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效權
摘要:浙江新高考改革已經走過三年時光,在此背景下物理課堂中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中發(fā)生哪些相應的轉變呢?走班的學生來自不同的行政班,相互之間不熟悉,不容易產生共鳴,這些不利因素在設計課堂探究性問題時都要考慮進來.物理問題探究性學習的本質特征是問題性、實踐性、參與性和開放性.走班教學中學生經歷探究過程,獲得深層次的情感體驗、建構知識、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是探究學習的三個目標.
關鍵詞:問題設計;資源挖掘;關注傳承
“高中物理課程應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讓學生積極參與、樂于探究、勇于實驗、勤于思考.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幫助學生學習物理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其科學探究能力,使其逐步形成科學態(tài)度與科學精神”.教師應該首先抓住科學探究能力目標的本質,才能合理地設計探究過程的方案,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思考問題,讓學生盡可能提出新觀點、新方法,激發(fā)出學生思維的火花.豐富學生的學習經驗,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這是深化高中課程改革的核心任務.將學習經驗轉變?yōu)閷W習能力,是一個逐漸培養(yǎng)能力的過程.體現(xiàn)現(xiàn)代教育思想的新課標要求我們的教學要進行改革,走班教學的背景下將對課堂探究性問題的設計引起新思考.
1 走班教學中,探究性問題設計需更具趣味性、生動性
興趣是人們認識事物、探求事物發(fā)展規(guī)律的動力.著名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一切有成效的工作必須以某種興趣為先決條件.”可見,興趣對于學習所起的作用是非常重要的.如果我們在課堂教學實踐中,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對所學問題的濃厚興趣.就能夠調動起其學習的積極性,能夠啟迪其智力潛能,從而使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強大的學習動力,保持學習的最佳狀態(tài).
用源自生活實際的小實驗和錄像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能更好的激發(fā)學生探究的興趣,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參與,
在《速度平均速度》教學中筆者設計了一個有趣的實驗:哪一輛車跑得更快?
問題:在兩輛玩具車比賽中,你能解釋哪輛車跑的更快嗎?
步驟:
(1)取兩輛玩具車,其中一輛為回力車,另一輛為帶發(fā)條的小車.把兩輛車放在實驗室的桌面上,或者水平地面上.
(2)確定比賽的起跑線.
(3)在同一起跑線上同時釋放兩輛小車.(發(fā)條車要上足發(fā)條,回力車要用力向回拉)
(4)仔細觀察兩車的運動,看哪一輛車跑的更快.
(5)重復(1)一(3)步驟,收集實驗數(shù)據(jù),以支持你得出的關于哪輛車跑的更快的結論.
實驗目的:拉近生活中物理問題與課堂問題的距離,并能使學生體會到我們所研究的問題就來自于身邊.讓學生用自己的話來陳述所觀察的現(xiàn)象,并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思考,發(fā)現(xiàn)問題、提出問題.
2 走班教學中,充分挖掘教材可能的探究資源,拓展學生能力
“根據(jù)霍姆和墨菲的觀點,越來越多的研究表明,當學生們努力實現(xiàn)他們自己設定的目標,他們會更有動力,能取得比實現(xiàn)教師設定目標更高的成就”.充分挖掘教材潛力,利用可能的教學資源營造探究情境.在探究活動中,學生通過不同的實踐分工與合作充分實現(xiàn)了過程的體驗和情感的體驗.探索過程應環(huán)環(huán)相扣,使學生更能體會合作的快樂和成功的快樂.成功的歸屬感是學習內在的動力,在探索的爭論中能提升對概念的理解和認識.在探究過程中,將學習的主動權交還給學生,給予他們施展才華的機會和舞臺,能使學生掌握知識的同時,思維得到相應啟發(fā)和訓練.語言表達能力、自學能力、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團結協(xié)作的意識和能力都得到了訓練和提高,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在《自感》一節(jié)筆者開展了如下探索.
2.1 利用課本上的習題作為情景引導學生探究
請閱讀課后問題與練習第2題(如圖1所示).
問題:為什么會有電擊的感覺?
分析劉偉有電擊的感覺的原因(提示從自感角度去思考)
2.2 設計小實驗“千人震”(如圖2所示)
讓學生親自體會自感現(xiàn)象的威力,你愿意嘗試做一個與課本相似的實驗,去體會學習自感、學習物理的快樂嗎?我們一起來行動吧!實驗如圖2所示,當電鍵斷開的瞬間,實驗的同學會有電擊感.
2.3 設計合作學習卡(如圖3所示)
把整節(jié)課所討論的問題銜接起來,對學生的課堂探究活動做以有益的引導.學生小組的合作探究和師生互動探究學習相互呼應.學生在交流中迸發(fā)出思維的火花,這種實時的交流方式使每個人都處在一種交流的過程中,使學生的思維始終處于活躍的狀態(tài).
在教學中,教師首先為學生提出需要探究的問題,設置出探究的情境,建立起探究的氛圍,讓學生通過生生合作、師生交流等方式的互動活動解難釋疑.在教師指導下,明確需要解決的問題,確定探究的目標,采用適當?shù)奶骄糠椒?,通過不斷的嘗試、探究尋求問題的答案,在廣泛交流的基礎上總結探究的結果,如果探究目標明確、任務有趣可行,就能營造一個競爭的環(huán)境,能夠調動學生的參與熱情.
3 走班教學中,探究過程需關注物理教學的傳承
學生是課堂探究活動的主體,努力體現(xiàn)“學生探究”的過程性.實驗探究重點強調的是“探究”,而不是驗證.要大膽放手,讓學生獨立思考、積極動手、動腦、動口,相互交流合作,全身心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去.這樣學生才能真正理解、掌握知識技能,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獨立性,嚴謹?shù)目茖W態(tài)度,及勇于探索和堅持真理的精神才能得到培養(yǎng),如在“嘉禾·活力課堂”示范課執(zhí)教《動能定理的應用》一課,本節(jié)課要求學生掌握物理模型的構建與研究方法的整合.為了使問題解決過程自然流暢,并能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探究能力,筆者進行了如下處理(探究學習交流卡如圖4所示):
(1)播放選修課學生探究的視頻資料,激發(fā)學習興趣,了解探究問題.
(2)推導動能定理的內容,注意書寫規(guī)范性.
(3)設計探究性實驗:測量斜面軌道與小木塊間的動摩擦因數(shù),由于在課堂中進行探究實驗,時間要求比較緊,所以教師要先對探究問題的過程目標進行分析,使探究任務明確,探究操作過程簡單可行.將班級同學分為4-6人一個研究小組,各組同步進行實驗.這樣分組的目的是給學生創(chuàng)設合作探究的情境,讓他們在探究活動中有競爭、有合作,雖分工不同但總目標一致,在彼此不斷的思維碰撞中閃現(xiàn)智慧的火花.學生探究過程中,教師應鼓勵學生大膽猜想,引導學生多方位多角度地大膽質疑,從而實現(xiàn)課堂教學中培養(yǎng)提高學生探究興趣和能力的作用.
教師應當重視學生的探索過程.根據(jù)教學實際,讓學生盡可能地去親身體驗、親自經歷源于生活的“真實”情境.而我們所創(chuàng)設的情景應當是“原汁原味”不加任何示意的,這樣更容易使學生走近物理,走進生活,研究生活中的物理問題,熱愛物理,為終身學習物理奠定基礎.
綜上所述,學生學會學習、學會探究是新形勢的必然要求.在物理課堂教學中,教師應發(fā)揮民主作風,轉變角色,使自己成為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合作者;要善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鼓勵學生大膽地參與實踐、探究;要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積極挖掘使用各種可用資源,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學習素材;引導學生用自己的智慧去觀察、去探索、去學習;為學生營造一種寬松、積極的探究學習環(huán)境,把學習和探究物理知識的過程看成是學生進行自我塑造的過程.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
[2]卡拉·摩爾,莉比.H.加斯特,羅伯特.J.馬扎諾.編制與使用學習目標和表現(xiàn)量規(guī)[M].鄭州:大象出版社,2018.
[3]喬治.C.洛比爾.美國中學科學活動設計與示范[M].北京:華夏出版社,2003.
[4]董小泳.走班模式下的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之探究[J].中學物理,2016,34(15):3 -4.
[5]趙燈友.高中物理探究式教學存在的問題與改進思路[J].中學物理,2016,34(15):14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