賴宣穎,王春梅,沈國土
(華東師范大學 物理與材料科學學院,上海 200241)
X射線具有獨特的物理性質(zhì),自19世紀末倫琴發(fā)現(xiàn)X射線至今,已被廣泛應(yīng)用于科研與生活中[1-2]. 其中,X射線衍射是目前最常用、最重要的結(jié)構(gòu)檢測技術(shù). 利用樣品不同晶面的X射線衍射,可進行物相分析[3-4]、測定結(jié)晶度[5-6]、精密測定點陣參量[7]等. 但在現(xiàn)有的近代物理實驗中,一般只觀察單晶切割面的X射線衍射,一般采用粉末多晶觀察不同晶面的X射線衍射[8-9].
NaCl單晶可看作簡單立方晶體,在理論上,NaCl單晶存在不同的晶面,可產(chǎn)生X射線的布拉格衍射[10]. 而由于所用德國萊寶教具公司生產(chǎn)的X射線衍射儀的特點[11]以及要滿足布拉格衍射方程,故僅有限的幾個晶面的、有限個級數(shù)的衍射可能被觀測到. 該實驗儀默認的COUPLED模式無法滿足非切割面晶面[非(100)晶面]對應(yīng)的靶臺與探測器的角度關(guān)系. 故本文提出了同時按下TARGET,COUPLED和β-LIMIT鍵,重新設(shè)置X射線衍射儀的靶臺與探測器的測角零點,用COUPLED模式進行掃描的方法. 基于上述方法,可觀測到其他晶面的X射線衍射. 實驗結(jié)果表明,在Δt=1 s時,只有(130)與(140)晶面的1級衍射較為明顯,且通過增大掃描時間,可提高衍射曲線的信噪比.
德國萊寶教具公司生產(chǎn)的X射線實驗儀[11]如圖1所示,實驗器材包括X射線實驗儀1臺、NaCl單晶薄片1塊、X-ray Apparatus軟件1套以及計算機1臺.
圖1 德國萊寶X射線實驗儀
該X射線實驗儀默認的靶臺與探測器測角零點為水平方向,即與X射線夾角為0. 按下SENSOR鍵,轉(zhuǎn)動大旋鈕(圖1中B2),可手動單獨地改變探測器的角度至任意位置,且探測器實時同步轉(zhuǎn)動. 同樣,按下TARGET鍵,可通過轉(zhuǎn)
動大旋鈕單獨地改變靶臺的角度至任意位置. 按下ZERO鍵,靶臺與探測器均轉(zhuǎn)回到測角零點. 同時按下TARGET,COUPLED和β-LIMIT鍵,可將靶臺與探測器的任意角度設(shè)置為它們的測角零點[12]. 當按下COUPLED鍵時,探測器角度保持為靶臺角度的2倍.
X-ray Apparatus軟件中有Crystal Calibration校準功能,通過校準操作,可以在靶臺角度為7.2°時,使NaCl單晶衍射曲線的強度計數(shù)最大,從而可將靶臺與探測器的測角零點恢復為默認的水平方向.
靶臺的細節(jié)如圖2所示,僅在其左邊有擋板,故實驗時要特別注意控制靶臺的角度,避免晶體滑落.
圖2 靶臺細節(jié)
1.2.1 不同晶面的晶面參量
NaCl單晶結(jié)構(gòu)如圖3[13]所示. 圖4為NaCl單晶薄片模型,(100)晶面為其切割面,其中以NaCl單晶薄片的長為x軸方向,高為y軸方向,寬為z軸方向. NaCl單晶中存在無數(shù)組晶面(yxz),而由于所用X衍射實驗儀的探測器僅能在x-y平面內(nèi)轉(zhuǎn)動,且所用NaCl單晶為薄片狀晶體,故可能觀察到的不同晶面衍射僅存在于(1x0).
圖3 NaCl單晶結(jié)構(gòu)
圖4 NaCl單晶薄片模型
將NaCl單晶看作簡單立方晶體,即忽略鈉離子與氯離子的差異,圖5給出了NaCl單晶薄片的縱切面模型,圖中的紅色實心圓代表鈉離子與氯離子,黑線為(100)晶面,紅線為(110)晶面,綠線為(120)晶面,藍線為(130)晶面,以(130)晶面為例,α為其與(100)晶面[即靶臺平面(x-z平面)]的夾角.
圖5 (100),(110),(120),(130)晶面模型
由圖5可知,(1x0)晶面與(100)晶面夾角為
(1)
則(1x0)晶面間距為
(2)
其中d為(100)晶面間距.
1.2.2 不同晶面的布拉格衍射
由2d′sinθ′=nλ,2dsinθ=λ得(1x0)晶面衍射角[X射線與(1x0)晶面(x≠0)的夾角]為
(3)
其中:d為(100)晶面的晶面間距;θ為波長為λ的X射線的衍射角,對于鉬Kα線,θ為7.2°,對于鉬Kβ線,θ為6.4°;d′為其他晶面(1x0)的晶面間距(x≠0);n為衍射級數(shù);θ′為波長為λ、晶面間距為d′、衍射級數(shù)為n時的衍射角.
定義α為(1x0)晶面與(100)晶面的夾角;θ為(100)晶面的衍射角;θ′為(1x0)(x≠0)晶面的衍射角;β與γ分別為在默認的測角零點下靶臺與探測器角度顯示值(與水平線夾角),在COUPLED模式下γ=2β;γ′與β′分別為重設(shè)測角零點后靶臺與探測器角度顯示值(不一定是與水平線夾角),在COUPLED模式下γ′=2β′.
取順時針方向為角度的正值,當(1x0)晶面與X射線入射方向夾角為負時,如圖6所示,X射線衍射光線位于圖6中水平線下方,由于靶臺的阻擋,該衍射光無法被探測到.
圖6 (1x0)晶面與X射線入射方向夾角為負時的衍射
故要觀察到不同晶面的衍射,該晶面必須處于左下右上的方位,如圖7所示.
圖7 (1x0)晶面位于左下右上方位時的衍射
由于需要使用COUPLED模式掃得連續(xù)衍射曲線,而在默認的測角零點下,β為(100)晶面的衍射角. 故要測得其他晶面的衍射曲線,需重設(shè)測角零點,使β′為(1x0)晶面的衍射角,取正角為與X射線入射方向夾角順時針方向,則有:β′=θ′=β-α.
為避免晶體滑落,靶臺應(yīng)保持在左下右上的方位,此時靶臺的測角零點應(yīng)為α,探測器的測角零點應(yīng)為0. 則應(yīng)在靶臺與探測器位于圖8所示方位時,同時按下TARGET,COUPLED和β-LIMIT鍵,將此時靶臺與探測器的角度設(shè)置為它們的測角零點,此后在COUPLED模式下探測器的角度保持為(1x0)晶面衍射角的2倍,見圖9.
圖8 測角零點的設(shè)置
圖9 重設(shè)測角零點后COUPLED模式下的角度
表1為(100)晶面的Kα線與Kβ線的1級衍射角,表2為可能觀測到衍射現(xiàn)象的晶面的相關(guān)參量,表3為可能觀測到的Kα線衍射角理論值,表4為可能觀測到的Kβ線衍射角理論值.
實驗中由于避免因靶臺與水平線夾角大于90°導致晶體翻落,故不觀測(110)晶面的衍射曲線. 此外,在測其他晶面的衍射曲線之前,先用“Crystal Calibration”進行校準,將靶臺與探測器的測角零點恢復為默認的水平方向.
表1 (100)晶面的Kα線與Kβ線的1級衍射角
表2 滿足衍射觀測條件的晶面的相關(guān)參量
表3 可能觀測到的Kα線衍射角理論值
表4 可能觀測到的Kβ線衍射角理論值
實驗中在Δt=1 s時測得(1x0)晶面(x=2,3,4,5)的衍射曲線如圖10所示.
(a)(120)晶面
(b)(130)晶面
(c)(140)晶面
(d)(150)晶面圖10 Δt=1 s時各晶面的衍射曲線
可見,在Δt=1 s時,不能觀察到(120)和(150)晶面明顯衍射峰,可觀察到(130)晶面Kα線的1級衍射,可觀察到(140)晶面Kα線和Kβ線的1級衍射. 從圖10中可看出在Δt=1 s時衍射曲線的噪聲較大,故需增大Δt以提高信噪比.
在Δt=1 s觀測到(130)與(140)兩晶面衍射峰的基礎(chǔ)上,將Δt增大到5 s,對這2個晶面再次進行掃描,所得衍射曲線如圖11所示.
(a)(130)晶面
(b)(140)晶面 圖11 Δt=5 s時(130)和(140)晶面的衍射曲線
可見,在Δt=5 s時,衍射峰較為明顯,且能觀察到(130)晶面的Kβ線的1級衍射,說明增大Δt可提高信噪比. 也進一步證實了在Δt=1 s時觀察到的譜線峰的確為X射線衍射峰.
在Δt=5 s時測得(130)與(140)兩晶面Kα線和Kβ線的1級衍射角誤差不超過0.1°,與理論值較好地符合. 但是在Δt=1 s時無法明顯地觀察到(120)與(150)晶面的衍射峰,且(130)與(140)晶面也僅能觀察到1級衍射. 由表3與表4可知,(120)晶面不可能觀測到1級衍射,說明盡管(130)與(140)晶面序數(shù)x大,但由于1級衍射的衍射級數(shù)小,使得它們的1級衍射得以被觀測到. 也即對于這2個晶面而言,大的衍射級數(shù)對于衍射強度的削弱作用比大的晶面序數(shù)對于衍射強度的削弱作用更強.
從(100)晶面衍射曲線的Kα線1級和2級衍射強度之比可估算出其他晶面的1級和2級衍射峰強度之比. 考慮到短波成分的2級衍射對Kα線的1級衍射峰強度也有貢獻,故需先判斷(100)晶面衍射曲線的Kα線1級和2級衍射強度之比是否近似為相應(yīng)的衍射曲線峰強度之比.
由圖12中峰值強度數(shù)據(jù)可算出Kα線1級和2級衍射強度之比大約為3∶1. 按此比例計算,在Δt=5 s時,(130)與(140)晶面的Kα線的2級衍射強度為7~8 s-1,與噪聲的強度相當,故觀察不到(130)與(140)晶面2級衍射. 同理,(120)晶面的1級衍射強度的1/3可能已經(jīng)與噪聲強度接近,故無法明顯觀測到(120)晶面的2級衍射. 而(150)晶面由于只可能觀測到Kβ線衍射,而且其晶面序數(shù)過大,Kβ線的1級衍射強度可能已經(jīng)與噪聲強度相當,故也無法明顯地觀測到(150)晶面的衍射.
圖12 Δt=5 s時(100)晶面的衍射曲線
基于德國萊寶教具公司生產(chǎn)的X射線實驗儀的特性及不同晶面的X射線布拉格衍射原理,使用重設(shè)測角零點后的COUPLED模式觀測了不同晶面的X射線衍射. 實驗表明,雖然在Δt=5 s時僅能觀察到(130)與(140)晶面的1級衍射,但是測得衍射角與理論值高度吻合,且Δt=5 s與Δt=1 s測得的衍射曲線相對應(yīng),說明實驗中觀測到的現(xiàn)象具有可重復性,可證實實驗中觀測到的譜線峰的確為X射線的布拉格衍射峰. 該結(jié)果證明了單晶中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線衍射也能被觀測到,并不存在原理上的問題,只是受限于儀器裝置的特性. 理論上,通過進一步增大Δt等方法以增大信噪比,在實驗中可觀測到更多衍射峰. 本文提出的方法可較為方便地觀測非切割面晶面的X射線衍射曲線,為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X射線布拉格衍射與NaCl單晶結(jié)構(gòu)提供了簡單快捷的技術(shù)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