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中習
鴨霍?。壶喕魜y(又稱搖頭瘟、鴨出血性敗血癥),是由多殺性巴氏桿菌引起的急性敗血性傳染病,30日齡內雛鴨發(fā)病多,死亡率高。
流行特點? 霍亂病禽和巴氏桿菌攜帶鴨為主要傳染源,易感鴨通過接觸被鴨或攜帶鴨及其排泄物、分泌物污染的飼料、飲水、用具、土壤等經消化道、呼吸道或創(chuàng)傷皮膚感染。
發(fā)病情況? 某飼養(yǎng)戶舍飼400只28日齡雛鴨,28日齡時拉綠色稀便,咳嗽,氣喘,呼吸困難。
臨床癥狀? 最急性病鴨無任何癥狀,突然倒地死亡。急性的精神沉郁,食欲減退或不食,羽毛松亂,體溫高達43~44℃;咳嗽,氣喘,張口呼吸,嗉囊腫脹,倒提時從口鼻流出酸臭液體;腹瀉,拉灰黃、灰白或黃綠色或帶血稀便;慢性關節(jié)腫脹和跛行。
剖檢病變? 最急性死亡病鴨結膜充血,發(fā)紺,漿膜有出血點,肝表面有黃白色壞死灶;急性的肝腫脹質脆呈土黃色,膽囊腫大,胃腸道粘膜和漿膜有出血點,十二指腸呈出血性腸炎,泄殖腔粘膜明顯出血,心包積渾濁液體,心外膜和心冠脂肪出血,呼吸道粘膜充血和出血。
實驗室檢驗? 采取病鴨肝組織,涂片、瑞士染色、鏡檢,發(fā)現兩極濃染的卵圓形短小桿菌;接種于血清瓊脂培養(yǎng)基,pH7.3,37℃培養(yǎng)24h形成灰白色、邊緣整齊、表面光滑閃光的露珠狀小菌落。
治療? 在飼料中加入0.02%的恩諾沙星粉和霍亂靈散(濃度為0.5%),飲水中添加適量的維生素A、C,連用3d。
支原體病? 鴨支原體?。ㄓ址Q鴨傳染性竇炎),是由鴨支原體(霉形體)引起的呼吸道傳染病,2~3周齡雛鴨易感,眶下竇發(fā)炎、腫大,充滿漿液、粘液性或干酪樣分泌物為特征。
流行特點? 冬季和秋季發(fā)病率高,本病病鴨和帶菌鴨為傳染源,易感鴨通過空氣經呼吸道感染,也可經被病鴨或帶菌鴨污染的種蛋垂直傳播。
發(fā)病情況? 某養(yǎng)殖戶舍飼800只蛋用雛鴨,25日齡個別鴨出現呼吸困難、頻頻搖頭現象,鼻額部腫脹,時而用腳踢抓鼻額部。
臨床癥狀? 病鴨噴嚏,呼吸困難,頻頻搖頭,鼻孔流出漿液性、粘液性分泌物,鼻孔周圍形成結痂,用腳踢抓鼻部,發(fā)病嚴重的一側或兩側眶下竇腫脹,形成鼓泡,觸摸有波動感,有的失明。
剖檢病變? 眶下竇充滿漿液性、粘液性分泌物,竇腔粘膜充血增厚或積有干酪樣物質;氣管喉頭粘膜充血水腫,并附有漿液性或粘液性分泌物;氣囊壁渾濁,腫脹,增厚,結膜囊和鼻腔內有粘性分泌物。
實驗室檢驗? 無菌采取患病鴨竇腔分泌物分別接種于PPLO瓊脂培養(yǎng)基和肉湯培養(yǎng)基,37℃培養(yǎng)24h,肉湯培養(yǎng)基上生長均勻、混濁、無沉淀顆粒。PPLO瓊脂培養(yǎng)基上形成圓形光滑“油煎蛋”菌落。
治療? 飲0.2%泰樂菌素液,2次/d,連用3d;飼料中均勻混入鼻炎凈散(500g/100kg),自由采食5d癥狀消失。
泰澤球蟲病? 鴨泰澤球蟲病是由泰澤屬的毀滅泰澤球蟲寄生在鴨小腸而引起的一種原蟲病。
流行特點? 病鴨、帶蟲鴨為傳染源,各日齡均易感,2~3周齡雛鴨最易感,易感鴨通過被泰澤球蟲卵囊污染的飼料、飲水、墊料或用具等經口感染,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分別為30%~90%和20%~70%。
發(fā)病情況? 某養(yǎng)鴨戶飼養(yǎng)800只雛番鴨,25日齡時出現異常并有死亡。
臨床癥狀? 潛伏期4d,第2~3d達死亡高峰,精神萎靡,食欲減退或不食,飲欲增加,縮頸呆立或臥地不起,拉水樣稀便,病重鴨糞便帶血。
剖檢病變? 小腸呈出血性腸炎病變,腸壁腫脹,內容物為紅色膠凍樣粘液,腸粘膜有針尖大小的出血斑點或覆蓋一層糠麩樣粘液,但沒有腸芯。
實驗室檢驗? 刮取病死鴨小腸中段粘膜適量放在載玻片上,滴入2滴生理鹽水,攪拌均勻,加蓋玻片,鏡檢,觀察到大量球蟲裂殖體和裂殖子。取病鴨糞便30g加100ml生理鹽水,攪勻,紗布過濾,3000rpm離心10min,取沉淀物,加適量冷卻飽和食鹽水,攪勻,過濾,靜止0.5h,用1.0cm直徑金屬圈蘸取液膜抖落于載玻片,加蓋鏡檢,觀察到球蟲卵。據此參考有關文獻即診斷為泰澤球蟲。
治療? 飲0.020%氨丙啉(2次/d),飼料中均勻混入1%止痢散(自由采食)和適量維生素K和維生素A,連續(xù)5d;停藥1周后再用5d,鴨群恢復正常,在此次發(fā)病中鴨病死亡率為10%。
(056900)河北省邯鄲市大名縣農業(yè)農村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