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彩霞
摘 要: 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精設計,巧提問”充分體現(xiàn)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應學會準確定位文章的重難點,并深入鉆研教本,根據實際情況提出高效的問題。
關鍵詞: 語文教學 課堂教學 問題設計
教育學理論告訴我們“教學過程實質上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所以,“問題教學”就成為一種重要的教學手段。就一堂課或是一篇課文而言,課堂教學質量的高低在相當程度上取決于教師能否根據學生實際,恰當準確地提出啟發(fā)學生智慧、開發(fā)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問題。因此,語文課堂教學的關鍵在于課堂教學問題的設計。
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應該是高明的設計師。一堂課如何組織,怎樣實施具體的教學過程,教學效果更佳,這就要求教師在備課過程中預先進行思考和總體設計,并且遵循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則。
一、從問題設計的總體方面來說,教師設計提問首先要目的明確。
每一個教學過程在知識、情感及技能等方面要達到怎樣的目的,教師心中要一清二楚,并根據這些不同領域內的教學目的富有針對性地提出問題,如果目的不明確,就會導致提問的片面性,或是脫離教學中心,學生抓不住重點,影響教學效果。
其次,教師要精通教材,準確地把握教材和每一堂課的重點、難點。教師設計提問,內容要緊緊圍繞教學重點和難點,做到“牽一發(fā)而動全身”,凸顯教材和課堂教學的中心。
再次,教師設計提問除仔細鉆研教材之外,還須跳出文章本身,結合具體篇目從更高的角度審視文章內容。這如同游覽風景,只在山間密林中穿行,只看到一個個局部,若要準確反映教學重點和難點,就必須把“點(指具體的篇目本身)和面”(包括作者本人的經歷及具體的創(chuàng)造背景等)結合起來思考,這樣問題設計才能重點突出,才能引導學生深刻理解文章內容。
二、從問題設計的局部來講,設計提問還應遵循精、巧、新的原則。
所謂“精”就是指一堂課或一篇文章設計問題不能太多,重點設計兩三個問題,師生共同討論。而且這兩三個問題要有一定的延展性,可以因一個主要問題,其他次要問題便可迎刃而解,因而要求設計要精,做到真正有所收獲。這樣就避免因無目的的滿堂問而造成教學過程的單調、乏味,課堂氣氛沉悶等種種不良后果。師生共同集中精力解決主要問題,真正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扒伞本褪侵附處熢O計問題時,要根據不同的篇目,善于從文章的精彩處、學生的興奮點入手。教材都是經過精選編入的作品,不論是思想性還是藝術性,都可稱得上是典范之作。每一篇作品都有精彩之處。教師在設計提問時要充分挖掘這些地方,從學生最感興趣的地方入手設計問題。引導學生進入學習情境,營造濃郁的學習氛圍,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靈活多變的課堂教學克服傳統(tǒng)教學中不論哪一種體裁的文章都按同一模式教學的弊端?!靶隆笔侵竼栴}設計要新穎。社會發(fā)展了,人們的思維方式也會相應地發(fā)生變化。我們要以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以前的事物。同樣一個問題從不同角度設計提問就會得出不同的答案,效果也會大不一樣。教師要善于從新角度提出問題。
三、要注意提問的深度。
在教學中??梢园l(fā)現(xiàn)這幾種現(xiàn)象:老師提問了,沒有一個人舉手,說明問題太難;老師提問了,全班都舉手,說明問題太簡單,根本不用提問;老師提問了,只有少部分學生舉手,說明所提問題也許正是該提的問題。有的老師提問時心中有數(shù),所提問題恰到好處。提問時老師和學生一問一答,教學氣氛看起來很活躍,但課后如問學生有哪些收獲,學生有時就顯得很茫然。如果答案就在教科書上,學生就能回答完整;如果書中沒有現(xiàn)存的答案,有的就答非所問。那么怎樣才能把握好課堂上提問的度呢?教師要在把握教學目標、學生素質的基礎上,科學巧妙地設計,讓提問起到檢查學習效果、鞏固已有知識、激發(fā)創(chuàng)新思維促進知識遷移等作用,有時還要在課堂提問時注意全體學生的情況,根據課堂教學實際和問題的難易程度,給每位學生以發(fā)言的機會,讓他們都能充分展示自我,培養(yǎng)積極向上的精神。
總的來說,有課堂教學就有問題教學,也就有問題設計。問題設計是否精巧體現(xiàn)著一個教師是否具有創(chuàng)造力。在語文教學過程中“精設計,巧提問”充分體現(xiàn)著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地位。很難設想,一個對教材內容不熟悉、教學目的不明確、對學生不了解的教師能提出在“量力性”、“思辨性”及“創(chuàng)造性”等方面都很有價值的問題。問題設計是一項重要而復雜的、創(chuàng)造性的腦力勞動,它可以體現(xiàn)一個老師對教材的理解程度及對整個教學過程的駕馭能力,我們可以通過問題設計評價教師的備課情況和創(chuàng)新能力。此外,教學過程中的問題一經提出,那么問題的分析解決主要依靠學生自己,教師只作啟發(fā)和引導并適時點撥。學生只有通過閱讀、分析和思考,才能獲得真正的知識,逐漸提高各方面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