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

      2019-07-20 03:36:08高天婧
      天津職業(yè)大學學報 2019年3期
      關鍵詞:內化微課教學模式

      高天婧

      (南京師范大學泰州學院,江蘇 泰州 225300)

      《教育信息化十年發(fā)展規(guī)劃(2011-2020年)》指出,“以教育信息化帶動教育現(xiàn)代化,需要以教育理念創(chuàng)新為先導,以優(yōu)質教育資源和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建設為基礎,以學習方式和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為核心?!?015年5月22日,習近平總書記致國際教育信息化大會的賀信中曾提到“因應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推動教育變革和創(chuàng)新,構建網(wǎng)絡化、數(shù)字化、個性化、終身化的教育體系,建設‘人人皆學、處處能學、時時可學’的學習型社會?!彪S著教育改革和教育信息化的推進,學校的教育教學模式、教育資源載體、教師授課方式、學生學習方式均發(fā)生了巨大的變化。特別是隨著移動通訊、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社交媒體的飛速發(fā)展,教學環(huán)境信息化、教育模式媒體化現(xiàn)象日漸凸顯。翻轉課堂也應勢而生,其作為一種創(chuàng)新的教學模式,順應了教育信息化的潮流,在依托信息技術手段的前提下,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以教師傳授知識為主體的格局,使學生成為知識學習的主體,實現(xiàn)了知識傳授和學生知識內化時間和空間的翻轉,滿足了不同知識層次學生個性化學習的需求,解決了課堂教學個體化差異的矛盾。

      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完成知識傳遞的核心載體是數(shù)字化教育資源,而微課作為數(shù)字化教育資源的新興代表,因其“主題明確、短小精悍、形象生動、方便快捷”的特性成為了開展翻轉課堂教學的首選信息載體。越來越多的教育從業(yè)者將微課引入翻轉課堂的教學實踐中,取得了較好的教學效果,美國的克林頓戴爾高中(Clinton dale)在經(jīng)過一年的翻轉課堂教學后,學校在全州的綜合排名由原來的倒數(shù)5%上升至正數(shù)第九位,課程不及格率降低,英語課程的不及格率由52%降為19%,數(shù)學由44%降為13%,科學由41%降為19%,社會學則由28%降為9%。根據(jù)美國的教育咨詢公司在2012年6月對翻轉課堂的調查報告顯示,在翻轉課堂教學模式中,學生的學習效果提高了67%,80%的教師表示,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得到改善,99%的受訪教師將繼續(xù)采用翻轉課堂模式。

      一、翻轉課堂和微課的概述

      1.翻轉課堂的概念界定

      翻轉課堂,也稱作反轉教學等,與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同,在“翻轉課堂式教學模式”下,學生課前自學教師準備的電子資料(包括微視頻、微課件和微電子講義等),課上老師與學生互動交流、答疑解惑等,課堂因此變?yōu)閷W生消化知識的場所,從而達到更好的教育效果。翻轉課堂的理念最早起源于19世紀初的西點軍校,在課前學生通過教師發(fā)放的教學資料進行獨立學習,課上不再以教師講授為主,而由學生圍繞自學情況進行相互討論、協(xié)作交流解決問題。2007年,孟加拉裔美國人薩爾曼·可汗創(chuàng)辦了“可汗學院”,在教育界掀起了“翻轉理念”之風。這種教學模式一定程度上解決了集體教學忽視個體差異的問題,實現(xiàn)了“因材施教”,促進了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隨后,喬納森·伯爾曼和亞倫·薩姆斯學者對翻轉課堂的發(fā)展背景、教學模式及實施過程進行了系統(tǒng)闡述。隨著國外學術界對翻轉課堂的研究日趨成熟,國內學術界也對翻轉課堂進行了廣泛地研究,鐘曉流、張金磊和張躍國等學者從不同角度和方向對翻轉課堂進行了相關理論研究。也有學者將翻轉課堂引入課堂實踐教學中,并通過問卷調查、訪談等方法驗證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實效性,但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理念性、探索性、策略性的研究,針對課堂前知識傳遞階段的設計和研究較少。

      2.微課的內涵與特點

      “微課”是以先進的多媒體技術為依托,以微視頻為主要載體,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要求而設計的一種場景化、多元化的在線學習資源,它將圍繞知識點講解開展的教學活動有機整合為一體,設計出內容短小精悍、主題突出、形式豐富的微視頻,同時植入與教學內容相關的練習測試、學生反饋、互助答疑及總結檢驗等輔助資源。這些資源按照一定的組織關系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為學習者提供了開放化、自由化的主題教育“單元化”環(huán)境,便于學習者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移動學習和自主學習,契合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理念,獲得了教育界的普遍認可和推廣。

      3.微課與翻轉課堂的耦合性

      首先,翻轉課堂離不開微課的視頻內容,微課是翻轉課堂中學生在家中自學環(huán)節(jié)的一個組成部分。其次,翻轉課堂利用微課這一知識傳遞的載體,打破了傳統(tǒng)的課上教學模式,課堂不再是知識傳遞的主場所,而演變成學生討論、教師點撥、成果呈現(xiàn)的互動場所。再次,微課是指按照教學要求、教學目標、教學實踐要求,運用信息技術,記錄教師圍繞相關教學內容而開展的教與學的全過程。

      總之,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知識傳授的主場所在課堂,知識傳授的主導者是教師。而翻轉課依托信息技術顛覆了這種形式,將“先教后學”轉變?yōu)椤跋葘W后教”實現(xiàn)了教學流程的轉換;學生成為問題研究的主體,教師成為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完成了師生角色的轉變;學生在課外完成知識的傳遞和鞏固,知識內化則在課上通過教師引導、學生互助協(xié)作而完成,實現(xiàn)了知識傳遞、內化時空的轉換,從而形成了翻轉課堂。而翻轉課堂的推行和普及離不開互聯(lián)網(wǎng)環(huán)境和數(shù)字媒體學習平臺的技術支撐,微課等數(shù)字化資源平臺為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運行提供了移動、自由化的場域空間。在實際教學中,將微課廣泛應用于翻轉課堂中,相互作用、協(xié)同發(fā)展必然能充分發(fā)揮翻轉課堂教育理念的實踐效應。

      二、翻轉課堂的基本教學模式

      翻轉課堂顛覆了傳統(tǒng)課堂的教學模式,實現(xiàn)了學生知識內化過程時間、空間、主客體的轉移,傳統(tǒng)教學中作為主體講授者的教師角色發(fā)生了轉換,他們不再作為課堂學習的主導者,學生由被動接收者轉為學習、消化的主體,他們主動通過課前的微課視頻學習,在課中學習者個體解決問題、交流學習心得、教師答疑解惑完成知識的內化。美國富蘭克林大學的羅伯特·陶伯特經(jīng)過多年的實踐教學研究,提出了翻轉課堂的結構模型(如圖1所示),該模型將教學分為課前和課中兩部分,描述了在這兩部分中教學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我國學術界在翻轉課堂理論研究和實踐教學中也獲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我國重慶聚奎中學、深圳南山實驗學校先后引進了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并結合學校實際情況創(chuàng)設了全新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國內學者也紛紛建構了符合國內實際教學現(xiàn)狀的翻轉課堂模式,適用性更強,例如:張金磊等學者構建了“課前、課中”翻轉課堂教學模型。“課前”模塊主要是學生通過交流平臺觀看視頻并完成課前練習,課中由教師為學生創(chuàng)設個性化的學習環(huán)境,由學生進行獨立探索、協(xié)作學習、成果交流、反饋評價等幾個環(huán)節(jié)。在課前和課中兩個過程之中,信息技術和活動學習成為課前和課中學習銜接的關鍵樞紐,保障了個性化協(xié)作式學習環(huán)境的構建與生成。

      圖1 Robert Talbert的翻轉課堂結構圖

      三、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構建

      筆者在借鑒國內外眾多學者翻轉課堂教學理念的基礎上,以學生學習為主線、教師點撥為輔線,構建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模型(如圖2所示),該模型將知識的傳遞、內化、鞏固分為三個階級課前準備階段、課中知識內化階段、課后知識鞏固,課前和課后階段建立在課外的微課數(shù)字媒體平臺上,通過學生平臺的學習記錄及意見反饋作為教師教學設計的依據(jù),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課堂教學。

      圖2 基于微課平臺的翻轉課堂模型

      1.課前知識傳遞階段

      在課前,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教學目標、學生原有的認知結構,設計并錄制微視頻上傳至微課平臺,根據(jù)所掌握的學生認知情況進行知識側重點的相應調整。編撰有針對性的課前練習方案,并下發(fā)課前學習任務書,提醒監(jiān)督學生按時完成。學生需要提前預習教材知識,學習微課內容,完成課前任務書上的相關任務,標記難點和困惑。這種教學模式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大鍋飯”模式,對于基礎較好、學習能力強的同學不再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去學習簡單的知識點,而可以把精力用在深層知識提高上,而基礎較差的同學也可以反復觀看微課,加深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種方式真正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在微課觀看完成后,學生要做測試以便檢驗學習效果,測試結果通過微課平臺反饋給教師。通過課前知識傳授階段,實現(xiàn)翻轉課堂課前教師和學生任務的轉換、知識傳授場地的轉換。

      2.課中知識診斷、內化階段

      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課堂教學是整個教學過程的核心,知識的傳遞、內化、鞏固幾乎都要在課堂完成,教師一人既是導演又是演員,唱完了整臺戲,學生作為知識內化的主體,沒有能夠發(fā)揮個人主觀能動性的平臺。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在課中這一環(huán)節(jié),學生和教師的任務又再一次實現(xiàn)了轉換,教師不再是課程教學的全程控制者,而是學習活動的引導者。在課中,教師根據(jù)學生課前自學的反饋信息,進行答疑解惑及個性化的輔導,組織、指導學生完成分組討論、交流,為學生提供展示的平臺,在學生成果展示后,給予總結和點評,最后帶領學生進行知識點的拓展和延伸,完成知識的內化過程。而學生在課中階段,作為學習活動的執(zhí)行者,他們通過獨立解決問題、分組討論、團隊協(xié)作、成果展示等環(huán)節(jié)不僅展現(xiàn)了自我、表達了個人想法,也通過交流協(xié)作鞏固強化了已掌握的知識,提升了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

      3.課后知識鞏固階段

      本階段要求教師為學習者提供后續(xù)的學習活動,以此完成學生知識鞏固和教師總結反思的課后任務。教師通過課堂答疑解惑、個性輔導等交流活動了解了學生的知識掌握狀況,歸納總結難點,并輔以相關習題、典型案例加深學生的理解,進行知識意義的建構,形成新認知,從而提升了知識內化的效果,完成了知識的鞏固。同時教師和學生都可以通過微課教學平臺,進行課后反思、總結評價、互動交流、意見反饋,這樣不僅可以優(yōu)化教師的教學方案,制作更符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的微課,也有助于為學生提供擴充知識范圍、加深知識點理解、補救薄弱環(huán)節(jié)的機會。

      四、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

      1.設計的原則

      第一,以促進學生知識的建構和內化為原則。社會建構主義認為,學習不僅是指對學習內容的加工過程,也是指學習者共同參與、相互合作進行知識建構和內化的實踐活動。翻轉課堂將傳統(tǒng)的知識傳遞放在課堂前完成,課前學生通過觀看微課形成基本的知識建構,課上通過師生互動、生生協(xié)作等活動逐步對原有的知識結構進行修補升級。老師通過翻轉課堂的教學模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獨立思考、培養(yǎng)其開拓創(chuàng)新的思維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水到渠成地完成客觀知識的主觀轉換。

      第二,以實現(xiàn)分層次教學為原則。根據(jù)認知負荷理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忽略了學生基礎的差異性,采用相同的教學內容或教學設計,這造成了基礎好的學生認知負荷過低,課堂教學內容過于簡單無法滿足個體需求,而基礎差的學生認知負荷超過個人所能承受的認知負荷,造成了學習個體因難度過大而產生的厭學。同時結合“最近發(fā)展區(qū)理論”,在翻轉課堂過程中,教師應充分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符合其認知結構的教學資源,以滿足學生的層次化發(fā)展需求,從而實現(xiàn)真正的分層教育、個性化學習。

      第三,以促動學生主動思考、實現(xiàn)學習目標為原則。根據(jù)掌握學習理論,如果能為學生提供完備的學習條件,絕大多數(shù)學生就可以完全掌握教學過程中要求他們掌握的課程內容,在翻轉課堂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學生課前知識的準備情況,設計有針對性的學習活動,為學生營造一個舒適的信息化學習環(huán)境,提升學習主動性,促進學習,從而掌握所教師所安排的內容。

      2.教學設計

      根據(jù)已設計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在遵循教學模式設計原則的基礎上,筆者進行了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流程設計,以便為教師開展實踐教學時提供參考。

      (1)導學設計:分析教學內容的知識粒度大小、屬性及相互關系,制定導學計劃,為學生明確本節(jié)微課的學習目標、知識點和任務,同時設計有效、合理、符合多層次學生需求的學習任務單,診斷學生學習的重難點。

      (2)制作微課:根據(jù)前面的導學方案,圍繞知識點的講解進行教學環(huán)節(jié)的設計,進行微課視頻的編排和錄制。使用專業(yè)視頻制作軟件,如Adobe Captivatel等軟件制作微課,控制好微課的時長。

      (3)發(fā)布教學資源:通過微課教學平臺,上傳微課、下發(fā)學習任務單、課前自測題等,通過教學平臺的手機、電腦客戶端交流工具,發(fā)送信息提醒每位學生按時完成布置的學習任務。

      (4)網(wǎng)絡實時監(jiān)管:教師雖不能目睹學生的學習過程,但可以利用微課教學平臺對學生的學習進度進行了解,掌握課前測試題目的完成情況,記錄學生存在的普遍問題。

      (5)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根據(jù)收集的學習問題,組織學生開展互助交流、深入研討、團隊協(xié)作等教學活動,幫助學生解決問題,促進學生知識的內化。

      (6)課后檢驗評價:教師的課后檢驗評價分為對學生的學習情況的評價和對整個教學過程的評價。前者主要包括學習能力評價、作業(yè)及檢測試題完成度評價、應用能力評價等。教師根據(jù)每個同學的表現(xiàn)進行客觀全面的評價,學生結合教師評價再次驗證所學知識并修正此前形成的固有觀點,達到知識升華效果,也是對知識的進一步鞏固。后者是通過學生的反饋和評定教學過程的觀察和學習效果,在總結中發(fā)現(xiàn)不足及時更正。

      五、總結

      本文系統(tǒng)闡述了微課、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的概念與特點,在參考國內外學術界學術成果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當前的實際教學環(huán)境,構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進行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設計。筆者將通過下一步的理論和實踐研究,不斷充實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的理論體系,并通過相關教學實踐不斷修改和完善該研究模型,為基于微課的翻轉課堂教學模型的推廣和普及提供實踐依據(jù)。

      猜你喜歡
      內化微課教學模式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探討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少先隊活動(2020年8期)2020-09-11 06:42:32
      激活中隊活力,內化少先隊員組織歸屬感
      少先隊活動(2020年7期)2020-08-14 01:17:48
      微課在幼兒教育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8期)2020-06-11 06:10:22
      微課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
      甘肅教育(2020年12期)2020-04-13 06:25:06
      微課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活力(2019年17期)2019-11-26 00:43:00
      德魯大叔內化營銷勝過廣告
      華人時刊(2018年15期)2018-11-10 03:25:30
      “一精三多”教學模式的探索與實踐
      “導航杯”實踐教學模式的做法與成效
      學習月刊(2015年18期)2015-07-09 05:41:22
      與“微課”的首次親密接觸
      汨罗市| 彭山县| 泽普县| 昭觉县| 监利县| 静乐县| 竹北市| 手游| 凉山| 合肥市| 嘉鱼县| 方城县| 沙雅县| 合阳县| 宜昌市| 正镶白旗| 滦南县| 方城县| 尼木县| 双鸭山市| 平罗县| 岳西县| 明溪县| 连平县| 樟树市| 榆树市| 平阴县| 浮山县| 耿马| 南丰县| 罗田县| 道真| 定陶县| 荃湾区| 公主岭市| 玉田县| 吴川市| 南雄市| 临邑县| 墨玉县| 四会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