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少華,林繡汶*,梁立彤
(澳門鏡湖醫(yī)院心臟科病房,中國澳門 999078)
介入性干預前后對比。
2015年9月1日至12月7日,于澳門一所綜合型醫(yī)院心科病房進行。
納入條件:心科病房護士。工作未滿一年及計劃期間因事不在工作岡者被排除。最后共15位心科護士參與計劃。
2.4.1 建立交班模版
應用SBAR定義,按心科病房常見心臟病照護需要,結合美國心臟協(xié)會、歐洲心臟協(xié)會及心血管病??谱o理等心科臨床照護指南,建立六個交班模版,用于每更交班上。六個模版包括:1急性冠脈綜合征/ST段抬高型心梗/非ST段抬高型心梗/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經皮心導管介入術后;2結構性心臟病/瓣膜病/心力衰竭;3心律失常;4主動脈夾層/主動脈瘤;5肺動脈梗塞;6高血壓病。模版內容經五位專家校正(2名心臟科醫(yī)生、1名心臟科護長、1名心臟科??谱o士、1名心臟科資深護士),評定內容效度為高度相關(Content Validity Index, CVI=0.85)。
2.4.2 規(guī)范SBAR交班格式
以SBAR為基礎,設計交班記錄紙,分S-B-A-R四項為欄目,分A-P-N三班列表記錄,方便每班信息以SBAR溝通模式記錄。
8月,科技公司大陸集團于中國常熟投資建設的3D吹塑工廠正式開業(yè)。新工廠總投資約7?000萬人民幣(約合1?000萬歐元),主要生產應用于汽車主機廠高性能渦輪增壓器的3D吹塑管路。隨著中國近年來在汽車產業(yè)快速發(fā)展,大陸集團擴大投資領域滿足汽車產業(yè)日益增長的技術需求,并依托常熟在汽車產業(yè)的優(yōu)越條件與活力,為中國汽車行業(yè)提供全球統(tǒng)一質量標準的產品和解決方案。
2.4.3 調整交班常規(guī)和排更管理
準備合適交班環(huán)境、暫停交班者非緊急照顧活動,輔助班作患者呼叫處理、接聽電話、跟進醫(yī)生巡房等,以營做非干擾、良好交班環(huán)境。檢視工作流程:合理安排工作、交班前先對交班內容作摘錄、確認、組織和排序。排更管理:責任班上班前,最少一天作輔助班,確保對病區(qū)病情了解,盡量安排連續(xù)2-3天作責任班,以便病情跟進;P-N交接班確保有高-低年資護士進行銜接交班。
2.4.4 護士交班技巧培訓
計劃前作「護士交班技巧培訓工作坊」,讓科內護士理解交班現(xiàn)況,識別現(xiàn)存問題,確定解決方案。介紹SBAR應用方法及解說六個交班模版,建議使用《SBAR交班記錄紙》,以臨床個案分享、重復示范SBAR交班模式的實踐。
2.4.5 標準化交班模式
一般情況下,心科護士每班參考交班模版、選擇重點內容交班。若病種復雜,交班模板可綜合應用;若為模板以外病種,按SBAR原則作交班數(shù)據(jù)整合;若患者為長期住院和病情平穩(wěn),「背景」中病史部分可被省略。
2.4.6 計劃中期干預
計劃實施第五周,收集中文版HES,提供互動平臺(意見/討論欄)予護士表達使用感受、改善意見等。綜合意見示,《SBAR交班記錄紙》默認書寫空間不足,難以記錄,故改良了《SBAR交班記錄紙》格式。觀察部分護士未能充分掌握SBAR交班技巧,再進行分組講解討論,以短片輔助培訓,即場示范指導、交班實時回饋等。
2.5.1 護士背景資料
護士背景數(shù)據(jù)報括年齡、護理年資、職級和教育背景,在計劃干預前收集。
2.5.2 中文版HES
劉璟瑩等[7]建立的中文版HES問卷包含13個問題。信度和效度檢驗,顯示Cronbach’s α為0.907,重測信度為0.91;內容效度為0.917,結構效度由探索性因子分析及驗證因素分析提取出三個因子,包括信息質量(六個題目:信息更新、信息充分性、信息管理、信息交接、重要信息和注意力集中,F(xiàn)=0.805~0.918)、互動和支持(四個題目:解決問題、工作量、臨床問題和問題咨詢F=0.566~0.820)、效率(三個題目:節(jié)省時間、信息相關性和信息有效性,F(xiàn)=0.699~0.843),三個因子的關聯(lián)效度分別為0.416、0.494、0.414。
中文版HES于計劃開始前作基線資料收集;并作中間(措施介入第五周)評價,以了解實施上存在的困難;及作末期(措施介入第三個月)作評價 。
用SPSS22.0統(tǒng)計軟件作資料分析。對護士背景資料作描述,對中文版HES結果,正態(tài)數(shù)據(jù)以Pair Sample T-test比較介入前后的效果差異。
計劃共有15位護士參與,至計劃末段評價,有2位護士因離職而流失,流失率為13.3%。護士年齡為30.0±6.5歲(均數(shù)±標準偏差),護理年資為7.5±7.3年,當中53.3%工作<5年。職級分為高年資護士占20%(n=3)、中年資護士占13.3%(n=2)及低年資護士占66.7%(n=10)。93.3%護士(n=14)為護理本科學歷。
計劃前中文版HES的均數(shù)分值+標準偏差為66.46±8.0;計劃中期為67.00±8.2;計劃末期為72.08±6.8。其中計劃前-中期分數(shù)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828);計劃前-后期及計劃中-后期的分數(shù)對比有統(tǒng)學顯注差異(P=0.022 及P=0.009)(表1)。
計劃前-后中文版HES的三個因子項目總分,因子1(信息質量)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456),因子2(互動和支持)和因子3(效率)有統(tǒng)學顯注差異(P=0.037及P=0.043)(表2)。
表1 計劃前-中-后期中文版HES分數(shù)比較
表2 因子項目總分的計劃前-后比較
護理人員掌握標準交班技巧,能提高交班質量,也能保證患者安全。計劃實行初期,因護士未形成SBAR交班習慣,短時間內建立新交班模式存在困難,及《SBAR交班記錄紙》默認書寫空間不足而使交班記錄困難,可能導致在中期評價無顯著結果。通過計劃中期干預措施,改良交班記錄紙,多次交班時即場示范指導,加強護士對SBAR的掌握,因此計劃后期有顯著效果。
計劃前期,中文版HES因子1分數(shù)已屬于中高水平(基線為32.62±4.6分),因基線水平相對較高,這可能反映護理人員對傳統(tǒng)交班方法在信息傳遞上相對滿意,故使用SBAR后,未能使評價結果有顯著差異。而因子2及因子3,在前期評價分數(shù)均屬中等水平,因子2基線為19.62±3.4分,因子3基線為13.46±2.8分,在SBAR交班模式實施后,增加了護理人員之間的互動與支持,及提高交班效率,而帶來顯注效果。
鑒于計劃期間,病房因服務需求而調升床位數(shù),患者數(shù)目增加,致計劃后交班時間未能與計劃前作比較。建議交班計劃開展,可考慮在計劃前-中-后期,對A-P-N三班分別作時間序列調查,作評價指標之一,客觀上反映SBAR交班效果。
SBAR溝通模式能有效提升交班質量。為使護理人員能熟悉運用SBAR溝通工具,透過SBAR交班綜合性介入措施,包括:建立科內常用交班模版、使用SBAR交班記錄紙、組織交班技巧培訓工作坊、指導標準化交班模式運用方法(示范-演視-回視-討論)、調整交班常規(guī)、管理交班環(huán)境等措施,讓SBAR交班模式可持續(xù)實踐,從而達到提升交班質量之目的,保障患者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