項亞軍
【摘要】目的: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進展型腦血栓的臨床價值體會。方法:以隨機的方式選取50例在本院進行進展型腦血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對比的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3月-2018年9月。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分得25例患者。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療。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結果: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情況差于實驗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結論:低分子肝素可運用在進展性腦血栓的治療中,其治療效果顯著,此方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腦血栓;低分子肝素;常規(guī)治療
【中圖分類號】R81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
1005-0019(2019)16-297-01
腦血栓是臨床常見疾病,根據(jù)筆者收集資料證實,近年來腦血栓發(fā)生率有所上漲[1]。腦血栓根據(jù)疾病類型的不同可分為不同的類型,以進展型腦血栓為常見類型[2-3]。在進展型腦血栓治療中,通常以對癥治療為主,雖然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不理想。我院為了改善治療效果,在本次調查中采用了低分子肝素治療方式,具體實施情況見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基本資料
以隨機的方式選取50例在本院進行進展型腦血栓治療的患者作為本次調查對比的對象,病例選取時間為2018年3月-2018年9月。根據(jù)隨機的方式將參與本次調查的患者分為對照組和實驗組,每組各分得25例患者。對照組中共有13例男性患者、12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59-72歲,平均年齡為(655±11)歲;實驗組中共有14例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者,患者年齡為55-69歲,平均年齡為(62±11)歲。對照組和實驗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均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式
對照組給予患者常規(guī)治療,即為阿司匹林口服治療,每d/100g;血栓通靜脈滴注治療,將劑量為6ml的血栓通溶入生理鹽水40ml中,以靜脈注射方式給予患者,7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實驗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給予患者低分子肝素治療,每12h/1次,將劑量為5000IU的低分子肝素以皮下注射的方式給予患者,7d為1個療程,連續(xù)治療2個療程。
13指標觀察和評價
131觀察對照組、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治療結果分為顯著、有效以及無效,其中顯著為患者患肢肢體肌力提升Ⅱ級,語言、神智清楚,病情顯著改善;有效為患者患肢肢體肌力提升Ⅰ級,語言、神智明顯恢復,病情明顯改善;無效為上述情況均為達到。治療有效率=(總例數(shù)-無效)/總例數(shù)×100%。
132觀察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我院以斯堪地那維亞評分法對患者實施測評,分數(shù)越低證明患者恢復越好。
14統(tǒng)計學方式
本次調查結果均輸入統(tǒng)計學軟件檢測,P<005時說明存在差異并具備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對照組、實驗組臨床治療效果對比
對照組參與本次調查患者共計25例,其中有15例患者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7例、有效為8例,無效為10例,治療有效率為60%;實驗組參與本次調查患者中有24例患者治療結果為有效,其中顯著為18例、有效為6例,無效為1例,治療有效率為96%,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存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
22對照組和實驗組治療前、治療后患者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對比
治療前對照組和實驗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程度無明顯差異(P>005);治療后對照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情況差于實驗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存有臨床統(tǒng)計學意義,具體情況見表1。
3討論
腦血栓是臨床常見疾病,是指皮質動脈粥樣硬化以及腦動脈主干粥樣硬化而致使血管閉塞和狹窄,從而導致局部血流量降低,從而導致腦部神經(jīng)細胞因此缺氧、缺血而出現(xiàn)壞死情況[4]。根據(jù)筆者查閱收集資料能夠證實,腦血栓發(fā)展和形成的重要因素為血液高凝。根據(jù)疾病分型的不同可將腦血栓分成多種類型,其中以進展性腦血栓為常見的疾病類型,進展性腦血栓是指患者在發(fā)生疾病48小時內(nèi)病情加劇,導致病情變化的原因以血栓發(fā)展為主[5]。進展性腦血栓會導致患者腦部血液循環(huán)再次發(fā)展,進而損傷腦神經(jīng)細胞、腦組織細胞,為此對患者實施有效的干預和治療,可改善預后。在進展性腦血栓臨床治療中,以藥物治療為主,常用藥物為阿司匹林,雖然此藥有一定的治療效果,但并不理想,我院為了改善此情況,在本文中采用了低分子肝素治療方式。低分子肝素是抗凝血因子Xa活性的t1/2,其分子量平均可分為6kD左右,是普通肝素八倍之多,其生物可利用度是普通肝素的三倍之多,對于纖維蛋白原活性可起到抑制的作用,從而達到降低纖維蛋白濃度以及改善血液粘稠度、降低紅細胞積壓程度。在用藥后可結合血管內(nèi)膜,釋放內(nèi)源性氨基多糖,從而實現(xiàn)抑制血栓進展和抗血栓的目的。為了調查次此方式實施效果,與以往常規(guī)進行對比發(fā)現(xiàn),對照組治療有效率低于實驗組,神經(jīng)功能缺損改善情況差于實驗組,經(jīng)對比結果證實兩組之間有明顯差異(P<005)。
綜上所述,低分子肝素可運用在進展性腦血栓的治療中,其治療效果顯著,此方式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張賓,潘潔敏.低分子肝素鈣在進展型腦血栓治療中的臨床價值觀察[J].中國醫(yī)藥科學,2017,7(10):22-23
[2]雷立恒.低分子肝素治療進展型腦血栓的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55(3):108-109
[3]鄧秀炳.探討低分子肝素治療進展性腦血栓的療效以及安全性[J].醫(yī)學信息,2016,29(6):31-32
[4]王燕.小劑量尿激酶與低分子肝素鈣聯(lián)合治療進展性腦血栓的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6,11(11):159-160
[5]袁月彬.依達拉奉聯(lián)合低分子肝素鈣治療進展型腦梗死的臨床價值分析[J].吉林醫(yī)學,2016,37(9):2262-2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