角”,由學生捐贈圖書,各班內也充滿了濃郁的閱讀氣氛。
四、閱讀指導課的實施
為保證閱讀指導課的開展不流于形式,經學校研究決定,我們把閱讀指導課正式納入日常課表,每周各班開展不少于一節(jié)的閱讀指導課。在教學中,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文本進行收集資料、瀏覽、精讀、品味、研討、探究、寫作等步驟,獲得個性化的閱讀體驗。
1. 以“讀”為根本
閱讀教學應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以“讀”為根本,因為讀是后面所有步驟的起點,是閱讀教學的核心;如果沒有最基本的讀,教師即便舌燦蓮花也徒勞無功。
2. 以“悟”為延伸
在讀的基礎上,我們強調“悟”,希望學生在讀書時能有自己的體會、認識與思考,從而為深化閱讀提供保證。沒有悟,等于沒讀,很多經典名著的真正魅力,就在于其蘊含的深刻哲理。
3. 以“導”為支點
如果把閱讀指導課的開展分為三個階段,打個比方來說,前面一個階段是播種,第二個階段是施肥,那后面的寫作就是收獲。在學生有了較充分的閱讀之后,教師應該為學生搭建一個良好的平臺,讓學生有所突破、加深、升華,從而形成自己的閱讀積累,這就需要教師自己有豐富的知識儲備,做好課前工作,形成好的學案,更好地引導學生閱讀。
4. 以“議”為訓練
以“交流探討”的形式,在班內定期進行閱讀成果的交流和匯報,以此推動閱讀進程,使學生自覺自主地閱讀??梢韵却_定一個話題,將一些類似的作品進行比較閱讀,加深學生對作品文化內涵的理解。
5. 以“用”為驗證
前面我們說過,閱讀的收獲體現(xiàn)在思想的升華、人格的成長上,而這些收獲呈現(xiàn)的載體是什么呢?是學生的作品?,F(xiàn)在我們常常說“以讀促寫”、學以致用,落實、落地的就是“用”。比如,讀《老人與?!?,就要學到老人堅毅勇敢的硬漢精神,敢于直面現(xiàn)實中的坎坷困境;讀《邊城》,要能認識世界的美好,用好的心態(tài)去善待身邊的人;讀《麥琪的禮物》,學生會明白原來小人物的愛情也可以驚天動地……收獲情感之后,學生可以任意揮灑自己的筆墨,留下閱讀的印記,這不就是我們需要的嗎?
五、 完善閱讀指導課課程實施的評價及保障措施
1. 堅持評價的多維性
在閱讀指導課開展的過程中,我們一是要認真做好各類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實施情況的記錄工作,對課題研究做總結、驗證、提煉,概括有關教學現(xiàn)象,并使之形成經驗理論。二是要形成對學生的多維性評價,不僅要關注他們的閱讀收獲,還要關注他們個性的開發(fā)、潛能的激發(fā),建立學生個人的閱讀檔案袋,對其閱讀情況及時進行統(tǒng)計、評價、反饋。
2. 堅持評價的多元性
在閱讀指導課中,我們以“教師評價、學生自評、學生互評”的方式進行個性化評價,甚至我們希望學生能夠形成自己的評價體系,即:“今天(本周、本月、今年)我讀了那些作品?閱讀這些作品,我是否都有所思考?是否學有所用?是否通過讀書筆記或讀書感悟的形式把思考記錄了下來?我現(xiàn)在能夠規(guī)劃自己的閱讀嗎?”等等。
3. 堅持評價的多樣性
把結果和過程評價、定性和定量評價相糅合,強化學生的信息的收集及反饋能力,及時進行小結,對學生進行激勵性引導。每個學期,班級可以開辦一次讀書成果展,形式可以是詩歌誦讀、手抄報編寫、情景劇表演、讀后感交流、讀書筆記評比等。我們選拔表現(xiàn)優(yōu)秀的積極分子,成立校文學社,健全了社團機構。社團經過近幾年的不斷磨合,造血功能不斷強化,現(xiàn)在已經能夠獨立完成各項社團工作,如每日校園廣播,每學期迎新、藝術節(jié)表演,文化展示,閱讀采風等。我們編撰的??矠閷W生發(fā)表作品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總而言之,閱讀指導課是一個形式還是一項事業(yè),取決于我們的堅持,急功近利是不行的,我們應該要有耐心與恒心。但我們有理由相信,只要堅持下去,我們就能幫助孩子獲得一輩子享不盡的精神財富。建陽三中賴家興校長有言:“我們在做的是一件事業(yè),一件為孩子終身發(fā)展謀福的事業(yè)?!贝笤账寡?,我輩豈能不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