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霞
巨野縣北城醫(yī)院藥房,山東巨野 274900
冠心病是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的簡稱[1],主要的原因是冠狀動脈阻塞或狹窄導致心肌缺氧缺血,目前已經(jīng)成為了全球性亟待解決的一個問題[2]。大量研究顯示,血脂異常與形成和發(fā)展動脈粥樣硬化斑塊有密切關系[3],脂質氧化具有重要的介導作用,其中又以低密度脂蛋白最為典型[4]。他汀類藥物是臨床廣泛使用的調脂藥物,又以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應用最廣泛[5],該研究選取該院2015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以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將該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就對比阿托伐他汀與瑞舒伐他汀對冠心病患者的療效與安全性。報道如下。
選取該院收治的88例冠心病患者為研究對象,所以患者均經(jīng)臨床檢查確診,將本組患者隨機分為兩組,阿托伐他汀組44例患者給予阿托伐他汀治療,其中男24例,女 20 例;年齡 42~82 歲,平均(54.21±10.24)歲;病程 1~4年,平均(3.21±0.51)年;瑞舒伐他汀組44例患者給予瑞舒伐他汀治療,其中男25例,女19例;年齡41~82歲,平均(53.21±11.55)歲;病程 1~4 年,平均(3.11±0.71)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納入標準:①符合冠心病診斷標準者;②患者及家屬均知情研究;③無嚴重器官損害者;④首次應用他汀類藥物者;排除標準:①妊娠或哺乳期婦女;②近6個月無激素和調脂治療史;③脂血干擾或血脂數(shù)據(jù)不全者。該研究所選病例經(jīng)過倫理委員會批準。
兩組患者均先給予基礎治療,包括抗血小板制劑、血管緊張素受體拮抗劑、β-受體阻滯劑、硝酸酯類等。阿托伐他汀組患者給予阿托伐他?。▏帨首郑篐20051408,規(guī)格型號:20 mg×7 片)治療,20 mg/次,1 次/d。瑞舒伐他汀組患者給予瑞舒伐他?。▏帨首郑篐20113246,規(guī)格型號:10 mg×7 片)治療,10 mg/次,1 次/d。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 (LDLC)、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總膽固醇(TC)、甘油三酯(TG)水平和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選用SPSS 20.0統(tǒng)計學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數(shù)資料以[n(%)]表示,組間療效比較采取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治療后阿托伐他汀組患者LDL-C、HDL-C、TC、TG水平分別為 (1.95±0.38)mmol/L、(1.30±0.15)mmol/L、(3.41±0.57)mmol/L、(1.15±0.20)mmol/L), 瑞舒伐他汀組分別為(1.75±0.68)mmol/L、(1.28±0.15)mmol/L、(3.18±0.63)mmol/L、(1.08±0.31)mmol/L,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 LDL-C 水平(1.75±0.68)mmol/L 明顯低于阿托伐他汀組 (1.95±0.38)mmol/L,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t=2.703 1,P<0.05)。 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HDL-C、TC、TG水平對比[(±s),mmol/L]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LDL-C、HDL-C、TC、TG水平對比[(±s),mmol/L]
血脂水平時間阿托伐他汀組(n=4 4)瑞舒伐他汀組(n=4 4)t值 P值L D L-C H D L-C T C T G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3.2 0±0.5 2 1.9 5±0.3 8 1.3 6±0.2 4 1.3 0±0.1 5 5.1 2±0.9 5 3.4 1±0.5 7 1.6 2±0.5 6 1.1 5±0.2 0 3.2 2±0.7 0 1.7 5±0.6 8 1.3 0±0.3 2 1.2 8±0.1 5 4.9 7±0.8 4 3.1 8±0.6 3 1.5 4±0.4 8 1.0 8±0.3 1 0.1 5 2 1 2.7 0 3 1 0.9 9 5 0 0.6 2 5 4 0.7 8 4 6 0.3 1 2 3 0.7 1 9 5 1.2 5 8 6 0.4 3 9 7 0.0 4 6 1 0.1 6 1 3 0.2 6 6 7 0.2 1 7 4 0.3 7 7 8 0.2 3 6 9 0.1 0 5 8
阿托伐他汀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09%(4/44),稍高于瑞舒伐他汀組6.82%(3/4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91 4,P>0.05)。 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對比[n(%)]
隨著老年社會的到來,冠心病的發(fā)病率逐年提高,冠心病患者往往需要長期服用藥物控制,因此藥物的選擇尤為重要,既要達到應有的治療效果,又能不造成機體的傷害。
目前臨床主要使用他汀類藥物進行調脂,而阿托伐他汀和瑞舒伐他汀是應用較為廣泛的兩種[6],其中阿托伐他汀是HMG-Co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可通過將膽固醇、HMG-CoA還原酶的生物合成進行抑制來將脂蛋白、膽固醇水平降低,并增加大脂蛋白受體數(shù)目和加大肝細胞表面低密度[7],從而改善分解的代謝功能和提高膽固醇的攝取,恢復血管內皮功能[8]。瑞舒伐他汀也是HMG-CoA還原酶選擇性抑制劑,它作用在肝,可提高肝LDL細胞表面受體數(shù)目,促進其分解和吸收,降低極低密度脂蛋白(VLDL)和 LDL 微??倲?shù)[9-12]。
該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阿托伐他汀組患者LDL-C、HDL-C、TC、TG 水平分別為 (1.95±0.38)mmol/L、(1.30±0.15)mmol/L、(3.41±0.57)mmol/L、(1.15±0.20)mmol/L,瑞舒伐他汀組分別為 (1.75±0.68)mmol/L、(1.28±0.15)mmol/L、(3.18±0.63)mmol/L、(1.08±0.31)mmol/L, 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LDL-C水平 (1.75±0.68)mmol/L明顯低于阿托伐他汀組(1.95±0.38)mmol/L,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t=2.703 1,P<0.05)。阿托伐他汀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9.09%(4/44),稍高于瑞舒伐他汀組6.82%(3/44),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χ2=0.391 4,P>0.05)。通過以上數(shù)據(jù)可知,治療后兩組患者LDL-C、HDL-C、TC、TG水平均較治療前顯著下降,治療后瑞舒伐他汀組LDL-C水平明顯低于阿托伐他汀組,說明在調脂方面,瑞舒伐他汀優(yōu)于阿托伐他??;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種藥物有相似的不良反應,均具有較高的安全性。
學者張遠生等[13]探討了瑞舒伐他汀與阿托伐他汀對冠心病伴高脂血癥患者的臨床效果,結果發(fā)現(xiàn),治療后,試驗組和對照組總有效率分別為85.37%(35例/41例),73.17%(30例/41例),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對照組與試驗組TC分別為(5.01±0.68)mmol/L和(4.17±0.53)mmol/L,TG 分別為(1.53±0.19)mmol/L 和(1.09±0.12)mmol/L,LDL-C 分別為 (2.93±0.35)mmol/L 和 (2.14±0.28)mmol/L,HDL-C 分別為 (1.46±0.19)mmol/L 和 (1.69±0.24)mmol/L,ApoA1分別為(1.21±0.14)g/L 和(1.09±0.11)g/L,ApoB 分別為(1.18±0.15)g/L 和(1.03±0.12)g/L,hs-CRP 分別為(3.55±0.46)mg/L和(2.84±0.37)mg/L,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與該研究結果一致。
綜上所述,瑞舒伐他汀調脂療效優(yōu)于阿托伐他汀,兩種藥物安全性均較高,但該研究由于時間的影響,僅進行了短期療效對比,終點指標還需要進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