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舒伯特(1797—1828)是奧地利著名的作曲家和音樂家,也是早期浪漫主義音樂的代表人物,被認為是古典主義音樂的最后一位巨匠,后人稱之為“歌曲之王”。他除了在交響樂、歌劇和藝術歌曲等方面有諸多成就外,在鋼琴音樂方面也同樣有很多杰作。舒伯特降E大調(diào)即興曲OP.90,NO.2是八首即興曲中最富有詩意的一首,在作品中他用音符述說自己的內(nèi)心真實情感,在樂曲結構、演奏技巧等方面都有其獨特的構思,形成了特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
關鍵詞:舒伯特;即興曲;分析
弗朗茨·舒伯特(1797—1828),奧地利作曲家、音樂家。他自幼隨父兄學習鋼琴和小提琴,少年的時候就顯示出他在音樂創(chuàng)作上的天賦,之后引起了當時著名的作曲家安東尼奧·薩列里的注意,安東尼奧·薩列里便開始教他作曲和音樂理論。舒伯特所創(chuàng)作的作品主要以鋼琴作品、藝術歌曲、弦四樂重奏和交響樂為主。他一生創(chuàng)作了600多首藝術歌曲、22首鋼琴奏鳴曲、19首弦樂四重奏、18部歌劇、10部交響曲、8首即興曲、6首音樂瞬間以及許多其他作品。鋼琴即興曲是舒伯特鋼琴作品中的重要部分,在舒伯特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中占據(jù)舉足輕重的地位,舒伯特一生共創(chuàng)作了8首即興曲。
即興曲是一種始于19世紀的抒情性樂曲,一般指的是作曲家沒有事先準備而一時興起創(chuàng)作出來的樂曲,即是作曲家本人的真情流露。在形式上,即興曲大多數(shù)采用變奏曲、三段式、復三部曲式等規(guī)范化的結構形式來創(chuàng)作。舒伯特有八首即興曲,有些是真摯純樸的,有些是昂奮熱情的,有些是輕巧愉快的,有些是抒情寧靜的……各有各的特色,但唯一不變的是音樂揮灑自如,不受任何約束。
降E大調(diào)即興曲創(chuàng)作于1827年。這首作品的曲式結構為帶尾聲的復三部曲式,降E大調(diào),3/4拍,分為四個部分:呈示部、展開部、再現(xiàn)部和尾聲。呈示部(1~82小節(jié)),a:1~24小節(jié),結束在降E大調(diào)的I級和弦。b:25~51小節(jié),結束在降G大調(diào)。a`:52~82小節(jié),由降G大調(diào)開始,結束回到降E大調(diào)。展開部(83~168小節(jié)),c:83~126小節(jié),結束在b小調(diào)。C`:126~168小節(jié),由b小調(diào)開始,最后結束在降E大調(diào)。再現(xiàn)部(169~250小節(jié)),a:169~192小節(jié),結束在降E大調(diào)。b:192~219小節(jié),結束在降G大調(diào)。A`:220~250小節(jié),由降E轉(zhuǎn)到降G大調(diào)。尾聲(251~283小節(jié)),b小調(diào)轉(zhuǎn)到降E大調(diào),回到原來的降E大調(diào)。
呈示部。呈示部右手基本上全是連續(xù)的三連音跑動,左手則是持續(xù)低音的彈奏。該部分的右手在演奏時要非常均勻、清晰地彈奏每一個音符,要有很強的顆粒性;指尖的力量需要遵循旋律線條的走向,才能突出旋律的歌唱性;樂句與樂句之間的呼吸應運用手腕的“落”與“滾”的方法,不能太生硬地斷開,需保持音樂的流暢性。左手需要時刻控制力度來達到突出右手旋律聲部的效果。
展開部。展開部的力度是整首作品最多變的部分,從ff到p再到ffz不斷地交替變化,使這個部分的音樂情緒有著非常強烈的對比,因此要注意力度的把握。展開部右手每一小節(jié)的起音都是旋律音,因此在彈奏時,要通過手臂的力量來傳遞,把每一個起音都落下去,尾音要快速地收起來,不可拖泥帶水。而左手的重音基本在第二拍,所以在演奏時左右手要相互呼應,做到聲部力度之間的均衡。
舒伯特降E大調(diào)即興曲在演奏技巧方面也有其獨特構思,主要表現(xiàn)在踏板和觸鍵兩個方面。
首先在踏板的運用上,這首作品中踏板的使用是一個技術難點,并且由于譜面沒有很詳細的表明踏板記號,所以需要自己根據(jù)旋律線條來合理安排踏板的使用。踏板是鋼琴演奏的靈魂,合理地使用踏板可以讓演奏出來的音色效果更好地表現(xiàn)。呈示部和再現(xiàn)部我們可以使用音后踏板(又叫跟隨踏板),每一小節(jié)換一次踏板,既讓樂句與樂句之間更加連貫,又避免了前一個音符與后一個音符混淆。展開部和尾聲我們可以使用節(jié)奏踏板(又叫重音踏板),根據(jù)每小節(jié)旋律節(jié)奏的強弱變化來變換踏板。
其次在觸鍵方面,這首作品中觸鍵方法是另一個技術難點,并且三連音和和弦的觸鍵方法的不同也在演奏上增加了難度。觸鍵的方法直接影響著鋼琴演奏音色的好壞。整首作品的節(jié)奏大多數(shù)以三連音為主,三連音的彈奏需要極具顆粒性和歌唱性,彈奏出來的音符要“實而不虛,快而不溜”。因此三連音彈奏的觸鍵部位要介于指尖與指腹之間的位置,采用低指手指發(fā)力的方法來彈奏,這樣,其演奏出來的音響效果比較清晰明亮,同時也使樂曲更加流暢。
《即興曲OP.90,NO.2》是舒伯特八首即興曲中最富有詩意的一首,無論是音樂的層次感還是旋律線條的歌唱性都是富于多變的。舒伯特的一生既短暫又歷經(jīng)磨難,但這并沒有讓他放棄對音樂的熱愛,而是集正能量于一身,創(chuàng)作出了很多抒情的音樂作品。他用音符來描述他內(nèi)心的真實感受,并形成一種特有的創(chuàng)作風格。而由于其出名的即興曲是這種鋼琴小品體裁,為之后的鋼琴音樂創(chuàng)作開辟了一條新的道路,因此舒伯特被世人稱為“浪漫主義音樂的奠基者”。
參考文獻:
[1] 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上海音樂出版社,2007.
[3] 彭志敏.音樂分析基礎教程[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7.
作者簡介:林逸潔(1994—),女,福建人,碩士,研究方向:鋼琴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