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碩 倪丹 閆玉娟
摘 要:“遠程教育學”與“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進行了課程融合,在課程進行中,采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及任務驅(qū)動的教學方法,利用“遠程教育學”基本原理與思想,建立“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遠程學習資源。最終在課程結(jié)束后,學習該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共同建立了一套“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的遠程學習資料。
關鍵詞:課程融合;網(wǎng)絡學習資源;人才培養(yǎng)
1 課程整合與課程融合
課程整合概念的提出已經(jīng)有許多年了,多年來,經(jīng)常被應用在信息技術與某學科課程的整合中,這種研究與應用已經(jīng)非常成熟和普遍。然而,這種課程整合的應用通常只是信息技術與某節(jié)或者某幾節(jié)課的一個短暫的應用,并非長期的課程知識的交叉融合。
在實際教學中,尤其是培養(yǎng)綜合型人才的教學實踐中,單一的課堂教學所獲取的知識常常無法滿足學生在畢業(yè)以后工作的需要,課程融合的教學方式可以將多門相關課程融會貫通,使學生的學習與理解更深入扎實。
經(jīng)過融合的新概念或理論不僅是若干相關課程交互的結(jié)晶,而且是各學科關注的焦點,也是學科的“增長區(qū)”,具有較高的理論意義和實踐價值。例如,“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遠程教育”等領域便凸顯了這一特征,信息技術不僅停留在教學和學習的工具層面,而且還具有促進教育改革的平臺作用。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不但超出了教育技術學的視野,成為整個基礎教育界共同關注的熱點話題,而且吸引了高校、基礎教育與政府的研究者、中小學教師以及政策制定者的共同參與。這些新領域既在不斷地生成自身的研究問題和研究范疇,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也豐富了教育技術學發(fā)展的內(nèi)涵,對教育技術學的發(fā)展具有推動作用。
2 課程融合的設計
并非所有課程都適合與其他課程整合,筆者通過多年的教育經(jīng)驗,在教育技術人才培養(yǎng)中選擇了“遠程教育學”與“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進行了課程融合實踐。
2.1 遠程教育學
“遠程教育學”是教育技術專業(yè)的一門專業(yè)必修課,通過本課程的學習,讓教育技術專業(yè)本科生通過本課程的學習,使學生對遠程教育學學科理論基礎、遠程教育的發(fā)展歷史與展望以及遠程教育學主要分支學科的基礎理論有所了解。為將來更快地適應遠程教學和開放學習的新的環(huán)境打下基礎。同時培養(yǎng)和發(fā)展新的學習態(tài)度、戰(zhàn)略和方法。
2.2 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
“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是教育技術學專業(yè)重要的選修課程。該課程在介紹計算機圖形圖像處理知識的同時,通過Photoshop——目前最流行的平面設計軟件,具體地講述平面設計的方法、理論和操作技巧,旨在使學生能夠靈活地應用圖像處理軟件,進行平面設計與制作。通過本課程的學習,再經(jīng)過綜合實踐的實例訓練,能夠靈活掌握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技術。
2.3 課程融合
“遠程教育學”本身就是多種學科融合研究的結(jié)晶,單一的理論教學方式很難讓學生深入領悟這門課的精髓,如果把“遠程教育學”與其他學科結(jié)合起來,共同學習,可以讓學生在學習這門課的基礎理論、方法的基礎上,建立一門網(wǎng)絡課程或一套微課。在學習過程中,學生必須完全掌握要設計的課程內(nèi)容。同時,應用遠程教育學的教學設計方法、課程安排形式與技術。這種課程學習的融合形式可以讓學生同時掌握遠程教育學和所涉及的學科的知識,而且以此方法學生必須深入了解兩門課程的內(nèi)容才能完成這樣的課程學習。這種學習深入程度必然遠勝于傳統(tǒng)的講授型教學方式。
根據(jù)具體教學安排與需要,筆者將“遠程教育學”與“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進行了課程融合,在課程進行中,采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及任務驅(qū)動的教學方法,利用“遠程教育學”基本原理與思想,建立“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遠程學習資源。
3 課程融合的成果
根據(jù)課程設計,依據(jù)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的教學方法,最終在課程結(jié)束后,建立了一套“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的遠程學習資料。在理論學習的過程中,采用講解進行教學,而在實踐教學過程中,采用分組學習的方式,將學生分為3個小組,分別制作遠程學習“平面設計與制作”的不同學習資源,3組的任務分別為word版案例庫、PPT版案例庫、視頻案例庫。
3.1 word版案例庫
word版案例庫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了word版案例庫,包括word版本案例30項,包括素材與完成后的作品。課程案例采用任務驅(qū)動式教學法,先公布任務目標,再以任務為驅(qū)動,逐步講解制作過程。
所有案例的順序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推薦,在對Photoshop有基本了解的基礎上,每一個案例增加1至3個知識點,逐步推進??傮w上,按照如下層次推進:“色彩處理案例”(3例)、圖層處理案例(3例)、濾鏡案例(2例)、路徑案例(2例)、蒙版案例(2例)、通道案例(2例)、文字案例(6例)、綜合案例(10例)。
word版案例庫可以作為學生課后復習時的參考,對課堂內(nèi)未能及時消化領悟的學習內(nèi)容進行進一步的學習與復習。學習者如有需要可以將學習內(nèi)容打印,方便攜帶,隨時學習。同時,可以供新加入本課堂教學與輔導的教師、助教順利進入課程體系。
3.2 PPT版案例庫
PPT版案例庫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了PPT版案例庫。整體按三大層次制作,第一層為圖形圖像處理、文字制作處理、綜合案例三大部分。第二層為具體的技術方法。第一層圖形圖像處理包括的技術方法有色彩處理、圖層、濾鏡、路徑、蒙版、通道。第三層為每一技術方法的多個實例。
3.3 視頻案例庫
以視覺形象和活動畫面為基本特征的視頻教學資源,一方面將畫面與教師的講解配音融為一體,通過直觀的視頻顯示和先進的多媒體課件互動,增強學習者對知識環(huán)境的學習體驗,避免單一的文本、圖表給學習者帶來枯燥、疲勞感;另一方面,視頻教學資源還可用于充實校內(nèi)圖書館的數(shù)字資源,建立數(shù)字閱覽室,促進教育的可持續(xù)發(fā)展。
視頻案例庫小組,在教師的指導下制作了視頻案例庫,并上傳到了網(wǎng)絡平臺,已經(jīng)有很多學生進行了在線學習和收看。教學視頻錄制的過程中,加入了學生的小組活動,把小組活動的情況也進行了錄制。
3.4 課程建設輔助材料
為了使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下完成任務,在開始學習資源制作之前,教師提供了豐富的課程建設輔助材料,包括生動、豐富的教材,切合實際的案例,能夠激發(fā)學生興趣的心理測試實驗等。學生正是在這些輔助材料的幫助下,深入理解學習內(nèi)容,完成了學習資源建設任務。
4 結(jié)語
教育技術作為夸學科專業(yè),本身就蘊含著許多需要課程融合的知識。筆者將“遠程教育學”與“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進行了課程融合,在課程進行中,采用工作過程系統(tǒng)化及任務驅(qū)動的教學方法,利用“遠程教育學”基本原理與思想,建立“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遠程學習資源。最終在課程結(jié)束后,學習該課程的學生與教師共同建立了一套“計算機平面設計與制作”的遠程學習資料。
除了文中提到的幾門課程外,還有諸多課程存在融合教學的基礎和必要性,如“攝像技術基礎”與“電視教材編導”“遠程教育學”“教育傳播學”這幾門課程都存在交叉,而“電視教材編導”“遠程教育學”又與“教學系統(tǒng)設計”存在著交叉。因篇幅所限,無法一一列舉,還需要在今后的具體教學實踐中逐步嘗試。
參考文獻:
[1] 安濤.跨學科視野中的教育技術學發(fā)展[J].終身教育研究,2019(2):70-75+83.
[2] 王碩,韓俏.基于混合式學習模式的“遠程教育學”課程教學改革[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2(02):43-45.
[3] 王碩,徐愷英,陳宇碟.泛在網(wǎng)絡學習環(huán)境下知識共享的理性思考[J].情報理論與實踐,2014,37(1):37-39+3.
[4] 王碩,徐愷英,崔穎.泛在學習環(huán)境下的知識共享模式探究[J].圖書情報工作,2013(9):19-22.
[5] 孫冬巖.高等職業(yè)師范院校教育技術學專業(yè)課程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剖析——以畢業(yè)生視角[J].軟件導刊,2015(2):81-82.
[6] 閆玉娟,韓景瑛.信息化視野下智慧教室的教學環(huán)境設計[J].吉林工程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18,34(10):42-44.
作者簡介:王碩(1979—),女,副教授,主要從事移動學習、智慧學習方面研究。
倪丹(1981—),女,講師,主要從事智慧學習方面研究。
閆玉娟(1979—),女,講師,主要從事移動學習方面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