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非飛
[摘? ?要]復習是完整的教學過程中至關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但是我們的復習課往往陷入煩瑣、低效、疲乏的怪圈。復習課的質(zhì)量會直接影響學生的中考成績。教師需要開放思維、創(chuàng)新方法,把自己和學生都從復習的泥沼中解放出來。主觀題合作式講評就是一線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實踐中摸索出來的頗為有效的方法,文章介紹了其具體操作流程及設計意圖。
[關鍵詞]道德與法治;復習課;主觀題合作式講評;創(chuàng)新
[中圖分類號]? ? G633.2? ? ? ? [文獻標識碼]? ? A? ? ? ? [文章編號]? ? 1674-6058(2019)16-0043-02
復習是完整的教學過程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特別是中考復習。中考成績是學生初中三年學習成果的最終顯示,中考復習的效率高低、效果好壞直接影響了學生的中考成績。因此,在中考復習中,教師承受了極大的壓力,也正是因為這份壓力和學生的成績需求,導致我們的復習課堂陷入了經(jīng)驗主義的怪圈:不求有功,但求無過;安于現(xiàn)狀,不敢創(chuàng)新。
一、復習課之“怪”現(xiàn)象
復習課的課程內(nèi)容、教學理念和生存現(xiàn)狀使初三復習課形成了三大“怪”現(xiàn)象。
1.乏味。由于復習課基本是對過往知識的重溫和挖掘,大量的知識重復和習題訓練導致課堂上幾乎沒有活動設計,因此導致學生的興趣直線下降,課堂缺乏活躍度,教師身在其中,也打不起精神。這樣,復習課就陷入了惡性循環(huán)。
2.低效。復習課上內(nèi)容堆砌,缺乏整體設計與構思,忽視了實現(xiàn)目的而必須采用的形式和手段,以為是切中要害,事實上效率極低。
3.痛苦。以上兩點直接導致學生身心俱疲。師生在接近半學期的復習過程中,一直處于這樣的課堂模式中,身心都不愉悅,很難在中考前達到一個良好的應試狀態(tài)。
二、復習課的反思
乏味、低效、痛苦,這三種現(xiàn)象嚴重阻礙了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學生的學科學習以及學科的品質(zhì)提升。筆者開始反思:能不能用一些更加高效、更富趣味的方法來提升復習效率,改變復習課堂沉悶的狀況呢?
筆者的目標是讓學生身體上輕松一點、情緒上快樂一點;讓課堂高效一點、學生成績提升一點。這些看似矛盾的目標能不能同時實現(xiàn)呢?
思想品德主觀題的批改和講評一直都是思想品德教師負擔最重的部分,這是因為這種題型的開放性很強,學生表達各有不同,且知識點紛繁復雜,標準細致繁復。怎樣才能擺脫這樣的現(xiàn)狀,提升效率,讓教師輕裝上陣呢?筆者開始著手在自己的課堂上進行一些實驗和創(chuàng)新,目前看來效果比較理想。
三、合作式講評解析
基于現(xiàn)狀和反思,筆者開始在自己的復習課堂上實行新的方法——主觀題合作式講評。好的方法需要有完善的流程和機制,為此筆者從學情和學科特點出發(fā),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程序。
具體流程:
1.教師用幻燈片公布答案及評分標準。(切記:不要詳細解讀,這很關鍵,以為后面的參與和討論埋下伏筆。)
2.學生互批,結束后簽名交還本人。學生在互批過程中如出現(xiàn)疑問,教師不進行解答,以充分調(diào)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3.交還后一般會出現(xiàn)的幾種情況。
第一種情況:互批的兩名學生和自己的理解一樣。這樣的情況極少。有人會提出疑問:要是兩人一樣認真仔細還行,要是雙方都不負責怎么辦?配套的獎懲機制解決了這一問題。
第二種情況:互批的兩名學生的理解不一樣。這又分為三種情況:①分數(shù)給少了;②分數(shù)給多了;③對標準答案不認同。
問題來了,學生對自己的分數(shù)關注還好,如遇到后進生,互批有何意義?為了解決這一問題筆者專門制定了一套獎懲機制:經(jīng)過雙方討論,學生、教師論證,批改有誤差的一方要重寫完整的答案;而發(fā)現(xiàn)誤差的學生,不管是別人多給還是少給,一旦發(fā)現(xiàn),均可以免寫作業(yè)一次。當然,所謂誤差不是張口就來,必須說出理由。這樣合作互批的雙方,一方面必須得仔細閱讀教師給出的標準答案,并認真批改同學的答案,以防自己重寫;另一方面要努力在自己的答案上發(fā)現(xiàn)對方的批改錯誤,以獲得免寫作業(yè)資格。這種微妙的博弈心態(tài)讓每個學生都有事可做,每個學生都參與其中,積極性被充分地調(diào)動起來了。其實這就是我們教育理論中常說的目標導向。
第三種情況:學生對筆者給出的標準答案不認同,認為還有知識點沒有出現(xiàn)在答案中。遇到這樣的情況,讓學生自己陳述理由,然后全班討論,如果確實有道理,同樣獎勵免寫作業(yè)一次。從初中生心理發(fā)育規(guī)律出發(fā),一個學生想免寫,其他學生都不樂意他免寫,在他們唇槍舌劍、各舉理由的過程中,其實就已經(jīng)把以前所學的知識復習了一遍,何樂而不為呢?真理不辯不明,有時候為了引發(fā)這種討論,筆者還會故意在給出的答案中漏掉幾個知識點,看學生能否發(fā)現(xiàn)。
互批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爭議,如:
爭議1:既然珍愛生命能用,那為什么對自己負責不能用?
爭議2:雖然他所用的知識點都對,但材料都是用省略號代替,所以我多扣了他1分 。
爭議3:老師,我看不懂他的字,所以才漏掉一個得分點,這不能怪我。
爭議4:他寫的是體現(xiàn)了“對環(huán)境的保護” ,但是書上寫的是保護環(huán)境的基本國策,所給答案不準確,我認為不能給分。
細心的教師可能會發(fā)現(xiàn),這些看上去直白而簡單的爭議歸納起來就是答好一道題的四個維度:知識的熟悉度、格式的規(guī)范化、書寫的認真度、表達的準確度。如果學生能長期堅持互批,并且越來越準確地找到別人的扣分點和得分點,這樣他們主觀題的得分率就會得到大大的提升。
四、合作式講評的效果與思考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好的教育方法就應該對學生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不露痕跡、妙趣天成。從課堂行為來看,合作式講評讓學生動了起來;從學生思維來看,互批讓學生活了起來。
參與機制和獎懲方法的存在,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有了目標:
1.學習能力稍弱和態(tài)度一般的學生也許不太在乎自己的分數(shù),他們的想法就是:按照老師的標準改,按照老師的標準記,只求不重寫。這基本就完成了教師對他們的要求,實現(xiàn)了分層教學、以學定教。
2.中等學生是班級的主力軍,他們比較關注自己分數(shù),聽和改都會比較仔細、規(guī)范;不管方法如何,他們基本上都能夠嚴格執(zhí)行。
3.優(yōu)秀學生就是挖空心思找新考點,既能免寫作業(yè),又能展現(xiàn)學霸風采,這樣的方法對于擴展他們的思路、培養(yǎng)他們濃厚的學科興趣很有幫助。
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實踐,合作式講評取得了比較理想的效果。教師從繁雜沉重的批改負擔中解脫了出來,更重要的是,復習課堂不再乏味無趣。每當?shù)街饔^題講評環(huán)節(jié),學生就期待著合作批改。這種類似于競賽的課堂機制,讓他們樂在其中,而且對于知識點和答題規(guī)范的掌握變得更加主動和輕松。所謂“懶人”并不是真的懶,而是懂得把簡單的機械勞動和重復勞動效率化、精簡化。復習課不應該成為師生的泥沼,而應該成為創(chuàng)新高效的綠洲。教師多思考、多嘗試,教育方法才能與時俱進,符合學生和時代的真實要求。
(責任編輯? ? 袁? ?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