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英 翟衛(wèi)春 耿聞男 李斌 于曉輝 康生朝
患者,男,67歲,因“胸悶、氣短1月”就診?;颊哂?016年5月無明顯誘因出現胸悶、氣短,在外院進行心臟彩超診斷為“擴張型心肌病”,存在慢性心功能衰竭,行腹部MRI提示肝右后葉下段內多發(fā)占位性病變,多考慮為肝癌伴周圍多發(fā)子灶形成,為進一步診治以“擴張型心肌病”、“肝占位性病變”收住筆者所在醫(yī)院。既往有乙肝病毒感染病史20年,8年前診斷為乙肝肝硬化,無家族遺傳性疾病史。專科查體:慢性肝病面容,無肝掌及蜘蛛痣,全身淺表淋巴結未觸及腫大。心臟叩診心界明顯擴大,第一心音強弱不等,律不齊,全腹平軟,右上腹輕壓痛,無反跳痛及肌緊張,肝脾肋下未及,移動性濁音陰性,腸鳴音正常。輔助檢查:(1)腹部MRI提示肝右葉占位性病變(6.6 cm×5.6 cm),周圍可見多個子灶形成,考慮惡性腫瘤性病變(見圖1);肝硬化,脾大。(2)超聲造影提示右肝后葉較大腫瘤(大小約6.6 cm×5.6 cm),符合惡性腫瘤造影劑灌注特征。(3)心臟彩超提示左心擴大,左室收縮功能減低,舒張功能減低,射血分數為39%,提示擴張型心肌病。(4)心電圖提示心房顫動,心室率為73次/min。(5)實驗室檢查:凝血功能提示PT:17.7 s,PTA:53.6%;肝炎系列:HBsAg(+),抗-HBe(-);HBV-DNA-PCR:3.16×105拷貝/mL;AFP 37.10 μg/L;BNP(心房尿鈉肽):784.5 pg/mL。肝功能檢查提示轉氨酶、膽紅素、白蛋白均正常;初步診斷:1. 擴張型心肌病,1.1慢性心力衰竭。1.2心功能III級。2.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并肝內轉移(BCLC分級B級,PS評分:1分)。3.乙肝肝硬化代償期(Child-Pugh分級A級)。4.心律失常,4.1房顫。5.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陰性)。治療經過:患者以“胸悶、氣短”為首發(fā)癥狀就診,擴張型心肌病診斷明確,給予口服“鹽酸貝那普利片”、“ 螺內酯片”和“ 呋噻米片”。但患者既往有乙肝肝硬化基礎,在此基礎上發(fā)生肝細胞癌變,診斷為肝細胞癌并肝內多發(fā)轉移,腫瘤多學科會診認為患者存在擴張型心肌病并發(fā)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有手術及介入治療的禁忌證,且肝癌已有肝內多發(fā)轉移,建議給予射波刀定位放射,治療的同時口服“索拉菲尼”、“ 替比夫定”,皮下注射“胸腺肽α1(日達仙)”,術后患者無明顯不適,出院3個月、6個月后兩次復查MRI肝癌瘤體由治療前的6.6 cm×5.6 cm縮小到2.8 cm×3.5 cm(見圖2),AFP正常。2017年4月復查MRI提示肝右葉原瘤體較前有所增大(3.2 cm×3.5 cm),瘤體邊緣少許血供,肝右后葉上段異常信號影(1.2 cm×1.5 cm,見圖3),考慮惡性腫瘤,肝右前葉上段異常信號影及左外葉異常信號影,未見異常血供,考慮為硬化結節(jié)。但超聲造影均提示肝右葉原瘤體大小為5.6 cm×4.9 cm,肝右后葉考慮新生物。當時,患者無胸悶、氣短,心功能II級,心律失常穩(wěn)定,故行選擇性肝動脈造影見肝右動脈及其分枝增粗,走行紆曲,分枝增多,可見眾多病理血管顯示,實質期以肝右葉為著,可見多發(fā)結節(jié)狀及斑片狀染色增濃病灶,考慮肝右葉癌并多發(fā)子癌灶,隨行化療栓塞術,術后患者恢復良好。出院后繼續(xù)綜合治療,多次系統(tǒng)復查見肝右葉原瘤體明顯縮小,肝內數個強回聲病灶考慮硬化結節(jié)(見圖4)。HBV-DNA低于最低檢測值,AFP降至正常,BNP明顯降低,凝血功能尚可,mRecist評估CR,肝功能Child-Pugh分級為A級,BCLC分期為A期。隨訪患者存活20個月,病情平穩(wěn)。最后診斷:1.原發(fā)性肝細胞癌并肝內多發(fā)轉移(TACE、射波刀治療術后,BCLC分期A級,mRecist評估CR ,PS評分:0分);2. 擴張型心肌?。?.1慢性心功能衰竭2.2心功能II級;3.肝細胞癌并肝內多發(fā)轉移TACE及射波刀治療術后;4.乙肝肝硬化代償期(Child-Pugh分級A級);5.心律失常:5.1房顫;6.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HBeAg陰性)。
圖1 治療前腹部MRI
圖2 射波刀術后4月腹部MRI
圖3 射波刀術后8月腹部MRI
圖4 TACE術后2月腹部MRI
討論本例患者有乙肝肝硬化背景,因擴張型心肌病并發(fā)心力衰竭在心內科就診時行肝臟MRI發(fā)現中等大小的癌灶并肝內轉移。雖然,入院后評估肝功能為A級,且肝硬化處于代償期,仍因有嚴重的心臟問題(心臟彩超提示射血分數為31%)不能耐受麻醉,無法行手術及相關侵入性治療,給予改善心功能治療的同時行射波刀定位放療[1]、分子靶向、免疫調節(jié)、抗病毒治療,病情得以穩(wěn)定,控制了腫瘤進展速度,定期復查期間又發(fā)現原HCC復發(fā)及其周圍小癌灶。此時,心功能較前明顯改善,立即行TACE,再次有效控制了HCC的復發(fā)及轉移[2]。出院后繼續(xù)進行分子靶向、免疫調節(jié)、抗病毒治療,定期復查,隨訪20個月肝臟未見明確新發(fā)癌灶,肝功能、心功能均穩(wěn)定,HBV病毒載量低于檢測值,患者生活質量明顯改善。綜上所述,對于有擴張型心臟病及中度以上心衰無法手術的HCC,應給予射波刀定位放療[3]和TACE聯合[4]治療,同時再給予免疫調節(jié)、分子靶向、抗病毒等藥物綜合治療,是控制HCC復發(fā)及轉移的有效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