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遠縣特殊教育學校 丘玉華
一、關于孤獨癥
孤獨癥(又稱自閉癥)是一種由大腦、神經(jīng)的病變引起的廣泛發(fā)育障礙性疾病。這是一種涉及感知覺、情感、語言、思維、動作和行動等多方面的神經(jīng)發(fā)育障礙性疾病。該癥起病于 36 個月以內(nèi), 主要臨床表現(xiàn)為三大類核心癥狀, 即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刻板重復的行為方式。
(一)孤獨癥的診斷
對于診斷兒童是否患有孤獨癥,目前沒有具體準確的診斷醫(yī)療設備,就目前國內(nèi)廣泛采用的診斷方法及使用工具來看,第一,現(xiàn)有診斷工具多以DSM(美國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中孤獨癥的診斷為依據(jù)編制項目,鮮有基于某一全面系統(tǒng)理論的量表;第二,目前量表收集信息手段較為綜合多樣,但均為與熟悉兒童的成人交談或?qū)和袨楸憩F(xiàn)進行觀察等間接方式。
(二)藥物治療
常用的利司培酮,舍取林、奮乃靜等藥物都是可以有效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孤獨癥兒童的精神癥狀,但是對核心癥狀沒有效果。目前在沒有藥物能夠治愈兒童孤獨癥的情況下, 教育訓練顯得非常重要。
只有充分的教育訓練, 才能夠最大程度地促進患兒各方面能力的發(fā)展, 最大程度地促進患兒的社會適應, 改善患兒的生活質(zhì)量, 減少家庭的負擔。
二、教育的有效方法
在孤獨癥兒童的教育中,我們必須堅持以下原則:1.循序漸進的原則。這里有兩方面含義一是遵循生長發(fā)育規(guī)律和知識本身的順序性,由易到難,由淺到深;二是要根據(jù)不同年齡階段,知識選擇要符合他們的教育水平和認識能力,不能要求過急過高。2.因材施教的原則。孤獨癥兒童存在很大的個體差異性,要是兒童在教育訓練中達到預期目標,不僅要循序漸進,更要根據(jù)其具體情況,制定教育方案。
(一)IEP
針對每個孤獨癥兒童, ?很必要要制定個體化教育方案( IEP).IEP以滿足殘疾兒童的獨特教育需要為目的,為其制定長期及短期的教育目標并對所要實施的教育計劃和/或服務(干預)進行大體的描述。注重兒童個性培養(yǎng),充分挖掘每個孤獨癥兒童自身潛力,從而使個體素質(zhì)得到全面提高。值得注意的是,在制定個別化教育方案時,要認真注意觀察和分析孤獨癥兒童的日常表現(xiàn),準確具體界定兒童的行為,同時最好是通過數(shù)據(jù)的方式記錄動作,行為頻率等。除了制定,一份IEP的完成還需要個別化教育的組織與實施。教育全體教職人員,服務、服從于每個孤獨癥兒童的個別化教育方案的實施。而且,家庭教育在實施過程中也處于不可替代的地位。
(二)游戲教學法
兒童愛玩,積極參加游戲活動是兒童生理和心理上的需要。游戲的教育功能在潛移默化中體現(xiàn),游戲不僅能促進兒童各種感知運動能力的發(fā)展,促進了語言、語言、注意、記憶、想象、創(chuàng)造思維等心理機能的完善,而且能促使他們理解別人和自己的觀點,理解人與人的關系,發(fā)展行為的目的性和自控能力等有重要意義。有計劃、有針對性地組織孤獨癥兒童游戲教學,不僅能促進其語言發(fā)展,增強孤獨癥兒童的自信心和自我控制力,而且對于提高孤獨癥兒童社會適應能力和相互交流能力具有積極作用。
(三)視頻示范法
由于疾病的原因,孤獨癥兒童的教育康復講是長期的。他們的“連續(xù)性”記憶能力存在明顯缺陷,日常十分熟悉的事情(例如早上起來穿衣、穿鞋、刷牙、洗臉等),也無法像一般兒童一樣編排順序完成下來。一般兒童的認知過程是從感知到表象再到概念,而孤獨癥兒童的認知正好相反。由于孤獨癥兒童的特殊性,我們必須幫助他們建立一個一個正確的,與之生存和發(fā)展相關的概念。對于他們來說,每個正確的新概念的建立不是一蹴而就的,我們需要反復講解、示范、反復地提醒,不斷強化概念。孤獨癥兒童是“視覺思維者”,他們主要通過視覺來獲取外界信息,其視覺能力優(yōu)于聽覺能力。視頻示范有不受地點,時間的限制將示范地點設在各種自然的生活場景,促進習得技能的保持和泛化。而且教育者可以很好地控制視頻示范的過程,可以反復播放視頻供學生觀摩學習。在學習過程中,能帶給孤獨癥兒童個別化學習的美好體驗,提供了一個相對安全的環(huán)境,減少不相關的或分散注意力的外界影響。已有大量研究表明視頻示范法在訓練孤獨癥兒童社交行為、功能性生活技能、認知行為訓練以及 問題行為矯正方面有明顯效果。
(四)形象直觀教學
在孤獨癥兒童一般認知過程中,具體形象性占主要優(yōu)勢。在他們各種心理活動的有意性(有意記憶、有意注意)還沒有充分發(fā)展起來,對行為的自我調(diào)節(jié)、自我控制能力較差的情況下,教育教學盡可能直觀形象化。
但是,抽象思維教學方式也是有存在必要性的。如果完全遵循直觀原則,并在教育講授中排除一切與抽象思維有聯(lián)系的東西,這樣的教學模式,無助于這類兒童克服他們的先天缺陷,相反地教兒童只習慣于直觀思維,加固了這一缺陷。大量研究表明,特殊兒童不善于抽象思維,但是“只有跑到發(fā)展前面的教學才是好的教學”。形象直觀教學原則是必不可免的,但它永遠只是作為發(fā)展抽象思維的階梯,是一種手段而不是目的。
(五)ABA
應用行為分析(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簡稱ABA)被廣泛認為是治療自閉癥最安全、有效的方法。許多研究證明通過綜合性的密集的ABA訓練,自閉癥兒童的學習、邏輯、溝通與適應能力得到顯著的提高。[4]一些學齡前兒童在2年以上的訓練以后可以在普通學校就讀,有些需要影子老師的輔助。ABA針對孤獨癥兒童主要有分解式操作教學、強化法、行為塑造法、代幣法等,能有效促進對患兒正常行為的教育,特別是社會性行為的矯正,糾正異常行為,消除睡眠障礙、發(fā)脾氣、多動等繼發(fā)性癥狀等。
三、思考
要有效幫助孤獨癥兒童克服疾病帶來的障礙,增強適應能力和融入社群,除了靠正確有效的教育方法和輔導教師的努力之外,還需要通過全校參與,各專業(yè)人員互相協(xié)作和支持,家長參與和配合以及社會人士的接納和支持,為這類兒童提供積極關懷、共融和諧的生活環(huán)境,使其不斷改善和提升學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