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小學英語教學中,使用形成性評價檢測學生,能夠更加全面地呈現(xiàn)學生學習效果和英語素養(yǎng),讓教學和學習得到更好地融合。基于此,本文先是簡單分析了家文化在教學中的作用,其次對形成性評價的內容進行了簡單的分析,最后重點研究了基于家文化的形成性評價的實踐。
關鍵詞:家文化;小學英語;學習形成性評價
新課改逐漸深入,對于英語學科的評價也進行了創(chuàng)新。新課標對于英語評價提出了新要求,需要在評價中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需要豐富評價方法,重視對學生綜合應用能力的評價,從評價中顯示出學生的成長,對學生起到激勵的作用。經(jīng)過評價,教師和學生能夠對自己掌握程度形成清晰的認知,有效地提升教學質量。
一、 家文化的作用
所謂家文化,就是指“家”的文化,家不僅是三口之家,也是國家,還可以是一個企業(yè)、一個學校、一個班級。對于一個班級而言,家文化能夠提高班級持續(xù)發(fā)展的動力,能夠發(fā)掘班級發(fā)展的活力,在班級中營造家庭氛圍。在班級中形成家文化,能夠產(chǎn)生強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讓學生具備對班級的責任意識,有利于班級管理的開展。家文化的應用并不是喊口號而已,還需要班級通過制定管理制度,形成統(tǒng)一的價值觀和理念。
二、 形成性評價
英語學習的形成性評價能夠幫助教師了解學生掌握情況,能夠在教學過程中主動學習教學問題。形成性評價經(jīng)常使用單元檢測的形式展開。在單元教學中對單元測試的編制十分關鍵,得到形成性評價,可以提供給教師更真實準確的情況,能夠讓教師獲得連續(xù)性反饋,幫助教師對教學計劃進行調整和改進。和傳統(tǒng)評價不同,形成性評價經(jīng)過對學生學習過程記錄和評價,根據(jù)學生學習過程、學習成績、情感體驗以及各個方面的發(fā)展做出評價。形成性評價包含六個部分,分別是自我評價、教師評價、同學評價、小組評價、過程評價及結果評價。
三、
基于家文化的小學英語學習形成性評價實踐
(一) 聽力教學
在聽力教學中,出于對學生參差不齊水平的考慮,對聽力評價的內容要注意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同時要建設家文化的氛圍。例如:教師播放一段語篇,讓學生聽完之后自行記錄詞匯。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讓學生在互幫互助的和諧氛圍之下,可以對自己記錄的詞匯進行匯總,看學生匯總之后能否形成語段。然后教師可以重復播放語篇,讓學生再次完善記錄。要求學生將自己的記錄閱讀出來,其他小組的學生要對發(fā)言同學提出質疑,讓聽力反饋盡量完善,讓學生可以多表達多討論。
在教學實踐中,學生經(jīng)常做完聽力練習就核對答案,然后就算完成聽力練習,教師過于追求教學速度。這樣的聽力練習沒有發(fā)揮出最佳效果,教師需要重視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需要對學生的問題進行耐心的講解。如有的同學表示個別語句沒聽懂,教師可以重復播放語篇,使用慢速播放的方式,讓學生聽清為止。如果忽略了這個過程,失去了培養(yǎng)學生生成內容的能力。教師需要重視學生自己分析得到答案的過程,這對于形成性評價具有重要作用。教師需要引導學生自己主動思考,在思考過程中形成學習經(jīng)驗,應用在英語學習中。在這個過程中,班級中無形的家文化能夠在教師和學生之間形成良好的互動氛圍,和諧氛圍推動學生之間的互相討論,讓教師以平等的姿態(tài)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教學。
(二) 口語教學
在口語教學中,形成性評價要求學生和教師可以從發(fā)展的眼光看待學生。在課堂上,教師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回答英語問題,回答問題可以獲得1分,每個小組的得分積累下來形成組員的評分。在一堂課上,一名同學回答出一個單詞,但是另一個同學卻回答出一整個句子。通過這樣的評價,可以讓學生了解差異空間,可以了解到良性發(fā)展空間。在課堂上,學生回答問題需要在短短幾秒之內動用自己的知識回答情景對話,這樣能夠完成的自我表達是口語評價的標準。在英語課堂上,普遍存在一個問題就是學生羞于表達,不愿意開口說英語。教師通過評價要求的方式引導學生大膽地表達,讓學生在課堂上得到口語訓練。
對于低年級小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可以完成粗略的模仿發(fā)音,可以完成段落式機械復讀。對于中年級學生而言,教師要求學生使用自己的思維意識完成自由對話,可以從一段一段重復過渡到充分表達自己。對于高年級學生,教師要求學生可以根據(jù)文章、事件、事物表達出自己的情緒感受。學生可以將學習經(jīng)歷和生活常識應用在口語表達中。在口語表達中能夠以片段式展開對話。
例如:教師在教學中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口語練習,教師可以給小組成員設定對話情景和對話角色。如給一個小組安排爺爺、奶奶、爸爸、媽媽以及孩子的角色,讓學生以討論春游活動為主題展開自由討論。在這個活動中,家庭角色和討論主題都是學生所熟悉的內容,學生可以自由發(fā)揮。在討論情景中,教師需要游走在小組中,了解每個同學的表達情況,形成性評價。家庭活動話題讓學生在熟悉的情景中展開英語學習,讓家文化充分發(fā)揮出凝聚的作用,縮短學生之間的距離感。
(三) 閱讀教學
對于小學生而言,閱讀教學主要有兩種形式,分別是精讀教學和粗讀教學。在粗讀教學中,教師通過閱讀背景和信息點歸類兩種方式對學生閱讀成果進行評價。在精讀教學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猜詞以及文章意義三種方式對學生閱讀成功展開評價。在形成性評價中,可以通過設置猜詞、補充思維導圖、信息點歸類等題目進行考核。學生回答題目的過程中,可以同時進行精讀和粗讀的訓練,能夠在訓練過程中提高英語知識的應用能力。如在猜詞類題目中,學生需要聯(lián)系上下文猜測單詞意思,從而可以讓學生英語思維能力以及邏輯思維能力得到訓練。根據(jù)學生的回答情況,教師可以直觀地了解到學生的閱讀情況,從而反映出學生的英語應用水平。
經(jīng)過形成性評價,學生可以根據(jù)自身的知識體系重新構建英語語言體系,讓英語作為應用語言的真實感得到提升,在學生的生活中也能夠得到使用。如果沒有形成性評價,學生沒有機會反思利用生成資源。由于小學生并不具備整理意識,學生考試之后不會整理知識。需要教師通過形成性評價,引導學生整理知識,把控英語知識結構。在反思中,學生可以輔助英語的學習,能夠有效地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教師講解閱讀訓練的時候,可以將閱讀劃分成多個部分,或者讓學生分角色扮演進行閱讀。在無形中家文化的作用下,教師經(jīng)過逐字逐句的講解,能夠直觀地將英語語篇結構呈現(xiàn)給學生,讓學生可以逐漸熟悉英語語篇結構,有效地提高學生的英語能力。
(四) 作業(yè)評價
在小學階段,作業(yè)是對學生運用英語能力的訓練,通過作業(yè),讓學生將英語知識輸出出來。學生完成作業(yè)的過程就是將字母形成單詞,應用語言技能和情感體驗應用英語知識。例如:對于低年級學生的作業(yè)評價,教師需要從學生視角做出評價。如教師可以在評價中加入簡筆畫,以向日葵為例,如果學生的評價結果良好,可以使用笑臉的向日葵,讓學生可以感到鼓勵。如果學生的評價結果不好,可以使用哭泣的向日葵,讓學生可以從中了解自己的表現(xiàn),改變自己的學習態(tài)度。
對于五六年級的學生而言,學習英語不再局限于單詞理解,教師需要以更加高的標準要求學生。通過學習形成性評價,讓學生可以了解自己學習的難點,通過評價方式提高學生應用單詞的能力,讓學生可以通過作業(yè)訓練提高英語思維能力。例如:教師可以布置寫作文的作業(yè),給學生展示動漫,讓學生看圖寫出一篇相關作文。學生利用自己的思維將動漫的內容表達出來。學生完成作文之后,教師可以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評分修改,同學之間使用鉛筆進行修改,對同學的作文進行評分。教師將作文收集上來,對學生作文進行修正。在課堂上將作文還給學生,學生根據(jù)同學的意見和教師的意見重新審視自己的作文,得到了自我評價。然后教師隨機選出幾名學生,使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學生的作文。經(jīng)過這樣的討論,學生可以對自己形成清晰的認知,又有針對性地培養(yǎng)了學生英語應用能力。
最后教師需要設置一定的時間解答學生存在的問題,可以在小組內將能力強的學生和能力弱的學生結成對子,讓學生可以形成良好的互助關系。在這樣互幫互助的環(huán)境中,班級中形成了良好的家文化氛圍。學生心里會產(chǎn)生幫扶責任,可以在日常學習中主動幫助其他同學。
四、 結語
綜上所述,基于家文化在教學中發(fā)揮出的巨大作用,本文先分析了形成性評價的具體內容,其次對基于家文化的形成性評價實踐展開了具體的研究。在英語聽力教學、口語教學、閱讀教學以及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構建良好的班級氛圍,通過小組合作的方式展開教學,在教學過程中進行英語評價。經(jīng)過形成性評價,教師需要在教學中及時處理評價中反饋出的問題。
參考文獻:
[1]張懷斌.基于《課程標準》的小學英語學業(yè)成就真實性評價研究[D].西安:陜西師范大學,2018.
[2]許素萍.以形成性評價促進小學英語弱勢群體的學習[J].教學與管理,2017(35):49-50.
[3]許靜如.多元智能理論在小學英語學生評價中的實踐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17.
作者簡介:
徐芳,江蘇省昆山市,柏廬實驗小學。