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大師、海洋攝影的集大成者,他探險了包括西南太平洋、新西蘭、蘇格拉以及西北大西洋在內(nèi)的許多世界水域,她拍攝了包括加勒比海的黃貂魚、睡夢中的鯊魚在內(nèi)的諸多海洋生物,他就是著名的水下天才攝影師——戴維·杜比萊。在他的水下攝影作品中,豐富的大干海洋世界被巧妙地記錄下來,每一幅攝影作品都能令觀者感受到令人震撼的美。
杜比萊為何會選擇水下攝影這一本身就具有難度的攝影形式?可以說與他從小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在杜比萊看來,他第一次潛入水下,靠的并非是什么冒險精神,當時,他在美國紐約州的奧古爾湖參加夏令營,輔導員拿這個有哮喘癥又不大合群的孩子很沒辦法,就給了他一副潛水面罩讓他去清理一座船塢下的樹枝。于是杜比萊小心翼翼地潛入了水下這個神奇朦朧的綠色世界。在水下她看到了藏在蘆葦叢中的太陽魚和梭子魚,看到了許多海洋中新奇的水草,他在水下待了好幾個小時,四處探索,完全忘了清理樹枝這回事。就連杜比萊自己都說,“潛水開啟了我人生的新旅程”。
12歲時,身為醫(yī)生兼科學家的父親為杜比萊買了一臺布朗尼鷹眼相機,并與他一起用醫(yī)用橡膠袋將相機裹好,裝在一只舊潛水面罩中——這便是這位著名水下攝影師的第一臺水下攝影裝備。顯然設(shè)備的簡陋不足以支撐水下攝影拍攝所需要的技術(shù)需求,拍攝投稿《國家地理》雜志遭到了拒絕。在這之后,l969年,擁有了更成熟的攝影風格和更先進的水下攝影裝備的杜比萊再次來到美國《國家地理》雜志,并在1971年開始了他的第一個拍攝任務(wù)——紅?;▓@鰻。此次拍
攝中,他充分領(lǐng)略了水下攝影所能達到的光輝與壯麗,攝影讓他完美地定格和記錄下了海洋的生命之色。
如果說水下攝影充滿著無數(shù)的挑戰(zhàn),可遇而不可求的水下經(jīng)歷以及對瞬間的把握能力絕對是水下攝影成功的關(guān)鍵。在巴布亞新幾內(nèi)亞,杜比萊曾在水下與上千條梭子魚相遇,多年的經(jīng)驗促使他迅速做出反應,他立刻上浮,找到潛水船上的博物學家黛娜·海爾斯坦德。杜比萊帶著黛娜回到水中,梭子魚開始呈防御隊形,繞著這位博物學家旋轉(zhuǎn),就是此時,杜比萊拿出相機,將這個妙不可言的瞬間成功地定格在了膠片上。水下攝影的難度之大,就連杜比萊自己都不得不承認,而且,海底沒有你可以與之交流的生靈,因為沒有共同的語言,所有的生靈會對你敬而遠之,就算是捕捉一個小生命的面貌,都是難事一樁?!?/p>
除此之外,杜比萊在水下攝影方面的卓越之處還在于,在膠片機時代,攝影師們往往需要拖著十幾臺裝有膠片的相機下潛,原因之一是無法在水下更換鏡頭。杜比萊嘗試解決這個困難,天生的探索與創(chuàng)新能力幫助他發(fā)明了對切鏡頭相機,即一分為二的鏡頭,可以同時在水面上下捕捉圖像,其工作原理是為鏡頭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設(shè)定不同的焦點。當拍攝完成時,由水上水下鏡頭捕捉的圖像會被記錄在同一底片上。有人說,杜比萊的靈感也許來自于一種美洲魚類,它浮在水面生活,分成兩半的眼睛也能夠同時兼顧天上和水下的捕食者,而杜比萊敏銳、全面的觀察能力,可以與這種魚媲美。
偶然的潛水機會,讓杜比萊第一次與神奇的海洋世界相遇,而攝影恰好給了杜比萊與海洋交流的機會和載體,于是一次次水下攝影作品的嘗試便成為年輕杜比萊的愛好,但最終成就他水下攝影大師稱號的,是《國家地理》,該雜志給了杜比萊無限發(fā)揮愛好與才能的平臺,也給了杜比萊源源不斷的記錄一幅幅海洋攝影經(jīng)典時刻的機會。
天賦與努力缺一不可,杜比萊在水下呈現(xiàn)出的每一張妙不可言的照片都能充分說明這一點。美國國家地理雜志的圖片總監(jiān)大衛(wèi)·格里芬自1991年起就開始與杜比萊合作,他對杜比萊有如下的評價:“國家地理雜志的攝影師們能夠捕捉到多層次的故事,以及故事中所蘊含的深邃之義。但談及‘深度,很少有人能像杜比萊一樣,將這兩個字理解得如此透徹。自合作以來,我屢屢為杜比萊在色彩和構(gòu)圖方面所展現(xiàn)的慧眼而折服……”如果說激情是美國國家地理攝影師們不斷重回拍攝現(xiàn)場,耐心而頑強地等待更好的光線、更有力的動作出現(xiàn)的必要氣質(zhì),那么對海洋世界永無止境的好奇心也許就是攝影師杜比萊不斷呈現(xiàn)出經(jīng)典瞬間的源動力。透過杜比萊的鏡頭,讓我們了解到藍色海洋生命的美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