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玉燕 鞏新民 祝永華 趙瑋 石海春 張孝蘭 江兵 郭龍宗
摘? 要:本試驗將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分別接種普通營養(yǎng)瓊脂、麥康凱瓊脂、SS瓊脂、XLT4瓊脂四種鑒別培養(yǎng)基,觀察三種沙門氏菌在不同培養(yǎng)基的形態(tài),以快速鑒別區(qū)分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三種沙門氏菌
關鍵詞: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鑒別培養(yǎng)基
中圖分類號:S858.315.1? ? ?文獻標識碼:B? ? ?文章編號:1673-1085(2019)07-0042-03
雞沙門氏菌?。ˋvian Salmonellosis)是由沙門氏菌屬中的一種或幾種沙門氏菌引起的一類急性或慢性傳染病的總稱。雞沙門氏菌病已被世界動物衛(wèi)生組織列為B類傳染病[1]。本病在世界各地普遍存在,它不僅嚴重危害了養(yǎng)雞業(yè)的發(fā)展,而且通過帶有沙門氏菌的肉蛋類產品威脅人類的健康,是一種人畜共患的傳染病[2,3]。沙門氏菌菌型眾多,具有O、H、K和菌毛4種抗原,已知的血清型有2500多個[4],幾乎所有的血清型都可致病,是非常重要的人畜共患病原菌。目前我國常見的致病性沙門氏菌血清型包括腸炎、鼠傷寒、雞白痢和雞傷寒等[5],不但嚴重影響我國養(yǎng)禽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而且與食品安全問題密切相關。其中腸炎、鼠傷寒等血清型是我國常見的引起人食物中毒的沙門氏菌血清型;雞白痢、雞傷寒等血清型是我國常見的感染動物的沙門氏菌血清型。傳統(tǒng)的沙門氏菌血清學檢測仍是通過細菌與特異性抗體的凝集反應鑒別其O抗原和H抗原,根據White-Kauffmann-LeMinor抗原表確定沙門氏菌的血清型[6]。本研究根據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不同鑒別培養(yǎng)基上的形態(tài)差異,建立了快速鑒別各沙門氏菌的方法,為家禽養(yǎng)殖業(yè)提供了快速鑒別診斷不同沙門氏菌的技術手段。
1? 材料與方法
1.1? 材料
1.1.1? 沙門氏菌鑒別培養(yǎng)基? 普通營養(yǎng)瓊脂、麥康凱瓊脂、SS瓊脂、XLT4瓊脂四種鑒別培養(yǎng)基均購自青島高科技工業(yè)園海博生物技術有限公司。
1.1.2? 沙門氏菌菌株? 禽腸炎沙門氏菌由本實驗室保存,雞白痢沙門氏菌、鼠傷寒沙門氏菌為魯東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實驗室贈送。
1.2? 方法? 將凍存的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分別復蘇劃線接種普通營養(yǎng)瓊脂、麥康凱瓊脂、SS瓊脂、XLT4瓊脂四種鑒別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h~48h,觀察不同培養(yǎng)基上的各沙門氏菌的菌落形態(tài)。
2? 結果
2.1?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普通營養(yǎng)瓊脂的菌落形態(tài)?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普通營養(yǎng)瓊脂上均可生長。雞白痢菌落形態(tài)較小,針尖大小,1mm或者更小,光滑、無色半透明,邊緣整齊;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菌落形態(tài)較大,水滴樣菌落,多大于2mm,光滑、無色不透明,邊緣整齊,見圖1。
2.2?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麥康凱瓊脂的菌落形態(tài)?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麥康凱瓊脂上均可生長。雞白痢菌落形態(tài)細小,1mm或者更小,無色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菌落形態(tài)中等大小,2~4mm,無色半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見圖2。
2.3?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SS瓊脂的菌落形態(tài)?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SS瓊脂上均生長良好。雞白痢沙門氏菌不產生硫化氫,菌落形態(tài)細小,1mm或者更小,無色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鼠傷寒沙門氏菌產生硫化氫,菌落中心為黑點;禽腸炎沙門氏菌產生硫化氫,整個菌落幾乎全為黑色,菌落大小大于鼠傷寒沙門氏菌,見圖3。
2.4?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XLT4瓊脂的菌落形態(tài)?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在XLT4瓊脂上均生長良好。雞白痢沙門氏菌不產生硫化氫,菌落形態(tài)細小,1mm或者更小,無色透明、光滑濕潤,邊緣整齊;鼠傷寒沙門氏菌為無色透明菌落,部分培養(yǎng)基顏色變黃;禽腸炎沙門氏菌產生硫化氫,整個菌落幾乎全為黑色,見圖4。
3? 結論
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沙門氏菌分別接種普通營養(yǎng)瓊脂、麥康凱瓊脂、SS瓊脂、XLT4瓊脂四種鑒別培養(yǎng)基,根據三種沙門氏菌在不同培養(yǎng)基的形態(tài)差異,可以快速鑒別區(qū)分雞白痢、鼠傷寒、禽腸炎三種沙門氏菌,該鑒別方法可用于規(guī)模化養(yǎng)殖場沙門氏菌的快速診斷鑒別。
參考文獻:
[1]? 劉娟,吉文匯,閆芳.雞大腸桿菌和沙門氏菌混合感染的分寓鑒定及藥敏試驗研究[J].畜禽業(yè),2007,(3):14-16.
[2]? THRLFALL E, FLISHER I, BERGHOLD C,et al.Antimicrobial drug resistance in isolates of Salmonella enterica from cases of Salmonellosis in humans in Europe in 2000: results of international muti-centre surveillance[J].Euro surveillance:bulletin europeen sur les maladies transmissibles,2003, 8(2):41-45.
[3]? 孟琳.雞沙口氏菌引起食物中毒[J]. 現(xiàn)代預防醫(yī)學,2004,31(1):30.
[4]? Y.M.Saif. 禽病學(第十二版)[M].北京:中國農業(yè)出版社,2012:951-952.
[5]? 鄭世軍,徐志超,李曉齊,等.一種檢測雞白痢沙門氏菌抗體的ELISA試劑盒[P].中國專利CN103995126A,2014-08-20.
[6] Majchrzak M,Krzyzanowska A,Kubiak A B,et al. TRS-based PCR as a potential tool forinter-serovar discrimination of? Salmonella enteritidis,S.typhimurium,S.infantis,S.virchow,S.hadar,S.newport and S.anatum[J]. MolBiolRep,2014,41(11):7121-7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