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繼紅
鑒于生字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以及小學生思維直觀形象、思維較淺顯、注意力難集中的學習特點分析,提出不妨發(fā)揮圖片與實物的教學優(yōu)勢,通過圖片輔助象形字、實物展示和思維導圖等策略,用圖片和實物來輔助生字教學,切實提高了生字教學的效果與質量。
生字是語文學科學習的基礎,生字對于小學生來說是學習的重點也是難點,這主要是由于小學生頭腦發(fā)育程度有限,整個思維傾向于形象思維。因此,生字教學應該積極地嘗試圖片與實物,用來輔助學生形象性地掌握生字,減輕學生的生字學習負擔,提高學生的生字學習效率,從而確保語文生字的高效教學。
一、小學生的學習特點剖析
(一)思維較直觀
小學生由于年齡較小,思維正處于孩童發(fā)育時期,整體思維屬于直觀形象思維,也就是小學生更加傾向于對自身所經歷的、認識的實體事物充滿興趣,獲得較深印象。比如,當數(shù)學課上問小學生“2+3=?”時,學生往往不知所措,但是如果換一種問法“你先得到了2塊糖,又得到了3塊糖,一共得到幾塊糖”時,小學生則能立即快速給出答案,由此可見,小學生往往對與抽象事物相關的具體事物更有興趣,能夠更好地認知與理解,這就為小學生學習階段的教學提供了參考依據(jù)。對于小學語文生字教學最關鍵的是要采用形象又具體的教具與實物來輔助教學,一方面迎合學生的興趣,另一方面也適應學生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
(二)思維較淺顯
小學生形象直觀思維的特點也決定了其思維必然相對淺顯,難以深入地認知事物。眾多的研究表明,小學生自主思維能力較差,在復雜事物面前通常聚焦于表面,難以深入挖掘和理解,例如對于相同的一個簡單的“月”字,讓學生自主組詞,多數(shù)學生組成月亮、月餅,卻很少有學生組詞為月色、月光、圓月等。從學生的自主組詞看出學生的思維相對淺薄,只能對自己所看到、吃到的真實實物有更深的感覺,對于相對抽象的事物則難以掌握和認知。學生學習困難在很大程度上也是與他們相對淺薄的思維模式有關。
(三)精力難集中
根據(jù)科學的研究表明,小學生的注意力集中時間不超過30分鐘,一些多動、愛動的小學生注意力只有10分鐘,當超出這些時間段時,小學生則會思想溜號。由于小學生年齡稍小,缺少自我控制和調節(jié)的能力,因為其注意力難以集中,則導致其高效思維的時間也更短。對于任何一門學科的學習和教學都必須以聚焦學生的注意力為前提,教師所面臨的最關鍵任務就是識別學生的興趣,讓學生在興趣的指導下來自覺集中注意力,進而配合教師來完成學習任務,教師應該找到令學生感興趣的事物和實物,并科學地設計,將形象實物與抽象概念結合起來,才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和積極性。
二、圖片與實物輔助小學生字教學的意義
正是因為小學生形象、直觀的思維特點,才決定實際的小學生字教學中也要采用形象直觀的方法,這樣才能更好地適應小學生的思維發(fā)育特點,從而帶動學生主動學習,實踐證明圖片與實物輔助小學生字教學具有以下優(yōu)勢:
(一)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小學生直觀形象的思維特點決定了其在實際學習中也應該盡量采用形象直觀的教學方法,讓抽象的生字化作學生感興趣的形象的事物,學生才能真正找到興趣點,主動學習和認知抽象的知識。通過將逼真的實物、形象的圖片應用到生字教學課堂中,小學生的目光會立刻被這些實物所吸引,此時,學生的注意力得到了聚焦,在此基礎上教師則可以開啟知識教學,這樣就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能夠自覺地配合教師來完成學習任務。
(二)有利于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
學生學習效率低下、學習效果不佳的一大原因就是對抽象、生澀的知識難以理解,特別是生字的記憶顯得力不從心,這樣學生的學習效率必將受到影響,在繁重的學習負擔下,學生感到不堪重負,產生了較大的學習壓力,一些學生甚至產生厭學情緒。利用圖片和實物來輔助生字教學,則能夠化抽象的原理和知識為簡單、形象的實物,學生感到了學習的輕松,也就自覺地卸下了擔憂與負擔,帶著興趣和樂趣津津有味地學習,在不經意間就掌握好知識,提高了學習效率。
(三)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采用實物和圖片來輔助學生學習,一些鮮亮的圖片往往能為學生帶來耳目一新的感受,學生對課堂備感親切,內心深處產生亢奮的情緒,能夠更好地投入到對知識的理解與記憶中。眾多的課堂實踐表明:實物和圖片輔助下的教學課堂更加煥發(fā)生機,充滿無限活力,是對學生主動學習能力的培養(yǎng)。
三、圖片與實物輔助下的小學生字教學策略
(一)圖片輔助,象形字引入
中文漢字是一種典型的象形文字,一些簡單的文字都具有象形的特點,而且他們是構成漢字的基礎,教師可以本著由淺入深的原則,先通過展示圖片或客觀實物來引導學生,讓學生在直觀形象的帶動下來識別、認知圖片,進而輕松地記憶與圖片或實物相關的漢字。
例如:在學習漢字“?!弊謺r,教師可以面向學生展示出一幅“牛頭”的圖片,學生看到圖片就能立刻大聲喊道:牛(niú),隨著學生的回答教師則可以將漢字“?!?,協(xié)同其拼音“niú”寫在黑板上,這樣學生就對“牛”字有了感性的認知與理性的記憶。
又如:在學習“田、土、山、火、水”等生字時,教師則可以為學生提供關于“田地”“火把”“水流”等圖片,讓學生一邊觀看圖片,一邊理解和認知圖片對應的漢字,這樣學生就能清楚地認識到這些簡單、基礎的形象名詞都是對真實客觀實物的形象化繪制,這樣就提高了學生的生字識別與記憶效率。
(二)實物展示,類推教學
眾所周知,漢字是典型的方塊字,多數(shù)漢字有自己的結構,例如上下結構、左右結構等,而且多數(shù)漢字都有自己的偏旁部首,一個偏旁后變換不同的字則可以搭配出多個漢字。基于漢字的這一特點,決定了漢字教學可以借助實物來逐步類推,也就是借助一個形象的偏旁來逐步拓展、拓寬漢字。
例如:在學習“木”這一漢字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個堆成山的“圓木”圖片,學生看到后就立刻喊道“木頭”,教師此時則可以借助“木”來拓展,接著教師則可以向學生展示“樹”“楊”“柳”“梅”“桃”等的圖片,學生通過觀察圖片就能清楚地喊出每一幅圖片對應的漢字。這就是以“木”作為部首來組建的全新生詞,而且這些生字的意思都同“木”相關,都是同樹木有關的生字,這樣就無形中拓展了學生的生字量,而且圖片也能給學生提供更加形象、直觀的感受,從而獲得直觀的體驗、高效地掌握生字、提高生字教學效率。
又如:在學習“車”這一詞時,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展示各類車的圖片,比如卡車、小汽車、自行車、客車、火車等,通過圖片視覺上的感應來帶動學生,讓學生逐步拓展生詞,掌握并記憶更多的生詞。
(三)思維導圖,拓展教學
思維導圖是一種形象的圖片教學法,思維導圖法也已經在小學生字教學中得到應用,思維導圖法主要是借助于各個生字之間的關系,利用形象的圖片、符號與圖形等來將各個生字之間的關系展示出來,以此來達到舉一反三、高效拓展的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巧妙地將思維導圖應用于生字教學中。
例如:在學校草字頭“艸”為偏旁的字時,教師完全可以圍繞這一字頭來畫出一個思維導圖,具體如圖1所示。
通過畫出此思維導圖來引導學生掌握關于草字頭這一字頭的一類字,而且能夠將這類字歸為一類,對學生實行分類記憶和掌握,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也突破了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弊端,提高了教學效率,從而確保高水平的教學。
圖片和實物輔助下的小學生字教學培養(yǎng)并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語文課堂帶來了全新的氣氛,活躍了教學課堂,從而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變抽象的小學生字教學為形象、簡單的游戲,從而確保了小學生字教學效率,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
【作者單位:富川縣城北鎮(zhèn)谷塘完全小學? 廣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