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今德縣路3號的老房子是一座復古主義風格的德式建筑,在建筑大門右側(cè)立著一塊“總督牧師官邸”黑色大理石銘牌。這塊兼有保護和說明功能的銘牌,顯然是要告訴在旅游季節(jié),或按圖索驥,或自由行走的游客們,這里曾經(jīng)居住過一位專職為德國總督服務(wù)的牧師??蓪嶋H上,當年的總督從未有過如此待遇。在整個德租青島時期,只設(shè)立過“督署牧師”一職,起初僅為兼職的牧師曾短暫租住于德縣路3號,但時間未超過一年半。由此可知,官方設(shè)立的銘牌顯然并不嚴謹,也存在著一定的誤導。
而1905年成為專職督署牧師的路德維?!靥嘏c其修建在觀海山東麓(平原路12號甲)的住宅,至今卻鮮為人知。直到研究者通過已故波恩大學教授馬維立,聯(lián)系上了溫特牧師后代,一段塵封于歲月之中的往事才浮出水面,逐漸變得清晰起來……
路德維?!靥兀?868-1920)1905年春來到青島,時年已37歲,卻仍子然一身。溫特接替了此前辭職的許勒(1869-1935)擔任督署牧師一職。為滿足遠離家園的德籍雇員在心靈慰藉上的訴求,德國膠澳總督府在1900年始設(shè)督署牧師一職,起初此工作暫由同善會的常駐牧師兼任。
根據(jù)已故波恩大學教授馬維立(1930-2016)博士收集的資料,路德維?!靥?868年3月28日生于德國東部、易北河畔的維滕貝格,是中學校長斐迪南·溫特的兒子。1895年,在完成神學學業(yè)后,溫特在威廉港成為一名海軍牧師。此后,溫特從1900年或1901年開始擔任德國海軍遠東分艦隊的隨軍牧師。
德租青島時期出版的《行名書》顯示,溫特牧師來到青島后,并沒有住在之前總督府曾為許勒租下的住宅,而暫居于伊倫娜大街(今湖南路)126號。1900年,房地產(chǎn)商人阿爾弗萊德·希姆森在此建造了三座熱帶風格的歐式公寓建筑。
由于當時德國在北京、天津仍有部分保護使領(lǐng)館和租界的駐軍,山東省會濟南府也有少量商人和外交人員,而這些地方均沒有專職牧師。因此溫特到任之后,也承擔了這部分人員對于宗教的訴求。頻繁奔波于三地與青島之間,顯然讓牧師的工作與生活忙碌而充實,或許也讓他萌生了在青島置地筑宅的想法。根據(jù)《青島官報》的記載,1906年3月,溫特牧師花費1213.46元,購買了12號地的82號地塊用于建造住宅。從當年的地籍圖上看,這幅面積為1462m的土地呈三角形,與督署醫(yī)院(今青大附院西院區(qū))一街之隔,位于今觀海山東麓高坡之上。不僅與規(guī)劃中的新教教堂咫尺之遙,距建設(shè)中的總督府也步行可抵。
牧師先生的住宅應(yīng)該在1906年圣誕節(jié)之前就完成了。根據(jù)溫特的外孫Klaus Hehner先生提供的圖片顯示,這座典型田園鄉(xiāng)間別墅式風格的住宅朝向東南,與彼時之青島相得益彰。主立面的梯形山墻和半木架構(gòu)或許是受到了營部官邸、格爾皮克-科尼希別墅等早期住宅的啟發(fā)或影響,高聳的屋頂和兩扇大窗,讓閣樓也可得到充足陽光和合理利用。南立面二樓并排而設(shè)的四扇豎窗、主入口與東立面?zhèn)却啊⒓皞?cè)山墻頂部均采用了哥特式尖頂券形式,側(cè)山墻則裝飾著歐式風格的連拱,或許這些都是基于牧師先生的信仰或?qū)徝蓝鵀橹?。由于房屋筑于高坡,且主要起居空間位于二層,因此連接內(nèi)外的樓梯采用了“之”字形結(jié)構(gòu),并在樓梯轉(zhuǎn)角處設(shè)置一個小小的露臺。
隨著青島城市的不斷發(fā)展,定居的德國僑民日益增多。1899年倉促而建的小禮拜堂(Kapelle)已無法滿足需求。l907年2月10日,信義會在《青島新報》發(fā)布了新教教堂設(shè)計競賽的消息。最終建筑師羅克格的方案獲得了第一名,溫特牧師作為競賽委員會成員參與了教堂方案的評審。這座保存至今的教堂于1908年4月19日始建,19l0年10月23日交付使用,但塔樓的設(shè)計采用了建筑師李希德和哈赫梅斯特重新設(shè)計的方案。
19l0年夏,回國短暫休假的溫特牧師也終于收獲了遲來的婚姻。是年9月15日,42歲的溫特與小他13歲的艾米·朔恩多夫在薩布爾呂肯結(jié)婚。但從10月23日已出現(xiàn)在新教教堂竣工交付的典禮上看,顯然牧師先生并沒有在德國度一個像樣的蜜月,而是匆匆攜妻不遠萬里回到了青島。在這個如同節(jié)日般的交付典禮上,溫特牧師不僅進行了布道,還做了一個奉獻演講。這兩個講話的文稿也被刊登在了此后出版的《青島新報》上。
高坡之上的牧師之家在隨后幾年也開始添丁增口,女兒伊爾澤在1911年7月29日出生。兩年之后的6月22日,兒子羅爾夫也來到的這個世界上。牧師先生獨居近五年的住宅也有了變化,比較拍攝于不同時期的照片,牧師住宅南立面接建了兩層探出墻體的碩大陽臺和雨篷,樓梯轉(zhuǎn)角處的小露臺也用粗石進行了加高加固。顯然這些增筑都是女主人到來后,按其要求改建的。雖然陽臺和加高的露臺讓牧師住宅看上去略顯怪異,但改建的確增加了住宅的使用空間。
然而,就在兒子周歲不久之后的夏天,戰(zhàn)爭的爆發(fā)將平靜的生活徹底打破。日本在1914年8月動員了近6.5萬海陸軍封鎖和圍攻德國已統(tǒng)治近17年的青島,溫特設(shè)法把妻子和兩個孩子送到了位于黌山的德國煤礦,后輾轉(zhuǎn)前往上海,他自己則留在青島,參與這場毫無希望的城市保衛(wèi)戰(zhàn)。11月7日,在困守和激戰(zhàn)近三個月后,德國宣布投降。潮水般涌入青島的日本人開始了公開的搶劫活動。正在舍己救治重傷員的溫特家中也遭洗掠,日軍士兵闖入他的家中,撬開辦公桌,將牧師按照幾位逝者遺囑保管的錢物全部卷走。
所有參與或未直接參與戰(zhàn)爭的適齡男子陸續(xù)被日軍當作戰(zhàn)俘投入了俘虜營。至1915年秋,留守青島的德國人僅余三四百名老幼婦孺。溫特牧師在這段艱難歲月中,承擔起留守人士與日本當局之間互遞消息的角色。l914年12月,日本人曾打算將使用不過五年的新教教堂沒收征用,因為他們覺得這座建筑的空間很大,因此除基督徒,也應(yīng)該供日本佛教徒使用。溫特牧師呼吁留守的德國婦女每周日前往禮拜,以此證明保留教堂的必要性。這在l914年的寒冬中顯得極為不易,因為戰(zhàn)爭的影響,教堂的電暖系統(tǒng)和教堂本身都遭到了破壞。但婦女們穿著襪套、裹著毯子,還帶著日式小手爐等如期到來,用堅持和信念成功挽救了教堂。
自溫特牧師擔任代言人后,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日本當局投訴其無禮與暴行。這固然最大限度維護了留守人員的權(quán)益,但最終也讓日本人對他失去了耐心。1915年5月8日,日本當局勒令溫特牧師在48小時內(nèi)必須離開青島……5月9日,星期天,溫特在新教教堂最后一次主持禮拜,并舉行了告別儀式。次日,他乘坐火車前往上海,與家人團聚。
1915年l0月,溫特應(yīng)邀去了天津,擔任當?shù)匾凰羰氐聡鴥和瘜W校的校長。曾在青島獲得成功的房地產(chǎn)商人阿爾弗萊德·希姆森,在其回憶錄中也提到溫特牧師,他們不僅交往愉快,希姆森女兒莉莉的堅信禮也是溫特主持的。據(jù)溫特的外孫Klaus Hehner提供的資料顯示,牧師先生在津期間,還與周叔迦有過交集。溫特與當時還不滿20歲的周共同參與了名為《中國優(yōu)秀禮儀》一書的出版。1917年7月,中國對德宣戰(zhàn),滯留在華的德國人的處境每況愈下。1919年春,在英國人的干預和脅迫下,北洋政府終于決定驅(qū)逐50歲以下仍留在天津的德國人,雖然已年過五十,但溫特牧師仍被列入了遣返名單。回到德國后,牧師一家定居在法蘭克福。不幸的是,僅僅一年后,路德維?!靥啬翈熅鸵蝾净集懠灿?月22日去世,享年52歲。
溫特位于青島的住宅因其曾任督署牧師,并被日本當局驅(qū)逐,顯然難逃被沒收的命運,但此后關(guān)于這座建筑的用途已無從考證。2016年初春,當歷史研究者按圖索驥,前往探訪牧師住宅,發(fā)現(xiàn)這座被各種新舊建筑層層包裹的住宅,不僅沒有得到應(yīng)有的保護,而且已被改造得面目全非……具有鮮明德式風格的屋頂被改為平頂三樓,探出墻體的陽臺和粗石加固的露臺封閉成為可居住空間,面南的四扇窄窗和連拱裝飾的側(cè)山墻也早已無跡可尋……只有“之”字形的樓梯,和主入口及其側(cè)面的尖頂券還依稀可辨建筑昔日的舊貌。
從牧師住宅向南看去,一座建于二十世紀70年代的居民樓已徹底擋住了其眺望新教教堂的最佳角度,而破敗的環(huán)境和因醫(yī)院車來人往的嘈雜也不由得讓人心生感慨。可教堂的準點報時和禮拜日悠揚的鐘聲卻依然可以穿越屏障,在這座百年老宅周圍縈繞回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